潘美 PAN MEI

备注简介:潘美头像取自清光绪修浙江余姚潘氏谱牒
所属时代:宋代
生卒时间:925—991
身份功名:北宋初将领、大臣,历官行营都监、潭州防御使、广州同知、昇州道行营监、北路都招讨、知幽州行府事、以指挥后不当,杨业陷敌阵亡坐削秩,后加同平章事。
字号别名:字仲询
出生籍贯:大名(今属河北)人

0 收藏

评论 (60)

P
最近在播出的电视剧《少年杨家将》,继续在编造有关潘仁美、潘豹的故事,越发离奇了!
pf83201 #1 楼 2006-09-25 14:33
pf83201先生:您的“本人阅毕有一处疑问,苏辙诗中的“诛彤”,为什么指的是“梁王肜”。“彤”和“肜”并不是同一个字,难道宋代此二字通用、通假吗?”提得很好,我在摘录和引用时也有同感,但没有去进一步核对就用了。以致有此误。 经查有关资料,苏辙诗里为“诛肜”并非“诛彤”。 谢谢您的指点。
高坡 #2 楼 2006-09-28 08:25
P
谢谢高坡先生的回复!我的怀疑由此得到证实:苏辙诗中出现“诛彤”一词,很多版本都错了,其中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找不到“肜”这个字,就以“彤”形象替代了,可是这样一来,以误传误,教他人就弄不明白了!
pf83201 #3 楼 2006-09-28 10:30
pf83201先生,从目前很多网上文章看,用的是“彤”。有的可能是没见过书中原文,也有的可能是大意,以致以误传误。您很认真,也很细心,再次谢谢您。
高坡 #4 楼 2006-09-29 19:31
Y
为了为“潘美公”正名,我和高坡在一些知名网站论坛发表了多篇文稿,这些网站是中华网论坛(史学)、光明(日报)网论坛(史学)、国学网论坛(唐宋史)、春秋战国网论坛等等,希望宗亲中有兴趣者前往参与评述和论战。
yun5001 #5 楼 2006-10-19 08:52
由富云先生撰写的《潘美是大宋功臣》一文,继2006年第九期福建《政协天地》发表了后,近日在国学网论坛(唐宋史)、春秋战国网论坛等网站与读者见面了。该文客观公正的对潘美一生功勋作了记叙和评价,深入全面地对潘美蒙冤之根源进行了剖析,同时还就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避免“前人继续遭诬,后人继续受骟”的悲剧发生提出了自己独到见解。文章证据充分,以理服人,值得一读。
匿名 #6 楼 2006-10-19 23:01
由富云先生撰写的《潘美是大宋功臣》,客观公正的对潘美一生功勋作了记叙和评价,文章证据充分,以理服人,值得一读。
潘得呼 #7 楼 2006-11-16 09:36
P
在“魏县信息港”网站载有对魏县政协李新光同志编著的《魏县形象三字歌》的议论文章,其中有涉及潘美的文字,摘录如下:“……特别是对北宋开国名将潘美事迹的介绍。令人耳目一新,振聋发聩。众所周知,在大众文化中,以潘美为原型的潘仁美是个残害忠良、屈膝卖国的大奸臣。但历史上的潘美,不仅是北宋的开国元勋,而且是名震边关的抗辽英雄,他对于维护中华疆域的完整和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因此作者在‘三字歌’中
pf83201 #8 楼 2007-02-08 14:49
P
续:对《魏县形象三字歌》的议论文章中涉及潘美的文字摘录:“……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潘美是个爱国忠臣,那么戏剧和小说都把他塑造成一个‘白脸’呢?这得从潘杨两家的矛盾说起。公元979年,宋太宗命潘美为北路都招讨使,率6名大将兵分四路攻太原,伐北汉。数月,北汉王刘继元被迫投降,大将杨业被收。但杨自视忠勇,对此常耿耿于怀,二者的矛盾油然而生,这是其一。其二,宋太祖赵旷胤与潘美同在后周世宗殿前任职时,即过从甚
pf83201 #9 楼 2007-02-08 14:56
P
续:对《魏县形象三字歌》的议论文章中涉及潘美的文字摘录:“……其三,公元986年,宋太宗为消除北部边境辽兵的威胁,决定大举北征,命潘美为帅,杨业副之,出师雁门。此役,因潘美临阵犹豫,指挥失误,致使杨业孤军深入,被困陈家谷口,最后全军覆没,杨业绝食身亡。事后潘美虽因此获罪,遭贬三级,但潘美两家的矛盾至此已达到了顶峰。”
pf83201 #10 楼 2007-02-08 14:5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