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家乘

作者: 潘喜辉 | 发布时间: 2005-10-03 04:22 | 查看: 3445 | 回复: 11
回复列表 (26)
武当
武当
第 1 楼
发表于 2007-06-15 10:13

能否有幸一见?
潘士忍
潘士忍
第 2 楼
发表于 2007-08-26 17:15

下面是我们家的家谱序言,我们家是河北省威县.我叫潘明辉.QQ:475223686

潘氏家谱叙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亦人之天也 。本之所在,谓可淡与泊相遭而恝然忘乎哉?然人虽至愚,亦万万无欲忘其本者。第世远年淹,谱牒莫存,抚坠绪之茫茫,思绍述而无自,即欲不忘而不得者矣。夫数典忘祖,昔人犹以为讥,况竟于祖而忘之乎?此礼以反其所自始,乐亦乐其所自生。昔先王显庸创制以淑民性而陶民情,而必兢兢乎以反始乐终为制之原,诚重乎其本也。粤稽依古以来,有国家者莫不有史官之设,居以柱下秉笔覼缕,不但左纪言,右纪动已也。上述先世,下昭来兹,凡以严宗祊,序昭穆,为万世虑,甚盛典也。推而广之,在天下则有《大一统》之志矣,在一省则有一 省之志矣,在府则有府志,在邑则有邑志艺矣,可以家而独无所以志之乎?此家谱之设,士君子所凛凛首重者也。善乎雨亭潘公家谱之设也。雨亭醇谨老成,举事务持大体,通经史,不求闻达。雅好歧黄术,精心覃思,凡积数十年,颇能得仲景、思邈秘谛。然性恬淡,不以此网利,有登门来求者,应之而已,而独有志于追远。余以乾隆癸未岁,设帐潘府,训其群从诸弟子凡十阅寒暑,与公交风晨月夕,抔酒长谈,尝历述其先世旧德。余因得知其梗概。厥后,余萍踪无定,碌碌风尘几二十载。及岁壬子,又设帐于陈固吴宅(则公贤坦家也)。后与公相晤,言笑甚欢,因出其所自制《家谱叙》示余而欲得余一 言以弁其首。按叙,上起宗周,下抵过朝,遥遥数千载,代有闻人。但中叶屡遭鼎革,凌谷迁移,兵燹流离,家谱因以失守。雨亭公悼其祖得无传,依然与其堂弟泽(余及门士也),鸠合族人,取其所见而知之与所闻而知之者,公领其事,泽成其谋,源源委委,勒成一书。前以绪往代之绝业,后以垂奕世之法守,俾百代云仍有所统承,以庇葛藟而绵瓜瓞,则公之用意远大,不肯忘本为何如也哉?余才浅学疏,谫陋罔识,然与公知契故,不能以不示文辞。爰捃摭数语以为之叙。

        时大清乾隆五十七年岁在壬子冬十月之望日,凤岩逸人魏天民书于陈固之淡远堂。

 

 

 

家谱叙

 

 

    当思家谱之设,陈列本支,昭著伦次,上以纪祖先之肇基,下以启子孙之传衍,攸关重矣。是以先哲名儒世世相传,守而弗失,用达仁孝诚敬之心,以伸报本追远之意。厥后世远年湮,子姓蕃衍,则有散处外郡异乡者,或有南迁北徙,东移西往者,岂能尽人携而存之?故有有谱无谱之异焉。即余先世,派出姬宗。周之毕公食采于潘,因之为姓,载在版籍可考而知。且代有闻人,宁无家谱之书?第自周以后,由秦而汉,及夫晋唐、前后五代,宋元明清,治乱更迭,余族之谱失其传艺。居今思昔,欲溯厥初亦实难之。虽然,数十百年之前,世代久远,无可考征,而耳闻目见之事,莹墓坟冢则有可凭。余谱即以本支成化年间建莹之祖为祖,而与旁支无与焉。然传至今将及四百年,而 谱牒犹未有者,盖缘上世躬耕力田,隐逸自处,况值前明末季之秋,我朝应运之初,世荒人乱,岂暇及此?迨传至余曾祖父、叔时,诸位先人每值春秋享祀之日,辄感慨太息以为憾。爰是于雍正十年,叔祖与余父、仲叔聚集合族人曰:“人家无谱,犹木之无本、水之无源。今将远祖莹田三村轮流获租,三年一 周。本村一十六门各门自得者,莫若将租价公合一处,生息积蓄,三年之间 即可修家谱并建家庙矣。”族人咸以为然,依议而行。亡何雍正十三年四月,叔祖告终,三年之间方及二周,即积金百有余两,似有可成之机,岂期族间有空乏不足之人,愚顽无知,自恃尊行,径按门分劈自肥。余父与仲叔莫能禁止,斯事荡然废弛,惟有戚戚于心,搔首饮恨焉耳。余至中年,弃诗书而服动劳,岁时服腊之日与族人言于前,同族人佥曰:“前者积金若干尚且不成,今则安望哉?”余心歉然而无所谋。越三十余年,昆弟诸侄辈皆已成立,新正拜墓朝祖之时,言及家谱未成之故,时有堂弟名泽者,慨然任曰:“家庙难成,家谱易就。合族之人既然不愿,况远祖讳字无稽,盍以本支建莹之祖立以为始,踵而修之乎?”余嘉其言,伊即纠合本支之人,各出分金,生息积蓄一年而告成焉。嗟乎,前数十世,余今知而叙之,则自今以后更历数十百世之久,其由高曾祖父以溯始祖,其世系可数也。其或有冠邑而徙他所,或有他所而转移者,皆可据其所自生而会于一本,皆泽之力也夫,余故特叙之以志其功云。

 

 

 

 

家谱叙

 

 

    当思家谱之设,陈列本支,昭著伦次,上以纪祖先之肇基,下以启子孙之传衍,攸关重矣。是以先哲名儒世世相传,守而弗失,用达仁孝诚敬之心,以伸报本追远之意。厥后世远年湮,子姓蕃衍,则有散处外郡异乡者,或有南迁北徙,东移西往者,岂能尽人携而存之?故有有谱无谱之异焉。即余先世,派出姬宗。周之毕公食采于潘,因之为姓,载在版籍可考而知。且代有闻人,宁无家谱之书?第自周以后,由秦而汉,及夫晋唐、前后五代,宋元明清,治乱更迭,余族之谱失其传艺。居今思昔,欲溯厥初亦实难之。虽然,数十百年之前,世代久远,无可考征,而耳闻目见之事,莹墓坟冢则有可凭。余谱即以本支成化年间建莹之祖为祖,而与旁支无与焉。然传至今将及四百年,而 谱牒犹未有者,盖缘上世躬耕力田,隐逸自处,况值前明末季之秋,我朝应运之初,世荒人乱,岂暇及此?迨传至余曾祖父、叔时,诸位先人每值春秋享祀之日,辄感慨太息以为憾。爰是于雍正十年,叔祖与余父、仲叔聚集合族人曰:“人家无谱,犹木之无本、水之无源。今将远祖莹田三村轮流获租,三年一 周。本村一十六门各门自得者,莫若将租价公合一处,生息积蓄,三年之间 即可修家谱并建家庙矣。”族人咸以为然,依议而行。亡何雍正十三年四月,叔祖告终,三年之间方及二周,即积金百有余两,似有可成之机,岂期族间有空乏不足之人,愚顽无知,自恃尊行,径按门分劈自肥。余父与仲叔莫能禁止,斯事荡然废弛,惟有戚戚于心,搔首饮恨焉耳。余至中年,弃诗书而服动劳,岁时服腊之日与族人言于前,同族人佥曰:“前者积金若干尚且不成,今则安望哉?”余心歉然而无所谋。越三十余年,昆弟诸侄辈皆已成立,新正拜墓朝祖之时,言及家谱未成之故,时有堂弟名泽者,慨然任曰:“家庙难成,家谱易就。合族之人既然不愿,况远祖讳字无稽,盍以本支建莹之祖立以为始,踵而修之乎?”余嘉其言,伊即纠合本支之人,各出分金,生息积蓄一年而告成焉。嗟乎,前数十世,余今知而叙之,则自今以后更历数十百世之久,其由高曾祖父以溯始祖,其世系可数也。其或有冠邑而徙他所,或有他所而转移者,皆可据其所自生而会于一本,皆泽之力也夫,余故特叙之以志其功云。

 

 

 

 

家谱叙

 

 

    当思家谱之设,陈列本支,昭著伦次,上以纪祖先之肇基,下以启子孙之传衍,攸关重矣。是以先哲名儒世世相传,守而弗失,用达仁孝诚敬之心,以伸报本追远之意。厥后世远年湮,子姓蕃衍,则有散处外郡异乡者,或有南迁北徙,东移西往者,岂能尽人携而存之?故有有谱无谱之异焉。即余先世,派出姬宗。周之毕公食采于潘,因之为姓,载在版籍可考而知。且代有闻人,宁无家谱之书?第自周以后,由秦而汉,及夫晋唐、前后五代,宋元明清,治乱更迭,余族之谱失其传艺。居今思昔,欲溯厥初亦实难之。虽然,数十百年之前,世代久远,无可考征,而耳闻目见之事,莹墓坟冢则有可凭。余谱即以本支成化年间建莹之祖为祖,而与旁支无与焉。然传至今将及四百年,而 谱牒犹未有者,盖缘上世躬耕力田,隐逸自处,况值前明末季之秋,我朝应运之初,世荒人乱,岂暇及此?迨传至余曾祖父、叔时,诸位先人每值春秋享祀之日,辄感慨太息以为憾。爰是于雍正十年,叔祖与余父、仲叔聚集合族人曰:“人家无谱,犹木之无本、水之无源。今将远祖莹田三村轮流获租,三年一 周。本村一十六门各门自得者,莫若将租价公合一处,生息积蓄,三年之间 即可修家谱并建家庙矣。”族人咸以为然,依议而行。亡何雍正十三年四月,叔祖告终,三年之间方及二周,即积金百有余两,似有可成之机,岂期族间有空乏不足之人,愚顽无知,自恃尊行,径按门分劈自肥。余父与仲叔莫能禁止,斯事荡然废弛,惟有戚戚于心,搔首饮恨焉耳。余至中年,弃诗书而服动劳,岁时服腊之日与族人言于前,同族人佥曰:“前者积金若干尚且不成,今则安望哉?”余心歉然而无所谋。越三十余年,昆弟诸侄辈皆已成立,新正拜墓朝祖之时,言及家谱未成之故,时有堂弟名泽者,慨然任曰:“家庙难成,家谱易就。合族之人既然不愿,况远祖讳字无稽,盍以本支建莹之祖立以为始,踵而修之乎?”余嘉其言,伊即纠合本支之人,各出分金,生息积蓄一年而告成焉。嗟乎,前数十世,余今知而叙之,则自今以后更历数十百世之久,其由高曾祖父以溯始祖,其世系可数也。其或有冠邑而徙他所,或有他所而转移者,皆可据其所自生而会于一本,皆泽之力也夫,余故特叙之以志其功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26 18:12:11编辑过]
panshiwen
panshiwen
第 3 楼
发表于 2007-09-02 12:27

我和你是一个辈份怎么联系你啊?我的QQ是517577281[em01][em01][em01]
wslpyj
wslpyj
第 4 楼
发表于 2007-09-20 20:25

Q  Q 号:

88592211姓   名: 潘勇军性   别: 男生   日: 农 历 (6.26)身 高(CM): 163体 重(KG): 85出   生  地: 湖南湘乡市潘家湾工  作  地 : 湖南长沙.职       业:自由职业

邮       箱:wslpyj@qq.com

欧阳运森
欧阳运森
第 5 楼
发表于 2007-12-25 11:07

《潘氏族谱》—咸丰八年(1858)平江魏十思堂梓,潘崑主修。—4册,书名据版心题,版心题“毕采堂”。始迁祖潘子安,明洪武末从江阴寓居监利,正统初落籍监利,载《监利志》。此后郝穴、沔阳、湘阴、溢阳、巴陵、慈利、澧州、宜昌、巴东、利川、长阳、房县、四川都有潘氏后裔。原宜昌县档案馆馆长欧阳运森家藏。

《潘氏族谱》—光绪三十三年(1907)丁未,岳阳李寅阶梓,潘寿南等主修。—4册,书名据版心题,版心题“毕采堂”。始迁祖潘子安,明洪武末从江阴寓居监利,正统初落籍监利,载《监利志》。此后郝穴、沔阳、湘阴、溢阳、巴陵、慈利、澧州、宜昌、巴东、利川、长阳、房县、四川都有潘氏后裔。原宜昌县档案馆馆长欧阳运森家藏。

潘焕干
潘焕干
第 6 楼
发表于 2008-10-21 22:24

字辈诗编
愚不才,几经绞尽脑汁,凑拼一字辈诗词,献于此,望有识之士,指点更正。
依据五行相生原则取字拼诗如下:
(天)锡永桂灵塔,
(地)铸汇材炬城;
金汕束烽坚,
银河炼杰基。
这是横读,这首诗竖读起来似乎也有些含议:锡(赐)铸金银,永汇山(汕)河,(桂)贵材(束)筑炼,塔(城)成坚基。
潘大家
潘大家
第 7 楼
发表于 2008-12-16 11:07

有没有跟我家的相近啊?。。。。仁,怀,大。。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第 8 楼
发表于 2009-02-05 16:34

有没有和我一辈的.我只知道---国 宗 维 长 家 升 显 正我是显字辈的,再往下我就不知道了。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第 9 楼
发表于 2009-02-13 14:13

我们是安徽宣城人,我家有家谱48本,并有谱箱一尊,是民国21年由我县潘氏当官人修定,谱头上记录了潘美(宋朝当朝太师)为祖先外,也记录了潘氏家人在各朝代中当官之人及官位,其它当然记录的都是在宣城的生长的潘氏家人.祖训的辈份之分为"大\培\清\永\荣\荣\耀\仕\巨\其\还\在".
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
第 10 楼
发表于 2009-02-20 13:17

我爷爷是友字辈,我爸爸是明字辈,我是显字辈,现在找了半天,不知道我的下一辈是什么辈,
发表回复
您需要 登录 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