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宾阳潘姓始祖迪恭公后人寻到原谱,觅本支宗亲共商续谱贴


我是山东泰安的

有没有安徽原徽州府的宗亲帮我查一查这个世系中,有没有明正统年间到广西宾州任知州的
另外想请东兰的宗亲帮忙查一查老谱在谁的手上,怎么联系


始祖迪恭墓碑
銜:明故①誥授②奉政大夫③諡④迪恭潘始祖⑤之墓
聯:徽州派衍源流遠 賓邑支分爼豆長
額:囗囗引之
碑文:祖諡迪恭,號吉堂,乃江南徽州府⑥人也。前明正統年間⑦(1436-1450),登進士弟⑧,選授賓州直隸州牧⑨。淑配宜人⑩蒙氏,生一子曰彥斌,孫曰肇鑑,曾孫六人:長曰景在、次曰景演、又次景仰、景球、景望、景滿,考家乘載11。祖知賓事時12,已届耄年13,故蒞任14三載,壽終于賓衙15,嗣後16籍居17南街四鋪18,至四代始移處19鄉間,迄今十有余世,裔孫20頗繁,四方星籍,惟籍賓林者居多,外有籍雲南、思恩、宣化、西林、象州、武緣、忻城者,碁布散處,間21亦抵期臨祭焉。祖前原葬于州南老潘嶺園內,因代遠年湮穴脉殘壞,道光二年(1822年),十二世孫龍翔,同阖22族老幼共議遷葬,祀時所見骸骨無幾,祗有冠帶無恙。今葬于蘆圩嶺,與二、三世祖品字安葬,作艮山坤向兼寅申分金,並泐23石志24之以昭25茲26來許27
道光四年(1824)三月清日 阖族衆裔孫仝立

译释:
①明故:明,指明朝。故,指亡故。指明其亡故的年代是在明朝。
②诰授:帝王授官、封赠称诰授。跟据《廿四史·明史·志第四十八·职官一》: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
③奉政大夫:明朝正五品官员的升授名号。跟据《廿四史·明史·志第四十八·职官一》: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干授宣议郎。从七品,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④谥:shì 也叫谥号,是古代帝王、后妃、贵族、诸候大臣或其它有地位有影响力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事迹行为和品德所给予的总结、评价性的称号。此字指明“迪恭”这个名号是始祖“吉堂公”身后朝廷所封赠的。
⑤始祖:本来是指最早的有世系可考的祖先。亦指一个地方一个氏族的开基祖。
⑥徽州府:明时的徽州府辖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
⑦正统年间:自公元1436----1449年的十四年时间为正统年号。
⑧登进士弟:考试得中称“登弟”,而什么叫“进士”呢?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隋朝于605年首次开的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隋、唐时,“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 宋代以前,进士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宋仁宗时,曾发生一名通过省试,但在殿试被黜落的考生愤而投奔西夏。自此以后殿试都只定名次,而不会黜落考生。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七人),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一般每次科举考试共有进士一百多人。
⑨州牧:郡官称守、州官称牧、县官称宰。
⑩宜人:五品外命妇的封号。什么叫外命妇?命即诰命或敕命。皇宫内受封的妇人叫内命妇宫外受到封赠的妇人则叫外命妇,她们的称号是固定的。跟据《廿四史·明史·志第四十八·职官一》: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后来孺人通用为对七品及以下的妇人的敬称)。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凡封赠之次,七品至六品一次,五品一次,初制有四品一次,后省。三品、二品、一品各一次。三母不并封,两封从优品。父职高于子,则进一阶。父应停给及子为人后者,皆得移封。嫡在不封生母,生母未封不先封其妻。妻之封,止于一嫡一继。其封赠后而以墨败者,则追夺。

11考家乘载:祖先的家乘都记载在这里了。这里指从始祖到四世景字六人的世系家乘。
12知宾州事时:做宾州知事的时候。知事即知府,与前面的州牧相对应。当时府治最高级别的官员。
13耄mào年:耄,原指八、九十岁的高龄,后引用为年老,耄年即老年。
14莅任:到任。15衙:指官署。16嗣后:子孙后代。17籍居:落籍、居住。18南街四铺:地名,在宾州南街,有一铺、二铺直至十铺。19移处:移住。20裔孙:子孙后代。21间:其间、其中部分人。22阖:通合。23泐:通勒,雕刻。24志:记述,记载。25昭:昭示,明白地显示。26兹:此、这。来兹:来年,今后。27许:这样,如此。

译文:
始祖的谥号叫“迪恭”,原号“吉堂”,本是江南徽州府人,在明朝正统年间,考中进士,后来被朝廷选派到宾州府来做州牧(府治的最高长官),官衔为正五品的奉政大夫。他的妻子、五品宜人蒙氏,生一子彦斌;孙子叫肇鉴;曾孙六人:长景在、次景演、再其次的是景仰、景球、景望、景满,始祖到四世祖的家乘世系都记载在这里了。始祖做宾州府最高长官的时候,已经是老年人了,刚到任三年,即不幸逝于当时的宾州府衙官署中,他的家属、子孙后代随后落籍居住到南街四铺这个地方,到第四代才移到乡下去住,到现在(指立碑的时候,即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时)已经有十几代人了,子孙后代相当多,象天上的星星一样散布居住在四面八方,只是居住在宾州和上林的比较多些,外地的有落籍在云南、思恩(今马山)、宣化(今邕宁)、西林、象州、武缘(今武鸣)、忻城这些地方的,像棋子一样散布居住,其间一些人到了约定祭祖的时候,也会来到这里祭拜。始祖原来葬在宾州城南的老潘岭园内,因为年代久远,龙穴龙脉受到破坏后都殘坏了,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的时候,十二世孙龙翔,和全族的老幼族人共同商量迁葬,打开墓穴的时候发现没有什么骸骨,只有衣冠饰物等还完好存在。现在把始祖葬在芦圩岭,和二世祖彦斌公、三世祖肇鉴公呈品字形安葬,墓向为艮山坤向兼申寅分针。同时刻石勒碑记载这件事,以明白地昭示给后来的人。
道光四年(1824年)三月清明日
全族的子孙后裔同立

四祖景滿公墓碑
銜:明故顕祖考①諱②景滿潘六公之墓
聯:幾伏奇坡綿穴後根固枝蕃 一潴秀水特墳前源深流遠
額:潘氏墓志
碑文:四世祖諱景滿,字汝謙,乃前明正統囗知賔州事諱迪恭公曾孫③,肇鑑公第六子也。配祖妣④廖孺人⑤生二子:長継先、次継序,孫三人:長慎、官守偹⑥;次愉、官千縂⑦;三恒、荐遷邑武舉人⑧,曾孫十有一人:大纓、大(纟薰)、大績官松江縣令、大継、大紋、大維、大縚、大綺、大繩、大紇、大縉亦間列宮庠。祖自前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卜葬于陸瑤嶺,坐庚山甲向兼申寅分金。舊原有碑,因咸豐四年(1854年)碑石毀断,越六年丙辰歲(1856年),八世孫庠生龍翔,議同衆裔孫等重豎新碑,其正銜聯額仍遵舊刻,迄今嗣續衆蕃難以備載,僅依舊碑錄先代于碑前,以昭來許
咸豐六年(1856)三月初九日午時 衆裔孫同立
译释
①显祖考:显,子孙尊称先人;祖考:祖先,指男性祖先。
②讳: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又指对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在名字前加讳,以表示尊敬。
③曾孙:从自身算起的第四代。《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kūn)孙……
④妣:bǐ 指母亲,特指死去的母亲,也指祖母和祖母辈的以上的女性祖先。
⑤孺人:本为七品官的母或妻的封号,后来通用为对七品及七品以下妇人的敬称
⑥守备:正五品武官。
⑦千总:正六品武官
⑧武举人:相当于文人的举人等级。

四祖景滿公墓碑
銜:明故顕祖考①諱②景滿潘六公之墓
聯:幾伏奇坡綿穴後根固枝蕃 一潴秀水特墳前源深流遠
額:潘氏墓志
碑文:四世祖諱景滿,字汝謙,乃前明正統囗知賔州事諱迪恭公曾孫③,肇鑑公第六子也。配祖妣④廖孺人⑤生二子:長継先、次継序,孫三人:長慎、官守偹⑥;次愉、官千縂⑦;三恒、荐遷邑武舉人⑧,曾孫十有一人:大纓、大(纟薰)、大績官松江縣令、大継、大紋、大維、大縚、大綺、大繩、大紇、大縉亦間列宮庠。祖自前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卜葬于陸瑤嶺,坐庚山甲向兼申寅分金。舊原有碑,因咸豐四年(1854年)碑石毀断,越六年丙辰歲(1856年),八世孫庠生龍翔,議同衆裔孫等重豎新碑,其正銜聯額仍遵舊刻,迄今嗣續衆蕃難以備載,僅依舊碑錄先代于碑前,以昭來許
咸豐六年(1856)三月初九日午時 衆裔孫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