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安徽歙縣本家

作者: p819 发表于: 2006-07-20 15:36 查看: 3349 回复: 32
huizhou
huizhou
楼主
2007-09-02 23:20
以下是引用潘小伟在2007-6-16 9:22:53的发言:huizhou 你好:我是西坑潘,你是潘村的吗?能详细介绍一下你那里的潘氏概况吗?我有族谱.

       我不是潘村的,是歙南小洲的。小时候听父亲说解放前每年清明我们和大阜的本家去上坞(潘村附近)祖坟,听说原来的祖坟很气派的。说得很多,但时间长了,除了良辅公和我的世数之外,其它的差不多忘光了。

        我记得父亲的爷爷是“政”字辈,以下依次是:楷——吉——助——哲(我儿子辈),好像潘村本地现在主要辈份还是“楷”和“吉”字辈。

       现在的情况我不太清楚,我家有我爷爷手抄的一本简单的家谱,很少回老家,下次回老家的时候看看,再跟你交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 23:56:17编辑过]
huizhou
huizhou
#12
2007-09-02 23:23
好像我们与潘美那支徽潘不是一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7 13:44:38编辑过]
萧帏
萧帏
#13
2007-09-03 12:57

你的 QQ多少?


 

萧帏
萧帏
#14
2007-10-06 10:35
歙县西坑潘氏
huizhou
huizhou
#15
2007-11-17 13:49
以下是引用萧帏在2007-9-3 12:56:34的发言:

你的 QQ多少?

我的 365579957

445163397   加了你的号没反应阿
潘汝霖
潘汝霖
#16
2009-06-01 01:55
你们和潘美不是一支,和潘世恩只能说是旁支,与现在歙县的微商潘家有区别的
我所欲也
我所欲也
#17
2009-07-22 07:44
我也是啊。歙北岩源一带有5,6个村子都是姓潘滴。我们是大阜一支的。
泾县茂林潘村潘祥鶤
泾县茂林潘村潘祥鶤
#18
2009-08-13 11:24
公元307年,史为永嘉元年,东晋第一代皇帝晋元帝的年号,潘攻,又名伯明,因西晋亡,随元帝南渡,因有才略,身长九尺,目如火 为大将军王导引为烈火将军。始为乌程始祖。七世后到第49代祖潘综,时为南北朝,宋武帝元嘉4年,公元427年,经太守王诏之举荐,诏建白华坊,并旌其所居为纯孝里.此为纯孝公之始,此后经历了南北朝和隋唐数百年到第60代传至仲道公,就是闽山桃园的始祖。到唐广明之乱,公元880年时,第66代祖良辅公避难到歙县篁墩,先徒歙县文笔山下,再徒歙之潘村,这便是新安烟川派的始祖,又称徽州烟川统谱第一代。
泾县茂林潘村潘祥鶤
泾县茂林潘村潘祥鶤
#19
2009-08-13 11:26
潘名,唐僖宗时自闽之三山迁居歙西篁墩;三世祖潘滔,五代时徒居邑之大阜后山。十六世潘佑,元明之际再从后山迁山南,创建宗祠,为本支始祖。二十五世潘景文,清康熙初卜宅苏州城黄鹂坊桥拱,为迁吴始祖。清代乾隆五十八年状元潘世恩和咸丰探花潘祖荫祖孙都是为自徽迁吴潘氏后裔。苏州、吴县一带潘氏多出自于徽州,称之为大阜潘氏。
泾县茂林潘村潘祥鶤
泾县茂林潘村潘祥鶤
#20
2009-08-13 11:33
《大佛潘氏宗谱》,又作《大阜潘氏宗谱》,“佛”、“阜”同音,在家谱中此二字常互用,没有一统,故这二个谱名互见。大佛潘氏,有二个流派,一在安徽的歙县,一在江苏的苏州。支有异而源同,二地修谱,也是大佛和大阜相迭出现。新安之潘,自毕公高子季孙公食采于潘,遂以为氏,世居荥阳。其后宦游闽中,寓闽三山。至唐僖宗时,有名(讳逢时,谱为一世祖)公者为歙州刺史,值巢扰乱,因即治之篁墩家焉。子万一公,徙于寒山,及鲁孙瑫公(三世,谱名大震,讳瑫)始迁大阜,则今潘氏卜居之所自也。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