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潘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生平简介

作者: 潘顶水 发表于: 2009-07-31 09:55 查看: 1084 回复: 21
潘顶水
楼主
2009-07-31 09:58
  潘寿德烈士
  潘寿德(1900-1931),河南省新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农民土地革命运动的影响,向往革命。1928年10月,参加弦南革命红学会。192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7月1日,配合红军主力攻克白沙关。11月编入弦南赤卫队,任分队长。组织农民开展土地革命,打击反动地主武装。1930年7月,任光山县独立师2团连长。8月15日提升为营长。配合红军主力粉碎了第一次反革命“围剿”,巩固了革命根据地。1931年2月在攻克新集的战斗中,身先士卒,冲进城内,与敌人白刃厮杀,荣立二等战功,并提升为团长。3月,蒋介石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反革命“围剿”。率部对国民党进犯之敌第30、31师不断进行侧击、尾击和袭扰,使之不敢久停。随后攻克多处地主围寨,给反动民团以有力打击。同年底,因抵制张国焘“极左”错误路线,惨遭杀害于光山县徐畈。
  1952年,党和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潘顶水
#12
2009-07-31 09:58
 潘克忠烈士
  潘克忠(1882-1929),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革命,作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参加黄安县赤卫军,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
  1929年的一天,赤卫军领导正在他家开会,他担负放哨任务。不料进剿的敌人突然包围了潘家河村,见敌人冲到自己家门口,给室内开会的人送信已来不及,便机智地与敌人大吵大闹进行周旋,以掩护同志们撤走。敌人发现他的意图后,猛地向他冲来,他竭尽全力,几次将敌打退。赤卫军领导从后门安全撤走了,敌将他捉住捆绑起来,用刀砍断手脚,然后开枪扫射,当场英勇牺牲,时年47岁。
潘顶水
#13
2009-07-31 09:59
  潘伯成烈士
  潘伯成(1908-1934.11),福建省福安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参加秘密游击队,在家乡发动群众,组建贫农团,开展抗捐抗税斗争,并参加了中共福安县委发动的“兰田暴动”和攻打溪尾民团等战斗。1933年后,先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闽东游击第1支队班长、政治委员。1934年1月率领第1支队参加著名的“赛岐暴动”、“兰田缴枪”。不久,闽东工农红军第2独立团成立,历任排长、连长。同年6月闽东独立团扩编为3个营,任1营营长,作战英勇,多次立功。同年9月底,闽东工农红军独立师成立,任第2团团长。11月在收复闽东苏区首府柏柱洋战斗中,率2团攻打溪柄,当部队遭到敌人交叉火力夹攻时,高擎战旗,身先士卒,猛冲敌阵,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6岁。
潘顶水
#14
2009-07-31 09:59
 潘忠汝烈士
  潘忠汝(1906-1927),原名潘汝庭,湖北省黄陂县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15年入私塾读书。1918年后转入本县高小继续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4年考进由共产党人董必武、陈潭秋等创办的武汉中学学习。1925年积极参加“五·卅”运动,宣传革命思想,成为学校里的活跃分子之一。1926年中学毕业后到广州,考入黄埔军官学校。1927年夏于军校毕业后,被党派到黄安县担任公安局军事教练。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后,和郑位三等抵制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粉碎了国民党收编劝降的阴谋,完整地保存了黄安的革命武装,为后来开展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7月下旬奉中共黄安县委指示,到武汉寻找上级党组织。后遵党指示留在黄安坚持斗争,任黄安农民自卫军大队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率黄安农民自卫军,粉碎了麻城农民自卫军中旧军官熊振翼等发动的叛变,后兼任麻城县农民自卫军大队长,统率黄安、麻城两县的革命武装。中共“八·七”会议后,中共黄安、麻城县委决定共同行动,实施武装暴动的计划。率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驻防鄂豫边界,阻击河南光山反动红枪会的多次进攻,保证县委“九月暴动”计划的顺利进行。10月下旬鄂东特委成立,并重组了中共黄安县委,担任县委委员。11月3日中共鄂东特委召开黄、麻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成立黄麻起义指挥部,任总指挥。13日举行黄麻起义,次日夺取黄安县城。18日成立黄安县农民政府和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任鄂东军总指挥兼第一路(由黄安县农民自卫军编成)司令。同年12月5日遭敌围攻,率部由黄安突围,先后六次杀进城门,7次护送战士们冲出突围。大腿负伤后,仍坐着指挥战斗,接着又背部、腹部中弹,肠子冒出来仍在向敌人射击。最后因伤势过重,被战友们抬出城门后壮烈殉职,时年21岁。
潘顶水
#15
2009-07-31 09:59
 潘河瑜烈士
  潘河瑜(1901-1932.10),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7年参加革命,积极参与组建七里区防务会,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1928年任中国工农红军手枪队队长。在反敌三次“会剿”的斗争中,勇猛顽强,后升任红4军第10师28团1营营长。敌人对鄂豫皖进行“围剿”时,带领全营,先后在黄安、商潢、苏家埠、湟光四大战役中歼敌数千,受到军部的嘉奖。后升任红4军第10师28团团长。1932年10月随红四方面军转移到川陕,途经枣阳时,遭敌重兵围追堵截,率领全团指战员与敌激战,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31岁。
潘顶水
#16
2009-07-31 11:07
  潘荣初烈士
  潘荣初(1902-1931),安徽省金寨县人。出生豪门家庭。1925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1925年在南京金陵大学读书时参加革命。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变卖部分田产,在家乡白塔畈小街上开设“天元公”商店,作为革命联络点,筹措革命经费,购买武器,准备武装暴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12月和汪映西率领农民武装300多人,夜袭王家老楼,在内应的配合下,一举攻破水圩子。同时率队挺进白塔畈伪警备营,收缴王子敬全部枪支弹药和财产,取得了白塔畈武装暴动胜利。后被调到皖西道区工作。1931年任中国工农红军某营政治委员,后在作战中英勇牺牲,时年29岁。
潘顶水
#17
2009-07-31 11:08
  潘遐林烈士
  潘遐林(1909-1929.4),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当过学徒。1927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以做裁缝为掩护,宣传革命主张,发动农民革命,发展党的组织,组织农民协会。11月带领农民自卫队参加“黄麻起义”。起义胜利后参加了工农革命军鄂东军。12月黄安县城失守后,随部队转战到黄陂木兰山进行游击战争。1928年7月,第7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1师,任1大队(91团)大队长。1929年4月率部在黄安县华河戚家湾与敌作战中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到胜利,后因流血过多而壮烈牺牲,时年20岁。
panic
panic
#18
2010-08-07 07:09
潘峰(1915-1994),安徽省六安市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3师政治部干事,红4军10师29团连指导员,红30军267团营政治委员,第267团总支书记。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随营学校政治处主任,第12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第4团政治委员,挺进军政治部副主任,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第3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第18军分区司令员。1948年任冀东军区司令员,接到上级指示,保障四野进入冀东地区。11月和冀东区委书记兼冀东军区政委吴德到遵化晋见林彪、罗
荣桓、刘亚楼。向四野首长汇报说:冀东军区有两个独立师,一个参加锦州战役,一个参加平北战役,只剩下八九个团,集中在铁路沿线阻敌,军区本身只掌握一个团。罗荣桓要求冀东军区机关随东总行动,负责后勤支援保障工作,林彪要求冀东军区接受平、津的俘虏。潘峰和吴德按照林彪和罗荣桓的指示,筹集了1.3亿公斤军粮,40万公斤食油,出动了70万车工,70万驴工,保障军粮供应;动员200万民工拓宽、碾平、新修公路5000公里,翻修、加固桥梁500余座;组建了6个补训师和4个野战医院;动员了30万人,组成了270个担架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干部部副部长,防空军干部部部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1月19日因病逝世,终年79岁。
panic
panic
#19
2010-08-07 07:11
潘焱少将
潘焱(1916-1999),河南省新县卡房乡老叶湾村潘家下湾人。1929年参加红军游击队编入光山县独立营。1930年12月编入红4军10师29团,在该团特务连当传令兵。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10师28团排长、副连长、连长、营长,第35团营政治委员,四川独立团政治委员,红4军12师司令部作战股长。参加了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苏区的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4年在肃反中被误认为是“改组派”,受到撤职处分。长征途中,率领一个营在救济寺战斗中攻克敌碉堡数个,全歼堵截之敌一个营。
抗日战争时期,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2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队长兼教员,高级干部营营长,步兵科副科长兼军事主任教员,因教学好被授予荣誉。后分配到冀鲁豫军区,历任陆军中学教育,第2分区参谋长,军区随营学校副校长。参加指挥1943年朝南战役、八公桥战役、1944年昆张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作为中共谈判小组成员,同国民党方面在新乡进行谈判。任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参谋长,第二野战军第 5兵团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军区参谋长,1950年任贵州军区副司令员,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基本系,同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6军军长。1958年回国后,军委调他到第二野战军战史编辑委员会工作,任编辑室副主任,编写第二野战军的战史,后又调到海军,任北海舰队参谋长,1961年任北海舰队副司令员,1968年任海军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1975年8月任解放军海军顾问。1979年1月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8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卫戍区司令员。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panic
panic
#20
2010-08-07 07:13
潘世征少将
潘世征(1916-1961),湖南省宁乡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军医处卫生队队长,红6军团卫生部医生,第17师野战医院医务科科长,军团后方医院院长,军团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718 团卫生队队长,旅后勤部卫生部政治委员,旅卫生部部长,南下支队卫生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卫生部部长,第一野战军第2军卫生部部长,第1兵团卫生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兼卫生部部长。1951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央医师进修学院学习,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入苏联基洛夫军事医学科学院特别系学习,1956年回国,后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8月19日逝世,终年仅45岁。著有中篇回忆录《忆陈东尧》,用质朴、流畅、简洁的语言,记述了自己的老战友——在抗日中牺牲的英雄团长陈冬尧的生平。《忆陈冬尧》在他去世三年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著名文学家周立波序,给予这本遗著很高的评价。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