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找到身份证明如何进得去家门?
潘氏福建汀州上杭县世系
作者: panxibin
•
发表于: 2009-09-21 17:17
•
查看: 1345
•
回复: 15

panxibin
楼主
2009-11-09 15:01

潘燕珍
#12
2009-11-17 15:04
和我们的不一样

pppan
#13
2011-01-19 22:08
以上各位宗亲:
首先要求若我说得不对别骂。
从历史记录来看和文学的发展脱不了唐诗宋词,我们的家谱也一样是怀古拓新,但无论如何发展还是在追忆祖辈、展望未来;所以认为潘启道宗亲所提供的字辈的“前十四辈”其实是真正字辈的一个“序”,应不该算字辈。
【“ 1任 2十 3序 4省 5海 6成 7彦 8孟 9良 10世 11南 12希 13朝 14潘”】,其具有可能是说第十次俢谱,是那个地方、那些人主持、并且是潘姓的谱。特别是潘姓字辈中怎能有个辈份是“潘”。
若能除掉前面十四个字再读一读,就合乎家谱的一般规律。
首先要求若我说得不对别骂。
从历史记录来看和文学的发展脱不了唐诗宋词,我们的家谱也一样是怀古拓新,但无论如何发展还是在追忆祖辈、展望未来;所以认为潘启道宗亲所提供的字辈的“前十四辈”其实是真正字辈的一个“序”,应不该算字辈。
【“ 1任 2十 3序 4省 5海 6成 7彦 8孟 9良 10世 11南 12希 13朝 14潘”】,其具有可能是说第十次俢谱,是那个地方、那些人主持、并且是潘姓的谱。特别是潘姓字辈中怎能有个辈份是“潘”。
若能除掉前面十四个字再读一读,就合乎家谱的一般规律。
潘
潘林潘世伟
#14
2011-01-20 01:17
宗亲乃是潘氏宗事的热心人。不知记得否,你于2009.11.16回复我的贴子:回复 1# 潘林潘世伟 的帖子
浏阳北乡花桥竹冲潘氏
??? 始迁祖元直公,字冠玉,原籍江西赣州安远县项山村,清康熙47年(1708)始迁湖南平江辜家洞白石坑之袁吉庵,继迁平南之金坑阳济江,乾隆23年 (1758)三迁浏阳北乡花桥竹冲。道光20年(1840)始修族谱,同治8年(1869)续修,光绪23年(1897)三修,1936年四修。堂号荥 阳。宗派:元生洪运启文明,奕叶其昌锡俊英,志德永存承伟烈,荥阳源本庆长清。续派:国祚重光泰,家声愈振亨,人才齐发达,作述立勋名。
当时我因你发此消息,错把你当成任公裔孙白高兴了一场。今看得出来你是从网上搜来的信息告之于我。现告在2011.1.8浏阳的潘胜排行锡派,任公26世。与我取得了联系。再此感谢!
看到你此回复,想由于潘氏其广源的分支甚多,相信你不可能都了解。你连此字派是潘氏何地、何公后裔所用都不知,另从一个角度讲,也许是任公裔的宣传不够,造成不了解。不必顾虑会对骂,都是一潘之后,探讨研究祖谱是正常的事。但此回复个别用词的确欠妥,望后能予以修正,对不知的祖谱不能凭感觉,祖谱本身就具有很重的个性化色彩,此字派不是唐诗宋词。而真真实实是江西寻乌潘氏开基始祖潘任公后代字派。在此把一些有关东西略做整理,当做不是回答的回答吧。
潘任公据祖谱载是宋末兵部尚书,殁于元朝初期。其墓现列为江西第五批文物保护地。任公系分为二大干系,任公曾孙有三人,省、琴、瑟。瑟公不详。琴公移迁广东,现其后在广东、广西等等很多地居焉,琴公后裔不在此派列,与宗亲之不解无关此不谈。
此十四个字派是省公房后裔所用字派,是从祖谱上看,前十四世中,前六世或许是以先公名排的序,而到第七世从统一的用派分析,任公裔那时应该有谱了。何来此言?于下仅谈点个人读谱后的想法吧。
一、省公房。前六世系:(1世)任----(2世)十---(3世)序---(4世)省--(5世)海六、仲六、念六----(6世)成一、成二、成三。宗一、宗二、宗三、溪南、隆八、隆十、千公、法贵。
第七世:成一公生子三:彦高、彦辉、彦政;成二公生子四:彦一止、彦二、彦三止、彦四;成三公生子:彦五;宗一公子三:彦通、彦达、彦英;宗二公:有云子孙迁居广东高州;宗三公生一子:彦崇;溪南公子三:彦益、彦直、彦圣;隆八公生子五:永一、永二、永三、永四、永五;隆十公生子:彦才、彦平、彦靖、彦发、彦温;千公生子:以敬、以恭;法贵公生子:彦魁、彦梧。
第八世中未用“彥”字为派的谱书中均载不详,何因不明。凡用“彥”派,其后都均用“孟”为派。
那么任公省公房六世前各房取名各异,而到第七世“彥”派,原六世各房都统一用“彥”为派,而后均沿续用上述后面的字派。这么多房如此一致,决不可能是偶然碰巧,而是居住相近或相互能够联系,并达成了一致统一的字派结果。据此我猜想这时应该立有谱书。看谱书清点用上字派人数情况如下(非用字派的未统计于内):“彥”派有24人;“孟”派有34人;“良”派有58人;“世”派有101人。
二、为什么第十四用“潘”为派。谱书未就后人会因此而问,先做回答。但的确十四世用“潘”为派与姓并用,均用单名。我手上没有六修和五修其各房完整的资料,从仅有三房资料可以看出十四世的潘为派是事实。如卷二中,我的直系祖公成一公审南房中,十四世有:潘善、潘瞻、潘仓。卷四宗南公房,第十四世有:潘烈;成二公房,第十四世有:潘晟、潘昂、潘仲、潘传。
不知上述,能不能回答宗亲的疑惑。但得感谢宗亲所送,任公系前十四世字派如“唐诗宋词”,我们得感谢我先公,前修字派为我后人留下让潘氏后人能用上如此华丽之赞美之词。
宗亲如真想了解任公裔的渊源,热烈欢迎利用闲暇之时,到我“任公家园”一观。
地址:http://xunwuxiangshan.blog.163.com/
浏阳北乡花桥竹冲潘氏
??? 始迁祖元直公,字冠玉,原籍江西赣州安远县项山村,清康熙47年(1708)始迁湖南平江辜家洞白石坑之袁吉庵,继迁平南之金坑阳济江,乾隆23年 (1758)三迁浏阳北乡花桥竹冲。道光20年(1840)始修族谱,同治8年(1869)续修,光绪23年(1897)三修,1936年四修。堂号荥 阳。宗派:元生洪运启文明,奕叶其昌锡俊英,志德永存承伟烈,荥阳源本庆长清。续派:国祚重光泰,家声愈振亨,人才齐发达,作述立勋名。
当时我因你发此消息,错把你当成任公裔孙白高兴了一场。今看得出来你是从网上搜来的信息告之于我。现告在2011.1.8浏阳的潘胜排行锡派,任公26世。与我取得了联系。再此感谢!
看到你此回复,想由于潘氏其广源的分支甚多,相信你不可能都了解。你连此字派是潘氏何地、何公后裔所用都不知,另从一个角度讲,也许是任公裔的宣传不够,造成不了解。不必顾虑会对骂,都是一潘之后,探讨研究祖谱是正常的事。但此回复个别用词的确欠妥,望后能予以修正,对不知的祖谱不能凭感觉,祖谱本身就具有很重的个性化色彩,此字派不是唐诗宋词。而真真实实是江西寻乌潘氏开基始祖潘任公后代字派。在此把一些有关东西略做整理,当做不是回答的回答吧。
潘任公据祖谱载是宋末兵部尚书,殁于元朝初期。其墓现列为江西第五批文物保护地。任公系分为二大干系,任公曾孙有三人,省、琴、瑟。瑟公不详。琴公移迁广东,现其后在广东、广西等等很多地居焉,琴公后裔不在此派列,与宗亲之不解无关此不谈。
此十四个字派是省公房后裔所用字派,是从祖谱上看,前十四世中,前六世或许是以先公名排的序,而到第七世从统一的用派分析,任公裔那时应该有谱了。何来此言?于下仅谈点个人读谱后的想法吧。
一、省公房。前六世系:(1世)任----(2世)十---(3世)序---(4世)省--(5世)海六、仲六、念六----(6世)成一、成二、成三。宗一、宗二、宗三、溪南、隆八、隆十、千公、法贵。
第七世:成一公生子三:彦高、彦辉、彦政;成二公生子四:彦一止、彦二、彦三止、彦四;成三公生子:彦五;宗一公子三:彦通、彦达、彦英;宗二公:有云子孙迁居广东高州;宗三公生一子:彦崇;溪南公子三:彦益、彦直、彦圣;隆八公生子五:永一、永二、永三、永四、永五;隆十公生子:彦才、彦平、彦靖、彦发、彦温;千公生子:以敬、以恭;法贵公生子:彦魁、彦梧。
第八世中未用“彥”字为派的谱书中均载不详,何因不明。凡用“彥”派,其后都均用“孟”为派。
那么任公省公房六世前各房取名各异,而到第七世“彥”派,原六世各房都统一用“彥”为派,而后均沿续用上述后面的字派。这么多房如此一致,决不可能是偶然碰巧,而是居住相近或相互能够联系,并达成了一致统一的字派结果。据此我猜想这时应该立有谱书。看谱书清点用上字派人数情况如下(非用字派的未统计于内):“彥”派有24人;“孟”派有34人;“良”派有58人;“世”派有101人。
二、为什么第十四用“潘”为派。谱书未就后人会因此而问,先做回答。但的确十四世用“潘”为派与姓并用,均用单名。我手上没有六修和五修其各房完整的资料,从仅有三房资料可以看出十四世的潘为派是事实。如卷二中,我的直系祖公成一公审南房中,十四世有:潘善、潘瞻、潘仓。卷四宗南公房,第十四世有:潘烈;成二公房,第十四世有:潘晟、潘昂、潘仲、潘传。
不知上述,能不能回答宗亲的疑惑。但得感谢宗亲所送,任公系前十四世字派如“唐诗宋词”,我们得感谢我先公,前修字派为我后人留下让潘氏后人能用上如此华丽之赞美之词。
宗亲如真想了解任公裔的渊源,热烈欢迎利用闲暇之时,到我“任公家园”一观。
地址:http://xunwuxiangshan.blog.163.com/

pppan
#15
2011-01-20 17:29
宗亲!您的解释我深为感受,但尚无解我心中之惑。
字辈已由先祖之天定,后人因事由而优化之。
如我——姓潘,名传鹏,字益民,(个人有时写号:鱼夫)。有时因突发不利事件避祸或回避某些预测而将该辈人辈份作特殊应对,进而有“单名”和“倒装(辈份一字放最后)”一说;若将姓氏作辈份的尚无其它考证,因有互联网的原因查阅各姓氏尚无先例;但我想我“潘氏”应也能够敢先,或说明当时有一特殊事件而应急;您们或从当时当地的某件事的事由就能解释这个问题。
字辈已由先祖之天定,后人因事由而优化之。
如我——姓潘,名传鹏,字益民,(个人有时写号:鱼夫)。有时因突发不利事件避祸或回避某些预测而将该辈人辈份作特殊应对,进而有“单名”和“倒装(辈份一字放最后)”一说;若将姓氏作辈份的尚无其它考证,因有互联网的原因查阅各姓氏尚无先例;但我想我“潘氏”应也能够敢先,或说明当时有一特殊事件而应急;您们或从当时当地的某件事的事由就能解释这个问题。
潘
潘林潘世伟
#16
2011-01-21 21:59
传鹏宗亲,想你看过不少的谱书。从你发表的意见看,很可惜你可能还没有目睹过江西寻乌潘氏族谱,也是你关心潘氏族事的一大遗憾,我分享我祖祖福后,感到潘氏江西寻乌谱的确是族谱中的精品之一。江西寻乌潘氏谱书有载共有六修,五修为民国二十年,现还有原谱存于寻乌。因感到你可能看过很多认为有不实之处的谱书后,产生了怀疑一切的意识,故仅只好以此回复。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