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厦门的宗亲可以帮我吗 ?
作者: jienfapan | 发布时间: 2009-12-21 01:23 | 查看: 1353 | 回复: 24回复列表 (25)

jienfapan
第 1 楼
发表于 2009-12-24 22:34
版主,我们宗亲网真的没有厦门市的宗亲吗?!或是有认识厦门大学或熟悉厦门古今地名的人士,可以帮我释疑我祖籍上的疑问?我想宗亲网的超级版主、版主们都很厉害和博学多才,可否合力拔刀相助!!

潘燕珍
第 2 楼
jienfapan
第 3 楼
发表于 2010-01-03 00:26
—――― 写在厦门沦陷纪念日 1995年5月12日
“做日本仔忌”是厦门的一个很有地方色彩、很有历史意味的特殊名词。被做忌日的死者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厦门的中国人。日本人杀了厦门的中国人,厦门的中国人“做日本仔忌”以纪念无辜死难的先人,年复一年不忘记。
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的今年,公历5冃10日和农历四月十一凑巧与五十七年前“日本仔上山头”的那天一样,同在一天。(“日本仔上山头”是老厦门人对日军1938年5月10日从海上登陆厦门的习惯说法。)报社的朋友约我在那天一起到一些当年当日惨遭屠杀、每年这天例行“做日本仔忌”祭祀活动的乡村去采访。
于是,我一一打电话去与当地联系。
五通村(田头),当年日寇强兵登陆的地方。随时打去村委会的电话都是一阵空响无人接应,只能作罢。
钟宅。村委会有一个年轻的声音,听说是采访“做日本仔忌”很欢迎,回答问题很明确:“日本仔杀我乡里几十人,烧厝108间!”“年年做‘日本仔忌’吧?”“那当然了!”他还调侃一句“同日好做忌啊!”“日本仔杀了钟宅又杀那处?”“县后!”现在少有记得住这种往事的年青人。
电话打县后。一个苍老的声音郑重回答:“那天被杀不少人,详细事你们来了再说。什么?找年纪大些的?我67了还不大?!我就知道那天社里那个90多岁的阿婆被日本仔一刀捅破肚皮,肠子流了一地!”县后该去,我想。
据悉,莲阪、双涵、梧村一带受害者甚众,我一一去电话却是处处无人接。接通了莲阪居委会,回答是:“做忌当然做啦!到底有多少户人家我不太清楚。你们要来先打电话,我找老人来讲。大概情况?这我就不知道了。”
“双涵吗?”“我是双涵,什么事?……这种事我不知道。”“不知道?你请居委会负责人来一下好吗?”“我就是。”年轻的女声连忙补充说明:“我不是这地的人,市内调来的。你们要来采访到时我去找人来说。”“双涵这段历史你听说没有??”“没有。”
梧村的电话终于有人接听。“这里还有一些人家还没迁走,知道的人也不多了。你们来了再说吧!”接电话的人似乎很忙,急着要挂断。“问一下,你们居委会有没有这历史材料?”“没有,你没问我还不知道有这事。”
#4
“做日本仔忌”是厦门的一个很有地方色彩、很有历史意味的特殊名词。被做忌日的死者不是日本人,而是中国人,厦门的中国人。日本人杀了厦门的中国人,厦门的中国人“做日本仔忌”以纪念无辜死难的先人,年复一年不忘记。
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的今年,公历5冃10日和农历四月十一凑巧与五十七年前“日本仔上山头”的那天一样,同在一天。(“日本仔上山头”是老厦门人对日军1938年5月10日从海上登陆厦门的习惯说法。)报社的朋友约我在那天一起到一些当年当日惨遭屠杀、每年这天例行“做日本仔忌”祭祀活动的乡村去采访。
于是,我一一打电话去与当地联系。
五通村(田头),当年日寇强兵登陆的地方。随时打去村委会的电话都是一阵空响无人接应,只能作罢。
钟宅。村委会有一个年轻的声音,听说是采访“做日本仔忌”很欢迎,回答问题很明确:“日本仔杀我乡里几十人,烧厝108间!”“年年做‘日本仔忌’吧?”“那当然了!”他还调侃一句“同日好做忌啊!”“日本仔杀了钟宅又杀那处?”“县后!”现在少有记得住这种往事的年青人。
电话打县后。一个苍老的声音郑重回答:“那天被杀不少人,详细事你们来了再说。什么?找年纪大些的?我67了还不大?!我就知道那天社里那个90多岁的阿婆被日本仔一刀捅破肚皮,肠子流了一地!”县后该去,我想。
据悉,莲阪、双涵、梧村一带受害者甚众,我一一去电话却是处处无人接。接通了莲阪居委会,回答是:“做忌当然做啦!到底有多少户人家我不太清楚。你们要来先打电话,我找老人来讲。大概情况?这我就不知道了。”
“双涵吗?”“我是双涵,什么事?……这种事我不知道。”“不知道?你请居委会负责人来一下好吗?”“我就是。”年轻的女声连忙补充说明:“我不是这地的人,市内调来的。你们要来采访到时我去找人来说。”“双涵这段历史你听说没有??”“没有。”
梧村的电话终于有人接听。“这里还有一些人家还没迁走,知道的人也不多了。你们来了再说吧!”接电话的人似乎很忙,急着要挂断。“问一下,你们居委会有没有这历史材料?”“没有,你没问我还不知道有这事。”
#4

jienfapan
第 4 楼
发表于 2010-01-03 00:29
曾厝埯好不容易有人接电话。是年轻人:“这钟点村委会怎有人在?我是来拿东西碰巧电话响。什么?……有,枪杀几十人在树下!我当然是本地人,哦,知道是知道,听说杀人是在靠海那边。什么地点、什么树下我就不知道了。你们等村干部在才打电话吧,一般上午有人在。”
打电话很累人,打完电话反而不知道往哪里去采访才有收获。
最后商定:只能用半天的公交车径直开到最边远的五通村,这里村庄集中,当年日寇入侵时它首当其冲。5月10日也是农历四月十一,正是“做日本仔忌”的日子一定好找人。笫二天再去西边社,这里的“忌日”是四月十二。西边社就在工程机械厂旁边,很近,骑车过去十分钟。时间、人手都有限,其它村庄无法去了,真是对不起。从五通村到西边社是当年日寇进攻厦门岛的一条进军路线上的首尾乡村,都杀得很惨。只好先去这两处了。
家住西边社,在第二市场卖鸡鸭的阿好姨是家母的老朋友。家母让我先去找她,她一家人在当天被杀了公公和大伯。我在市场上找到阿好姨,她见到我满面笑容,但一提起“做日本仔忌”她立时变了脸,老泪纵横,呜呜咽咽。“四月十二,做日本仔忌!没天良啊!臭日本仔!”她坐在鸡笼边的小木凳上不停摇头,“杀人,见人杀!我家死两个!西边一社死了一二十个!枪打、火烧、刀捅!日本仔下厦门(入市区)杀得更凶!我那时还是孩子躲在海口药材行楼上,那天日本仔打到鹭江道,我从上面看下来,哎哟,满街人血汩汩流!”“我家翁、我大伯都是四月十二被打死的。我那老头一喝就讲这事,骂臭日本仔,又哭又骂!”她揉着红肿的双眼看着我:“咱中国人被日本仔遭踏得真惨!我本不是西边社人,日本仔来了害得一家四散,我被送到塔厝做人养女,后来嫁到邻社西边。你们睌出世的人不知我们这代人的歹命!”我动了感情,告诉她:“我家在日本仔手里也死了好多人。想知道你们上辈人的事情才来找你。四月十二做日本仔忌,到那天报社记者要来采访,拍照片。”“做什么用?”阿好姨不解。“今年是胜利五十年纪念,把日本仔杀人的事豋报纸让大家都记住。”“以前忆苦思甜倒是常常叫我门去控诉,多少年没人问了!”她很认真地问我:“多少年没人再问这亊了,不是说这阵子ZF跟臭日本仔真和好了吗?”她一双满是风霜的老人的小眼睛定定对着我,好像我的眼镜玻璃后面有答案。
我从拥挤的人流里钻出肮脏的大菜市(很时正在拆迁、改建)走上厦禾路,顿时天地广阔也一时头晕目眩,刺眼的阳光下大大小小的汽车、摩托车是穿梭飞驰的黑影,胸腔、脑腔全是我最怕的汽油味。
二
五通村。五通,是这一带地名的统称,没有哪一自然村叫这名字。这地名大概是由于地处厦门岛东北角凤头社的古渡头“五路通行”而得的。凤头(后头)、浦囗、泥金(土任)、东宅等是五通村属下的自然村,现今五通村村委会设在田头。凤头社海角的古渡头也是历代驻军的兵营,没有民居。
1938年农历四月十一凌晨日军从泥金、浦口、凤头三处登陆。1995年农历四月十一我们乘车来到这里。
这里是厦门岛的东北部边缘地带。平静的公路上车辆很少,车窗外,远处是延绵的丘陵,近处是高高的绿树,高低起伏的菜地。菜地的碧绿中不时亮出一片片菜花鲜艳的娇黄。空气中没有工业排放的废气,更闻不到当年战争遗留的火药味。这片和平的土地五十七年前陷落敌手,那年的今天这里应该也是碧绿中亮着娇黄的。其后又五十七年过去,每年这里的村民多了一件大事:每年的今天“做日本仔忌”。今年的今天与每年的今天一样。
东宅。田头村委会治保主任老王为我们找到两位老人。孙宽福老伯,七十八岁。童进治老姆,七十六岁。五十七年前他们是十几、二十的后生、姑娘。两位老人,两张普通的善良中国农民的老脸。五十七年过去了,当年的往事他们还记忆犹新。
孙宽福老伯口述:
“那年我刚二十出头,乡里的事都记得。你问东宅那天死多少人?忘不了,二十五个。东宅那阵子多少人囗?五十六口,不过十户人家。那阵子的人就是儍,下半夜土任那边就已经枪炮轰隆隆的,大家就不晓得要往别处跑。有啊,有几家跑外地躲了。不过大家都想咱是种田的又不拿枪,不会怎样的。待日本仔上山头来见人杀,躲也没用了。
"你问躲在哪?就是家家关门闩户、钻床下,还有哪里去躲?日本仔撞开门冲进屋见人就开枪,管你大人囝仔!你能跑?堵着房门你一家子他数个打!比打麻雀还简单。你们听说一粒枪子打死三口人的没有?那老阿公护着两个孙子躲在床下,日本仔看准了一枪下去三囗全完了。有一家子人都躲在柴草间,几个月大的囡仔啼哭不停,日本仔要来了,没法子只好把囡仔扔进古井。不扔下去咋办?全家都得死!那做母亲的都疯了。”
我想象着,五十七年的今天,在这里,今天我安坐的这块小小的土地上,我们手无寸铁的同胞无端横遭射杀。中弹的躯体蹦跳起来,热血在自家的墙上喷出一朵朵灿烂的红花,朵朵鲜血的红花瞬间垂落下来,汇聚在自己的土地上凝结成一滩滩黑褐色的仇恨。
“你们想,怎能躲?日本仔打不开门就放火烧厝。门外都是柴草、豆蔓,日本仔一泼汽油点上火,受不了都得钻出来。你们问怎不会想到日本仔会这样杀人?谁知道!俗话说:早知不会死。咱就想,日本仔也是人,杀人也要个理。哪想到他们这样乱杀人?!”
我不知道怎样理解战争,屠杀和平居民如果符合战争规则,那就是我们的同胞太善良了,他们以束手就擒的血肉之躯去迎受强盗就枪弹如刺刀!
童进治老姆口述:
“我原本是后头(凤头)人,那边嫁过来的。我后头的外家也被杀不少人。东宅这边是我的夫家,今日一天祭六口人,六口人哪!这社里就我这家死最多人了。说起来这家人是被杀光了,就剩我婆婆一个人。一家人被杀得仅存老查某一个人,可怜哪!
“我男人是后来认养的,香火要有人续。”老姆向我们说明,“要不就老太婆光秃秃一个人,怎么活?也不知是什么冤仇,他们怕躲在自家不平安,跑到别人家躲在后房。日本仔进屋乱打枪,老爸先中枪,枪子打在石板上倒跳起来钻进他肚子里疼得哎哎叫。老婆、孩子、儿媳、孙子都爬出来救他,日本仔冲进来一枪一个,横横直直倒了一地。一下死了六口人,就一个老母没中枪。一个老爸、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一个小孙子,都去了。”
一个安居乐业,三代同堂的农家,几十年的生命延续、几十年的家业创建在刹那间的一阵残暴的枪声中被撕成碎片,连一粒生命的种子都没留下。
“那时,我看见日本兵脚都会软!都戴铁帽,这么长的枪,这么长的枪尾刀!我现在一想还怕!”童进治老姆讲述时双手紧紧相握。“几天后才收尸?过了好几天才让收尸。哪有棺材啊!连薄板子都没有!连大声哭都不敢!死人卷一卷掩在战壕沟里,胜利后才捡了骨头。”
童进治老姆家的祭祀还在老屋做,我们跟了过去。这老屋真老,没人住堆放杂物,木料都蛀了,院子里长着野草,很是荒凉。大厅的外墙是红砖拚的花格,砖缝是群青色的花网格线条,依然鲜艳醒目。走廊上方梁上的雕花虽已老朽却还可见精致的花纹。看来,这家人当年相当富裕,却不幸在一天里满门灭绝。好在有人继上香火,让这一家冤魂不至于年年忌日走投无路!老姆说,年年都在这老屋做忌,怕换了地点先人们会找不到。
# 5
打电话很累人,打完电话反而不知道往哪里去采访才有收获。
最后商定:只能用半天的公交车径直开到最边远的五通村,这里村庄集中,当年日寇入侵时它首当其冲。5月10日也是农历四月十一,正是“做日本仔忌”的日子一定好找人。笫二天再去西边社,这里的“忌日”是四月十二。西边社就在工程机械厂旁边,很近,骑车过去十分钟。时间、人手都有限,其它村庄无法去了,真是对不起。从五通村到西边社是当年日寇进攻厦门岛的一条进军路线上的首尾乡村,都杀得很惨。只好先去这两处了。
家住西边社,在第二市场卖鸡鸭的阿好姨是家母的老朋友。家母让我先去找她,她一家人在当天被杀了公公和大伯。我在市场上找到阿好姨,她见到我满面笑容,但一提起“做日本仔忌”她立时变了脸,老泪纵横,呜呜咽咽。“四月十二,做日本仔忌!没天良啊!臭日本仔!”她坐在鸡笼边的小木凳上不停摇头,“杀人,见人杀!我家死两个!西边一社死了一二十个!枪打、火烧、刀捅!日本仔下厦门(入市区)杀得更凶!我那时还是孩子躲在海口药材行楼上,那天日本仔打到鹭江道,我从上面看下来,哎哟,满街人血汩汩流!”“我家翁、我大伯都是四月十二被打死的。我那老头一喝就讲这事,骂臭日本仔,又哭又骂!”她揉着红肿的双眼看着我:“咱中国人被日本仔遭踏得真惨!我本不是西边社人,日本仔来了害得一家四散,我被送到塔厝做人养女,后来嫁到邻社西边。你们睌出世的人不知我们这代人的歹命!”我动了感情,告诉她:“我家在日本仔手里也死了好多人。想知道你们上辈人的事情才来找你。四月十二做日本仔忌,到那天报社记者要来采访,拍照片。”“做什么用?”阿好姨不解。“今年是胜利五十年纪念,把日本仔杀人的事豋报纸让大家都记住。”“以前忆苦思甜倒是常常叫我门去控诉,多少年没人问了!”她很认真地问我:“多少年没人再问这亊了,不是说这阵子ZF跟臭日本仔真和好了吗?”她一双满是风霜的老人的小眼睛定定对着我,好像我的眼镜玻璃后面有答案。
我从拥挤的人流里钻出肮脏的大菜市(很时正在拆迁、改建)走上厦禾路,顿时天地广阔也一时头晕目眩,刺眼的阳光下大大小小的汽车、摩托车是穿梭飞驰的黑影,胸腔、脑腔全是我最怕的汽油味。
二
五通村。五通,是这一带地名的统称,没有哪一自然村叫这名字。这地名大概是由于地处厦门岛东北角凤头社的古渡头“五路通行”而得的。凤头(后头)、浦囗、泥金(土任)、东宅等是五通村属下的自然村,现今五通村村委会设在田头。凤头社海角的古渡头也是历代驻军的兵营,没有民居。
1938年农历四月十一凌晨日军从泥金、浦口、凤头三处登陆。1995年农历四月十一我们乘车来到这里。
这里是厦门岛的东北部边缘地带。平静的公路上车辆很少,车窗外,远处是延绵的丘陵,近处是高高的绿树,高低起伏的菜地。菜地的碧绿中不时亮出一片片菜花鲜艳的娇黄。空气中没有工业排放的废气,更闻不到当年战争遗留的火药味。这片和平的土地五十七年前陷落敌手,那年的今天这里应该也是碧绿中亮着娇黄的。其后又五十七年过去,每年这里的村民多了一件大事:每年的今天“做日本仔忌”。今年的今天与每年的今天一样。
东宅。田头村委会治保主任老王为我们找到两位老人。孙宽福老伯,七十八岁。童进治老姆,七十六岁。五十七年前他们是十几、二十的后生、姑娘。两位老人,两张普通的善良中国农民的老脸。五十七年过去了,当年的往事他们还记忆犹新。
孙宽福老伯口述:
“那年我刚二十出头,乡里的事都记得。你问东宅那天死多少人?忘不了,二十五个。东宅那阵子多少人囗?五十六口,不过十户人家。那阵子的人就是儍,下半夜土任那边就已经枪炮轰隆隆的,大家就不晓得要往别处跑。有啊,有几家跑外地躲了。不过大家都想咱是种田的又不拿枪,不会怎样的。待日本仔上山头来见人杀,躲也没用了。
"你问躲在哪?就是家家关门闩户、钻床下,还有哪里去躲?日本仔撞开门冲进屋见人就开枪,管你大人囝仔!你能跑?堵着房门你一家子他数个打!比打麻雀还简单。你们听说一粒枪子打死三口人的没有?那老阿公护着两个孙子躲在床下,日本仔看准了一枪下去三囗全完了。有一家子人都躲在柴草间,几个月大的囡仔啼哭不停,日本仔要来了,没法子只好把囡仔扔进古井。不扔下去咋办?全家都得死!那做母亲的都疯了。”
我想象着,五十七年的今天,在这里,今天我安坐的这块小小的土地上,我们手无寸铁的同胞无端横遭射杀。中弹的躯体蹦跳起来,热血在自家的墙上喷出一朵朵灿烂的红花,朵朵鲜血的红花瞬间垂落下来,汇聚在自己的土地上凝结成一滩滩黑褐色的仇恨。
“你们想,怎能躲?日本仔打不开门就放火烧厝。门外都是柴草、豆蔓,日本仔一泼汽油点上火,受不了都得钻出来。你们问怎不会想到日本仔会这样杀人?谁知道!俗话说:早知不会死。咱就想,日本仔也是人,杀人也要个理。哪想到他们这样乱杀人?!”
我不知道怎样理解战争,屠杀和平居民如果符合战争规则,那就是我们的同胞太善良了,他们以束手就擒的血肉之躯去迎受强盗就枪弹如刺刀!
童进治老姆口述:
“我原本是后头(凤头)人,那边嫁过来的。我后头的外家也被杀不少人。东宅这边是我的夫家,今日一天祭六口人,六口人哪!这社里就我这家死最多人了。说起来这家人是被杀光了,就剩我婆婆一个人。一家人被杀得仅存老查某一个人,可怜哪!
“我男人是后来认养的,香火要有人续。”老姆向我们说明,“要不就老太婆光秃秃一个人,怎么活?也不知是什么冤仇,他们怕躲在自家不平安,跑到别人家躲在后房。日本仔进屋乱打枪,老爸先中枪,枪子打在石板上倒跳起来钻进他肚子里疼得哎哎叫。老婆、孩子、儿媳、孙子都爬出来救他,日本仔冲进来一枪一个,横横直直倒了一地。一下死了六口人,就一个老母没中枪。一个老爸、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一个小孙子,都去了。”
一个安居乐业,三代同堂的农家,几十年的生命延续、几十年的家业创建在刹那间的一阵残暴的枪声中被撕成碎片,连一粒生命的种子都没留下。
“那时,我看见日本兵脚都会软!都戴铁帽,这么长的枪,这么长的枪尾刀!我现在一想还怕!”童进治老姆讲述时双手紧紧相握。“几天后才收尸?过了好几天才让收尸。哪有棺材啊!连薄板子都没有!连大声哭都不敢!死人卷一卷掩在战壕沟里,胜利后才捡了骨头。”
童进治老姆家的祭祀还在老屋做,我们跟了过去。这老屋真老,没人住堆放杂物,木料都蛀了,院子里长着野草,很是荒凉。大厅的外墙是红砖拚的花格,砖缝是群青色的花网格线条,依然鲜艳醒目。走廊上方梁上的雕花虽已老朽却还可见精致的花纹。看来,这家人当年相当富裕,却不幸在一天里满门灭绝。好在有人继上香火,让这一家冤魂不至于年年忌日走投无路!老姆说,年年都在这老屋做忌,怕换了地点先人们会找不到。
# 5

jienfapan
第 5 楼
发表于 2010-01-03 00:30
纸钱一张张投进那口大锅,火舌一窜一窜地把纸钱卷着燃成轻飘飘的银灰。人们没有哭泣,五十七年前的今天淌流的鲜血已化成历史的痕迹,但是,“四月十一做日本仔忌”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后头社(凤头)。老王和年轻的组长(相当于以前的生产队长)小周领我们来到周车水老伯家。老伯七十四岁,当年十七岁。他回忆:“那天,那天天还未亮土任那边就枪炮大响了,那时的人也真是楞妈妈的,只知道关在屋里不敢出门就没想到要跑。不过也是,跑去哪里?日本仔来了见人一露头就一枪,多少人就死在自家院子里!日本仔进屋不管大人囝仔见着就打枪。我还记得,咱这里那谁家啊,从吕宋回来的,那天一个躲在门后日本仔进去没看见,另一个裹着毯子缩在灶脚发抖,日本仔就一剌刀插下去跟插冬至圆子一样。你躲得了?他们放火烧厝,没死的全都烧得你自于出来,统统赶到宫口土坪上。男男女女、大人囝仔都蹲在地上手抱着头。日本兵包围着,长枪都是利剑剑的枪尾刀,机关枪四五把对着人。这边查某人小囝仔哭,那边大火烧房子,真凄惨啊!……”
五十七年前的今天,太阳也像今天一样鲜亮,但它被溶化在浓烟大火之中,天地间昏惨惨的成了屠场。当头白日、杀人放火,日寇旋转着他们的一轮血红的毒日头在我们的土地上!
“那天在宫口当场刺死四个人。什么人?他们看不过瘾的人!带路的、翻译的全都是干他老母的台湾仔!讲的是我们的话,带日本仔杀我们的人!台湾仔指了谁,日本兵就从人堆把谁拖出去。呀!一声嚎叫,枪尾刀就插进肚子里,满地血!咱这里小学的先生我忘了他姓什么,哪里人,他名叫“助阿”。日本仔看他穿长衫是读书人就把他拉出去,没问几句,也不知他应了什么,日本兵抄起枪尾刀当胸劈去,他趴在地上挣扎连声音都叫不出来。日本仔再一刀插进他的屁股,人就跟青蛙一样张开四肢抽搐,抖了半天才死,眼睛直睁着。干他老母的,日本仔杀咱中国人跟杀畜牲一样!我们后头死几个?十八个!一天被杀十八个,不算多,东宅比我们多。”
……走上村道,只见村里左一家右一家都在门厅里摆供桌,灵台上都没有遗像,只有神主牌。殉难者大都没有留下照片,贫穷的中国人向来并不看重自己的形象,无论寿终正寝还是死于非命,留下一个姓名在家族的名册上就行了。村道旁一座社神祠堂,祠堂前的土坪就叫宫口,当年日军在这里杀人。土坪边上一座新屋,大门临着村道,厅里摆上一张大供桌,一家人正忙着上供。“这家人被杀两个。”老王说。老主妇孙进好,祭祀的是她的家翁和大伯。一家人执着篾香对着神主牌上的先人名字黙哀。该称呼死者曾祖父、大伯公的小孩用惊奇的眼睛看着我们几个陌生人。老王说,路边原先的水沟宽一些,人被日本兵杀在家门口,滚进了水沟……
正午,阳光普照下的村庄一派和平的沉静。全村都在祭祀,但没有一丝哭声。在这和平的沉静中纪念那场战争的残酷如悲哀。外面的人可能不知道这段历史,也可以忘掉这段历史。但这里的人们不会忘记,那些手执篾香、眼光惊奇的孩子今天还是这样天真无知,但有一天他们会懂得这青烟飘飘的历史故事是永远缠绕心头的国恨家仇!海峡博客)
这里的人们年复一年“做日本仔忌”,不管国内气候、无论世界风云。他们只为自己的亲人,不为别人,不必做给谁人看。
今天,这“做日本仔忌”是毎个家庭们家祭,但又不只是家祭,那沉静中透露的肃穆、庄严从各家的门厅里飘溢出来,凝聚在这片土地的上空形成一场无声而又宏大的公祭,像一团吹不散的沉甸甸的灰云,在暮春的阳光下泛着令人眩目的青光……
四月十二,西边社。
当年农历四月十二,日军登陆的笫二天杀到这里,西边社死了二十人。至今有十几家人“做日本仔忌”,有几家人己经断了香火。“四月十二,西边日本仔忌”,当地一句口头语。我们访问了陈大碰老叔,六十八岁的退休工人。
“那年我十一岁,那阵子的人真没用,外面什么事都不懂。我老爸四月十一还在筼筜港下海,回到家说听见远处有炮声也不知出了什么事。第二天天才亮日本仔就打到咱西边了。”我好不吃惊,强盗已经入室,屠刀指在颈脖,我的父老乡亲却浑然不觉!
“没人报警?”
“谁管我们?”
“那天上午,四五架飞机飞来飞去,飞得这么低好像就在头上,黑呼呼的。大家吓得没命,都说男人男孩要躲避,日本仔全杀男的。男人都往坑子内山洞去躲。坑子内?不是面线厂那边,就咱对面轴承厂里面(今厦门一中新校区内)。那时那里有很多山洞,一些75师的伤兵满身是血也躲在那里。对,就跟咱老百姓躲在一起!”
“我老爸就是那天被打死的,他中了两枪。他跟我大哥跑去山洞那边躲,跑散了。头一枪打在他手臂上他跑回来,包扎后又出去找我大哥。第二枪要了他的命。咱这里原是一片菜园,过去是一条溪,上了石坡就是现在的电台山。我老爸就是在石坡上被打中的,那一枪从后脑进去眼睛挂在脸上,扑倒在溪水里。溪边石坡上日本兵抓到几个人在那里就地开枪杀死了。”
陈老叔的老伴在一旁插了话:“也在同一天我叔叔就失踪了,至今没魂没影。那时他住在斗西路,听说西边老厝被烧就赶过来看,出了门就没消息了。五十七年了,问谁都不知道,就是死了也要有个尸身!”
我想到了许多可以气化的物质。但我希望人的气化是把灵魂蒸馏出来,提炼成有感知的生物波以告知那些至今念念不忘,时时举目四顾的亲人。我想到那位我不认识的大姨夫,他也是在某一天忽然不见了。没有消息,毫无动静,任凭我那可怜的大姨妈四处奔走,日夜嚎啕。胜利后活着回来的劳工说他是被抓去修飞机场的,后来病死了。病死在哪一天?尸骨在哪里?五十几年过去了,我从姨妈时时出神的眼中看见她还在内心寻找她的亲人。纵然已经绝望,但这寻找是至死难了的心事。
陈老叔说话的表情很平静,像一个正在上课的历史老师。“说来也真是,那时候的人就那么没见识,连日本旗是什么样也不知道。看见山上插了太阳旗还以为是自己的部队,一探头一枪打来,完了。那担水嫂年轻轻的安溪查某,她就住在我家这边过去的那间,肚子都这么大了,一枪打来去了两条命,就在家门口!”陈老叔边说边摇头,“死得最多的是那十几个人,被抓了关进羊栏,机关枪扫射,就只两人没死!草藤他爸、他哥就一起死在羊栏里。”
张草藤,六十六岁来退休工人,阿好姨的丈夫。他说:
“我老爸和我哥要不一起跑出去恐怕还不会一起死。他们和一些人还没跑到山洞那边就被日本兵抓住了。十几个人被押到将军祠旁边的羊栏里关。没分没辨日本仔机枪就扫射,杀人就像砍甘蔗。十几个人就压在下面的两个活着。干他娘的!就是那些台湾仔带的路。你们不知道,日本仔还没来厦门就有多少台湾仔!日本仔一打厦门他们就到处插膏药旗。还没打人心先乱了!日本仔手里台湾仔有多坏!动不动就叫日本兵打人,随便告你一个罪名你就得去“万人坑”。这电池厂原先是台湾人开的酱油厂,他们说坑仔内山也是台湾仔的,你去扫枯叶折干枝烧火,他们就叫日本人来用扁拉打得你屁股开裂,不能走路。日本仔一投降他们跑得裂裤脚!”
“台湾仔”是厦门人对为虎作伥的日籍浪人鄙视的称呼。我们这个不幸的民族常常衍生出一些不幸的事物,“台湾仔”一族是如何堕落为日本人的鹰犬?清ZF又是如何“当年今日割台湾”出卖了千万人台湾同胞?
“喏,你们看,”草藤叔话题一转,指着门外刚走过拐进小巷里去的一位手提小包,步履迟缓的老人,“他才可怜,那阵子一家就剩他一个囝仔头,没吃没穿跟乞丐一样。我还好一些,有老母兄弟。不过,我弟弟也没活过来,日本仔上山头后没几年厦门流行“寒热仔”(疟疾)他也去了。那“寒热仔”冷,冷得三条棉被包不暖,热,热得你要跳古井!那阵子厦门一天要死多少人?!我们西边这条路一天要抬过多少死人?!死人大多埋在坑仔内、文灶山,都从这里抬上去!人死得臭生荒,你连哭都来不及哭!”
# 6
后头社(凤头)。老王和年轻的组长(相当于以前的生产队长)小周领我们来到周车水老伯家。老伯七十四岁,当年十七岁。他回忆:“那天,那天天还未亮土任那边就枪炮大响了,那时的人也真是楞妈妈的,只知道关在屋里不敢出门就没想到要跑。不过也是,跑去哪里?日本仔来了见人一露头就一枪,多少人就死在自家院子里!日本仔进屋不管大人囝仔见着就打枪。我还记得,咱这里那谁家啊,从吕宋回来的,那天一个躲在门后日本仔进去没看见,另一个裹着毯子缩在灶脚发抖,日本仔就一剌刀插下去跟插冬至圆子一样。你躲得了?他们放火烧厝,没死的全都烧得你自于出来,统统赶到宫口土坪上。男男女女、大人囝仔都蹲在地上手抱着头。日本兵包围着,长枪都是利剑剑的枪尾刀,机关枪四五把对着人。这边查某人小囝仔哭,那边大火烧房子,真凄惨啊!……”
五十七年前的今天,太阳也像今天一样鲜亮,但它被溶化在浓烟大火之中,天地间昏惨惨的成了屠场。当头白日、杀人放火,日寇旋转着他们的一轮血红的毒日头在我们的土地上!
“那天在宫口当场刺死四个人。什么人?他们看不过瘾的人!带路的、翻译的全都是干他老母的台湾仔!讲的是我们的话,带日本仔杀我们的人!台湾仔指了谁,日本兵就从人堆把谁拖出去。呀!一声嚎叫,枪尾刀就插进肚子里,满地血!咱这里小学的先生我忘了他姓什么,哪里人,他名叫“助阿”。日本仔看他穿长衫是读书人就把他拉出去,没问几句,也不知他应了什么,日本兵抄起枪尾刀当胸劈去,他趴在地上挣扎连声音都叫不出来。日本仔再一刀插进他的屁股,人就跟青蛙一样张开四肢抽搐,抖了半天才死,眼睛直睁着。干他老母的,日本仔杀咱中国人跟杀畜牲一样!我们后头死几个?十八个!一天被杀十八个,不算多,东宅比我们多。”
……走上村道,只见村里左一家右一家都在门厅里摆供桌,灵台上都没有遗像,只有神主牌。殉难者大都没有留下照片,贫穷的中国人向来并不看重自己的形象,无论寿终正寝还是死于非命,留下一个姓名在家族的名册上就行了。村道旁一座社神祠堂,祠堂前的土坪就叫宫口,当年日军在这里杀人。土坪边上一座新屋,大门临着村道,厅里摆上一张大供桌,一家人正忙着上供。“这家人被杀两个。”老王说。老主妇孙进好,祭祀的是她的家翁和大伯。一家人执着篾香对着神主牌上的先人名字黙哀。该称呼死者曾祖父、大伯公的小孩用惊奇的眼睛看着我们几个陌生人。老王说,路边原先的水沟宽一些,人被日本兵杀在家门口,滚进了水沟……
正午,阳光普照下的村庄一派和平的沉静。全村都在祭祀,但没有一丝哭声。在这和平的沉静中纪念那场战争的残酷如悲哀。外面的人可能不知道这段历史,也可以忘掉这段历史。但这里的人们不会忘记,那些手执篾香、眼光惊奇的孩子今天还是这样天真无知,但有一天他们会懂得这青烟飘飘的历史故事是永远缠绕心头的国恨家仇!海峡博客)
这里的人们年复一年“做日本仔忌”,不管国内气候、无论世界风云。他们只为自己的亲人,不为别人,不必做给谁人看。
今天,这“做日本仔忌”是毎个家庭们家祭,但又不只是家祭,那沉静中透露的肃穆、庄严从各家的门厅里飘溢出来,凝聚在这片土地的上空形成一场无声而又宏大的公祭,像一团吹不散的沉甸甸的灰云,在暮春的阳光下泛着令人眩目的青光……
四月十二,西边社。
当年农历四月十二,日军登陆的笫二天杀到这里,西边社死了二十人。至今有十几家人“做日本仔忌”,有几家人己经断了香火。“四月十二,西边日本仔忌”,当地一句口头语。我们访问了陈大碰老叔,六十八岁的退休工人。
“那年我十一岁,那阵子的人真没用,外面什么事都不懂。我老爸四月十一还在筼筜港下海,回到家说听见远处有炮声也不知出了什么事。第二天天才亮日本仔就打到咱西边了。”我好不吃惊,强盗已经入室,屠刀指在颈脖,我的父老乡亲却浑然不觉!
“没人报警?”
“谁管我们?”
“那天上午,四五架飞机飞来飞去,飞得这么低好像就在头上,黑呼呼的。大家吓得没命,都说男人男孩要躲避,日本仔全杀男的。男人都往坑子内山洞去躲。坑子内?不是面线厂那边,就咱对面轴承厂里面(今厦门一中新校区内)。那时那里有很多山洞,一些75师的伤兵满身是血也躲在那里。对,就跟咱老百姓躲在一起!”
“我老爸就是那天被打死的,他中了两枪。他跟我大哥跑去山洞那边躲,跑散了。头一枪打在他手臂上他跑回来,包扎后又出去找我大哥。第二枪要了他的命。咱这里原是一片菜园,过去是一条溪,上了石坡就是现在的电台山。我老爸就是在石坡上被打中的,那一枪从后脑进去眼睛挂在脸上,扑倒在溪水里。溪边石坡上日本兵抓到几个人在那里就地开枪杀死了。”
陈老叔的老伴在一旁插了话:“也在同一天我叔叔就失踪了,至今没魂没影。那时他住在斗西路,听说西边老厝被烧就赶过来看,出了门就没消息了。五十七年了,问谁都不知道,就是死了也要有个尸身!”
我想到了许多可以气化的物质。但我希望人的气化是把灵魂蒸馏出来,提炼成有感知的生物波以告知那些至今念念不忘,时时举目四顾的亲人。我想到那位我不认识的大姨夫,他也是在某一天忽然不见了。没有消息,毫无动静,任凭我那可怜的大姨妈四处奔走,日夜嚎啕。胜利后活着回来的劳工说他是被抓去修飞机场的,后来病死了。病死在哪一天?尸骨在哪里?五十几年过去了,我从姨妈时时出神的眼中看见她还在内心寻找她的亲人。纵然已经绝望,但这寻找是至死难了的心事。
陈老叔说话的表情很平静,像一个正在上课的历史老师。“说来也真是,那时候的人就那么没见识,连日本旗是什么样也不知道。看见山上插了太阳旗还以为是自己的部队,一探头一枪打来,完了。那担水嫂年轻轻的安溪查某,她就住在我家这边过去的那间,肚子都这么大了,一枪打来去了两条命,就在家门口!”陈老叔边说边摇头,“死得最多的是那十几个人,被抓了关进羊栏,机关枪扫射,就只两人没死!草藤他爸、他哥就一起死在羊栏里。”
张草藤,六十六岁来退休工人,阿好姨的丈夫。他说:
“我老爸和我哥要不一起跑出去恐怕还不会一起死。他们和一些人还没跑到山洞那边就被日本兵抓住了。十几个人被押到将军祠旁边的羊栏里关。没分没辨日本仔机枪就扫射,杀人就像砍甘蔗。十几个人就压在下面的两个活着。干他娘的!就是那些台湾仔带的路。你们不知道,日本仔还没来厦门就有多少台湾仔!日本仔一打厦门他们就到处插膏药旗。还没打人心先乱了!日本仔手里台湾仔有多坏!动不动就叫日本兵打人,随便告你一个罪名你就得去“万人坑”。这电池厂原先是台湾人开的酱油厂,他们说坑仔内山也是台湾仔的,你去扫枯叶折干枝烧火,他们就叫日本人来用扁拉打得你屁股开裂,不能走路。日本仔一投降他们跑得裂裤脚!”
“台湾仔”是厦门人对为虎作伥的日籍浪人鄙视的称呼。我们这个不幸的民族常常衍生出一些不幸的事物,“台湾仔”一族是如何堕落为日本人的鹰犬?清ZF又是如何“当年今日割台湾”出卖了千万人台湾同胞?
“喏,你们看,”草藤叔话题一转,指着门外刚走过拐进小巷里去的一位手提小包,步履迟缓的老人,“他才可怜,那阵子一家就剩他一个囝仔头,没吃没穿跟乞丐一样。我还好一些,有老母兄弟。不过,我弟弟也没活过来,日本仔上山头后没几年厦门流行“寒热仔”(疟疾)他也去了。那“寒热仔”冷,冷得三条棉被包不暖,热,热得你要跳古井!那阵子厦门一天要死多少人?!我们西边这条路一天要抬过多少死人?!死人大多埋在坑仔内、文灶山,都从这里抬上去!人死得臭生荒,你连哭都来不及哭!”
# 6

jienfapan
第 6 楼
发表于 2010-01-03 00:32
当年,从这条村道走上田坎抬上山头的无数死于“寒热仔”的尸体,一定有一具是我当时年小的四舅,他十二岁,死在那场瘟疫中。
在我读小学的有一年清明时节,跟两位舅舅上山为四舅扫墓。但是到了山上,走遍山头也没找到他的坟墓。舅舅认定的地点已经耸立一座巨大的高压电线铁架,铁架下一片碎石。这里曾经一场改天换地的巨变,四周已无任何可以参照的旧物遗迹。我问舅舅,能否找到棺材粄?舅舅噙着泪水说,没有棺材,当时是用几片薄木板钉的人叫“猪槽”的木箱。墓碑只竖了一块红砖也没写字。如果能找到认得出来的可能只有一顶黑毡帽,那是入殓时邻居送他戴上的。黑毡帽不容易烂
母亲很早就告诉我,祭祀四舅不必用好酒好菜,他活了十二岁,最思念的是“日本仔手里”街上卖的麦麸粿。年年祭祀四舅舅,买的都是大大的很耐饿的“北仔饼”,以安慰他活了十二年对人生全部体验的那个饥饿感。
草藤叔一说当年义愤满怀,“咱中国人奸的不少,忠的也多。人家75师打得凶狠,我亲眼看见那些兵一身是血还在打,边退边打。要不是咱武器差日本仔没那么好果子吃!怎么说人家国民党不抗日!?”
“说实在话,咱家人被打死是无辜被杀,不是咱有胆量去跟日本仔拼当烈士。那些士兵,那些搞抗日的人有胆量,敢拼命,咱不敢比。我认识的两个朋友住在溪岸,那次日本仔在公园被炸(日军庆祝占领厦门一周年)就他们参加干的事。日本仔抓了他们很多人统统杀在“万人坑”!人牺牲了也该算个烈士吧?都没听说是算横算直的!”
“我说,你们采访这些也没什么用。刚胜利时,五十年前国民党员警就来豋记了,说谁家人被杀了都记下,日后找日本仔算账。国民党跑了,这事也没影了!解放后老叫我们忆苦思甜,讲来讲去讲到现在没人听,人死了也白死了!要不是今天作忌,这些话我也不再说!”草藤叔不说了,抓起一把芹菜抖抖索索地扯下叶子……
我能说什么呢?昨天记者在五通村拍的“做日本仔忌”照片,报社不让发。借口是“点香火烧纸钱是迷信活动”,实则是怕日本ZF生气“友邦惊诧”。这怎不叫人心寒!今天我再来西边社,只为这些冤死的同胞乡亲,只为我自己中国人的良心。我知道自己是在干一件儍事,这件傻事某些时候看来意思很大,某些时候来看大没意思。而我关注的只是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
……作为一场战争受害者的犹太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五十周年的今年,所有幸存者不顾年迈体弱从世界各地赶回那里,在通向集中营大门的铁轨上点燃蜡烛、铺满鲜花、悼念难友、祈祷和平………战后,犹太人追拿纳粹战犯走遍天涯海角,历经数十年矢志不渝。这个民族似乎心胸不够宽广,但是这个千多年来流离失所、倍受摧残的民族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飘扬起他们大卫星的国旗。
……同样作为一场战争受害者的中国人,仅八年抗战,中国军队伤亡380万人,其中死亡约150万人。人民伤亡约1800万人,全国军民伤亡达2100万人。如果上溯到“九.一八”,追算起来中国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伤亡共达3500万人。
3500万是何等惊心动魄的巨大数字!
3500万人,我们苦难深重的民族付出的惊天动地的血肉牺牲!
……作而一场罪恶战争的发动者,日本人每年都在纪念当年扔在他们头上的两颗原子弹,而中国的媒体几乎每年都要跟着起哄。挨炸弹的感情我很理解,但日本人是否理解为何挨炸弹?只能杀人不能人杀的日本人面对3500万中国人的流血牺牲居然这般心安理得,中国人自己对这场战争作何感想?该怎么办?
我们太多太多的悲哀该怎么来纪念?面对历史、面对先烈,我们是过份冷静,还是过份冷酷?面对世界、面对现实,我们是宽宏大量,还是懦弱胆怯?
我们曾径那么可悲地承受残忍的屠杀,我们今天该将如何告慰殉难者的亡灵?
人死了这么多,平白无辜地冤死,总得给个公理。中国人不总是面向苍天大地祈求“给个说法”么?谁给这个说法?!
“你爸一脚踢得你到五通去!”这句吹牛话小时候不是吓唬别人,就是让人吓唬。“五通”,在很长的历史中,在厦门人眼里简直就是天涯海角。
从地图上看,五通古渡头就在厦门岛的正东北角的突出部,西去钟宅湾,南走下何厝。
从地理上看,历史悠久的五通古渡头与同安的海上距离最近。今年开始恢复的,停航了几十年的班船在这里与同安沃头之间往返。在海堤建造之前五通古渡头是厦门的交通要津。从军事上看,五通古渡头是个要塞,历代都在此驻军。日寇侵占厦门,这里便是日军兵营。解放后至今这里一直是驻军部队的营房。
但是,“五通”二字最让厦门人民如雷贯耳的是日军在这里海滩上的“万人坑”。
农历四月十一在采访“日本仔上山头”血腥屠杀当地平民时,我们特地驱车来到这厦门的“天涯海角”。 车过土任(泥金)一处海滩时,治保主任老王叫停。大家下了车,老王环顾海岸深沉地告知:“那天早晨,这里打得非常壮烈。75师的一个营守在这里,从凌晨阻击到天亮没一个活的也没一个跑的。老一辈人说营长是个东北人,真正的好汉!” 没一个活的,也没一个跑的。失去家园的东北男儿血洒在这祖国东南一隅的小岛海边。
我曾经见过日军登陆后拍摄的照片,他们在海边埋葬战死的日军士兵,竖起一根根木牌,背景里的海滩还有木桩铁丝网,想必那就是当年中国守军的前沿阵地了。
车又在浦口海边停下,这里也是当年日军的一处登陆点。75师的守军在这里拼死抵抗,血染沙滩。眼前是渔船随波摇晃,天高水阔,历史的枪炮声早已消散。浦口的海岸上有一座废弃的水泥碉堡,睁着一只空洞的眼睛怒视着白浪滔天的大海。碉堡的左前方是一道近百米的红色长礁。长礁不是岩石,是石化了的红土,通体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它奇特的地质结构与它身后身旁的海岸、滩涂完全不同,孤傲地突兀,血迹斑斑地向前冲去,直入海底。它像一把红锈蚀朽残缺不全的古
# 7
在我读小学的有一年清明时节,跟两位舅舅上山为四舅扫墓。但是到了山上,走遍山头也没找到他的坟墓。舅舅认定的地点已经耸立一座巨大的高压电线铁架,铁架下一片碎石。这里曾经一场改天换地的巨变,四周已无任何可以参照的旧物遗迹。我问舅舅,能否找到棺材粄?舅舅噙着泪水说,没有棺材,当时是用几片薄木板钉的人叫“猪槽”的木箱。墓碑只竖了一块红砖也没写字。如果能找到认得出来的可能只有一顶黑毡帽,那是入殓时邻居送他戴上的。黑毡帽不容易烂
母亲很早就告诉我,祭祀四舅不必用好酒好菜,他活了十二岁,最思念的是“日本仔手里”街上卖的麦麸粿。年年祭祀四舅舅,买的都是大大的很耐饿的“北仔饼”,以安慰他活了十二年对人生全部体验的那个饥饿感。
草藤叔一说当年义愤满怀,“咱中国人奸的不少,忠的也多。人家75师打得凶狠,我亲眼看见那些兵一身是血还在打,边退边打。要不是咱武器差日本仔没那么好果子吃!怎么说人家国民党不抗日!?”
“说实在话,咱家人被打死是无辜被杀,不是咱有胆量去跟日本仔拼当烈士。那些士兵,那些搞抗日的人有胆量,敢拼命,咱不敢比。我认识的两个朋友住在溪岸,那次日本仔在公园被炸(日军庆祝占领厦门一周年)就他们参加干的事。日本仔抓了他们很多人统统杀在“万人坑”!人牺牲了也该算个烈士吧?都没听说是算横算直的!”
“我说,你们采访这些也没什么用。刚胜利时,五十年前国民党员警就来豋记了,说谁家人被杀了都记下,日后找日本仔算账。国民党跑了,这事也没影了!解放后老叫我们忆苦思甜,讲来讲去讲到现在没人听,人死了也白死了!要不是今天作忌,这些话我也不再说!”草藤叔不说了,抓起一把芹菜抖抖索索地扯下叶子……
我能说什么呢?昨天记者在五通村拍的“做日本仔忌”照片,报社不让发。借口是“点香火烧纸钱是迷信活动”,实则是怕日本ZF生气“友邦惊诧”。这怎不叫人心寒!今天我再来西边社,只为这些冤死的同胞乡亲,只为我自己中国人的良心。我知道自己是在干一件儍事,这件傻事某些时候看来意思很大,某些时候来看大没意思。而我关注的只是做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尊心。
……作为一场战争受害者的犹太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五十周年的今年,所有幸存者不顾年迈体弱从世界各地赶回那里,在通向集中营大门的铁轨上点燃蜡烛、铺满鲜花、悼念难友、祈祷和平………战后,犹太人追拿纳粹战犯走遍天涯海角,历经数十年矢志不渝。这个民族似乎心胸不够宽广,但是这个千多年来流离失所、倍受摧残的民族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飘扬起他们大卫星的国旗。
……同样作为一场战争受害者的中国人,仅八年抗战,中国军队伤亡380万人,其中死亡约150万人。人民伤亡约1800万人,全国军民伤亡达2100万人。如果上溯到“九.一八”,追算起来中国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伤亡共达3500万人。
3500万是何等惊心动魄的巨大数字!
3500万人,我们苦难深重的民族付出的惊天动地的血肉牺牲!
……作而一场罪恶战争的发动者,日本人每年都在纪念当年扔在他们头上的两颗原子弹,而中国的媒体几乎每年都要跟着起哄。挨炸弹的感情我很理解,但日本人是否理解为何挨炸弹?只能杀人不能人杀的日本人面对3500万中国人的流血牺牲居然这般心安理得,中国人自己对这场战争作何感想?该怎么办?
我们太多太多的悲哀该怎么来纪念?面对历史、面对先烈,我们是过份冷静,还是过份冷酷?面对世界、面对现实,我们是宽宏大量,还是懦弱胆怯?
我们曾径那么可悲地承受残忍的屠杀,我们今天该将如何告慰殉难者的亡灵?
人死了这么多,平白无辜地冤死,总得给个公理。中国人不总是面向苍天大地祈求“给个说法”么?谁给这个说法?!
“你爸一脚踢得你到五通去!”这句吹牛话小时候不是吓唬别人,就是让人吓唬。“五通”,在很长的历史中,在厦门人眼里简直就是天涯海角。
从地图上看,五通古渡头就在厦门岛的正东北角的突出部,西去钟宅湾,南走下何厝。
从地理上看,历史悠久的五通古渡头与同安的海上距离最近。今年开始恢复的,停航了几十年的班船在这里与同安沃头之间往返。在海堤建造之前五通古渡头是厦门的交通要津。从军事上看,五通古渡头是个要塞,历代都在此驻军。日寇侵占厦门,这里便是日军兵营。解放后至今这里一直是驻军部队的营房。
但是,“五通”二字最让厦门人民如雷贯耳的是日军在这里海滩上的“万人坑”。
农历四月十一在采访“日本仔上山头”血腥屠杀当地平民时,我们特地驱车来到这厦门的“天涯海角”。 车过土任(泥金)一处海滩时,治保主任老王叫停。大家下了车,老王环顾海岸深沉地告知:“那天早晨,这里打得非常壮烈。75师的一个营守在这里,从凌晨阻击到天亮没一个活的也没一个跑的。老一辈人说营长是个东北人,真正的好汉!” 没一个活的,也没一个跑的。失去家园的东北男儿血洒在这祖国东南一隅的小岛海边。
我曾经见过日军登陆后拍摄的照片,他们在海边埋葬战死的日军士兵,竖起一根根木牌,背景里的海滩还有木桩铁丝网,想必那就是当年中国守军的前沿阵地了。
车又在浦口海边停下,这里也是当年日军的一处登陆点。75师的守军在这里拼死抵抗,血染沙滩。眼前是渔船随波摇晃,天高水阔,历史的枪炮声早已消散。浦口的海岸上有一座废弃的水泥碉堡,睁着一只空洞的眼睛怒视着白浪滔天的大海。碉堡的左前方是一道近百米的红色长礁。长礁不是岩石,是石化了的红土,通体坑坑洼洼凹凸不平,它奇特的地质结构与它身后身旁的海岸、滩涂完全不同,孤傲地突兀,血迹斑斑地向前冲去,直入海底。它像一把红锈蚀朽残缺不全的古
# 7

jienfapan
第 7 楼
发表于 2010-01-03 00:33
剑,悲愤地刺进大海,任凭巨浪冲刷、任凭狂风吹打……
五通人公认,家住凤头村的周车水老伯是当地“万人坑”史实的权威人士。我们一问“万人坑”他就发牢骚:“你爸我就不爱搭理什么釆访!讲这些有什鸟用?以前讲了多少遍!部队来新兵我去讲,学堂要开学我去讲,都要臭酸了!这几年才冷一些没人再提它。讲来讲去什么鸟用?那“万人坑”连一块神主牌都没有!初一十五若不是我们社里人烧香点火去服侍,那些孤魂野鬼谁管他?!”周老伯一肚子不痛快是我不曾预料的。但周老伯一提到“日本仔、万人坑”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当年十七岁的周老伯被日军拉去兵营干挑水、劈柴、扫地板一类的杂差,他与日本兵有最直接的了解。“你们问‘万人坑’?真正知道‘万人坑’的应该说中国人就我一个。”
“先前有的人一有机会讲‘万人坑’,就说用机关枪扫射、把人推下去活埋,就像他们亲眼看见的一样。说实在的,我也没亲眼看见。没让一个中国人在场看!连台湾仔都不行!怕记仇啊!
“我在兵营当差那么多年,我知道,要杀人了就来电话,来了电话了挖坑,在海滩上挖,有多少人挖多大坑。遮蓬大卡车装了人来,那车咱这里的人叫它“花车”,就是现在叫迷彩色的。花车一来,整条路戒严,谁都不许出来!头一次最多,足足五大卡车!你们想想,该有几百人吧?往后差不多每月都有花车来,时多时少,长长短短七八年。我估算一下,上万人没有,但也该有几千人吧!那海滩多长!一直在挖坑,埋了一批又一批,跟填垃圾差不多!
“杀人之前,一定要祭。日本仔很迷信的!在兵营门口摆供桌,敬天地敬鬼神,他们也是怕冤鬼讨命的!做失德的事哪有不怕的?日本仔的风俗跟咱中国人也差不多,祭过了又撒盐米,刽子手们大吃大喝,喝得眼睛红红的。监斩官穿黑制服,袖子上有黄杠,佩一把短短的日本刀。
“怎样杀中国人?我是听日本兵说的。我在那里久了,跟他们也熟了,日本话也会听一些。厨师有时偷懒,饭菜也叫我煮。日本兵自己对我说的,我相信是真的。”
就像大量日军屠杀中国人的照片是日军自己拍摄的一样,用日本兵的嘴巴作为历史的镜头:那些被押下车的中国人―――抗日分子或抗日嫌疑分子,胸前都别着一块白布条写着姓名。完成核对手续之后扯下白布条换上黒布条,这黒布条是用来蒙上双眼的。然后,这些中国人不论男女全被剥光衣服。请不要想象这些在海风中裸现的中国男女的胴体不是健壮就是娇美,精于刑术、工于刑具的日本宪兵已经把他们加工成形容枯槁、苟延残喘的躯壳。这些饱受酷刑,遍体鳞伤的中国男女只剩最后一口气,被送到这里来完成被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蒙着黑布,捆绑双手的裸体中国人踉踉跄跄被拖到海滩上,站在将要填埋他们的大坑边上。大坑边上支起一个个竹制的架子,这种竹架人靠上去似躺非躺、似站非站。裸体的中国人逐个被按在竹架上,像拿来烧烤去了毛的鸡鸭。喝足了酒的日本兵操起上了刺刀的大枪,瞄心窉、练刺杀。呀!―――一刀捅去再一挑人体滚下坑内。再拉一个过来,按上去,再呀!又一刀,看谁刺得漂亮!刺得不漂亮还在惨叫的再补一刀,低声呻吟的不管他。监斩官如有兴致自己也动手,他用锋利的佩刀。右手执刀柄,锋刃向后,手臂抵住刀背,刃口顶着被杀者的后颈。技法娴熟的他左手突然一按那人的头顶,那头脑本能地后缩,刹那间那刀刃触电般使劲擦上去,一腔热血冲天起。完事了…………所有的尸体连同还不是尸体的人体在坑里用海泥海沙掩埋、压平。涨潮了,海水再把埋人的土包冲平。
我的心阵阵绞痛。我的舅公是在哪一天、死在哪一把刀下、埋在哪一个坑内?!
白色的海沙和黑色的礁石知道这一场场杀人的游戏,但是它们沉默无语……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鼓浪屿。当泥水工的舅公时为二十出头的热血青年,在一天黄昏下工回家的路上被日本宪兵逮捕了。当天一同被捕的还有一批“淘化”酱油厂的工人。他们最后都被杀死在“万人坑”。“淘化事件”是史有记载的抗日活动,但我舅公是否抗日分子?家人一无所知。解放初,他的弟弟,我的另一位舅公参加了五通驻军营房的基建,常常晚上独自一人在“万人坑”的海滩上失声痛哭…………汽车开进军营,在海边的路上停下。从大路边的一条小道走下去是一片木麻黄防风林带。跨过一道差不多被沙土填平了的战壕沟,站在海边的挡土墙上,脚下两三米处就是海滩,远处是隔海那边同安山岭的轮廓逶迤在天水迷蒙之中。海潮正退,近处是大大小小、零零落落的黒色礁石。眼前这一片约三百米长,弧形的海滩上遍布碎石瓦砾,各种海上漂浮滞留的杂物和泡沫塑料碎块星星点点。
“脚下就是‘万人坑’!”
“就这里?”
“就这里!”一片沉默。
“那一块肯定是人骨头!”老王很肯定地说,指着海滩上不远处,“那块长条灰白的东西。”“59年那场大台风把这里掩埋的人骨头全翻了上来,白刹刹一大片!”
不知道该用“惨烈”还是用“壮观”来形容脚下当年那个“历史罪证大爆光”的景象!一定是巨浪排空的怒海在向苍天、向大地清理一笔笔的血债。
“现在收拾干净了吧?”
“73年大清理一次,到近几年才捡得差不多。但怎么才捡得完?谁知道下面还有多少?”
“这里,村民们初一、十五都来烧香点烛化金钱纸,”老王指着身后那间孤零零的
# 8
五通人公认,家住凤头村的周车水老伯是当地“万人坑”史实的权威人士。我们一问“万人坑”他就发牢骚:“你爸我就不爱搭理什么釆访!讲这些有什鸟用?以前讲了多少遍!部队来新兵我去讲,学堂要开学我去讲,都要臭酸了!这几年才冷一些没人再提它。讲来讲去什么鸟用?那“万人坑”连一块神主牌都没有!初一十五若不是我们社里人烧香点火去服侍,那些孤魂野鬼谁管他?!”周老伯一肚子不痛快是我不曾预料的。但周老伯一提到“日本仔、万人坑”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当年十七岁的周老伯被日军拉去兵营干挑水、劈柴、扫地板一类的杂差,他与日本兵有最直接的了解。“你们问‘万人坑’?真正知道‘万人坑’的应该说中国人就我一个。”
“先前有的人一有机会讲‘万人坑’,就说用机关枪扫射、把人推下去活埋,就像他们亲眼看见的一样。说实在的,我也没亲眼看见。没让一个中国人在场看!连台湾仔都不行!怕记仇啊!
“我在兵营当差那么多年,我知道,要杀人了就来电话,来了电话了挖坑,在海滩上挖,有多少人挖多大坑。遮蓬大卡车装了人来,那车咱这里的人叫它“花车”,就是现在叫迷彩色的。花车一来,整条路戒严,谁都不许出来!头一次最多,足足五大卡车!你们想想,该有几百人吧?往后差不多每月都有花车来,时多时少,长长短短七八年。我估算一下,上万人没有,但也该有几千人吧!那海滩多长!一直在挖坑,埋了一批又一批,跟填垃圾差不多!
“杀人之前,一定要祭。日本仔很迷信的!在兵营门口摆供桌,敬天地敬鬼神,他们也是怕冤鬼讨命的!做失德的事哪有不怕的?日本仔的风俗跟咱中国人也差不多,祭过了又撒盐米,刽子手们大吃大喝,喝得眼睛红红的。监斩官穿黑制服,袖子上有黄杠,佩一把短短的日本刀。
“怎样杀中国人?我是听日本兵说的。我在那里久了,跟他们也熟了,日本话也会听一些。厨师有时偷懒,饭菜也叫我煮。日本兵自己对我说的,我相信是真的。”
就像大量日军屠杀中国人的照片是日军自己拍摄的一样,用日本兵的嘴巴作为历史的镜头:那些被押下车的中国人―――抗日分子或抗日嫌疑分子,胸前都别着一块白布条写着姓名。完成核对手续之后扯下白布条换上黒布条,这黒布条是用来蒙上双眼的。然后,这些中国人不论男女全被剥光衣服。请不要想象这些在海风中裸现的中国男女的胴体不是健壮就是娇美,精于刑术、工于刑具的日本宪兵已经把他们加工成形容枯槁、苟延残喘的躯壳。这些饱受酷刑,遍体鳞伤的中国男女只剩最后一口气,被送到这里来完成被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蒙着黑布,捆绑双手的裸体中国人踉踉跄跄被拖到海滩上,站在将要填埋他们的大坑边上。大坑边上支起一个个竹制的架子,这种竹架人靠上去似躺非躺、似站非站。裸体的中国人逐个被按在竹架上,像拿来烧烤去了毛的鸡鸭。喝足了酒的日本兵操起上了刺刀的大枪,瞄心窉、练刺杀。呀!―――一刀捅去再一挑人体滚下坑内。再拉一个过来,按上去,再呀!又一刀,看谁刺得漂亮!刺得不漂亮还在惨叫的再补一刀,低声呻吟的不管他。监斩官如有兴致自己也动手,他用锋利的佩刀。右手执刀柄,锋刃向后,手臂抵住刀背,刃口顶着被杀者的后颈。技法娴熟的他左手突然一按那人的头顶,那头脑本能地后缩,刹那间那刀刃触电般使劲擦上去,一腔热血冲天起。完事了…………所有的尸体连同还不是尸体的人体在坑里用海泥海沙掩埋、压平。涨潮了,海水再把埋人的土包冲平。
我的心阵阵绞痛。我的舅公是在哪一天、死在哪一把刀下、埋在哪一个坑内?!
白色的海沙和黑色的礁石知道这一场场杀人的游戏,但是它们沉默无语……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了鼓浪屿。当泥水工的舅公时为二十出头的热血青年,在一天黄昏下工回家的路上被日本宪兵逮捕了。当天一同被捕的还有一批“淘化”酱油厂的工人。他们最后都被杀死在“万人坑”。“淘化事件”是史有记载的抗日活动,但我舅公是否抗日分子?家人一无所知。解放初,他的弟弟,我的另一位舅公参加了五通驻军营房的基建,常常晚上独自一人在“万人坑”的海滩上失声痛哭…………汽车开进军营,在海边的路上停下。从大路边的一条小道走下去是一片木麻黄防风林带。跨过一道差不多被沙土填平了的战壕沟,站在海边的挡土墙上,脚下两三米处就是海滩,远处是隔海那边同安山岭的轮廓逶迤在天水迷蒙之中。海潮正退,近处是大大小小、零零落落的黒色礁石。眼前这一片约三百米长,弧形的海滩上遍布碎石瓦砾,各种海上漂浮滞留的杂物和泡沫塑料碎块星星点点。
“脚下就是‘万人坑’!”
“就这里?”
“就这里!”一片沉默。
“那一块肯定是人骨头!”老王很肯定地说,指着海滩上不远处,“那块长条灰白的东西。”“59年那场大台风把这里掩埋的人骨头全翻了上来,白刹刹一大片!”
不知道该用“惨烈”还是用“壮观”来形容脚下当年那个“历史罪证大爆光”的景象!一定是巨浪排空的怒海在向苍天、向大地清理一笔笔的血债。
“现在收拾干净了吧?”
“73年大清理一次,到近几年才捡得差不多。但怎么才捡得完?谁知道下面还有多少?”
“这里,村民们初一、十五都来烧香点烛化金钱纸,”老王指着身后那间孤零零的
# 8

jienfapan
第 8 楼
发表于 2010-01-03 00:33
小庙和小庙旁那座葫芦状的钱灰炉,(1995年我釆访时,这里尚未竖立那块纪念石碑)“我这里的人都说一到夜里海边冤鬼哭声不绝。后来社里人盖死这‘土地公庙’,收拾了不少骨头,又不断祭祀才安静下来。初一、十五,逢年过节来祭祀的人很多。”
今天,村里在“做日本仔忌”,除了我们几个人,放眼四望不见人影,这里的海滩静悄悄。
我相信,在灿灿的阳光下,每一粒沙石、毎一条石缝;在森森的树荫里,毎一棵青草、毎一片绿叶,一定全都附了冤魂。
我的舅公的冤魂附在哪里?一定就是他不散的幽灵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在我心中引导,引导了几十年,今天我才走到这里,踏上这片他们抛洒鲜血的海滩。
那土地公庙一面绣花红锻横幅挂在屋檐下,上面是金丝绣的大字“有求心应”。正面无墙无门的小庙对着大海,形似张开大口永远在呼喊又喊不出声的样子。庙前的几棵大树特地砍去,要让这无声的呼喊无遮无挡,直穿大海、直透苍穹。
回来的路上车里没人说话。那五十几年前的往事忽然在今天这个很特殊的日子里淹没了我们的心。所有早前听说的故事都变虚了,变轻了。那片海滩上跳动闪耀的阳光、那一处木麻黄林中变幻颤抖的阴影,这明暗交错飘忽不定的黑白才是真实的。这真实沉重而且锋利,让你的心也裂开伤口,像那无墙无门的小庙永这张开的大口一样。这裂开的心和那无门的庙一起张开大口,对着历史、对着今天,一直喊,喊不出声来。
………… …… (完)
记住这页血写的历史——一九三八年五月厦门沦陷纪事
5月10日下午15时,我市上空响起了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的防空警报,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和《福建省人民防空条例》进行的例行试鸣。
为什么选择在5月10日进行警报试鸣呢﹖
文史专家洪卜仁老先生为我们释疑解惑:66年前的5月10日,是日寇开始进犯厦门的日子;他还专门寄来了根据档案材料撰写的记述1938年5月厦门沦陷之战的特稿。
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列宁也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尽管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尽,中日人民已经友好合作,但日本军国主义的阴影尚未完全清除,我们有必要让警钟在记忆里长鸣。
抗战爆发 日舰挑衅
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8月13日,即有10多艘日舰环集厦门港外挑衅,制造紧张气氛。
抗战前,厦门只有海军陆战队上千人驻守。此外,就是海军白石、盘石、胡里山、屿仔尾四个露天炮台的几门旧炮。因而,日寇驱逐舰“疾风”、“追雨”号和巡洋舰“夕张”、“若竹”号,仍然肆无忌惮地进出厦门港口。担心家乡安危的东南亚福建华侨,函电交驰,要求国民ZF调遣得力部队守卫厦门。
在海内外舆论压力下,国民ZF于8月21日调派第四路军157师驻防厦门。157师的官兵有不少是从原十九路军转过来的,抗日情绪较高,他们入驻厦门,立即积极备战:着手兴筑云顶岩、何厝等处的防御工事;组织训练壮丁常备队;在各码头站岗、检查来往旅客;勒令汉奸报纸《全闽新日报》停刊;大张旗鼓地逮捕和枪毙了一批日籍浪人。
驻厦日本总领事高桥茂,于28日降下膏药旗,封闭领馆;临走前布署40多个日籍浪民潜伏下来,秘密组织“邦人义勇团”,其任务为刺探军情、充当内应。157师虽然破获了这个秘密组织,并且枪毙了团长柯阔嘴等人,但没有一网打尽,留下后患。
厦门要塞 首役告捷
8月25日,日本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宣布封锁自吴淞至汕头一带海域。声明发布后,就有10艘日舰在福建海域巡弋,其中两艘停泊厦门港外,“图断厦交通运输”。
1937年9月3日,厦门首次遭受12架日机的轰炸扫射,这次空袭,将近2小时才解除警报。而“羽风”等3艘日舰则驶近大担岛,列成阵势,分别炮轰屿仔尾、白石、胡里山炮台和曾厝埯海军机场。厦门要塞的大炮也怒吼起来,克鲁伯大炮射出的弹丸,命中日舰“若竹”号。这次史称厦门要塞保卫战的战役,守军阵亡5人、伤4人,却赢得击中一艘日舰的战果。
嗣后四个月里,都有三五成群的日舰连续不断地向禾山炮击,窥伺登陆机会。其中,1937年10月25日、12月8日和1938年1月3日,且已进入何厝、五通海面,放下小艇,妄图偷袭。
与此同时,日机空袭厦门37次。其中1938年1月25日一天之间,轰炸7次,投弹23枚;2月4日,从拂晓鸣警报,到下午3时才解除。饔王巷、砖仔埕、出米岩和民国路(今新华路)一带被炸毁大小楼房60多间,罹难市民血肉横飞,
# 9
今天,村里在“做日本仔忌”,除了我们几个人,放眼四望不见人影,这里的海滩静悄悄。
我相信,在灿灿的阳光下,每一粒沙石、毎一条石缝;在森森的树荫里,毎一棵青草、毎一片绿叶,一定全都附了冤魂。
我的舅公的冤魂附在哪里?一定就是他不散的幽灵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在我心中引导,引导了几十年,今天我才走到这里,踏上这片他们抛洒鲜血的海滩。
那土地公庙一面绣花红锻横幅挂在屋檐下,上面是金丝绣的大字“有求心应”。正面无墙无门的小庙对着大海,形似张开大口永远在呼喊又喊不出声的样子。庙前的几棵大树特地砍去,要让这无声的呼喊无遮无挡,直穿大海、直透苍穹。
回来的路上车里没人说话。那五十几年前的往事忽然在今天这个很特殊的日子里淹没了我们的心。所有早前听说的故事都变虚了,变轻了。那片海滩上跳动闪耀的阳光、那一处木麻黄林中变幻颤抖的阴影,这明暗交错飘忽不定的黑白才是真实的。这真实沉重而且锋利,让你的心也裂开伤口,像那无墙无门的小庙永这张开的大口一样。这裂开的心和那无门的庙一起张开大口,对着历史、对着今天,一直喊,喊不出声来。
………… …… (完)
记住这页血写的历史——一九三八年五月厦门沦陷纪事
5月10日下午15时,我市上空响起了鸣36秒停24秒、反复三遍的防空警报,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空法》和《福建省人民防空条例》进行的例行试鸣。
为什么选择在5月10日进行警报试鸣呢﹖
文史专家洪卜仁老先生为我们释疑解惑:66年前的5月10日,是日寇开始进犯厦门的日子;他还专门寄来了根据档案材料撰写的记述1938年5月厦门沦陷之战的特稿。
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列宁也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尽管抗战的硝烟早已散尽,中日人民已经友好合作,但日本军国主义的阴影尚未完全清除,我们有必要让警钟在记忆里长鸣。
抗战爆发 日舰挑衅
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8月13日,即有10多艘日舰环集厦门港外挑衅,制造紧张气氛。
抗战前,厦门只有海军陆战队上千人驻守。此外,就是海军白石、盘石、胡里山、屿仔尾四个露天炮台的几门旧炮。因而,日寇驱逐舰“疾风”、“追雨”号和巡洋舰“夕张”、“若竹”号,仍然肆无忌惮地进出厦门港口。担心家乡安危的东南亚福建华侨,函电交驰,要求国民ZF调遣得力部队守卫厦门。
在海内外舆论压力下,国民ZF于8月21日调派第四路军157师驻防厦门。157师的官兵有不少是从原十九路军转过来的,抗日情绪较高,他们入驻厦门,立即积极备战:着手兴筑云顶岩、何厝等处的防御工事;组织训练壮丁常备队;在各码头站岗、检查来往旅客;勒令汉奸报纸《全闽新日报》停刊;大张旗鼓地逮捕和枪毙了一批日籍浪人。
驻厦日本总领事高桥茂,于28日降下膏药旗,封闭领馆;临走前布署40多个日籍浪民潜伏下来,秘密组织“邦人义勇团”,其任务为刺探军情、充当内应。157师虽然破获了这个秘密组织,并且枪毙了团长柯阔嘴等人,但没有一网打尽,留下后患。
厦门要塞 首役告捷
8月25日,日本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宣布封锁自吴淞至汕头一带海域。声明发布后,就有10艘日舰在福建海域巡弋,其中两艘停泊厦门港外,“图断厦交通运输”。
1937年9月3日,厦门首次遭受12架日机的轰炸扫射,这次空袭,将近2小时才解除警报。而“羽风”等3艘日舰则驶近大担岛,列成阵势,分别炮轰屿仔尾、白石、胡里山炮台和曾厝埯海军机场。厦门要塞的大炮也怒吼起来,克鲁伯大炮射出的弹丸,命中日舰“若竹”号。这次史称厦门要塞保卫战的战役,守军阵亡5人、伤4人,却赢得击中一艘日舰的战果。
嗣后四个月里,都有三五成群的日舰连续不断地向禾山炮击,窥伺登陆机会。其中,1937年10月25日、12月8日和1938年1月3日,且已进入何厝、五通海面,放下小艇,妄图偷袭。
与此同时,日机空袭厦门37次。其中1938年1月25日一天之间,轰炸7次,投弹23枚;2月4日,从拂晓鸣警报,到下午3时才解除。饔王巷、砖仔埕、出米岩和民国路(今新华路)一带被炸毁大小楼房60多间,罹难市民血肉横飞,
# 9

jienfapan
第 9 楼
发表于 2010-01-03 00:34
惨不忍睹。
临战换防 守卫削弱
1937年10月21日,金门沦陷,唇亡齿寒。
然而,本应加强守备的厦门,却发生了令人费解之事:1938年1月,厦门ぞ环溃?57师他调,改由宋天才、韩文英任正副师长的75师守卫。
75师师名为一师,实际兵力不足两个旅,武器装备和官兵士气,都不如157师。宋天才对保卫厦门缺乏信心,驻厦不及一月,即将师部移设漳州,仅留下223旅旅部率第445团3个步兵营和1个加强炮兵营,正规军不足一个旅,由副师长韩文英坐镇指挥。
更为可耻的是,厦门市长高汉 也早为自己准备退路,在鼓浪屿鹿耳礁租了一幢洋楼,以便战事发生后随时可以托庇于公共租界。尽管厦门当时号称有近万壮丁和500以上警察,但群龙无首,缺乏统一部署。
由于国民党当局临战换防、守卫削弱,再加上厦门军政要员采取逃跑、退却的抗日路线,使鹭岛陷入了空前危险的境地。
5月9日夜晚,厦门各界举行纪念“五•九”国耻的火炬YX,75师第445团第三营营长司马良率领官兵赶赴市区参加。谁能想到,就在集会结束不久,日本侵略者已偷偷地揭开进攻厦门的序幕。
日军登陆 浪人引路
日本攻占厦门战役,是由海军少将宫田指挥的。
5月3日,宫田率领3个海军陆战队分乘4艘运输舰,从日本佐世保军港出发,6日上午到达澎湖马公港与华东派遣军第14舰队会师,集结了巡洋舰、驱逐舰6艘,运输舰4艘,航空母舰“能吕登”号和登陆艇10多艘,民船30多艘,飞机30多架,以及海、陆,空军3000多人,于9日晚9时半左右陆续驱抵金门料罗湾。
9日深夜,日本舰队利用农历初十的弦月微光,潜入厦门禾山五通浦口海岸外2500米的海面上抛锚。
10日凌晨3时许,大地一片漆黑,又刚好是最低潮的时候,日军山岗部队分乘小艇,涉水登上浅滩埋伏。继而由海面上的30多只炮艇,以密集的火力掩护士兵强行登陆。
另一支侵略军志贺部队,也在飞机助战下,于10日凌晨4时半强行登上五通凤头社,进逼我方阵地。遭遇顽强抵抗后,他们由日籍浪人引导,避开正面火力,绕道从东宅、内山头、马厝等村进占高林、田边公路。
劣势守军 枵腹抵抗
腹背受敌、寡不敌众的守军,犹枵腹抵抗。
时驻浦口阵地的仅有75师三营九连80多人,他们发现敌情后,匆促应战,浴血阻击,全部殉国。副营长马忠喜身中数弹,还居高临下,开枪打死日兵,直到挂尸树上。
率保安队和壮丁队赶到凤头社增援的75师参谋主任楚恒仁,也和官兵们坚持到粮尽弹绝,全部战死疆场。
当日军的铁蹄踏上厦门,禾山壮丁义勇队立即赶到前线,与守军一起并肩战斗,直到献出宝贵的生命。市区的壮丁队和保安警察,分乘3辆汽车奔赴前方,途中被敌机炸毁了两辆,只有一辆到达店里村南侧,参加抗击侵略军的战斗。
5月10日上午,后继的壮丁队、保安警察,在江头街与日军激战半个多小时,不敌弃守。这时,日军改为福岛部队接替志贺部队承担主攻任务,猛袭吕厝,向莲阪推进。占领何厝、前埔的山岗部队也已进抵江头,与福岛部队会合,夹攻莲阪。
10日午后,敌我双方在莲阪血战了近3个小时,韩文英副师长中弹负伤。守军虽因弹药不继,忍痛后撤,仍节节抗击,扼守梧村,全力反攻。入夜,一度克复莲阪。
市区巷战 短兵相接
5月11日黎明,日机编队窜入市区上空散发传单。当它们转入莲阪上空时,其中一架被守军用步枪击中,坠落在吕厝。
大清早,日军福岛部队对我莲阪守军进行反扑。守军终因武器、兵力悬殊太大,
# 10
临战换防 守卫削弱
1937年10月21日,金门沦陷,唇亡齿寒。
然而,本应加强守备的厦门,却发生了令人费解之事:1938年1月,厦门ぞ环溃?57师他调,改由宋天才、韩文英任正副师长的75师守卫。
75师师名为一师,实际兵力不足两个旅,武器装备和官兵士气,都不如157师。宋天才对保卫厦门缺乏信心,驻厦不及一月,即将师部移设漳州,仅留下223旅旅部率第445团3个步兵营和1个加强炮兵营,正规军不足一个旅,由副师长韩文英坐镇指挥。
更为可耻的是,厦门市长高汉 也早为自己准备退路,在鼓浪屿鹿耳礁租了一幢洋楼,以便战事发生后随时可以托庇于公共租界。尽管厦门当时号称有近万壮丁和500以上警察,但群龙无首,缺乏统一部署。
由于国民党当局临战换防、守卫削弱,再加上厦门军政要员采取逃跑、退却的抗日路线,使鹭岛陷入了空前危险的境地。
5月9日夜晚,厦门各界举行纪念“五•九”国耻的火炬YX,75师第445团第三营营长司马良率领官兵赶赴市区参加。谁能想到,就在集会结束不久,日本侵略者已偷偷地揭开进攻厦门的序幕。
日军登陆 浪人引路
日本攻占厦门战役,是由海军少将宫田指挥的。
5月3日,宫田率领3个海军陆战队分乘4艘运输舰,从日本佐世保军港出发,6日上午到达澎湖马公港与华东派遣军第14舰队会师,集结了巡洋舰、驱逐舰6艘,运输舰4艘,航空母舰“能吕登”号和登陆艇10多艘,民船30多艘,飞机30多架,以及海、陆,空军3000多人,于9日晚9时半左右陆续驱抵金门料罗湾。
9日深夜,日本舰队利用农历初十的弦月微光,潜入厦门禾山五通浦口海岸外2500米的海面上抛锚。
10日凌晨3时许,大地一片漆黑,又刚好是最低潮的时候,日军山岗部队分乘小艇,涉水登上浅滩埋伏。继而由海面上的30多只炮艇,以密集的火力掩护士兵强行登陆。
另一支侵略军志贺部队,也在飞机助战下,于10日凌晨4时半强行登上五通凤头社,进逼我方阵地。遭遇顽强抵抗后,他们由日籍浪人引导,避开正面火力,绕道从东宅、内山头、马厝等村进占高林、田边公路。
劣势守军 枵腹抵抗
腹背受敌、寡不敌众的守军,犹枵腹抵抗。
时驻浦口阵地的仅有75师三营九连80多人,他们发现敌情后,匆促应战,浴血阻击,全部殉国。副营长马忠喜身中数弹,还居高临下,开枪打死日兵,直到挂尸树上。
率保安队和壮丁队赶到凤头社增援的75师参谋主任楚恒仁,也和官兵们坚持到粮尽弹绝,全部战死疆场。
当日军的铁蹄踏上厦门,禾山壮丁义勇队立即赶到前线,与守军一起并肩战斗,直到献出宝贵的生命。市区的壮丁队和保安警察,分乘3辆汽车奔赴前方,途中被敌机炸毁了两辆,只有一辆到达店里村南侧,参加抗击侵略军的战斗。
5月10日上午,后继的壮丁队、保安警察,在江头街与日军激战半个多小时,不敌弃守。这时,日军改为福岛部队接替志贺部队承担主攻任务,猛袭吕厝,向莲阪推进。占领何厝、前埔的山岗部队也已进抵江头,与福岛部队会合,夹攻莲阪。
10日午后,敌我双方在莲阪血战了近3个小时,韩文英副师长中弹负伤。守军虽因弹药不继,忍痛后撤,仍节节抗击,扼守梧村,全力反攻。入夜,一度克复莲阪。
市区巷战 短兵相接
5月11日黎明,日机编队窜入市区上空散发传单。当它们转入莲阪上空时,其中一架被守军用步枪击中,坠落在吕厝。
大清早,日军福岛部队对我莲阪守军进行反扑。守军终因武器、兵力悬殊太大,
# 10

jienfapan
第 10 楼
发表于 2010-01-03 00:34
被迫弃守。
当日军逼近将军祠时,壮丁和保安警察又在美仁宫一带奋勇迎敌,与之开展短兵相接的巷战。6架日机轮番轰炸、扫射厦禾路,前线的物资接济越发困难,弹药、粮食更加不继。
近午,日军水上飞机运载陆战队90多人降落筼筜港,偷袭浮屿(今开明电影院附近)。有一个店员自厦禾路车站窗口向街上的敌寇开枪,击毙两个敌兵后被包围,饮弹自杀,体现了厦门人民的英勇精神。
午后,日军兵分两路,一路策应美仁宫主力,一路由厦禾路西段插入鹭江道,沿海岸线向厦港方向推进。与此同时,日机狂轰滥炸厦门大学,投弹50多枚。傍晚6时,祖国东南最高学府厦大陷落敌手。
当市区枪声密集、人心惶惶之际,潜伏的日籍浪人,趁机在海后路台湾银行(后来的工商银行)、民国路台湾公会(后来的中级法院)和厦禾路新世界娱乐场(感光化学厂旧址)等处屋顶升起膏药旗,充敌内应,制造混乱,实在可恶。
有心杀敌 无力回天
5月12日上午9时,胡里山炮台因弹尽粮绝失守,守军被迫撤退至厦岛北部坚持战斗;市区一些来不及撤退的壮丁队员,被逐至鹭江道海岸边,只有极少数跳进海里幸免于难。
敌人虽已攻入市区,但厦禾路两旁、蜂巢山、南普陀和枋湖、庵兜以及乌石浦、塘边、殿前、西郭、寨上、钟宅,都还有守军和壮丁、保安警察据险顽抗。
厦门对岸的屿仔尾炮台,也拼命苦守到13日下午,终因火药库和大炮悉数被毁,才被迫撤往内地。
13日傍晚,日军基本控制了全岛,而岛上西北部的高崎等地,犹有守军残部坚守阵地,打死打伤扫荡的日军。
1938年5月13日厦门沦陷时,市区十室九空,街道七零八落,市民们纷纷扶老携幼,渡海往鼓浪屿避难。在日机丧心病狂的扫射、轰炸下,有许多双桨小船被炸翻沉,同胞们的鲜血,染红了鹭江之水。
厦门军民浴血奋战了4天,终挽不回山河易色的局势。但它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义愤填膺、宁死不屈的人民和爱国将士洒下的热血。在日军侵犯厦门战役中,守军击毙敌军280多人,击落敌机1架,而守军、武装警察、保安队、壮丁队和市民遭受日军屠杀约7000人。
从 “厦门志” 中得知有 “西林保” 也有 “后头社” ,但 “后头社” 在民国初年被废,也许就如上段 “五月的血路 。 五通 万人坑――――原名《公祭》”的报导所述是因为日本侵略厦门,屠杀百姓,造成人口稀少,而废掉某些社吧。
“五通村。五通,是这一带地名的统称,没有哪一自然村叫这名字。这地名大概是由于地处厦门岛东北角凤头社的古渡头“五路通行”而得的。凤头(后头)、浦囗、泥金(土任)、东宅等是五通村属下的自然村,现今五通村村委会设在田头。凤头社海角的古渡头也是历代驻军的兵营,没有民居。”这一段所说是不是现在的厦门岛五通凤头社就是以前的被废的后头社?!而 “凤头社海角的古渡头也是历代驻军的兵营”此叙述中之”驻军的兵营”叫什么名子?!
从我所找到古厦门地图,如附,在五通附近找到一个 “同安县属左营地方”,各位宗亲是否有人知道,它现在叫什么名子?
# 11
当日军逼近将军祠时,壮丁和保安警察又在美仁宫一带奋勇迎敌,与之开展短兵相接的巷战。6架日机轮番轰炸、扫射厦禾路,前线的物资接济越发困难,弹药、粮食更加不继。
近午,日军水上飞机运载陆战队90多人降落筼筜港,偷袭浮屿(今开明电影院附近)。有一个店员自厦禾路车站窗口向街上的敌寇开枪,击毙两个敌兵后被包围,饮弹自杀,体现了厦门人民的英勇精神。
午后,日军兵分两路,一路策应美仁宫主力,一路由厦禾路西段插入鹭江道,沿海岸线向厦港方向推进。与此同时,日机狂轰滥炸厦门大学,投弹50多枚。傍晚6时,祖国东南最高学府厦大陷落敌手。
当市区枪声密集、人心惶惶之际,潜伏的日籍浪人,趁机在海后路台湾银行(后来的工商银行)、民国路台湾公会(后来的中级法院)和厦禾路新世界娱乐场(感光化学厂旧址)等处屋顶升起膏药旗,充敌内应,制造混乱,实在可恶。
有心杀敌 无力回天
5月12日上午9时,胡里山炮台因弹尽粮绝失守,守军被迫撤退至厦岛北部坚持战斗;市区一些来不及撤退的壮丁队员,被逐至鹭江道海岸边,只有极少数跳进海里幸免于难。
敌人虽已攻入市区,但厦禾路两旁、蜂巢山、南普陀和枋湖、庵兜以及乌石浦、塘边、殿前、西郭、寨上、钟宅,都还有守军和壮丁、保安警察据险顽抗。
厦门对岸的屿仔尾炮台,也拼命苦守到13日下午,终因火药库和大炮悉数被毁,才被迫撤往内地。
13日傍晚,日军基本控制了全岛,而岛上西北部的高崎等地,犹有守军残部坚守阵地,打死打伤扫荡的日军。
1938年5月13日厦门沦陷时,市区十室九空,街道七零八落,市民们纷纷扶老携幼,渡海往鼓浪屿避难。在日机丧心病狂的扫射、轰炸下,有许多双桨小船被炸翻沉,同胞们的鲜血,染红了鹭江之水。
厦门军民浴血奋战了4天,终挽不回山河易色的局势。但它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义愤填膺、宁死不屈的人民和爱国将士洒下的热血。在日军侵犯厦门战役中,守军击毙敌军280多人,击落敌机1架,而守军、武装警察、保安队、壮丁队和市民遭受日军屠杀约7000人。
从 “厦门志” 中得知有 “西林保” 也有 “后头社” ,但 “后头社” 在民国初年被废,也许就如上段 “五月的血路 。 五通 万人坑――――原名《公祭》”的报导所述是因为日本侵略厦门,屠杀百姓,造成人口稀少,而废掉某些社吧。
“五通村。五通,是这一带地名的统称,没有哪一自然村叫这名字。这地名大概是由于地处厦门岛东北角凤头社的古渡头“五路通行”而得的。凤头(后头)、浦囗、泥金(土任)、东宅等是五通村属下的自然村,现今五通村村委会设在田头。凤头社海角的古渡头也是历代驻军的兵营,没有民居。”这一段所说是不是现在的厦门岛五通凤头社就是以前的被废的后头社?!而 “凤头社海角的古渡头也是历代驻军的兵营”此叙述中之”驻军的兵营”叫什么名子?!
从我所找到古厦门地图,如附,在五通附近找到一个 “同安县属左营地方”,各位宗亲是否有人知道,它现在叫什么名子?
# 11
发表回复
您需要 登录 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