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个人魅力与政坛之路:潘基文传(转载)

作者: 潘进武 发表于: 2011-06-23 15:33 查看: 1285 回复: 31
潘进武
楼主
2011-06-23 15:46
第31节:总统卢武铉和外交部长官潘基文(2)


  "自主派"以NSC政策企划室为中心,主张对美政策应该区别于过去,这些人大部分都参与了当前政权,并与原来的对美阵线处处为敌。特别是在讨论女中学生孝善和美善死亡事件的后续处理、伊拉克派兵案、龙山基地迁移协商等问题的过程中,相互之间更是伤了和气。看不见的战线已经在无形之中形成了。

  以曾在驻美大使馆工作最低三年时间的人们为主轴,形成了外交部对美阵线,主张不要对抗开展强力外交政策的布什政府,相反,NSC则强调所谓的"自主外交",指出过去的对美外交政策存在大量屈从成分。这种潮流被媒体放大为"自主派"与"同盟派"的对立。

  在这个过程中,对美阵线负责人无论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下场合,都宣称必须慎重对待韩美协商,于是青瓦台和NSC发出了警告信息。

  另外,部分外交部职员在非公开场合发言,对政府在龙山基地迁移协商的立场表示遗憾。驻韩美军突然迁移,国民在安保方面容易感觉不安全,所以他们认为必须慎重考虑国民的心理因素。青瓦台接到了匿名信,内容是"尹永宽长官及次官、局长、课长等批判卢武铉总统有关龙山基地迁移协商的对美政策"。这封匿名信还具体指出了批判卢武铉总统的发言的时间和地点。

  因为这次事件,外交部长官尹永宽和北美局局长魏圣洛被解职。2004年1月16日,潘基文助理作为救援投手被起用。卢总统做出这样的决定,完全是出于安定动摇的青瓦台外交秩序,稳固韩美同盟关系的考虑。

  青瓦台公开了题为《提拔潘基文长官的背景》的报道资料。

  "潘长官具备稳定和改革组织、加强和聚集参与政府的外交力量的能力,希望他能以友邦的信任为基础,圆满地处理当前的悬案。"显而易见,外交部的改革和韩美同盟是这次人选的标准。另外,青瓦台还说,"潘长官能够以对参与政府的充分理解为基础,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外交力量",体现了卢武铉总统对他的信任。前长官尹永宽解职触发的"自主外交"论争在国内外引起了超出预期的负面反应,容易传达给布什政府以错误的信息,这也对卢总统的选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即使在外交部对美阵线,潘基文也是屈指可数的美国通,卢总统正是充分考虑了这样的事实。多年以来,潘基文往返于北美局、驻美大使馆、青瓦台,担任了包括北美局局长、驻美公使、青瓦台外交安保首席秘书官等重要职务,除了美国,他与日本等国的外交官也有着坚实的人际关系,在周边国家都享有很高的评价。

  接到长官任命状之后,潘基文最先着手的工作就是平息"自主外交"风波。当时,青瓦台首席人事秘书官郑灿龙提到了这个说法,很快就发展成为国际性问题。

  郑灿龙秘书官在公布前长官尹永宽的解职命令时,批判了"不能进行自主外交"的说法,从而引起了争论。

  根据青瓦台的主张,"外交部的部分职员摆脱不掉过去的依赖性对外政策,从而不能充分理解参与政府提出的新自主性外交政策的基本精神和方向"。过去五十年来,韩美同盟关系已经成为韩国外交的主干,而青瓦台的说法明显是在标榜改变韩美同盟关系的意志。《华盛顿邮报》等外国主流媒体把"自主外交"翻译为"独立外交(Independent foreign folicy)",从而在同盟国美国内部引起了敏感的反应。

  当时,青瓦台和执政党异口同声地评价说,卢武铉总统的自主外交树立了韩国的自尊心,创造了韩美之间的水平关系。同时,还能起到牵制盼望朝鲜体制崩溃的新保守主义者的作用。

  但是,也有很多人做出了否定性的评论,自从人类进入21世纪,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呼吁自主外交了,从长远来看,卢武铉政府的自主外交构想很难成立。特别是对于卢总统的对美自主外交,外国媒体和外交安全专家们的反应除了保留就是批判。美国国际战略问题研究所(CSIS)的前任研究员戴里克·米切尔甚至说:"如果说美国挑起事端,韩美关系出现裂缝,这正是朝鲜的愿望。"
潘进武
#32
2011-06-23 15:46
第32节:总统卢武铉和外交部长官潘基文(3)


  潘基文深知这种情况,面对秘书事先准备好的就职演说稿,干脆不念"自主"这个单词,直接越过。就职仪式之后,潘基文会见记者时同样遇到了关于自主外交的问题,"首席人事秘书官郑灿龙好像只是说出了自己的认识和印象。他不是外交专家,只是单纯在公布人事命令的场合说了那样的话",实际上婉转地回避了郑灿龙的越权或失误。

  同时,潘基文提出了均衡的实用外交概念,并做了这样的定义,"使我们追求的目标和价值与其他国家相互协调,做出柔软而实用的选择"。

  鉴于政府外交安保组分为自主派和同盟派的现实,潘基文的意思是保持平衡,追求国家利益。潘基文发表消除自主外交论争,重视同盟关系的立场,美国对此表示肯定。就任外交部长官之后,潘基文访问美国,并得以与布什总统会谈,也是出于这样的原因。

  就任外交部长官仅五分钟,美国驻韩大使馆就打电话祝贺

  对于卢武铉总统任命潘基文为外交部长官,美国人的评价非常之高。1月16日晚上七点左右,任命情况对外公布,仅仅过了五分钟,时任美国驻韩国大使的托马斯·哈伯德就打来电话,表示祝贺。

  1993-1994年,第一次朝核危机期间,潘基文曾经担任驻美公使,当时托马斯·哈伯德担任美国国务部东亚太平洋副次官助理,两人已经有过接触。

  因此,当韩美关系出现裂缝,北核危机深化的时候,潘基文-哈伯德组合被人们誉为最佳拍档。

  当天夜里十一点左右,潘基文又在家中接到了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祝贺就任长官的电话。科林·鲍威尔是美国的国务卿,而潘基文刚刚就任,尚未开展工作,他就在深夜打电话到家里表示祝贺,这也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科林·鲍威尔在这通深夜电话里说,"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了解你。许多美国人都为你就任外交部长官而高兴","为了今后继续加强韩美关系而努力",同时又友好地表示,"你正式就任之后,希望我们能早日会晤"。

  英国路透社报道说:"考虑到弥补青瓦台和外交部之间的裂缝,并在韩美同盟关系之上构筑韩国的外交,潘基文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是,保守阵营认为潘基文在任外交部长官期间,没能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所以强烈表示不满。他们认为,潘基文应该维护韩美关系不再出现裂缝,并在同盟关系的基础上解决朝鲜问题。

  2005年4月,保守阵营的这种不满在国会统一外交通商委员会浮出水面。在野党大国家党的议员们针对近期主要外交悬案向外交通商部发难,指责其没能发挥职责,沦落为"外交秘书局"。现任京畿道知事的金文洙议员说:"外交官们担心自己被划分为亲美派或亲日派,所以只知道给卢武铉总统唱赞歌","潘基文长官这样做虽然不是明哲保身,但是现在的外交已经危机重重了。"

  他还说,"在外交方面,无论是卢武铉总统,还是国家安全保障委员会(NSC)常任委员长郑东泳,他们也都是业余水平,外交专家们这样做事,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同属该党的朴启东议员批评说:"在卢武铉政府,外交部只能做外交秘书局的工作。谁也不知道外交部长官干什么去了,只剩下非专家在那里左支右绌","自从尹永宽长官被NSC的自主外交论者驱逐下台之后,外交官们都害怕遭到解职,也只能匍匐前进了。"

  洪准杓议员指责说:"每当外交部力不能及的时候,潘基文长官总是说非常感谢总统的指教。外交部长官应该是总统的外交老师,他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通过回答,潘基文明确了自己的"外交部长官论"。即,"外交部长官只是总统的外交参谋,不可能成为总统的外交老师。"潘基文还说,"外交方面的最高负责人是总统,我只负责执行总统的外交哲学和方针。"

  另外,潘基文还说:"总统的哲学和见识引导着当代外交的潮流,这是国际社会的惯例。"每当卢武铉总统的自主外交构想引起争论的时候,这段发言就会成为砧上鱼肉。

  然而出乎人们的想象的是,潘基文并不追随卢武铉总统的自主外交路线,只是认识到总统的固执难以违拗罢了。

  有位曾经是潘基文亲信的外交官这样评价说:"保守阵营对于潘基文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深怀不满,大加批评,潘秘书长当然知道。但是,如果真的那样做了,潘秘书长就只能放弃外交部长官的位置了。究竟是毫无建树,刚刚抬高自己的声音就短命地结束长官生涯好呢,还是在政府里忍辱负重,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好呢,人们对这两者的评价当然不同了。潘秘书长选择了后者。"

  青瓦台里的386世代政治人认为这是很费力气的事情。有位青瓦台核心人士说过:"潘基文长官并不是必须与卢总统步调一致。虽然潘长官不会违背总统的意志,但是每当需要的时候,他总是会强调韩美关系的重要性。"因此,潘基文在政府中总是属于少数派。履行外交部长官职责期间,虽然他从多方面考虑了韩美同盟关系的恶化,然而他的立场却没能得到很好的反应。这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

  潘基文在卢武铉政府担任外交部长官期间,曾经创造了许多纪录。他领导外交部长达两年零十一个月,成为自全斗焕政府以来最长寿的外交部长官。他巡访国外多达四十六次,总共访问了一百零五个国家。他的任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国外度过,会见了众多国家的外交使节,开展了积极的外交。他还创造了外交长官会谈三百三十次的纪录。对于他国外交部长官希望访问韩国的请求,潘基文长官从不拒绝,甚至周末也在公馆里举行会谈。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