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楼丁潘家原住河南省荣阳县

作者: 潘喜辉 | 发布时间: 2005-10-02 00:27 | 查看: 1928 | 回复: 1
回复列表 (11)
潘喜辉
潘喜辉
第 1 楼
发表于 2005-10-02 00:28

西楼丁潘家原住河南省荣阳县,后迁移至苏州è浙江省新昌县è张岙村è潘家漕村è慈溪市浒山街道西华头村。




























































































































































































































































14世


15世


16世


17世


18世


19世


20世


21世


22世


23世




宋有


海明


国瑛


登科


祖有







祖良







瑞云



国祥


(海明生)


士英/大房


配罗氏


麟(遴)



思敬/罗氏


宝元





思明/二房


顺福


金盛




思清/三房


配王氏


仁兴


金宝


元宏



元生



元道



金三


元全



元来



元大



金得


元林



元浪



仁邦


河毛




仁方


河成




小成




士荣/二房配徐氏


胡氏


麟卿/大


徐生


配孙氏


思忠


配罗氏


玉殿


配应氏


乾坤


华来/华生



华友/胡生



华金/胡生



乾元/罗岑




乾三




麟宰


胡生


思安






思聪






麟元


胡生


德贵






德秀






德有






德高






小高






麟富


胡生


善杨


宝仁


配郑氏


乾良


配龚氏


启荣


成灿


启明


成贵


乾宏(鸿)


配郑氏


启咸



启祥


树林/招生


启埌



启渭/小埌


成林、林尧


乾禄


配华氏


华咸


杏夫


启钿


杏清、杏丙


启章


杏潮


启芳


杏金、杏先


启传


德潮、德锋


乾泰




宝兴





宝生





善刚






善月






士龙/三房


麟候







麟书







麟玉







麟趾







潘志新
潘志新
第 2 楼
发表于 2005-12-04 22:19

我是江苏泰州潘氏后人,看到你的年表上提到有一支迁徙到苏州,而我村的家谱记载,我们潘庄村就是从苏州迁移到长江北岸的。现在我等已到二十九世上。如果苏州的家谱再搞清楚,我们这一支的来龙去脉就清楚了。


谢谢给我的信息。

jensenpan
jensenpan
第 3 楼
发表于 2005-12-17 00:58

我是安徽宣城的,我家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安徽无为迁到宣城的。我老家的祠堂堂号叫做“厚德堂”是明朝末年迁到安徽无为定居的,第一代好象是万字辈的。

panqichuan
panqichuan
第 4 楼
发表于 2006-02-06 06:39

我是出自江西寻乌潘氏,查看资料得知我们这里的潘氏来自河南荥阳,这边的祠堂堂号叫做“忠节堂”,详情见以下链接:http://www.xwtoday.com/main/2004/8-5/123732.html

现转摘部份内容如下:

客家人对祠堂有着特殊的情结,这种情结就是血缘纽带。它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以祠堂和祖先为核心形成了强大的家族聚合力。它不仅维持着宗族的伦理秩序,也维护着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成为激励族人上进,报效国家的家族精神和物质支持的动力。这种强烈的崇宗敬祖理念,源于中原,客家尤甚,以至客家人在对祠堂的修建时,力求尽善尽美,宁可自己屋陋,也不让祖先祠堂寒酸。    寻乌吉潭镇上车村的潘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1993年第二次重修(第一次重修在乾隆年间),占地面积1233平方米。祠堂前一泓清澈的月池,既纳风水,又是消防水源。祠堂正中是3开间的砖混建筑,设有廊门和抱鼓石,阶前立有一对红石狮。进入宗祠,前后两进,这是赣南宗祠的常见格局。中间的宽大天井,成为孩子们的嬉乐场所。上厅祖龛中,放置着寻乌潘氏开基祖潘任的牌位。    维修的祠堂基本保持了旧制。外墙的石窗是通雕图案文字装饰,大梁童柱上端镶作栌斗来承托上面的界梁,承托桁的驼峰也雕成一只活灵活现的卧狮,狮背上驼着一朵盛开的荷莲,三界梁上的脊柱山雾云与四界梁上的驼峰相连,增加界梁的稳定性,成为赣南祠堂建筑的一处地方特色。潘氏宗祠正屋的两侧扩建有横屋,其间有长形天井,是反映赣南祠堂从民宅发展的阶段性典型建筑。    宗祠地处村子水口附近、一处风景优美的环境之中。这里旧有八景,它们是项山甑、黄金潭、鹧鸪岽、五指峰、片月池、莲花寨、金刚山、阳古岽,对八景也均有诗赞。    据《潘氏族谱》记载,寻乌吉潭潘氏一脉,开基于南宋末年。先祖潘任是文天祥部下的将军。当时,祖籍河南,迁居福建长汀的潘任在长汀招募义军抗元,被封为扶驾征讨大将军。后又投入文天祥的抗元队伍,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文天祥在于都大败元军,收复了于都、兴国等地后,潘任率军驻扎寻乌一带。祥兴二年,南宋灭亡,潘任闻讯后率军寻找皇室后裔无望,在寻乌解散了队伍。潘任与儿子便隐居寻乌项山,不久潘任忧离人世,葬于上车村乌石岗。一百年后,明太祖朱元璋为表彰潘任的抗元忠君,谥号他为“忠节”。    潘任开基寻乌700多年,30余万后裔分布于赣、粤、闽、桂、川、滇、湘、浙、皖、鲁、陕、港、台等地和旅居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尤以广东客家地区为多。(刘新忠 汪红英 记者李传材/图  张嗣介 潘棠赞/文)

金山
金山
第 5 楼
发表于 2006-03-09 21:49

我家族也是河南荥阳到福建长汀到广东兴宁再到广东紫金.

kunhuip
kunhuip
第 6 楼
发表于 2006-03-24 11:29

奇怪 怎么看不到我们福建的呢?我们是泉州的潘氏,大门口都写着 荥阳传芳 四个字  怎么看不到河南荥阳族谱有福建泉州的呢?
古老情歌
古老情歌
第 7 楼
发表于 2006-03-30 00:36

我们这也是,潘姓家庭每户堂屋的神龛上都供奉着“荥阳潘氏历代宗亲神主位”上传图片
yun5001
yun5001
第 8 楼
发表于 2006-03-30 08:45

好!

我想提一个问题:

祖肇荥阳都明白,但“宗开越府”是何意呢?那位宗亲能解释一下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30 8:45:50编辑过]
houyaopan
houyaopan
第 9 楼
发表于 2006-03-30 10:52

"古老情歌"是我堂弟, 名厚坚。我二叔父(名忠清, 也是厚坚的伯父)在世时, 我也问过这问题。当时他给我找到族谱中下列文字, 做为解释:

”公(指美公第六代宗亮,世隆次子)举进士为太常卿, 遭建炎之乱, 与三子徒南渡居杭城之吴山坊。宗亮父世隆举进士任江阴主薄,元丰五年卒于管。宗亮子邵建炎初屡破金人有功, 官至少保安庆节度使。宗亮公曾孙刚中为绍兴知府,生四子: 文武斌汉。”

hlstpan
hlstpan
第 10 楼
发表于 2007-09-10 20:48

我们是河南洛阳嵩县人,听祖上说是从洛阳潘寨移到嵩县的。有知道洛阳潘寨姓潘的情况的敬请告知。lypanwj@126.com
发表回复
您需要 登录 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