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惊喜!--找到啦、找到潘美墓啦。。。

作者: alpha 发表于: 2005-12-09 12:24 查看: 1991 回复: 11
alpha
alpha
楼主
2005-12-09 12:24

找到潘美墓啦。。。

潘喜辉
潘喜辉
#2
2005-12-09 15:34
宋潘仁美墓 位于盂县城西北60公里处的潘家汇村。经实地考察,原墓冢高3米,直径8米,今墓冢已无存,仅有残碑一通,上刻“宋潘太师墓”。潘仁美,宋朝太师。其死葬于邑一说,素有争议,该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9 15:36:52编辑过]
潘恭锋
潘恭锋
#3
2006-01-17 17:43
盂县在哪里
潘喜辉
潘喜辉
#4
2006-01-17 18:34

盂 县
春秋时为仇犹国,后为晋国地,战国时为赵之源仇,汉为上艾县地,北魏为石艾县地。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原仇县,以有原仇山故名,属辽州。大业二年 (606) 改名盂县, 因县城附近四周高、中间低,其状如盂,故名,属太原郡。唐、五代、宋俱称盂县。武德三年 (620) 兼置受州,贞观八年 (634) 属并州,开元十一年 (723) 属太原府。 五代、宋因之。金兴定中年升为盂州。 元仍称盂州,属冀宁路。 明洪武二年 (1369) 复称盂县,属太原府。清雍正二年 (1724) 改属平定州。 民国属冀宁道,抗日战争时期属晋察冀边区,1945年8月15日全县获得解放。
仇 犹 《史记》作仇犹,《淮南子》作仇首,《战国策》作○由。亦作仇繇、仇由。春秋时小国。《韩非子·说林》,“智伯将伐仇由,而道难不通,乃俦大钟遗仇由之君,仇由之君大说(悦),除道将纳之,赤章曼枝曰:‘不可,此小之所以事大也, 而今也大以来,卒必随之,不可纳之。’仇由之君不听,遂纳之,而仇由亡矣。”故城在今盂县东北里许,俗称古城坪,古时作○○亭。
乌河县 唐武德元年 (618) 置乌河县 (一说隋末置抚城县,唐武德元年改名乌河县),属并州,以县境之乌河取名。贞观元年 (627) 并入盂县。县志称,乌河故城在盂县西一百里之凌井村,又名抚城。当为今阳曲县之东凌井。
白马关 在盂县东北七十里,一名牧马关,又名伏马关。《新唐书·地理志》: “盂县东北有白马故关,后魏置。”
将军岭 在盂县东南二十四里、清城北五里,传为仇犹将军殉国葬此,后人立碑志之。
皋牢城 战国时赵置,在盂县东二十三里,今名曲曲城村。
慕容岭 在盂县北二十八里,晋元兴三年后燕主慕容熙与后符氏游此,故名。今山顶有铁桩,传为系马处。
潘美墓 在盂县潘家令村西半坡上,碑刻“宋潘太师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潘美,宋大明人, 累官忠武军节度使,封韩国公,雍熙年授检校太师,卒谥武惠。
苗训墓 在盂县东四十里白土坡。,苗训,宋检校工部尚书。
藏 山 在盂县北三十五里,相传春秋时晋程婴藏赵氏孤儿处,故名。 山腰有藏身洞及藏山庙,建筑宏伟。 其山势高耸,西向稍平,夕阳反射,紫绿万状,为本县之名胜。 其藏山庙是明代建筑, 有塑象、石造象、经幢, 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参“忻县·公孙杵臼墓”。
程子岩 在盂县北兴道村东山上,原为北魏丰乐寺遗址,宋儒程颐,程颢曾讲学于此,故名。 岩下即龙华河发源地, 其水隆冬不冰,草色如春。本县八景之一的“龙潭草暖”即此。
千佛寺 在盂县北三十里兴道村南,北魏永熙元年初建,寺 内有摩崖造象一千一百余尊,为文物保护单位。
万花洞 在盂县东北白马山摩云岭之东崖,洞深邃,其壁如石柱攀龙,严若宫殿,有的又如奇花异果,珍珠连串。如此种景象系石灰岩受地下水浸蚀,流滴凝固而成。据考,白马山蕴藏铁矿,宋政和元年置冶铁所于此,此洞为当时采矿所遗。
原仇山 在盂县北十里,原仇县取此山为名,俗名高神山,又作高成山。
又到沟 在盂县东北七十里鸭子咀山之西,相传汉光武帝到此迷路纡回住复,故名。又作牛到沟。

dzpzj2006
dzpzj2006
#5
2006-03-17 09:07
有没有叫潘真江的呀!!!!!!!!!!!!!!!!!!
古老情歌
古老情歌
#6
2006-03-30 22:46

那我们应该维修一下啊!

潘伟强
潘伟强
#7
2006-05-10 16:08
楼上可以出多少钱?
pf83201
pf83201
#8
2006-05-11 14:37

如果墓碑写的是“潘仁美墓”。那么只能是后人伪造的。因为,历史上只有潘美,而潘仁美只是故事人物。

pf83201
pf83201
#9
2006-05-13 13:32
    现如今,季孙墓、潘岳墓都有实地及照片了,可北宋开国元勋潘美尚无墓地照片。如仅剩残碑,应该发起重建之风。潘姓族人应该积极呼吁,促成此举!
潘泉
潘泉
#10
2007-06-14 11:51
支持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