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xnlu.com/long/show02.asp?id=405
中华历史文化悠久,古老的姓氏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据《姓氏词典》记载,相传黄帝有25子,分为嫘母、方雷氏、形鱼氏、嫫母所生,始为12姓。即姬、姞、酉、祁、巳、滕、箴、荀、任、僖、依、儇,形成12胞族,散居各地。时周王朝姬姓,通过分封诸侯和赐予大夫采邑及领地,从姬姓又衍分一大批姓氏。《诗.大雅.文王》载:“文王孙子,本支百世。”仅姬姓就衍分出198氏。血浓于水,情重于山。
第一卷 大魏渊源 第一章 龙的传人
伏羲氏是比炎黄二帝更早的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伏羲时代以龙命官,以龙为尊,中华民族有了“龙的传人”之称,伏羲氏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开创了中华民族的姓氏之源,实现了远古先民从愚昧向文明的跨越?
第一卷 大魏渊源 第二章 渊源流长
周文王姬昌分封亲族于魏(约在今陕西兴平县西15公里的马嵬坡),建立魏国。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又移封魏国于今山西芮城县东北魏城。周惠王16年,即晋献公16年,晋献公灭掉魏国,魏国子孙就以国为氏,形成魏姓。这是魏姓中以国为氏最早的一支。
第一卷 大魏渊源 第三章 根植华夏
魏姓是黄帝的姬姓嫡裔。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魏,本为西周封国,公元前661年为晋国所灭,封大夫毕万于此地。魏城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 第一卷 大魏渊源 第四章 迁徙分布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内。战国时信陵君魏公子无忌子录番盛,知名度高,所以诸多古籍和魏氏族谱大多以魏无忌为魏氏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秦汉之际,魏姓进一步扩展到陕西、甘肃、宁夏等为主的北方广大地区,一支迁入四川。
第一卷 大魏渊源 第五章 名门望族
魏姓自古就是一个非凡的姓氏,各朝各代名人颇多。魏姓人才济济,史不绝书。在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史册记载中,可谓良相贤臣辈出,名士英才历代相继。中国现存的《二十四史》中,有6部(《魏书》和《五代史》)是由魏收、魏澹和魏征编纂的,占了古代正史总量的四分之一。
第一卷 大魏渊源 第六章 四海同宗 魏姓在台湾诸姓中居第44位,主要集中于台北、台中、新竹、高雄等地,大多是从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移居而去.魏姓移居海外始于19世纪中叶。魏应诰、魏特敬从大陆迁台后,他们的后裔又从台湾徙居世界各地。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47位的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三。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一章 毕承毕高
现在的毕姓与魏姓的人,原本就是同一血脉的一家人。关于毕姓的姓源,历来有关姓氏的古籍,考证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譬如,《姓氏考略》上说:“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之后以国为氏,望出河内、东平、太原”;《唐书宰相世系表》则指出:“毕公高之后”;《万姓统谱》...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二章 望出东平
在周代的870多年之间,周文王的这一支毕姓子孙,一直是显赫于世。毕公高传到春秋时代的毕万,当了晋献公的大夫,被晋国封在魏,成为了后世魏姓的始祖。毕姓延续至当代,最著名的当代名人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毕姓将军:毕占云中将、毕庆堂少将。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三章 冯源姬姓
据《通·氏族略·以邑为氏》中说:“冯氏世本姬姓,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魏,支孙食采于冯城,因氏焉。”魏斯之子魏启字长卿,封于冯(河南省荥阳县西),故魏长卿的子孙也姓冯。故冯魏两姓实为同一祖宗。冯氏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就分为始平、杜城两大世系。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四章 民国将领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冯氏子孙出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顶尖人物.近代史上,有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冯玉祥将军及其麾下抗日将领,第42军中将军长冯安邦,抗日同盟军第四路军总指挥冯占海,第77军军长前敌副总指挥冯治安将军等,在中华民族爱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五章 风流人物
近代冯姓最光彩夺目的人物:【冯达飞】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冯白驹】将军,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冯纪新】曾任中共甘肃省委第一书记、国家经济委员会顾问。【冯文彬】中国著名的青年领袖,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冯基平】曾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国务院副秘书长。【冯友兰】中国科学院学部常务委员。著名的哲学、教育大家。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六章 开国将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冯姓将军还有3人:【冯仁恩】少将,湖北麻城人,1912年出生。历任青岛守备区司令员、烟台军分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冯丕成】少将,四川省巴中县人,1908年出生。历任川西军区、四川军区和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冯维精】少将,陕西吴堡人,1919年出生。历任总参谋部三部1局局长、10局局长、副部长、政委。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七章 姬王与魏
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为晋国司徒,功高位重而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后裔中最有威名的是战国时代"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秦灭魏后,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进京做官,封为兰陵君。当时因其是王家之后,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八章 王姓名人
各姬姓王是王姓的最大的组成,据估计全国有家谱的王姓90%出自姬姓王。成为中国第2大姓,在台湾排名第6。全世界姓王的人大约有1亿。在中华文明史上,王姓杰出人物辈出,褶褶生辉。仅大汉盛唐就有王珪、王德真、王本立、王璇、王孝杰、王方庆、王及善、王晙、王玙、王缙、王涯、王播、王铎、王徽、王抟、王溥16人入士位列相位。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九章 近代英豪
王姓近代英杰中,受人敬仰的有:王尽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地方党组织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王若飞、王稼祥,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王亚南,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原生动物学奠基者王家楫;海外科技界世界电脑大王王安,世界电脑软件大王王嘉廉等。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十章 灿若星辰
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的进程中,王姓将领灿若星辰,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王姓开国将军104人:其中大将1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杰出军事家王树声;上将5人: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中将11人:王诤、王必成、王近山、王尚荣、王宗槐、王秉璋、王恩茂、王家善、王道邦、王辉球、王紫峰;少将:87人。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十一章 战将如云
自得姓以来,王姓就是一个非凡的姓氏,一个与魏血肉相连的姓氏。姬王不仅人数位居各姓氏第二,且在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进程中,涌现出少将87名。他们的辉煌业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姬王的骄傲。王文、王亢、王直、王胜、王屏、王晓、王展、王猛、王谦、王新、王德、王璞、王力生、王大华、王万金、王才贵、王义勋、王之平、王子修、王元和、王六生少将......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十二章 战将如云
自得姓以来,王姓就是一个非凡的姓氏,一个与魏血肉相连的姓氏。在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进程中,涌现出少将87名。他们的辉煌业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姬王的骄傲。王凤梧、王文介、王文轩、王文英、王文模、王云霖、王平水、王世仁、王东保、王永浚、王兰麟、王再兴、王光华、王全国、王全珍、王兆相、王庆生、王兴纲、王远芬、王赤军、王扶之、王作尧、王希克少将......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十三章 战将如云
自得姓以来,王姓就是一个非凡的姓氏,一个与魏血肉相连的姓氏。在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进程中,涌现出少将87名。他们的辉煌业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姬王的骄傲。王启明、王良太、王良恩、王若杰、王茂全、王英高、王其梅、王奇才、王明坤、王明贵、王泮清、王定烈、王学武、王学清、王诚汉、王绍南、王绍渊、王政柱、王砚泉、王奎先、王贵德、王香雄、王振东少将......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十四章 战将如云
自得姓以来,王姓就是一个非凡的姓氏,一个与魏血肉相连的姓氏。姬王不仅人数位居各姓氏第二,且在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进程中,涌现出少将87名。他们的辉煌业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姬王的骄傲。王振祥、王振乾、王建青、王效明、王海廷、王海清、王银山、王焕如、王淮湘、王智涛、王集成、王阑西、王道全、王毓淮、王静敏、王蕴瑞、王黎生、王德贵、王耀南、王维舟少将。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十五章 当代将军
姬姓王是王姓的最大的组成。姬姓王与魏血脉相连。将星闪烁,是王姓人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人民解放军王姓当代将军29人:其中上将6人:王克、王海、王茂润、王诚汉、王祖训、王瑞林;中将13人:王谦、王太岚、王永宁、王永国、王永明、王成斌、王同琢、王守业、王吉连、王良旺、王洪福、王建民、王继堂;少将10人:王玉、王文理、王心刚、王占瑞、王汉儒、王克忠、王保存、王晓钟(女)、王晓棠(女)、王静波。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十六章 潘魏同脉
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姬高被封在毕,建立毕國。毕公高封其子季孙于潘,附庸于毕国。其地在今陕西省北部,后迁河南固始,子孙以封邑命氏。或言春秋时,姬姓潘国被楚国吞并,亡国后的潘国人就有用国名作为姓氏的,从此改姓潘。毕姓潘氏与魏同宗。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十七章 将星闪烁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军中,有5位引人注目的潘姓将军,他们是:原防空军干部部部长潘峰少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潘焱少将;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潘世征少将;防空学校政委潘寿才少将;武汉军区副政委、曾任湖北省委书记的潘振武少将。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十八章 晋吕源魏
春秋时晋国有吕氏,系从魏氏分化而来。魏武子(魏犨)次子魏(金奇)封于吕、厨,所以又称吕(金奇)、厨武子。其后子孙以邑为姓。吕氏另一脉出自姜姓。其始祖为吕侯即吕尚,又称姜子牙。该部落的首领在夏时被封为吕侯,建姜姓诸侯国吕国(在今河南南阳)。春秋时,吕国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吕氏。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十九章 吕姓星空
从魏氏分化而来以邑为姓和以国为氏的吕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出类拔萃的人物。汉高祖皇后、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的吕雉;三国时东吴名将吕蒙;南宋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吕祖谦;晚明戏曲理论家、剧作家吕天成;曾任孙中山护法军援闽浙军总司令吕公望;国民党陆军31军少将参谋长、抗日名将革命烈士吕旃蒙等。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二十章 吕姓将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吕姓将军: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政治委员上将吕正操;少将吕展、吕清、吕义山、吕仁礼、吕士英、吕作松、吕炳安、吕黎平9人。东北人民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吕振羽;中国工程院院士、结构工程专家吕志涛。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二十一章 嫡系令狐
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春秋时曾一度称霸诸侯的晋国,在公元前376年的时候,被其大夫韩、赵、魏三家分晋。复姓令狐出自姬姓。周文王裔孙毕万,春秋时任晋国大夫,生子芒季,芒季生魏犨,即魏武子,武子又生魏颗,曾生擒秦国大将杜回,因功受封于令狐(山西临猗西),其后代遂以祖上封邑为姓,是为令狐姓。
第二卷 枝繁叶茂 第二十二章 魏万同祖
姬万与魏同宗,先祖同源毕万。春秋时,晋国大夫毕万,毕公高之后,因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史称魏万,其裔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称万氏。万姓当代名人倍出,著名的有: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成都军区政委上将万海峰;原江西省省委书记万绍芬(女);民国东北军陆军上将万福麟;著名农学家万贤国等。
第三卷 历史名人 01 千秋共仰的魏氏始祖——毕公(姬)高
姬高(前?~前?)周文王第15子姬高(周武王的弟弟)受封于毕。毕位于今天的陕西咸阳北部,又名毕陌、毕原或咸阳原。姬高被分封到毕以后,在那里建立了毕国,姬高就是毕国公,史称毕公高。毕公高和周天子同姓。魏氏的祖先是毕公高的后代。毕公(姬)高,是千秋共仰的魏氏始祖。魏、毕、冯、潘、藩、万氏同宗,王、吕、令狐与魏血脉相连。
第三卷 历史名人 02 中华魏氏宗祖晋国大夫——毕公(姬)万
毕万(前?~前?)姬姓,为周初重臣毕公高之后。毕公高,是《书经》上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兄弟武王伐纣、君临天下之后,把他封在毕国。传到周文王的曾孙毕万的时候,毕国被西戎所灭,便投奔到晋国。公元前661年,晋献公以魏地封毕万为大夫。毕万之后遂以魏为氏。魏姓是黄帝的姬姓嫡裔,毕万系魏姓得姓宗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