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姓来源及字辈问题

作者: alan 发表于: 2007-08-30 02:22 查看: 884 回复: 0
alan
alan
楼主
2007-08-30 02:23

潘姓的来源

 

 

公元前1046年,生活在现甘肃,陕西地区的华夏族的一支:西羌族(或称为周族,它是一支半游牧半农耕的民族)灭亡了东夷族建立的商朝。武王姬发成为西周王朝的开国天子。建都于现西安市一带。武王有个叔叔叫毕公高,被册封了领地。毕公高有个小儿子叫季孙(其全名已无从考证,只知道他姓姬。)。后来季孙也被册封了领地。其领地位于现在的河南荥阳地区。因为其领地里有一条河被称为潘水,故季孙及其后人就改姓潘。从此中国就有了潘姓人群。因此潘姓源于河南荥阳。据考证,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宰相潘崇也是季孙的后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晋以前,潘姓人群主要集中居住在河南,湖北一带。公元332年,西晋王朝被居住在山西一带的南匈奴人灭亡,来自北方及西北方的各个游牧民族入侵中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时代。这些“胡人”包括雅利安,突厥,鲜卑等大小民族。他们在长江以北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胡人对汉人采取了民族灭绝政策:长江以北的2000多万汉人被杀戮得剩下400余万。这些“胡人”仍保留了吃人的习惯,鲜卑人及雅利安民族的一支:族人通常将汉族女人作为军粮携带,数十万汉族女子被他们称为“两脚羊”而吃掉。而长江以南则为苟延残喘的东晋王朝,因此长江以南成为了汉人的避难所。大批的汉人为逃避杀戮而四散逃离,举家搬迁。逃难到南方各省的中原汉人被当地土著居民称为“客家人”既外来人的意思。这段惨痛的历史造就了中国今天的客家人。同众多难民一样,潘姓人群为逃难而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迁徙。从此潘姓人群遍布中国各个地区。

 

经过50多年的血腥杀戮及大混战后,鲜卑族人统治了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建立了北魏政权。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既长江以北的北魏王朝和长江以南的东晋王朝。

 

公元491年,北魏的孝文帝下令鲜卑族汉化。从而导致了这支中国北方最大的游牧民族融入汉族。从此鲜卑民族作为一个名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鲜卑族有一个姓叫泼多罗,按照译音对等的原则改为潘姓。

 

因此,中国的潘姓人群有两大来源

 

在以后的历朝历代中,也有不少的潘姓人群不断地迁徙各地及国外。例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祖上就来自中国的福建潘姓人群。在北宋初年,福建的潘文节,潘文壮(其祖上也源于河南荥阳)两兄弟结识了在中国留学的高丽国太子并与之成为好朋友。高丽国王死后,其他的王子为争位而叛乱。于是潘文节,潘文壮,陪同高丽国太子回国平叛。他们成功地平息了叛乱并将太子扶上王位。因此潘氏两兄弟成为高丽国重臣并在那里娶妻生子。从此韩国就有了潘姓人群。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中国广西的潘姓人群最多,国外以越南为最多。总之,潘姓人群已遍布世界各地。

 

各地的潘氏宗族都有各自的字辈排行,目前国内的潘姓人群还没有统一的字辈排行。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