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广西武鸣锣圩淝阳村潘姓

作者: 潘民生 发表于: 2008-04-15 16:44 查看: 1671 回复: 8
潘民生
潘民生
楼主
2008-04-15 16:44
我是来自广西武鸣锣圩淝阳村潘姓一族,根据祖辈流传,本脉潘氏始祖是从山东白马县迁至此,请问有没有这个地名,有没有关于本脉相关的渊源!!!我们每年农历三月十二,外地潘姓都回来祭祖的!
有米有田又有水
有米有田又有水
#2
2009-10-21 08:41
本人祖上也是从山东过来的,本支在民国初年修订族谱时记载是从山东清泉县(现在山东地图还见有清泉乡)白马街随狄青平南来到广西的(可惜此谱已不知遗落何处),一部份潘姓兄弟随狄将军班师回朝,一些则留在广西,成为广西潘姓的一支,近有广西同宗考证结果我们的祖宗应是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白马街人也!!!
潘郁江
潘郁江
#3
2010-01-02 13:20
广西很多姓氏都说祖籍山东青州府白马巷,迁来时间从宋元明不等,有人考究史上并无益都县白马巷
潘郁江
潘郁江
#4
2010-01-02 13:52
祖籍山东问题 --覃氏  

在上林和其他许多县的族谱中,无论是与怀满公挂上钩还是挂不上钩,都说其祖先来自山东。至于山东何地,又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说是“山东白马”,有的说是“山东蒙阴县野鸭塘”,有的说是“山东乐安”,有的说是“山东青州府”,如此等等。这里没必要对各种说法逐一剖析,仅抓住主要的“白马”说和“野鸭塘”说进行分析就够了。   先看“山东白马”说。不光覃氏,广西的许多姓氏都说其祖籍是“山东白马”。有些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认为“山东”应是今山东省,“白马”应是白马县,于是不辞辛劳,千里迢迢跑到山东省去寻根,结果是一无所获。原来,古人所说的“山东”,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山东省”不是一回事。“山东省”的行政设置,直到清代才有。此前古人所说的“山东”,并不是明确的行政区划,而是模糊的地理区域概念,约包含两个意思:一是指淆函关(今陕西潼关)以东地区。战国时的七国,除秦国以外,其他六国都可视为“山东”地区。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说:“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修甲兵而守之。”“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这都是指秦以外六国。二是太行山以东地区,包括今河北、河南和山东等省。在古代,“山东”和“河南”二词的含义,往往互相涵盖、互相包含。古山东含今河南省政区,今山东省政区在唐时又属河南道,如《新唐书•黄巢传》在“盗兴河南”下有注释,河南,指河南道,约当今山东、河南两省及苏北地。在今日的山东省境内,历史上并没有“白马县”,到那里去查询,当然是竹篮打水了。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933年版),古代确有“白马县”,但其地在今河南省滑县。从地理范围看,滑县也还属于太行山以东的范围,但却不属于今山东省的辖区。在古代,南征广西的将士有可能先在那里集中,然后再出发,所以,不少人记得“白马县”。但当很多人都说祖籍“白马”时,就值得怀疑了。   

再看“野鸭塘”说。据《上林县志•氏族谱》,覃氏祖先“本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但宜山、宾阳的一些族谱则认为,覃氏祖籍为“山东青州府蒙阴县野鸭塘”或“益都县野鸭塘”。有趣的是,除覃氏以外,其他许多姓氏的祖籍也与“野鸭塘”有关。别的书不用多查,就从《上林县志》来看,谭氏祖先十三府君“于宋季由山东野鸭塘宦游广西”;卢氏祖先卢重义原是“山东青州府益都县野鸭塘人”,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以总兵来官广西”;杨氏祖先杨基“本山东青州府野鸭塘人”,“于万历(1573~1620)初来官柳州”;姚氏“其先山东青州府下鸭塘人”,“明末来居宾州”;苏氏祖先苏伯宗、伯亮“本山东青州府野鸭塘人”,“明时随王守仁来征广西”;张氏祖先张均和“本山东青州府野鸭塘人”,于洪武时(1368~1398)“谪戍宾州”,如此等等。看来,“野鸭塘”的名气似乎很大,要不然,为什么都说是来自“野鸭塘”呢?上林的李家族谱也说其祖籍是山东青州府“野鸭塘”或“演乐堂”,李家也曾专门派人到山东省青州市,仔细查阅了《青州府志》(共十三册)和古今地图,还到当地民间查访,但都找不到“野鸭塘”或“演乐堂”。查《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并无“野鸭塘”之名,可知“野鸭塘”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出名。再从逻辑上分析,前引各姓氏祖先原籍的“野鸭塘”,属县各有不同。有的说是益都县,有的说是蒙阴县,有的干脆不说属县,只说“府”,甚至只说“山东”,可见其使用地域的广阔。难道“山东”或青州府各县到处都有“野鸭塘”吗?这是不可能的。再从时间来看,来自“野鸭塘”的人,最早为北宋狄青征侬智高的时候,最晚为明末,可见其存在时间的久长。难道从北宋到明末的数百年间,野鸭塘都源源不断地往广西派人吗?这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由野鸭塘应用地域的广阔(由今山东省中部的南北,扩大为山东省全境)和应用时间的久长(由北宋狄青平侬智高到明末)来分析,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原来在山东某地可能真有叫“野鸭塘”的地方,也可能真有某氏某人确实来自山东某地的野鸭塘,而且影响还可能比较大,因而为他人所仰慕。但是,当很多人都说来自“野鸭塘”时,真假就难以分辨了,可以肯定,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冒充、假托的。
潘文光
#5
2010-01-02 14:41
谢谢分享~~~
axlllg007
axlllg007
#6
2010-04-11 18:02
我便是李氏的,当初我们的确派人去山东寻找过,听说那时山东那边也有其他族人过来寻找 李勝这支的后人,可后面却不了了知,不然也许会知道"野鸭塘"是否真的存在,我也寻找这地方许久了,今天刚扫完主坟,所以上网找找,就逛到了这里,看到4楼,我也蒙了点.....按当时,一个村之类的存在,一般姓氏,不会超过3个,大多还是一个姓氏的村庄
axlllg007
axlllg007
#7
2010-04-11 20:18
我吃饱没事做,又想了想"野鸭塘"这鬼地方,按4楼来说"野鸭塘"来广西的祖氏那么多,"野鸭塘"应该从北宋开始是个军营之类的地方,不算太出名,但某种原因让祖先们以"它"为荣,导致对外称,来自"野鸭塘"~! 大家的祖先估计都是将士之类的官兵吧,来广西的目的基本是镇压蛮荒,所以我联想是军营之类的,一个军营之类的地方有一群不同姓氏这便比较合理了!不然就早称呼为"野鸭村,庄" 毕竟"塘"这个字眼很模糊,像当地人称呼某某山一样,过了几百年,你去哪找?除非他十分的出名,更何况当初还改朝换带了几次~!以上纯属个人逻辑联想,真的是吃饱没事做~!
以后真的不用再找"野鸭塘"了该找祖先父辈坟兴许还能找到
十分谢谢4楼的信息
潘永标
潘永标
#8
2010-04-11 22:09
我是在武鸣府城和平村的潘氏家,是从锣圩迁移过来的。不知是否和楼主同一祖宗?
pcd89958995
pcd89958995
#9
2010-04-26 10:47
我昨天刚去猴子山祭祖,回来上网看看我们潘家家谱,谁有完整家谱给我一本pcd8995@163.c0m,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