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潘氏鱼(Panderichthys)

作者: pf83201 | 发布时间: 2008-10-02 10:47 | 查看: 1128 | 回复: 2
回复列表 (3)
pf83201
pf83201
第 1 楼
发表于 2008-10-02 10:48


📎 200810/20081002_104657_754.jpg


腾讯科技讯 据美国科学**报报道,四足动物作为迄今世界上第一种四脚陆地动物,被认为是第一种长有指部和脚趾的生命体。然而,目前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声称之前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借助医学CT扫描仪技术,他们发现潘氏鱼(Panderichthys)化石的鳍部长有指部的初级形态,这表明远古时期未发育完全的指部形态的出现要早于之前科学家所预想的。潘氏鱼是一种早期的鱼类,生存于3.8亿年前的泥盆纪,最早的化石是在拉脱维亚发现的。潘氏鱼拥有一个类似两生类的巨大头部,身体长约为90-130厘米。它们是一种内鳍鱼类与早期两生类之间的过渡物种。


远古鱼类祖先于3.8亿年前进化成为第一种四脚陆地动物——四足动物,随后再进化成为所有的鸟类、哺乳动物、甲壳类动物和无尾两栖动物。由于肢体和指部对于进化非常重要,研究人员长期怀疑肢体和指部的进化是否是第一次出现于四足动物身上,或者是否四足动物是从已存在的鱼类祖先进化而来。


当研究人员检测了斑马鱼鳍部进化必需的基因,并对比了控制老鼠肢体发育的基因后,他们发现斑马鱼缺乏发育指部必需的基因机制。因此推断指部最早出现于四足动物。这项研究结果得到了潘氏鱼化石的理论支持,潘氏鱼是鱼类和四足动物之间的进化过渡动物,它们的鳍部缺乏指部进化基础。


目前这项研究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医学CT扫描仪重建了潘氏鱼鳍部的三维图像,该结果显示出迄今鱼类鳍部发育成指部的未被发现的基础性元素。远古鱼类鳍部具有发育成指部的基础性元素早在过去几年就已被证实,两年前科学家们对Tiktaaliks(四足动物家族中的一员)进行了深入分析,连同鲨鱼、白鲟和澳大利亚肺鱼的进化信息,科学家最终推断指部进化特征并不是最早出现于四足动物身体上。


乌普萨拉大学科学家凯瑟琳-伯斯维特说,这项研究证实了未发育完全的指部曾出现在四足动物的祖先身体上,四足动物并不是表现未发育完全指部特征的最早远古物种。


 

pf83201
pf83201
第 2 楼
发表于 2008-10-02 10:55

3.8亿年前的鱼就属于姓潘的了,真是了不得!不得了!!!
[em101]
pf83201
pf83201
第 3 楼
发表于 2008-10-02 11:22

腾讯科技讯 据《自然》杂志报道,在进化的初始阶段,刚刚形成不久的耳朵可能还曾发挥过呼吸器官的作用——科学家们是在对一块3.7亿年前的鱼类化石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一结论的。


远古生物体内一些原本发挥其他作用的器官演化为复杂感觉系统的过程引起了生物进化学家们的浓厚兴趣。据专家们介绍,远古鱼类头部的部分骨骼后来演化成了陆地动物的耳朵,而这些骨骼最初的作用只是为了支撑鱼腮和颌骨。至于它们演化为听觉器官的过程目前仍是个迷。


对于科学家们来说,耳朵是一种相对简单的研究对象,其演化过程在各种化石中均有所反映——与此相对的是,动物的眼睛和鼻等软组织由于无法形成化石,因此对它们的演化过程进行研究要更困难一些。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两位瑞典科学家——马丁?/SPAN>布莱朱和波尔?/SPAN>阿尔伯格才决定从一种被称为潘氏鱼(Panderichthys)的远古怪物的听觉系统入手。这种史前生物体长约1米,其化石标本目前保存在拉脱维亚自然科学博物馆。


潘氏鱼虽然也属于鱼类,但科学家们认为它与陆地早期四足动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从后者则逐渐演化出了现代的脊椎动物。马丁和波尔在对潘氏鱼的化石标本进行研究后发现,其头部的骨骼结构同时具有鱼类和陆地四足动物的特点。


据介绍,在大部分远古鱼类的颅骨和口之间都存在着一条被称为通气孔的狭窄通道,支撑这一通道的骨骼同时还起着维持腮部正常运动的作用。而在陆地远古四足动物体内,类似骨骼的尺寸则要小得多并且结构也更解决向颅骨传送声音信号的镫骨。研究人员发现,潘氏鱼的通气孔与其他鱼类存在很大的不同——其结构更宽更直,非常接近陆生动物的耳道。


此前曾有科学家推测,耳朵在形成之初可能还曾发挥着呼吸器官的作用。在分析了最新发掘出的潘氏鱼化石后,专家们认为其头部通气孔的作用可能更接近于现代的鲨鱼和鳐。


马丁和波尔认为,解析动物器官的演化过程能够从根本上反驳那些认为只有高级生物才具有复杂感觉系统的观点。

发表回复
您需要 登录 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