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冤:潘仁美原是忠臣(转贴)(2007-03-08 10:31:55)

作者: 潘文光 发表于: 2009-05-16 15:55 查看: 619 回复: 3
潘文光
楼主
2009-05-16 15:55
来源:北京晨报

北京历代帝王庙初建时,配享北宋皇帝的功臣有两位,一位是史称“良将第一”的曹彬,一位是潘美。潘美是杨家将故事中潘仁美的原型,故事中的潘仁美是个大奸臣,而历史上的潘美却是一个大忠臣,说来这也是一个历史“冤案”了,洗冤还要从辽宋之战说起。

宋太宗雍熙3年,辽军以十余万兵力大举入侵北宋,宋兵分东西两路迎击敌人。东路由曹彬统帅,西路由潘美统帅,杨业(故事中杨继业的原型)为副帅,与辽兵接战于朔州。其时辽兵势大,不可硬攻,但随军王侁、刘文裕邀功心切,主张强取。他命令副帅杨业进军,杨业以为不可,哭谏也未被采纳,只能服从。出兵前他与王侁、潘美约定,请他们在陈家谷口安置伏兵接应。

王侁等在陈家谷口设置了伏兵,但一直到中午也没见到杨业,以为他取胜继续追击去了,便带兵撤离。潘美虽加阻止但态度不够坚决。此时杨业与辽军作战已伤亡大半,原以为有人接应,谁知到了陈家谷口却空无一人,最后被俘。杨业被俘后叹息说:“朝廷待我甚厚,本当讨敌安边,以报国家,不料被奸臣所逼,致使王师败绩,我还有什么脸面活着!”即拒绝进食,三日而亡。他死后,宋廷给潘美贬官三级,将王侁、刘文裕罢官。旌表杨业“尽力死敌,立节迈伦,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求之古人,何以如此!”(《宋史·杨业传》),评价相当高,并给杨家以丰厚馈赠,令杨家其余六子都入朝为官。

这就是历史上的杨业与潘美纠葛的来龙去脉,故事多以此演绎,把潘美做了过分的丑化。

潘美在此事中能负什么责任呢?他应负有领导责任,责任就在他身为统帅,未能有力节制王侁的轻敌妄动,此外实在不能再追究他什么了。

“潘仁美”是古人一个“戏说”,“戏说”不同于历史,这一点应清楚分别为好。


编辑:祥华
原载:
http://cn.news.yahoo.com/050829/467/2envo.html


高坡看北宋潘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2ae43010008w8.html~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潘吉丁
#2
2009-05-17 20:39
i
潘晓飞
潘晓飞
#3
2009-06-20 20:31
北京历代帝王庙初建时,配享北宋皇帝的功臣有两位,一位是史称“良将第一”的曹彬,一位是潘美。潘美是杨家将故事中潘仁美的原型,故事中的潘仁美是个大奸臣,而历史上的潘美却是一个大忠臣,说来这也是一个历史“冤案”了,洗冤还要从辽宋之战说起。

  宋太宗雍熙3年,辽军以十余万兵力大举入侵北宋,宋兵分东西两路迎击敌人。东路由曹彬统帅,西路由潘美统帅,杨业(故事中杨继业的原型)为副帅,与辽兵接战于朔州。其时辽兵势大,不可硬攻,但随军王侁、刘文裕邀功心切,主张强取。他命令副帅杨业进军,杨业以为不可,哭谏也未被采纳,只能服从。出兵前他与王侁、潘美约定,请他们在陈家谷口安置伏兵接应。

  王侁等在陈家谷口设置了伏兵,但一直到中午也没见到杨业,以为他取胜继续追击去了,便带兵撤离。潘美虽加阻止但态度不够坚决。此时杨业与辽军作战已伤亡大半,原以为有人接应,谁知到了陈家谷口却空无一人,最后被俘。杨业被俘后叹息说:“朝廷待我甚厚,本当讨敌安边,以报国家,不料被奸臣所逼,致使王师败绩,我还有什么脸面活着!”即拒绝进食,三日而亡。他死后,宋廷给潘美贬官三级,将王侁、刘文裕罢官。旌表杨业“尽力死敌,立节迈伦,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求之古人,何以如此!”(《宋史·杨业传》),评价相当高,并给杨家以丰厚馈赠,令杨家其余六子都入朝为官。

  这就是历史上的杨业与潘美纠葛的来龙去脉,故事多以此演绎,把潘美做了过分的丑化。

  潘美在此事中能负什么责任呢?他应负有领导责任,责任就在他身为统帅,未能有力节制王侁的轻敌妄动,此外实在不能再追究他什么了。

  “潘仁美”是古人一个“戏说”,“戏说”不同于历史,这一点应清楚分别为好。
潘晓飞
潘晓飞
#4
2009-06-20 20:33
北宋人,传统侠义小说中的大奸臣,在杨家将中,公报私仇,致未予以接应,致使杨业撞死在李陵碑前。

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

潘美(925~991) 中国宋朝名将。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行伍出身,官至宣徽北院使。参与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称帝。宋朝建立后,屡立战功。开宝三年(970),以行营诸军都部署率军攻南汉。九月,围贺州(今广西贺县东南)。他佯退设伏,大败南汉援军万余,克贺州。继而转兵攻韶州(今广东韶关),击败南汉军主力10余万。四年二月,与南汉军6万对峙于广州城西。潘美派人于夜间烧南汉军营栅,率军乘火势进攻,大胜。不到半年,攻灭南汉。七年,以升州道行营都监率兵与都部署曹彬攻南唐。八年正月,宋军进至秦淮河,船只未具,他率部抢渡,大军随之而过,击败江宁(今南京)城下的10万南唐军。雍熙三年(986),宋辽岐沟关之战中,潘美任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率军连下寰、朔、云、应等州(约在今山西雁北地区)。七月,辽军主力反击宋西路军。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县南阳方口陈家沟)一战,潘美与监军王侁未接受杨业的作战方案,迫令其出战;当杨业失利时,又未予以接应,致使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淳化二年卒。

杨继业的死,民间传说是潘仁美借刀杀人,从历史上看这种可能性不大。《宋史》记载,他的死,缺乏作战经验却大权在握的监军王侁要负主要责任。当时西路军的任务是掩护各州人民撤退内地,为此王侁强迫杨业出击(杨业主张用声东击西的打法,遭到王的耻笑)。杨业自知敌众我寡,此战难以取胜,遂要求王,潘在陈家谷口(即演义中两狼山)预设强弩步兵接应。杨业的作战经验丰富,北宋军以步兵为主,对抗契丹骑兵在野战中难有胜算,但用劲弩装备的军阵确实是抵抗骑兵的最佳选择。实战中王侁和另一个监军刘文娱率领的接应人马先是为了争功私离防地,发现战况不妙又狂奔而逃。杨业突破辽军重围,浴血转战到陈家谷口,已经矢尽弓折,却发现接应人马早已逃走,“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兵力战”,以疲兵反身迎战。杨部下有老将王贵箭法如神,连射契丹勇士十余人落马,无奈箭尽,只得步战,持空弩犹打杀辽军数人,最后战死,杨业之子延玉,部将贺怀浦等皆死于乱军之中。杨业负数十创被俘,绝食而死。

按照宋史说法,潘美当时与杨业的立场相近,只是没有力争,王侁军离开防地时还曾予以制止,似乎潘在其中责任不大。从战后的处分来看也是如此,潘美仅受降职处分,而两个监军皆被撤职发配。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