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练潭潘祠(现为安徽桐城双港潘赛村)

作者: pjp6161 发表于: 2009-06-21 17:59 查看: 1979 回复: 14
pjp6161
pjp6161
楼主
2009-06-21 17:59
我们的祠堂大门头还在,现在正在修宗谱!有空我会把照片传上来给大家看哟!
潘喜辉
潘喜辉
#2
2009-06-21 23:01
期待中....
潘仕锋
#3
2009-06-23 11:27
:D 期待中……
潘双虎
潘双虎
#4
2009-06-27 17:25
大人一粒志,洪明成世泽。忠孝权家国,氏续万代青。 桐城潘氏辈分
plan001
plan001
#5
2009-07-10 14:45
:D 哈哈 我就是 潘赛的………………
plan001
plan001
#6
2009-07-10 14:45
:D 哈哈 我就是 潘赛的………………
pentryjean
pentryjean
#7
2009-07-11 22:37
桐城潘麼?偶老爸講偶們安慶這支系民國時桐城遷來的,現居大觀區,忠孝傳家永,偶傳字輩D!
pjp6161
pjp6161
#8
2010-01-30 18:51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28760678_79592831/s.swf
pjp6161
pjp6161
#9
2010-03-01 21:34
潘姓是双港镇的大姓,据潘姓家族后人介绍,他们祖先从江西迁到这里的地方叫潘祠村,因一座潘家祠堂而得名,至今这座潘氏宗祠还保存完好,就在双港境内。
以前的潘祠村现在已经与临村高赛村组合,二者各取一字,名为“潘赛村”,眼前这座祠堂2005年由潘氏家族进行修缮,祠堂的“潘”是木山潘。在这个修旧如旧的老祠堂里,摄制组有幸拍摄到了保存至今的嘉庆、道光、同治等三个年代的家谱,可以说,这是我们寻根之旅见过的保存最为齐全的宗谱。在《木山潘氏宗谱》上记载:“明之初 自鄱阳湖瓦屑坝来止桐之木头山爱其土风淳朴”,这同样铁证了潘氏家族的这一支是元末明初从瓦屑坝迁移到这个地方。
[同期声]双港镇村民 潘泽全
鄱阳湖发大水,为什么我们这里只有祖母没有祖公呢?因为老人是八个儿子逃荒的时候发大水走散掉了,母亲带着四个人就遗落到我们这个地方来了。
祠堂里除了每天值班的工作人员,还有十几位老人,他们在此一边整理着家谱,同时也在等侯着潘氏后人的到来,因为他们将要为木山潘氏重修家谱。在翻看宗谱过程中,我们还有了意外的发现,中国著名女画家潘玉良因随夫潘赞化也在家谱中,而且描述详细,甚至有其留学法国的记载。
[同期声] 皖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张健初

一般的我们知道是张玉良现在我们潘玉良,潘玉良和潘赞化结婚的时候是在上海,是哪个主婚的呢?就是陈独秀,所以这段历史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可让我们奇怪的是,潘张玉良在这本宗谱上被写成了潘陈玉良。
[同期声]双港镇村民 潘泽全

我们就问你奶奶不是姓张吗,怎么姓陈呢?他讲是对的,他听
他父亲说的。
原来,陈玉良生于扬州,本姓陈,后被卖到青楼,改姓张,在嫁给潘赞化后改姓潘。
离开双港前,我们被村民引到了距离湖边不远的这处民居,房前的两块石墩和屋后废弃的瓦房,据说是祖先移民上岸后在此修建的。
[同期声]双港镇居民 潘小龙

听老人讲一代代往下传的是明朝做的屋,因为里面有柱子没有柱子早就倒掉了,是移民后在这里做的,哪有其他外姓做给姓潘的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编后】今日的双港镇名声在外,“鱼米之乡”和“塑料之乡”等诸多美名已经和这个大集镇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在这片土地上,除了只言片语,我们已经找不到600年前,祖先一鞘一锄开垦荒地,围湖造田的印记,但我们能够感受到600来,在这片土地上,移民后裔们辛勤劳作,一步一步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
P
pxfah88
#10
2010-10-09 07:29
我也是桐城的,有兴趣加QQ群3841834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