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7\02\121244150019064.jpg 📎 2009\07\02\121244156226060.jpg
📎 2009\07\02\121244171836422.jpg
潘昌德是我们中间出道较早的一个。1978年,他即同郑加森、朱乐民联合举办了一个“三人山水画联展”。那时不像现在,办联展或个展的极少。当时昌德不过20多岁,有胆量拿出那么多作品示人,且有一定分量,实属不易。画展很成功,名噪一时。1982年,他成了“集散点画会”的首批会员,并积极创作作品,参加了该画会举办的“12人画展”和“朝朝画展”。此后频频有作品入选省里和全国的画展。他和我们这帮人一样,都是30岁左右入的省美术家协会。那时入省协会很难,没有两下子进不去。当时市里连前辈在内,省会员也不过几十人,都是货真价实,不像现在省会员泛滥成灾,到处都是称家的。昌德从小画山水,一步一个脚印,直到现在,从未停过画笔,只是风格已大变。
但昌德的性格和为人至今依然。昌德是温州画界公认的老实人。他虽是个艺术家,却少有艺术家的烂漫,他看上去斯文朴实,说话语气平和,常见笑容(绝对的真笑)。我从未见他说过激动的话,也从未见他有过激动的表现,他总是保持那种与世无争的平和姿态。他心灵踏实,静心画他的山水,教他的学生,生活平淡却充实。他在市美协副秘书长的任上已有多年,但他并不张扬,默默做着副秘书长该做的事,不会跟着瞎闹腾。他这个副秘书长的职务来得纯洁,非争非抢,更不是使手段要的,他以自己的正直获得同道的信任。这样的人画界少见啊。但我断定,他只能当副手,因为他没有手腕,当了正职摆平不了人家。新近成立的鹿城区美术家协会,他是副主席,仍是副的。有一回我发火,破口大骂市美协的头头们,吓得他直哆嗦。其实没他的事,我不会骂他这样的老实人。
然而,昌德人老实,画画却并不拘泥,他的艺术思维,他的创新意识很活跃。他的画风一直在变,变到现在让我都有些吃惊。1978年“三人联展”时,我看他的山水已有黄宾虹、李可染的新派痕迹,但总体仍属传统类。及至1987年的“首届温州市青年美术作品大展”,他突然拿出两幅全新的画面:《家家都在除夕中》和《宇宙钟》。重形式,重立意,重气势,重构图,个性昭然,与传统山水已大相径庭,说叛逆也不为过。当时我是“大展”的评委之一,我向来少有保守,故很欣赏他的出新。但很多同道站在画前,面面相觑,褒贬不一,或疑惑,或惊奇,或责备,或欣喜。在那个时期,中国画的传统和反传统,正争论得天昏地暗,喊创新的人多,真正创出新的人却少。想不到你潘昌德,一个看似传统的人,却偏偏画出有背传统的画来,你太让人不可思议了。而对昌德来说,那两幅作品铁定是一个里程碑,他已挣脱了传统的束缚。果然,他最终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家家都在除夕中》获得了二等奖。6年后,那幅《家家都在除夕中》又入选了“首届全国中国画大展”,他的创新之路变得更加光明。艺术贵在创新,试想,假如他这样的规矩之人,若画画也循规蹈矩,那作品肯定不具生气,甚至惨不忍睹,那才叫画之不画呢!
其实,在艺术创作上,昌德是一个很具灵性的人。在他早年的作品中,已能隐约见出灵气浮动的迹象。只因那时成熟尚欠,未能彻悟笔墨之内涵,虽有创新之意,却往往只停留在求外的阶段。看他现在的画,笔重墨浓,虽不易读懂,但明眼人不难感觉有一种内美蕴于其中。笔虽重,然重而不滞,形已立在笔中;墨虽浓,然浓而不浊,变化尽在墨中。他将多年的感悟,括为清、厚、奇、古四字,“有骨乃清,含筋方厚,卓识则奇,蒙养才古。”可以想见,昌德已然得道之人。
从表面上看,昌德是平和老实之人,但他的内里却激荡着灵性。由此看来,表里不一,确有其人。潘昌德就是活证。
殷为林
2007-03-02
📎 2009\07\02\121244171836422.jpg
潘昌德是我们中间出道较早的一个。1978年,他即同郑加森、朱乐民联合举办了一个“三人山水画联展”。那时不像现在,办联展或个展的极少。当时昌德不过20多岁,有胆量拿出那么多作品示人,且有一定分量,实属不易。画展很成功,名噪一时。1982年,他成了“集散点画会”的首批会员,并积极创作作品,参加了该画会举办的“12人画展”和“朝朝画展”。此后频频有作品入选省里和全国的画展。他和我们这帮人一样,都是30岁左右入的省美术家协会。那时入省协会很难,没有两下子进不去。当时市里连前辈在内,省会员也不过几十人,都是货真价实,不像现在省会员泛滥成灾,到处都是称家的。昌德从小画山水,一步一个脚印,直到现在,从未停过画笔,只是风格已大变。
但昌德的性格和为人至今依然。昌德是温州画界公认的老实人。他虽是个艺术家,却少有艺术家的烂漫,他看上去斯文朴实,说话语气平和,常见笑容(绝对的真笑)。我从未见他说过激动的话,也从未见他有过激动的表现,他总是保持那种与世无争的平和姿态。他心灵踏实,静心画他的山水,教他的学生,生活平淡却充实。他在市美协副秘书长的任上已有多年,但他并不张扬,默默做着副秘书长该做的事,不会跟着瞎闹腾。他这个副秘书长的职务来得纯洁,非争非抢,更不是使手段要的,他以自己的正直获得同道的信任。这样的人画界少见啊。但我断定,他只能当副手,因为他没有手腕,当了正职摆平不了人家。新近成立的鹿城区美术家协会,他是副主席,仍是副的。有一回我发火,破口大骂市美协的头头们,吓得他直哆嗦。其实没他的事,我不会骂他这样的老实人。
然而,昌德人老实,画画却并不拘泥,他的艺术思维,他的创新意识很活跃。他的画风一直在变,变到现在让我都有些吃惊。1978年“三人联展”时,我看他的山水已有黄宾虹、李可染的新派痕迹,但总体仍属传统类。及至1987年的“首届温州市青年美术作品大展”,他突然拿出两幅全新的画面:《家家都在除夕中》和《宇宙钟》。重形式,重立意,重气势,重构图,个性昭然,与传统山水已大相径庭,说叛逆也不为过。当时我是“大展”的评委之一,我向来少有保守,故很欣赏他的出新。但很多同道站在画前,面面相觑,褒贬不一,或疑惑,或惊奇,或责备,或欣喜。在那个时期,中国画的传统和反传统,正争论得天昏地暗,喊创新的人多,真正创出新的人却少。想不到你潘昌德,一个看似传统的人,却偏偏画出有背传统的画来,你太让人不可思议了。而对昌德来说,那两幅作品铁定是一个里程碑,他已挣脱了传统的束缚。果然,他最终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家家都在除夕中》获得了二等奖。6年后,那幅《家家都在除夕中》又入选了“首届全国中国画大展”,他的创新之路变得更加光明。艺术贵在创新,试想,假如他这样的规矩之人,若画画也循规蹈矩,那作品肯定不具生气,甚至惨不忍睹,那才叫画之不画呢!
其实,在艺术创作上,昌德是一个很具灵性的人。在他早年的作品中,已能隐约见出灵气浮动的迹象。只因那时成熟尚欠,未能彻悟笔墨之内涵,虽有创新之意,却往往只停留在求外的阶段。看他现在的画,笔重墨浓,虽不易读懂,但明眼人不难感觉有一种内美蕴于其中。笔虽重,然重而不滞,形已立在笔中;墨虽浓,然浓而不浊,变化尽在墨中。他将多年的感悟,括为清、厚、奇、古四字,“有骨乃清,含筋方厚,卓识则奇,蒙养才古。”可以想见,昌德已然得道之人。
从表面上看,昌德是平和老实之人,但他的内里却激荡着灵性。由此看来,表里不一,确有其人。潘昌德就是活证。
殷为林
200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