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寿才】少将
河南省新县人,1906年出生。幼时读过两年私塾,后因家贫而辍学在家放牛、砍柴、烧木炭。其长兄担任过村苏维埃主席,父、兄、舅父先后被国民党迫害致死。
1928年参加光山县游击队,任战士、班长、排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后,历任红4军10师29团参谋、政治处组织股股长、红31军93师组织科科长、277团政治处主任、278团政委、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1935年在四川阿坝地区率领团直和一个营掩护红四方面军转移,受到红31军政治部通令嘉奖。1936年在四川灌县率一个团掩护红四方面军北上,被敌军包围,经叁昼夜激战,突出重围,穿过100余里无人区,找到主力部队。
抗日战争,潘寿才任129师385旅769团营教导员、津浦支队政委、山东纵队第2支队政委。1937年10月,潘寿才参加了769团夜袭阳明堡日军飞机场的战斗,烧毁敌机24架。同年底,参加了129师在晋中地区粉碎日军的“六路围攻”战役。1938年1月,参加了平定以东的柏水井伏击战。3月,参加涉县、黎城间响堂铺伏击战。
1941年起,先后入延安军政学院、军事学院和中央党校学习。后到延安中央党校工作。解放战争,潘寿才到东北,担任4纵12师政委,参加了着名的塔山阻击战,后升任41军政治部副主任。
建国后,潘寿才任第23步兵学校政委。1952年,以第23步兵学校和华东军区第3防空学校训练处、第4军军直一部组建防空学校,潘寿才任政委。防空学校校长王智涛少将对潘寿才评价很高,说他“对党忠诚,老实正派,是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潘寿才后升任湖北省军区副政委。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4年去世。骨灰安葬于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
【潘振武】少将
湖南武陵(今常德)人,1907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参加常德县秋收暴动。1927年马日事变后,常德县第5区的5名共青团员决定发起暴动,潘振武是这5人之一,成为暴动的组织者。暴动开始时有数百人参加,很快发展到千余人,戴修文担任总司令,潘振武担任总指挥。暴动队伍捣毁了区团防局,处决了团防大队长、印花局长和当地有名的土豪劣绅。这次暴动历时3天,由于孤军作战,没有外援,未能坚持下去,也没有按照上级的答复拉上山去。潘振武曾到国民党18师张辉瓒部去活动。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4军司令部副官处副官、11师政治部俱乐部主任、红1军团直属队俱乐部主任、1师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115师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罗荣桓到鲁南后,首先把潘振武派到峄县担任工委书记。潘振武率领工作队,建立了峄县抗日群众动员委员会。随后,召开峄县抗日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选举产生了鲁南第一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峄县县政府,潘振武当选为第一任县长。接着,又成立了全县6个区乡的民主政权。罗荣桓将峄县建立政权的经验推广到鲁南其它各县。潘振武后担任115师政治部民运部长、鲁南军区政治部主任。
1942年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敌工部部长、政治部秘书长、嫩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西满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东北军区西线后勤部政治部主任、政委、第四野战军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四野后勤部政治部主任。
建国后,任广州军区后勤部政委,曾出任驻苏联大使馆武官,回国后担任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兼外事局局长。1966年8月25日,***接见坦桑尼亚军事代表团,陪同的有周恩来总理、代总长杨成武和副参谋长彭绍辉,国防部外事局长潘振武为引见人。陪同和引见的人还没有到场,外事局参谋孙启祥给***的秘书徐业夫打电话,说他代表革命群众,要求***不要让潘振武参加接见。徐业夫将他接到外事局参谋打来电话的情况告诉了杨,并说:“我没有报告主席,请你决定。”“等一会,待总理来了,我请示总理后再定。”杨成武说。周恩来到后,杨成武向周恩来作了报告。周恩来说:“引见一下,没有什么关系嘛□潘振武是做这个工作的嘛□”“前两天我们作了动员,运动刚刚起来,为了照顾群众的情绪,这次不要潘振武同志参加接见好。”杨成武向周恩来提出了建议。周恩来想了想说:“那好吧□就让他这次不参加。”并指示:“你去给潘振武同志解释一下。”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杨成武随即走过去对潘振武说:“外事局有人提意见,不让你参加接见,总理同意了。”“好,那我就不参加。”潘振武回答后离开了钓鱼台。外事局的造反派得知后,集队冲到总参党委会议室,说毛主席亲自支持了外事局革命群众要求,同意不让潘振武参加接见外宾活动,杨成武压制群众罪责难逃等等。周恩来亲笔写了一份证明,寄到总参党委:昨(25)我陪同毛主席接见坦桑尼亚军事代表团时,杨成武同志向我反映,总参外事局同志提出不要潘振武同志参加接见。杨成武同志同意这一要求,并向我建议不让潘振武同志参加接见,我同意他的意见,并于事后报告了主席。可将这一情况转告有关同志。徐业夫也写了亲笔证明:8月25日毛主席接见坦桑尼亚军事代表团之前,总参外事局孙启祥同志打来电话说,不让潘振武同志参加,我当即报告了杨成武请他决定。这时总理已到,他即向总理反映了我接外事局电话的情况,并向总理建议不让潘振武同志参加,总理当时同意了杨成武同志的意见,并及时告诉了潘振武同志不要参加了。
潘振武被授予少将后曾担任武汉军区副政委,1970年8月担任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1年3月担任湖北省委书记,1977年底退出省革命委员会班子,1983年退出省委班子。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代潘姓将军:
【潘日源】中将(1933.2-)山东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解放军第二炮兵司令部参谋长,副司令员。1991年晋升为中将军衔。1996年退役。
【潘兆民】中将(1932.12一)陕西华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南疆军区政治委员,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新疆军区政治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潘瑞吉】少将(1945.10-)浙江省温州市人。出生在永嘉县渠口乡泰石村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幼年时父母亲不幸先后去世,此后一直与哥哥、姐姐相依为命,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一直上到了初中。1963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滨海、马鞍山、徐州、南昌到南京、沈阳,靠着勤奋学习、吃苦耐劳、严于律己、艰苦创业精神与立志军营、献身国防的执着追求,潘瑞吉多次在军中被评为先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宣传干事,秘书科副科长、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司令部直工部政治委员,南昌陆军学院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陆军第12集团军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2003年7月调任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当时,25岁就已是宣传科副科长和37岁就任师政委的潘瑞吉,曾一度是所在军年轻的营、团、师级干部。凭着优异的军事能力与良好的综合素质,1988年7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2002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开国中将饶子键女婿。
【潘振强】(1940-)少将,国防大学前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国家战略与和平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基金会副理事长。
【潘昌杰】(1954.10-),武警少将,安徽巢湖人。1969年11月入伍,历任陆军第24集团军战士、副营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国防大学学员、93师副师长、武警部队司令部训练部副部长、院校部部长、训练部部长。2003年11月任武警新疆总队总队长。2008年2月任武警黄金指挥部主任。2005年7月晋升武警少将警衔。
【潘建新】(1949.3-),海军少将,江西吉安人。1968年参加工作,1969年3月入伍,197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副政治委员(副军级)。历任战士、班长、护卫艇艇长、驱逐舰舰长、大连舰艇学院学员旅旅长、海军某基地副参谋长、92493部队副参谋长、副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入广州舰艇学院舰长班、南京政治学院马列主义基础班、国防科技大学学习,大学本科学历。潘建新同志长期在海军舰艇部队工作,具有丰富的部队指挥经验,并且多次参加我国海洋调查和试验任务,1980年5月,在太平洋执行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任务中,受到了总部和海军立功表彰;1984年,在我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中,担任青年突击队队长,为南极“长城站”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潘洪亮】(1944.2-),少将,江苏铜山人。1962年06月参加工作,函授本科,毕业于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原南京陆军学院政委,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政委,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5年退役。
【潘培泰】(1935-),专业技术少将,江苏南京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毕业。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总工程师。
【潘湘庭】(1940-),专业技术少将,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学专家、国防大学外军教研室主任、教授。
【潘兴立】少将,中央警卫团副政治委员。
近代潘姓名人还有: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授予将官:
1912年9月19日,潘矩楹授陆军中将。
1913年9月14日,潘鸿钧授陆军少将。
1913年12月31日:潘炜章授陆军少将。
1914年6月6日:潘斯铠授陆军少将。
1915年6月22日:潘矩楹加陆军上将衔。
1916年2月10日:潘斯铠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
1916年4月29日:潘金山授陆军少将。
1916年5月24日:潘鸿钧授陆军少将加中将衔。
1916年11月4日:潘金山授陆军中将。
1916年11月22日:潘国纲授陆军少将(上将军)。
1920年4月28日:潘鸿钧授陆军中将。
1920年4月29日:潘玉田授陆军少将。
1927年2月1日:潘鸿钧加陆军上将衔。潘 毅授陆军中将。
中华民国南京政府叙任将官:
1935年4月16日,潘善斋任陆军少将。
1935年4月18日,潘祖信任陆军少将。
1936年1月23日,潘 竟任陆军中将。
1936年1月29日,潘佑强任陆军少将。
1936年2月3日,潘 毅任陆军少将。
1936年2月15日,潘文华任陆军中将。
1936年2月27日,潘大迥任陆军少将。
1937年11月15日,潘英杰任陆军少将。
1939年6月17日,潘 左任陆军少将。
1940年5月25日,潘文华加陆军上将衔。
1944年8月15日,潘 左,追赠陆军中将。
1945年2月20日,潘蔚文任陆军少将。
1946年5月16日,潘壮飞任陆军少将。
1947年6月13曰,潘裕昆任陆军少将。
1946年7月31日,潘应堃任陆军少将。
1947年7月23曰,潘超世任陆军少将。
1946年7月31日,潘善斋任陆军中将。
1946年12月3日,潘德立任陆军少将。
1947年11月24日,潘秀森任陆军少将。
1948年5月11日,潘 宁任陆军少将。
1948年9月22日,潘华国、藩茹刚任陆军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