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茂林一支,属荥阳潘综迁乌程一支,而闽之建阳闽山桃园,经新安江而歙之篁墩,最后泽之茂林,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从浙江乌程起,迁福建建阳闽山桃园,再沿新安江溯上,迁至安徽歙县篁墩,最后落脚安徽泾县茂林潘村。
分宗迁移路线图大致是这样:公元307年,史为永嘉元年,东晋第一代皇帝晋元帝的年号,我谱系第42代祖潘攻,又名伯明,因西晋亡,随元帝南渡,因有才略,身长九尺,目如火 为大将军王导引为烈火将军。始为乌程始祖。七世后到第49代祖潘综,时为南北朝,宋武帝元嘉4年,公元427年,经太守王诏之举荐,诏建白华坊,并旌其所居为纯孝里.此为纯孝公之始,此后经历了南北朝和隋唐数百年到第60代传至仲道公,就是闽山桃园的始祖。到唐广明之乱,公元880年时,第66代祖良辅公避难到歙县篁墩,先徒歙县文笔山下,再徒歙之潘村,这便是新安烟川派的始祖,又称徽州烟川统谱第一代。到北宋初,传至72代潘日宝公(徽烟川统谱第七代)在公元960年至976年之间,率二子避地泾县茂林,先居茂林西山,后徒古溪白杨坞,现为潘村三甲之地。从季孙公算起,日宝公称我茂林谱系总谱第72代、徽州烟川统谱第7代、茂林潘氏第一代始祖,从北宋初的960年到现在一千多年,又传了约36代,按潘姓第一代季孙公(约公元前1066年)算起,到今天共约3000年,茂林潘村一支已传109代。
分宗迁移路线图大致是这样:公元307年,史为永嘉元年,东晋第一代皇帝晋元帝的年号,我谱系第42代祖潘攻,又名伯明,因西晋亡,随元帝南渡,因有才略,身长九尺,目如火 为大将军王导引为烈火将军。始为乌程始祖。七世后到第49代祖潘综,时为南北朝,宋武帝元嘉4年,公元427年,经太守王诏之举荐,诏建白华坊,并旌其所居为纯孝里.此为纯孝公之始,此后经历了南北朝和隋唐数百年到第60代传至仲道公,就是闽山桃园的始祖。到唐广明之乱,公元880年时,第66代祖良辅公避难到歙县篁墩,先徒歙县文笔山下,再徒歙之潘村,这便是新安烟川派的始祖,又称徽州烟川统谱第一代。到北宋初,传至72代潘日宝公(徽烟川统谱第七代)在公元960年至976年之间,率二子避地泾县茂林,先居茂林西山,后徒古溪白杨坞,现为潘村三甲之地。从季孙公算起,日宝公称我茂林谱系总谱第72代、徽州烟川统谱第7代、茂林潘氏第一代始祖,从北宋初的960年到现在一千多年,又传了约36代,按潘姓第一代季孙公(约公元前1066年)算起,到今天共约3000年,茂林潘村一支已传109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