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潘氏起源,在商末周初,始祖毕公,住河南开封荥阳县盘江村木洋屯,专长种田产粮,济众泽民,造福人间。业后感动周文王,取义成仁,受周公王赐封“潘”姓,诗云:
河南开封荥阳县,盘江木洋好地方;
好水好田产好米,毕公乐意助文王。
文王打到商纣王,为民除暴保江山;
社稷欢腾歌善政,毕公领姓祖源长。
公元前1100年,文王建立周朝后,国泰民安,吾祖奉召转移至山东清州府益都县白马街。。当时,吾祖雄心勃勃,勤劳刻苦,研产糯米,繁荣糯米巷,造福人间。史记:荥阳潘系糯米巷人氏。时至西晋中期,老祖潘岳,字安仁,任河阳令(公元247--300)奉召率军南下,安定祖国边陲,遂在广东花县乐业,繁衍后代。后有泰源公始从花县进广西创业,子孙分各地,惜年代久远,文史失传。潘氏祖鼻已若干世代,尚待详考。
明朝嘉靖年间(1527年)二十一世祖堂、良、俊三兄弟,随新建侯王守仁征剿岑猛之乱,平息后从武鸣仙湖屯移居安定,垦荒创业。良公文武全才,世袭安定司十九代官职;俊公后转马山六乐定居;堂公续留苏利六良、堆好、堆目艰苦创业,培育子孙。至今后裔遍布全桂甚至湘黔。
河南开封荥阳县,盘江木洋好地方;
好水好田产好米,毕公乐意助文王。
文王打到商纣王,为民除暴保江山;
社稷欢腾歌善政,毕公领姓祖源长。
公元前1100年,文王建立周朝后,国泰民安,吾祖奉召转移至山东清州府益都县白马街。。当时,吾祖雄心勃勃,勤劳刻苦,研产糯米,繁荣糯米巷,造福人间。史记:荥阳潘系糯米巷人氏。时至西晋中期,老祖潘岳,字安仁,任河阳令(公元247--300)奉召率军南下,安定祖国边陲,遂在广东花县乐业,繁衍后代。后有泰源公始从花县进广西创业,子孙分各地,惜年代久远,文史失传。潘氏祖鼻已若干世代,尚待详考。
明朝嘉靖年间(1527年)二十一世祖堂、良、俊三兄弟,随新建侯王守仁征剿岑猛之乱,平息后从武鸣仙湖屯移居安定,垦荒创业。良公文武全才,世袭安定司十九代官职;俊公后转马山六乐定居;堂公续留苏利六良、堆好、堆目艰苦创业,培育子孙。至今后裔遍布全桂甚至湘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