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
潘美(925-991),字仲询,大名(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北宋初名将。
初事周世宗柴荣,补供奉官,高平之战后,迁西上标门副使。潘美与赵匡胤素厚,后拥立赵匡胤称帝建立宋朝,颇受重,因功累迁防御使。
开宝三年(970),潘美为贺州道兵马行营都部署,率十州兵攻南汉。九月,围贺州(今广西贺县东南),闻南汉援军将至,佯退二十里,以奇兵于南乡(今贺县南信都)设伏,大败南汉援军万余,遂克贺州。继而转兵攻韶州(今广东韶关),以强弓劲弩破南汉军象阵,击败其主力十余万,克韶州。四年二月,率军与南汉军六万对峙于广州城北马迳,遣军夜焚其营,乘火急攻,俘斩万计,继趋广州灭南汉。授山南东道节度使。
七年,任升州西南面行营都监,与行营马步军战桌都部署曹彬率军由江陵顺江而下攻南唐。八年正月,宋军进抵秦淮河,舟楫未备,率部涉水抢渡,会大军击江宁(今南京)城下的十余万南唐水陆军,杀获甚众,后与诸军加紧攻城,十一月破城,灭南唐,以功擢宣徽北院使。
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随宋太宗伐北汉。北汉主降,他又随宋太宗北伐辽朝,兵败而回。
潘美南征北战,在北宋统一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太平兴国四年八月,潘美任河东三交口都部署,驻守西北边防,以御辽朝。以雁门之捷封代国公。
雍熙三年(986),宋兵三路北伐辽朝,潘美为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朔(今山西朔州)等州行营都部署,杨业副之,率西路军出雁门,连克寰(今山西朔州东)、朔及云、应等州。七月,契丹军主力反击,因曹彬所领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潘美等受诏撤军,撤军途中有新诏要求其掩护云、应、朔等州之民内徙。在撤军过程中,监军王侁等不纳杨业建策,并强令其出战,置之必败之地,在不知杨业胜败的情况下王侁怕杨业已胜而选择带兵争功,潘美阻止的不够坚决,后听说杨业失败又违约不予接应,致使杨业全军覆没,被俘身亡。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次年,又复旧官。淳化二年(991),加同平章事 ,数月后死,死后谥武惠。
在民间评书杨家将中,潘美被丑化为奸邪疾功的大坏蛋。其实潘美对宋朝功劳挺大,应该超过杨业。《宋史》传中,潘美位于列传第十七的位置,而杨业仅在列传三十一,排名差了许多。但是,艺术作品太厉害,经过评书、戏剧渲染,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潘美功绩,只知道“杨家将”。这就是民间演义与真实历史的区别。
http://baike.baidu.com/view/81825.htm
潘美(925-991),字仲询,大名(今河北大名东北)人,北宋初名将。
初事周世宗柴荣,补供奉官,高平之战后,迁西上标门副使。潘美与赵匡胤素厚,后拥立赵匡胤称帝建立宋朝,颇受重,因功累迁防御使。
开宝三年(970),潘美为贺州道兵马行营都部署,率十州兵攻南汉。九月,围贺州(今广西贺县东南),闻南汉援军将至,佯退二十里,以奇兵于南乡(今贺县南信都)设伏,大败南汉援军万余,遂克贺州。继而转兵攻韶州(今广东韶关),以强弓劲弩破南汉军象阵,击败其主力十余万,克韶州。四年二月,率军与南汉军六万对峙于广州城北马迳,遣军夜焚其营,乘火急攻,俘斩万计,继趋广州灭南汉。授山南东道节度使。
七年,任升州西南面行营都监,与行营马步军战桌都部署曹彬率军由江陵顺江而下攻南唐。八年正月,宋军进抵秦淮河,舟楫未备,率部涉水抢渡,会大军击江宁(今南京)城下的十余万南唐水陆军,杀获甚众,后与诸军加紧攻城,十一月破城,灭南唐,以功擢宣徽北院使。
太平兴国四年(979)正月,随宋太宗伐北汉。北汉主降,他又随宋太宗北伐辽朝,兵败而回。
潘美南征北战,在北宋统一战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太平兴国四年八月,潘美任河东三交口都部署,驻守西北边防,以御辽朝。以雁门之捷封代国公。
雍熙三年(986),宋兵三路北伐辽朝,潘美为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朔(今山西朔州)等州行营都部署,杨业副之,率西路军出雁门,连克寰(今山西朔州东)、朔及云、应等州。七月,契丹军主力反击,因曹彬所领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潘美等受诏撤军,撤军途中有新诏要求其掩护云、应、朔等州之民内徙。在撤军过程中,监军王侁等不纳杨业建策,并强令其出战,置之必败之地,在不知杨业胜败的情况下王侁怕杨业已胜而选择带兵争功,潘美阻止的不够坚决,后听说杨业失败又违约不予接应,致使杨业全军覆没,被俘身亡。为此,潘美被削秩三等,降为检校太保。次年,又复旧官。淳化二年(991),加同平章事 ,数月后死,死后谥武惠。
在民间评书杨家将中,潘美被丑化为奸邪疾功的大坏蛋。其实潘美对宋朝功劳挺大,应该超过杨业。《宋史》传中,潘美位于列传第十七的位置,而杨业仅在列传三十一,排名差了许多。但是,艺术作品太厉害,经过评书、戏剧渲染,现在很少有人知道潘美功绩,只知道“杨家将”。这就是民间演义与真实历史的区别。
http://baike.baidu.com/view/81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