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的一天,唐山市丰润区潘家峪村,郁郁葱葱、丰收在望的葡萄架下,几个村妇平和悠闲地织着毛衣,唠着嗑。
60多年前的一天,日本鬼子在这里丧心病狂地屠杀了1230名村民后,扛着发烫的机关枪,嚼着从老百姓家里翻出来的葡萄干,大摇大摆地走了。
潘家大院今犹在
潘家峪不会忘记,1941年1月25日那个血色的日子。
“那天太阳刚冒嘴儿,3000多日本鬼子已经把整个村庄团团包围,开始用刺刀人墙把村民往村中的西大坑轰。”潘家峪大惨案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潘贵清,喜欢先把来访者带到西大坑,从“头”讲起。
“鬼子们怕集体屠杀时,村民往坑外跑,不好控制,临时决定把村民赶进围着洋灰院墙的潘家大院。”潘贵清又领记者来到离西大坑不远的潘家大院。
眼前的潘家大院,除了断壁残垣,只剩下满地疯长的野草。一脚踏进当年潘家峪惨案的现场,每个人都后脊梁发凉。
“潘家大院原是地主潘惠林的宅院,分东、中、西三院,四周有3米多高的院墙。”潘贵清说,当村民满满地挤在大坑里的时候,鬼子们就在潘家大院做杀人的准备了。日本兵不断地往大院里运柴草、玉米秸,还往上面洒煤油。院墙上,早已架起了数挺机关枪。这期间,鬼子以做饭为名,从西大坑选出32名年轻的村妇,骗到白薯窖中肆意蹂躏后,又用刺刀将其挑死。
西大坑离潘家大院不足50米。在这50米的距离内,鬼子们端着明晃晃的刺刀站成两排,威逼着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幼进院。
当村民全部被赶进潘家大院后,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开始了。
不堪回首的惨状
“鬼子一边点着了柴草,一边向人群开枪、扔手榴弹,潘家大院顿时火光冲天,流血成河,堆尸如山……”《潘家峪惨案遗址》一书这样描述。
当大火燃起来、敌人的枪响起来后,村民们开始本能地逃避死亡。
“当时在潘家大院里的屋顶上,站满了鬼子,还架了机关枪,墙头上还有鬼子拿着手榴弹站着。村民也想反抗,但丝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满院乱跑。”70岁的潘作中老人是潘家峪大惨案的幸存者之一。
潘家大院被点燃了,手无寸铁的村民在火海里挣扎着。
大火从上午一直烧到傍晚,鬼子走了,留下了一片焦土的潘家峪。那天起大早出去拾柴草或做买卖的村民回来后,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家园没了,除了焦煳的味道,再也听不到孩子们的吵闹,看不到蹲在墙根晒太阳的老人。
原新华社战地记者雷烨是惨案发生后好几天赶到潘家峪的。一个前来认尸的村民告诉雷烨,烧杀后的第二天,这院子里,是死尸盖着死尸,满满的。幽蓝的火苗烧得尸体吱吱响。人们认尸也认不清了,有的尸体拿起来,骨肉都酥酥地折断粉碎了。
死里逃生没有几人
一些健在的幸存者回忆说,烈火浓烟中,乡亲们根本辨不清方向,只能踩着火苗奔突叫喊,衣服烧着了,头发烧着了,每个人都像火球一样在院落里滚动。
那一年潘春12岁,他奔突中掉进西院猪圈里的尸体堆中,在惊恐中他注视着猪圈外鬼子的暴行。
很快大院里的啼哭声没了,鬼子们开始在死人堆里搜活人,翻出来的就补上一枪或一刺刀。这样反复搜索了三趟,到最后天色已暗了下来。这时一个娃娃脸的日本兵发现了潘春,便端着枪走了过来,潘春也发现了那个日本兵。日本兵走到猪圈墙边,把枪横在猪圈墙上,默默地看着潘春,潘春也默默地看着那日本兵。
一个屠杀者,一个被屠杀者,就这样默默地对视着。好半天,日本兵轻轻叹口气,拿起枪来走了。
潘春就这样活了过来。在潘家峪惨案中,像潘春这样活过来的,实属罕见。
鬼子搜完潘家大院,又到村内搜索,将抓到的群众32人在南岩子集中杀害,并点火焚尸。
当敌人骑着潘家峪的牲口,吃着潘家峪的葡萄,抢了潘家峪的财物走了以后,附近的村民,都含着无限的悲愤,赶来抢救潘家峪。
但是火焰熊熊地烧,浓烈的焦尸味散放着。找来找去,只在潘家大院东面的一粮房里,救出了三四十人。
没有唱一支挽歌
离潘家大院一街之隔,有户人家的小铁门上有两个洞。因为有洞,小铁门如今成了省级重点文物。
“这真正是日本侵华罪恶的铁证!”指着小铁门,潘家峪大惨案纪念馆馆长潘东清说,潘家大院被日军点燃时,村民张永合的衣服烧着了,他跑进东院,把棉衣浸在一个咸菜缸里,然后披着这被咸汁浸透的棉衣,和另一位村民推倒土坯墙冲了出去。
张永合跑进西大坑,顺着河沟跑,摆脱了鬼子的追击逃得一命,而另一位乡亲则是跑进对面的小铁门,日本鬼子端着刺刀追了过来,竟然把包着铁皮的大门刺了个洞。铁门上还留下了一个枪眼。
潘东清说,潘家峪是具有光荣抗日历史的村庄,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中枢。八路军主要机关、兵工厂、尖兵报社等十几个单位,先后设在潘家峪。
当年日军企图在潘家峪一带建立伪保甲组织,可村里人从未向鬼子交过一粒粮、一根饲草。敌寇制造惨案,妄图通过镇压让冀东人民屈服。
300多名幸存的潘家峪人,含着愤怒在山坡上挖了两个大坑,东坑埋男尸,西坑埋女尸,公葬了自己的亲人。公葬的祭礼是在庄严悲愤的夜里举行,没有唱一支挽歌,也没有用葡萄和花酒,人们只用一颗愤怒痛悼的心,在西北风的怒吼中默默地站着。
安葬结束,村里36名青壮年成立了“潘家峪复仇团”。复仇团作战勇猛,屡立战功。1942年7月18日,潘家峪惨案的直接策划者佐佐木二郎被潘家峪复仇团的战士亲手击毙在滦河岸边的谷子地里。
链接:抗日战争中中国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根据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宣布的数字,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血腥屠杀
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对中国人民实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除了南京大屠杀,大的血案还有很多很多,比如:
平顶山惨案———1932年9月16日,200名日本守备队和宪兵队士兵在辽宁抚顺平顶山村用6挺机关枪集体屠杀村民3000余人,焚毁全村800多间房屋;
镇江屠城———1937年12月8日,江苏镇江沦陷,日军屠杀民众上万人,焚烧房屋16700余间,奸淫妇女数以千计;
潘家峪惨案———1941年1月25日,日军在河北唐山潘家峪村屠杀村民1230人(其中妇女、儿童658人),烧毁房屋约l000间;
潘家戴庄惨案———1942年12月5日,日军在河北滦县潘家戴庄残害和平居民1280余人,烧毁民房1000多间;
厂窖惨案———1943年5月,日军华中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率部在湖南厂窖地区枪杀中国民众3万余人,强奸妇女2000多人;
平阳惨案———1943年秋,日本侵略军以4万兵力对河北省阜平县平阳村一带农村,进行疯狂的“扫荡”,持续87天,用刀砍、活埋等手段残杀村民700多人,甚至灭绝人性地吃被杀者的心、肉……
60多年前的一天,日本鬼子在这里丧心病狂地屠杀了1230名村民后,扛着发烫的机关枪,嚼着从老百姓家里翻出来的葡萄干,大摇大摆地走了。
潘家大院今犹在
潘家峪不会忘记,1941年1月25日那个血色的日子。
“那天太阳刚冒嘴儿,3000多日本鬼子已经把整个村庄团团包围,开始用刺刀人墙把村民往村中的西大坑轰。”潘家峪大惨案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潘贵清,喜欢先把来访者带到西大坑,从“头”讲起。
“鬼子们怕集体屠杀时,村民往坑外跑,不好控制,临时决定把村民赶进围着洋灰院墙的潘家大院。”潘贵清又领记者来到离西大坑不远的潘家大院。
眼前的潘家大院,除了断壁残垣,只剩下满地疯长的野草。一脚踏进当年潘家峪惨案的现场,每个人都后脊梁发凉。
“潘家大院原是地主潘惠林的宅院,分东、中、西三院,四周有3米多高的院墙。”潘贵清说,当村民满满地挤在大坑里的时候,鬼子们就在潘家大院做杀人的准备了。日本兵不断地往大院里运柴草、玉米秸,还往上面洒煤油。院墙上,早已架起了数挺机关枪。这期间,鬼子以做饭为名,从西大坑选出32名年轻的村妇,骗到白薯窖中肆意蹂躏后,又用刺刀将其挑死。
西大坑离潘家大院不足50米。在这50米的距离内,鬼子们端着明晃晃的刺刀站成两排,威逼着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幼进院。
当村民全部被赶进潘家大院后,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开始了。
不堪回首的惨状
“鬼子一边点着了柴草,一边向人群开枪、扔手榴弹,潘家大院顿时火光冲天,流血成河,堆尸如山……”《潘家峪惨案遗址》一书这样描述。
当大火燃起来、敌人的枪响起来后,村民们开始本能地逃避死亡。
“当时在潘家大院里的屋顶上,站满了鬼子,还架了机关枪,墙头上还有鬼子拿着手榴弹站着。村民也想反抗,但丝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满院乱跑。”70岁的潘作中老人是潘家峪大惨案的幸存者之一。
潘家大院被点燃了,手无寸铁的村民在火海里挣扎着。
大火从上午一直烧到傍晚,鬼子走了,留下了一片焦土的潘家峪。那天起大早出去拾柴草或做买卖的村民回来后,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家园没了,除了焦煳的味道,再也听不到孩子们的吵闹,看不到蹲在墙根晒太阳的老人。
原新华社战地记者雷烨是惨案发生后好几天赶到潘家峪的。一个前来认尸的村民告诉雷烨,烧杀后的第二天,这院子里,是死尸盖着死尸,满满的。幽蓝的火苗烧得尸体吱吱响。人们认尸也认不清了,有的尸体拿起来,骨肉都酥酥地折断粉碎了。
死里逃生没有几人
一些健在的幸存者回忆说,烈火浓烟中,乡亲们根本辨不清方向,只能踩着火苗奔突叫喊,衣服烧着了,头发烧着了,每个人都像火球一样在院落里滚动。
那一年潘春12岁,他奔突中掉进西院猪圈里的尸体堆中,在惊恐中他注视着猪圈外鬼子的暴行。
很快大院里的啼哭声没了,鬼子们开始在死人堆里搜活人,翻出来的就补上一枪或一刺刀。这样反复搜索了三趟,到最后天色已暗了下来。这时一个娃娃脸的日本兵发现了潘春,便端着枪走了过来,潘春也发现了那个日本兵。日本兵走到猪圈墙边,把枪横在猪圈墙上,默默地看着潘春,潘春也默默地看着那日本兵。
一个屠杀者,一个被屠杀者,就这样默默地对视着。好半天,日本兵轻轻叹口气,拿起枪来走了。
潘春就这样活了过来。在潘家峪惨案中,像潘春这样活过来的,实属罕见。
鬼子搜完潘家大院,又到村内搜索,将抓到的群众32人在南岩子集中杀害,并点火焚尸。
当敌人骑着潘家峪的牲口,吃着潘家峪的葡萄,抢了潘家峪的财物走了以后,附近的村民,都含着无限的悲愤,赶来抢救潘家峪。
但是火焰熊熊地烧,浓烈的焦尸味散放着。找来找去,只在潘家大院东面的一粮房里,救出了三四十人。
没有唱一支挽歌
离潘家大院一街之隔,有户人家的小铁门上有两个洞。因为有洞,小铁门如今成了省级重点文物。
“这真正是日本侵华罪恶的铁证!”指着小铁门,潘家峪大惨案纪念馆馆长潘东清说,潘家大院被日军点燃时,村民张永合的衣服烧着了,他跑进东院,把棉衣浸在一个咸菜缸里,然后披着这被咸汁浸透的棉衣,和另一位村民推倒土坯墙冲了出去。
张永合跑进西大坑,顺着河沟跑,摆脱了鬼子的追击逃得一命,而另一位乡亲则是跑进对面的小铁门,日本鬼子端着刺刀追了过来,竟然把包着铁皮的大门刺了个洞。铁门上还留下了一个枪眼。
潘东清说,潘家峪是具有光荣抗日历史的村庄,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中枢。八路军主要机关、兵工厂、尖兵报社等十几个单位,先后设在潘家峪。
当年日军企图在潘家峪一带建立伪保甲组织,可村里人从未向鬼子交过一粒粮、一根饲草。敌寇制造惨案,妄图通过镇压让冀东人民屈服。
300多名幸存的潘家峪人,含着愤怒在山坡上挖了两个大坑,东坑埋男尸,西坑埋女尸,公葬了自己的亲人。公葬的祭礼是在庄严悲愤的夜里举行,没有唱一支挽歌,也没有用葡萄和花酒,人们只用一颗愤怒痛悼的心,在西北风的怒吼中默默地站着。
安葬结束,村里36名青壮年成立了“潘家峪复仇团”。复仇团作战勇猛,屡立战功。1942年7月18日,潘家峪惨案的直接策划者佐佐木二郎被潘家峪复仇团的战士亲手击毙在滦河岸边的谷子地里。
链接:抗日战争中中国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根据江泽民同志1995年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宣布的数字,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比值计算,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血腥屠杀
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对中国人民实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除了南京大屠杀,大的血案还有很多很多,比如:
平顶山惨案———1932年9月16日,200名日本守备队和宪兵队士兵在辽宁抚顺平顶山村用6挺机关枪集体屠杀村民3000余人,焚毁全村800多间房屋;
镇江屠城———1937年12月8日,江苏镇江沦陷,日军屠杀民众上万人,焚烧房屋16700余间,奸淫妇女数以千计;
潘家峪惨案———1941年1月25日,日军在河北唐山潘家峪村屠杀村民1230人(其中妇女、儿童658人),烧毁房屋约l000间;
潘家戴庄惨案———1942年12月5日,日军在河北滦县潘家戴庄残害和平居民1280余人,烧毁民房1000多间;
厂窖惨案———1943年5月,日军华中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率部在湖南厂窖地区枪杀中国民众3万余人,强奸妇女2000多人;
平阳惨案———1943年秋,日本侵略军以4万兵力对河北省阜平县平阳村一带农村,进行疯狂的“扫荡”,持续87天,用刀砍、活埋等手段残杀村民700多人,甚至灭绝人性地吃被杀者的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