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潘仁美”个清白

作者: 潘唐华 发表于: 2010-01-10 19:58 查看: 422 回复: 0
潘唐华
楼主
2010-01-10 19:58
[td=1,1,572]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td]

  文静
  在燕赵戏曲舞台上,无论是高亢悲壮的河北梆子,还是以老生戏为主唱的保定老调,戏里的潘仁美都是个彻头彻尾的白脸奸臣:他心胸狭窄,耍弄权术、陷害忠良、奸佞卖国,与戏中战死沙场、精忠报国的杨家将形成鲜明对比,一奸一忠,一反一正。潘仁美真可谓让人们恨之入骨,骂声不断。
  多少年来,随着评书、小说、戏曲、电视剧的演绎和广为流传,人们更多记住的是英勇搏战,宁死不屈的“无敌大将”杨继业,继承父业,坚守三关的名将六郎杨延昭,以及舞台上完全戏曲化的杨门女将,而白脸奸臣潘仁美一直遭到人们的唾骂和憎恨,仿佛这段经过文人剧作家改编而来的历史传说故事,真是铁板上钉钉般毋庸置疑。
  每当看到戏曲舞台上那个令观众恨之入骨的奸臣潘仁美时,我都有满肚子的话要替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申冤。潘仁美,一个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名将已经被后世糟蹋得不成样子,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渐渐衰退,在曾经特别大众化的民间戏曲舞台上,如果再想还原他的历史真面目,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为燕赵子孙,我们真应该为我们这块土地上的先贤将领重新立碑写传,一洗他的千古奇冤,还原一个真实的宋朝开国名将潘仁美。据《宋史·潘美传》记载,潘仁美原名潘美,为我省邯郸市大名县人,周世宗时,他已经成长为一位颇具才干的年轻将领。据载,北宋的功臣有两位,一位是史称“良将第一”的曹彬,另一位就是潘美,也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潘仁美,这足以证明历史上的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忠臣。
  让我们看看历史的真相吧。
  宋太宗雍熙三年,辽军以十万兵力大举进攻入侵北宋,宋兵分东西两路迎击敌人。东路由曹彬统帅,西路由潘美统帅,杨业(戏台上的杨令公)为副帅,与辽兵接战在朔州。当时辽兵实力强大来势汹汹,不可硬攻,但随军王侁、刘文裕邀功心切,主张强取。他命令副帅杨业进军,杨业以为不可,苦谏也未被采纳,只能服从。出兵前,他和潘美、王侁约定,请他们在陈家谷口安置伏兵接应。
  王侁等在陈家谷口设置了伏兵,但一直等到中午也没见到杨业,以为他已经取胜继续追击去了,便带兵撤离。潘美虽然上前阻止,但态度不够坚决。此时杨业与辽军作战已伤亡大半,原以为有人接应,可谁知到了陈家谷口却空无一人,最后被俘。杨业被俘后无奈叹息道:“朝廷待我甚厚,本当讨地安边,以报国家,不料被奸臣所逼,致使王师败绩,我还有什么脸面活着!”随后拒绝进食,三日而亡。他死后,宋廷给潘美贬职三级,将王侁、刘文裕罢官。旌表杨业“尽力死敌,立节迈伦,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求之古人,何以如此!”《宋史·杨业传》,朝廷对杨业的评价相当高,并给予杨家丰厚馈赠,令杨家六子都入朝为官。
  潘杨两家的千古恩怨,责任本来应该是王侁和刘文裕承担,潘美的错误就是作为统帅不能制止王侁的急功心切轻敌妄动,再说他后来也为此事付出了代价。可是到如今大多的戏迷观众仍然还在不断地追究白脸奸臣潘仁美的“罪大恶极”,其实,实在是艺术作品的误导。
  但愿更多的人能透过戏曲看历史,还宋朝名将潘美一个清白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