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之罕见潘公墓七口棺

作者: 潘明信真 发表于: 2010-04-06 08:50 查看: 337 回复: 1
潘明信真
潘明信真
楼主
2010-04-06 08:50
国内外之罕见潘公墓七口棺
撰文/潘明信
在山东省沂蒙山区的沂南县铜井镇西北方向4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明朝时期立村的朱孟村。村西岭再往西1公里处,有一座雍正年间修建的古墓。此墓据说当时占地面积1、2亩,高8米。墓的东西两侧有两个间距主墓约10多米远的小墓,乃是墓主人的伺护。墓丘建在一个连绵起伏的岭窝内,座北朝南,岭窝从北面的玉皇山蜿蜒下来,东边是一条小河,一年四季流水不断;西靠转山头,山不甚高,苍松翠柏茂密,转山头的西面有古泉、竹林;南面是一片广阔的平原,一眼可望香火不断的历山。堪称一方风水宝地。
墓主人姓潘,名希颜。与其六个夫人合葬一起。虽然时过境迁,历经风吹日晒,但在两米多高的墓碑上,现在仍可以模糊的看到墓主和六个夫人的姓氏,依次为徐、王、王、王、李、李。在当地被称之为“七口棺”至今。据亲临此墓考察的权威人士称,此墓七口棺材合葬一起,不仅在当地独一无二,就是在全国乃至世界亦属罕见。
据传,明朝永乐年间,颜之祖兄弟2人(名不详)奉皇帝之命,从云南千里迢迢赶赴京城扫北,2兄弟分别官至上将、中将,曾各带一队人马勇战北国达子,所向披靡,立下赫赫战功。
明朝灭亡之后,颜之祖弃戍从民。不久便从京城迁至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大石榴树村居住下来。后在此婚配生子,繁衍了后代聪、明、颜、亮四兄弟,颜排行为三。据说,四兄弟为人都很仗义,且自立性很强,分家后聪、名留在了潍县的大石榴树村,亮去了沂水的姚店子村,颜则去了沂水的燕家庄。
颜在燕家庄落户后,与人为亲,乐善好施,不久就在沂水县名声鹤起,后周围若干村庄选出代表,共同推举颜为姚店子社社长。
再后来颜配徐、王、王、王、李、李六氏为妻,并生下潘印、潘绍二子。
最早的朱孟村潘姓人,祖上来自于沂水县(沂南县原属沂水县)的水旺庄。立村时人丁不多,居住在一个胡同里。尽管潘姓人老实本分,与事无争,但还是受到外姓人的欺负。当时,村里有一个邹姓人,名名海。此人乃一方架案颂棍。
所谓颂棍,就是当有人打官司时,他出面两头架案,从中渔利,却让官府无法断案。因邹诡计多端,出策独特,令许多平民百姓深受其害,就连官府都拿他无可奈何。邹曾扬言,潘姓人必须听从他的,否则,只要他在,就别想走出这个胡同。以致使潘姓老小敢怒不敢言,饮气吞声,任其欺负,艰难度日。
某日,一潘姓人实在忍受不了邹名海的欺负,便利用赶姚店子集的机会,偷偷去姚店子村找亮诉苦。亮知道后随之去燕家庄告知了兄颜,颜闻之大怒。“岂有此理,竟有如此胆大狂徒欺压百姓,尤欺吾姓。”时隔不久,颜只身一人悄悄来到朱孟村打探情况,在得知众亲挨欺属实后,便时不多日就带家眷主动来到朱孟村为本族潘姓撑腰护驾。
颜来朱孟村后,自购土地100亩,自建房屋6间,就这样安顿下来。而此时的邹名海,仍有恃无恐,继续在周围村庄操两头架案之营生,可恶至极。现举二例:
附近有个鲁庄村有一范姓人,养了100头羊,此人每到冬天,就领羊群去邻村的黄元村啃吃别人家麦田里的麦苗。有次被张某发现,但劝说不听,还振振有词,张某一气之下,找到邹名海让他帮着写一份诉状,呈到沂水县衙,以讨公道。邹名海在收了张某的银子后,便大致问了问当时的情况,遂写好一状子:羊吃麦苗,四蹄乱刨,吗得一声,连根剜了。范某闻之,怕输了官司,也找到邹名海让其写一份答辩状。邹两头架案,在毫不客气的收了范某的银子后,遂之写到:三九严冷天,冻地似钢砖,钢镢刨不动,羊蹄怎么剜?
张某怀揣状纸步行60多里山路,来到沂水县城找到县官,递上诉状,连声叫苦。官员一看,十分同情,当即受理此案,并表示公事公办。张某听后,顿感欣慰,心想这场官司必赢无疑。
可让张某怎么也没想到的是,这时的范某还没等官府传唤,也已来到府上。原来范某早已从邹名海那里知道了张某去官府告他的具体时间,因此,这天一大早,范某就急匆匆地往官府赶。
范某当即呈上答辩状。官员一看,顿时觉得原告被告说得都有道理,此案无法断定。于是在没有任何调查取证的情况下,就找了个:“原告被告均是无事找事,影响官府办公”的罪名,遂下令衙役羔子各打其20大板,滚回家去。范某回到家中,因无处说理,甚感委屈,为此大病一场。
沂水黄山铺有一王姓父子,儿子不孝,将其父的两颗门牙打掉了。老爷子一气之下要告儿子。儿子知道后,吓得够呛。便急忙来到朱孟村找了邹名海要求给出个注意。
当时正是三伏天,天气炎热无比。邹在听了那年轻人的情况后,便说:“你还是明天再来吧!这事我得寻思寻思。”原来,邹心里早已想到,父子打仗以后必定还会合好的那一天,所以对这事他必须谨慎。于是,他便决定想好对策再做决定。
第二天,年轻人如时登门,却见邹端坐炕头,身穿皮袄,头戴毡帽,怀揣火烘子,吃着豆沫菜,就着干椒子。未等这年轻人明白怎么回事,邹就对那年轻人说;“你靠近我一点,我跟你说怎么去对付你爷(当地人称父亲喊爷)。”年轻人当然不知道邹的葫芦装得什么药,他当时头戴苇笠,穿着单薄,刚一靠近邹的炕头,却被邹猛然朝着他的膀子狠狠地咬了一口,年轻人苇笠随之掉地,一块皮肉差点掉了下来。邹这时才说,状子就不用写了,你赶快去沂水官衙告你爷吧!”
年轻人强忍剧痛还是站在那里。他哪能知道这样就可以去告自己的爷?邹这时教他说:“你到官府后就这样说:我让俺爷生气了,俺爷恨我,就对着我的膀子猛咬了一口,因为他年纪大了,猛然碰掉了两颗门牙。”年轻人听罢,才顿时明白了邹的用意所在。
来到官府,年轻人果然看到他爷已经先来一步。于是未等官员问话,就把邹教给他的那些话,结结巴巴地对官员说了。官员一看年轻人膀子上的伤口还留着牙印,鲜血未干,顿时觉得其父太霸道。于是命衙役先给其父20大板,退堂而去。
待续。。。。。。。。
潘明信真
潘明信真
#2
2010-04-06 08:55
2008年至2009年两年间,在世界潘氏宗亲中劳苦功大、德高望重,担任世界潘氏文化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家住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东辽小区威运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潘可权宗亲,在得知情况后,不间断的通过电话、书信形式和笔者联系,并再三鼓励笔者一定要尽全力搜集、整理颜之祖的有关情况资料,同时要抓紧做好颜之墓、颜之墓碑保护工作,千万不可因时光流失失传而给后人造成遗憾,并许诺抽适当时机亲自带几个宗亲来山东沂南做实地考察、论证。
2009年春节过后,当笔者将收集到的颜祖资料和计划成立山东潘氏宗亲会的筹备情况正准备给可权宗长过目,听取他的意见帮助并通过电话向其拜年时,却在潘氏宗亲网上看到了可权宗长不幸与世长辞的消息,内心十分悲痛。
在此,笔者不得不向可权宗长表示由衷的敬意。
据笔者所知,可权宗长从1980年代起,利用一切机会,孜孜不倦地了解、收集、整理、保存有关潘氏起源和繁衍发展的大量资料,广泛收集海内外潘氏名人志士的通讯联络信息,逐步建立起世界性的潘氏宗亲联系网,为2007年秋召开世界潘氏代表大会、成立世界潘氏文化研究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为编写世界潘氏总谱积累了很多难得的资料。
为了弄清潘氏起源,考察潘氏历史,他用了10多年的时间,花去自己30余万元,走访了除西藏以外的省(市)自治区,近400个县(市、区),1300多个村(屯、堡、组),100多个县级以上(含大专院校)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通志馆,查阅了230多部各式家谱、名人传记和姓氏专著。他曾走访过六位考古学家和11位历史学家。他查阅的资料的时间跨度达到3000多年(西周初年起)。他经常自带简单食物在图书馆查资料,有时就干脆不吃午餐。到潘氏聚居点调查,他也是吃住在宗亲家里,非常融洽。当然,他也曾遭遇到一些不了解他身份的族人的冷遇,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他考察潘氏历史文化经历了数不清的甜酸苦辣。
2001年,潘可权在浙江省丽水市参加了首次全国潘氏会议,从那时起,他与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潘氏代表人物交往,建立了非常密切的联系。
2003年3月,潘可权与浙江、福建等省的潘氏领头人,发起、组织、召开了“永嘉会议”,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潘氏代表会议。会上成立了潘氏文化研究会筹备委员会,潘可权当选为副会长。从此,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世界潘氏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上,废寝忘餐地准备会议的各种文件及社团登记手续,发现、协商各省(市、自治区)和海外的代表名单,考查、酝酿准备推荐进入世界潘氏文化研究会领导班子的候选人名单。他数次进京,会见并亲自邀请在京的省部级潘氏领导人、潘氏明星和潘氏企业家,争取他们出席潘氏代表大会并担任名誉职务。
此外,连续几年,潘可权辗转大江南北,主持、参加了多次地区性潘氏会议,针对当时潘氏文化研究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分歧(如“两祖论”、“潘氏起源在固始”等),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及时指出和纠正一些地方在编写族谱时的不当做法。
为了考察古潘国故址与潘氏起源的关系,落实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最佳选址,潘可权先后七次到河南省荥阳市调研,说服和排除了一些人认为“潘氏起源不在荥阳”的想法,为最终决定世界潘氏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荥阳召开找到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可权宗亲曾来过同是山东沂蒙山区的临朐县潘家沟考察,可惜那时笔者还没有认识他。
2009年度可权宗长被选为年度十大最值得关注的人物之一,名列榜首。他不愧是全心全意振兴潘族的领头人。笔者同其他宗亲的心情一样,都为他的离去感到悲痛。
话再回到颜祖。
光阴似箭,岁月如水。颜祖虽然已经去世若干年了,但他的后人一代又一代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宗祖。每年的春节、清明节等重大节日,他的后代们都会带着供品从四面八方自发的来到颜的坟前,进香、磕头、烧纸、添土……用最虔诚的方式纪念他、祭奠他。潘姓后人们敬仰的,不仅仅是颜祖的那份仗义,那份正直,那份乐善,而且还有他的那份血性,那份刚强,那份执着......
还令人遗憾的是,颜之墓虽存,其墓碑仍立,但由于年代久远,历经风刮日晒,雨淋雪袭,其墓丘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模样,其墓碑虽尚能看清模糊字样,但石皮脱落已很严重。加之墓地周围离得村庄较远,夜间难以有人看管,让许多盗墓贼有了可乘之机。最近几年,不断有盗墓贼乘夜挖掘。颜之后人虽然不断用石块、土方填护,但始终没有阻止盗墓贼的破坏。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颜之墓的岭西处,当地政府已经开发建设了一个大型的旅游村,在旅游村的分界线不远处就是颜之墓。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如果能够将颜之墓保护起来,这将会给潘姓后人乃至外地来此观光旅游的潘氏宗亲提供一个拜访的地方,但是,由于朱蒙村还属于贫困村,要想保护好并加以修膳,心有余而力不足。最近几年,亦曾多次开会研究有关事宜,但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一直未能成愿。
2010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12日是个大吉之日。在朱孟村老书记潘景田、老教师潘玉吉、现村长潘明俭的组织下,趁年轻人务工还没有外出之时,全村所有在家潘氏宗亲一起再次来到颜之墓,在经过了一番庄严隆重的祭奠之后,靠肩挑人抬,用土石为颜之墓添土加固。但因颜祖墓太大,加之周围土地已承包个人,取土困难,费尽整整一天功夫,才只能看到坟顶有些鲜土。要恢复原貌不动用大型机械设备已难以奏效。
附颜祖墓照片:
真诚欢迎天下潘氏宗亲来此考察、论证、寻根、问亲!并祝天下宗亲家庭幸福、事业兴旺、身体安康、万事如意!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276300)山东省沂南县计划生育局办公室潘明信
联系信箱:pmx62@163.com 联系电话:13583962051
二0一0年四月六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