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一. 来自青州府白马巷.( 潘启德生前民间调查采集)
溯我泮姓原姓翻改姓始祖翻泰源, 河南开府荥阳县盘江村木羊屯人. 唐时兄弟争吵改姓离乡. 为计深仇(我与随军南下老人坐淡了解) 唐时约公元390年泰源公与右房兄不睦打架逃离把翻姓改番姓. 一气之下离故乡到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白马巷白米街糯米行居. 但泰源公的家边有个大水水塘为记念他的祖房就在番字左边加上三点水就成了觋在潘字.
从翻泰源改姓以来至今有1300多年了. 泰源公到山东生一子叫潘天益宋朝参军入伍, 北宋弟七代皇帝哲宗元佑, 夏蛮浓智高反桂陷十二郡. 元佑4年令狄青统兵12万入桂惩. 公元1089年天益公随狄青入桂.1090年2月破浓于邕丁亥班师桂林, 天益公脱戌在广西立业先到宜山北牙一带生七子. *长潘世河(又名棋) 居宜山永顺; 次世明(宁) 居牛劳, 三世清(伯) 居白土龙头, 四世泰(龙为我祖) 居北牙龙虎村, 五世有居拉仁喇王屯头, 六世真(陆) 居水源天河, 七世乾(辉) 居思恩南丹那地.
天益公又名潘毕是入广西第一代祖先, 吾姓入广西至今901年, 吾祖是天益公四子世泰又叫潘龙(详见都安文史第二辑) *龙公生尚贤居板磨村,尚合居龙门村,尚志居廷宁村. 尚合就是历史传说中的潘卖油.1?97年*合公卖油回龙虎村, 韦姓人把鱼丢进公油桶, 诬公偷鱼, 将公打死, 后怕官司连夜抬上更喊屮丢进山坑, 当时大风大雨来即异山上, 次日蚁搬泥成坟系天葬. 合公生潘清潘良二子, 事后尚志携潘清潘良逃往武鸣仙和顿柳弄茶居住(详见都安文史第二辑) 尚志改名潘天佑. 正德时猛子反, 王守仁入桂征, 潘良入伍征恩吉周安落洪一厂古峁罗墨古钵古凭都者八寨有功授安定土司巡检(世袭).
说明*1. 以上原文为潘启德于1978--1983年生前修家谱时调查采集民间传说.2010.4.9整理旧谱留作后世供参考.*2棋公七兄弟及尚合尚贤尚志住址书中说据弄胆等一些支系谱写, 棋公父亲以前却没有说,不知弄胆及谱现在哪?*3合公墓承烛公修家谱时考查
评说: 此说有似韩改韦或谭改覃之说应是明末人云亦云也, 翻改潘且同不少姓氏传为从老米街糯米行逃难耒之说很可疑. 广西河池地区不少姓氏碑立说祖藉青州府青州府白马巷也很可疑, 我看过宜州碑刻集,主要为宋和明代为外省名人来桂作官者所提说明当地外姓者多是宋明时期迁入,族谱传记也只能说到明朝中期, 再往前就凭传说乱认祖宗祖藉了(很多家普都是宗族旺了才修或出了名人才修并捧他为始祖).但传说也不全部是虚假的,泰源公天益公可能有其人其事, 他们不应是父子, 天益应是秦源后代且在各世祖当中较有名气. 所以后代只记住泰源`,天益公其它公祖就不知了. 至于时间上的说不过去是古时历史年代推算繁锁困难, 久之后人只能乱估说.
溯我泮姓原姓翻改姓始祖翻泰源, 河南开府荥阳县盘江村木羊屯人. 唐时兄弟争吵改姓离乡. 为计深仇(我与随军南下老人坐淡了解) 唐时约公元390年泰源公与右房兄不睦打架逃离把翻姓改番姓. 一气之下离故乡到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白马巷白米街糯米行居. 但泰源公的家边有个大水水塘为记念他的祖房就在番字左边加上三点水就成了觋在潘字.
从翻泰源改姓以来至今有1300多年了. 泰源公到山东生一子叫潘天益宋朝参军入伍, 北宋弟七代皇帝哲宗元佑, 夏蛮浓智高反桂陷十二郡. 元佑4年令狄青统兵12万入桂惩. 公元1089年天益公随狄青入桂.1090年2月破浓于邕丁亥班师桂林, 天益公脱戌在广西立业先到宜山北牙一带生七子. *长潘世河(又名棋) 居宜山永顺; 次世明(宁) 居牛劳, 三世清(伯) 居白土龙头, 四世泰(龙为我祖) 居北牙龙虎村, 五世有居拉仁喇王屯头, 六世真(陆) 居水源天河, 七世乾(辉) 居思恩南丹那地.
天益公又名潘毕是入广西第一代祖先, 吾姓入广西至今901年, 吾祖是天益公四子世泰又叫潘龙(详见都安文史第二辑) *龙公生尚贤居板磨村,尚合居龙门村,尚志居廷宁村. 尚合就是历史传说中的潘卖油.1?97年*合公卖油回龙虎村, 韦姓人把鱼丢进公油桶, 诬公偷鱼, 将公打死, 后怕官司连夜抬上更喊屮丢进山坑, 当时大风大雨来即异山上, 次日蚁搬泥成坟系天葬. 合公生潘清潘良二子, 事后尚志携潘清潘良逃往武鸣仙和顿柳弄茶居住(详见都安文史第二辑) 尚志改名潘天佑. 正德时猛子反, 王守仁入桂征, 潘良入伍征恩吉周安落洪一厂古峁罗墨古钵古凭都者八寨有功授安定土司巡检(世袭).
说明*1. 以上原文为潘启德于1978--1983年生前修家谱时调查采集民间传说.2010.4.9整理旧谱留作后世供参考.*2棋公七兄弟及尚合尚贤尚志住址书中说据弄胆等一些支系谱写, 棋公父亲以前却没有说,不知弄胆及谱现在哪?*3合公墓承烛公修家谱时考查
评说: 此说有似韩改韦或谭改覃之说应是明末人云亦云也, 翻改潘且同不少姓氏传为从老米街糯米行逃难耒之说很可疑. 广西河池地区不少姓氏碑立说祖藉青州府青州府白马巷也很可疑, 我看过宜州碑刻集,主要为宋和明代为外省名人来桂作官者所提说明当地外姓者多是宋明时期迁入,族谱传记也只能说到明朝中期, 再往前就凭传说乱认祖宗祖藉了(很多家普都是宗族旺了才修或出了名人才修并捧他为始祖).但传说也不全部是虚假的,泰源公天益公可能有其人其事, 他们不应是父子, 天益应是秦源后代且在各世祖当中较有名气. 所以后代只记住泰源`,天益公其它公祖就不知了. 至于时间上的说不过去是古时历史年代推算繁锁困难, 久之后人只能乱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