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炉内潘慕美蝴蝶亭传闻一二
御封“四代一品”之传说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乐峰镇炉山村慕美山头有“家爷墓”,即潘承家之墓。潘承家,号师六,行伍出身,投厦岛水师,因狂风卷潮,承家独自飞舟护驾康熙君有功,官晋“左都督”南澳总镇,赐“龙袍”,诰封“四代一品”,御笔书赠唐诗绝句:“边头射雕将,走马出中军,宛见平原上,翻身向暮云”。承家出身贫寒,高官后忧国忧民,四方平民志士敬仰,墓前求愿,还愿香客络绎不绝。现乐峰炉内潘境内有潘氏家庙,内有清康熙帝御书“四代一品”牌匾(当代复制,原牌匾在文革中丢失)。
民间传说闽南沿海出盐。潘承家没有土地,所有的财产只有肩上的一根扁担。他是从来没有想到会飞黄腾达的。一个靠卖苦力为生的穷青年,最大的奢望是在极度劳累之后,可以痛痛快快地休息一会。这一回,他挑盐经过了邻乡六都仁宅村的宫主公庙,六月,炎阳如火,晒得人真想去跳海哟!潘承家累坏了,把满满的一担盐放在庙门外的屋檐下,信步走进阴凉至极的庙堂里,坐下不一会,瞌睡虫就悄悄地爬上来了。他非常舒坦地睡了一觉。沉沉的睡梦中,依稀听到有人在窃窃私语:"轻一些,轻一些,不要惊动了潘大人!"他太累,心想,庙里怎么会有潘大人呢?是幻觉?还是听错了?侧耳细听,又是同样的声音,而且,耳语的人就在他的附近。是喜欢恶作剧的小鬼还是慈祥的救命菩萨?莫非,有一个同姓的潘老爷也在这里睡觉么?心里一惊,就醒了,找了一遍庙里空无他人。天哪!只见外面暴雨倾盆,雷鸣闪电阵阵,糟啦!他突然想起睡觉前放在庙门外的一担盐。撒腿跑出去一看,无情的暴风雨,从屋顶瓦槽汇成巨流对准盐包倾泻而下,已经把担中的盐冲洗得干干净净。难道老天也要绝我么?潘承家非常伤心和无奈,想起梦中听到的奇怪的耳语,又情不自禁地苦笑,自叹“倒霉”。
潘承家怎么赔得起老板这一担盐钱呢?此刻,更要命的是肚子饿了,身无分文,总不能去当乞丐吧!他突然发现了手中还剩下一根扁担。就把扁担竖了起来,自我解嘲地说:"上苍真的会显灵,就给我指个方向吧,扁担朝那个方向倒,我就朝那个方向走!"话刚说完,扁担啪地向南倒下。此时雨也停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正把他笼罩在一派缤纷之中。他毫不犹豫地朝着扁担倒地的方向走去。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走了不久,就遇到一个华侨客请他挑行李。他饿得快走不动了,华侨客请他到附近的小酒馆里大吃了一餐。有饭下肚,他浑身就来了劲,挑起这位华侨客的行李就走,一直走到了厦门海边,终于赚了几个苦力钱,之后就被雇在小船上洗甲板。
有一天,天空万里无云。潘承家正在刷洗甲板。只听到有人大声惊呼:"不好啦,龙王爷来啦!"青天白日,哪里是什么龙王爷,而是可怕至极的龙卷风。瞬间,天昏地暗,只见海边有一条豪华的大船,在被飓风刮起的巨浪中翻滚不止,眼看就要沉没了。闽南人向来仗义,哪有见死不救之理?好一个潘承家,他找到一块舢板用手持的扁担往岸边一点,借助舢板飘游的惯力,就跳到快要被巨浪颠覆的大船上。此时,船上已经乱成一团,甲板上有不少人已经被风刮到了海里,顷刻就被巨浪吞噬了。情况万分危急。潘承家手中的扁担可是发挥了大作用,他敏捷地跳进船仓中,对着一个年纪稍大的长者,喊:"快抓住我的扁担!"声音很快就被风刮走了,他把扁担伸到那个吓得快要瘫倒的人面前,情急之中,那个人抓住潘承家的扁担,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潘承家终于把那个人救了出来。
龙卷风很快就消失了,四处一片狼籍。被潘承家用一根扁担救出来的那个人,惊魂未定,他紧紧地拉住潘承家,说道:"朕要重重地赏你!"开始,潘承家还以为这个人是被吓昏了头,神经错乱了。后来,才知道,他就是下江南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
成了康熙皇帝救命恩人的潘承家,就这样当上了大官。救驾之功,何等了得!皇帝看他,越看越满意,越看越高兴,从七品官起点,每天加封他一品,封到一品时,已经到顶了,不好再封了。多情的皇上还觉得不过瘾,就问潘承家:“现在该怎么封呢?就凭你的救驾功劳,除了封你一品官外,你的三代后裔都可当一品官?”潘承家倒是很干脆,他禀告康熙皇帝:“我没有妻子儿女,已故的历代祖宗贫穷潦倒,从无人当过官,皇上如要再加封我,那就封我的祖宗吧,从我上溯三代,皆是一品。”皇帝同意了。于是,四代一品的潘承家就成了潘家祖上的辉煌。 (录于网页登载,略加删改)
“皇金”四蛇
20世纪70年代,潘公承家蝴蝶墓在南安县乐峰炉山村民潘斯玉等人自发组成的筹建组带动下开始重修。
1978年中秋节刚过的一天上午,天高气爽,秋日和煦。潘斯玉等十几个人聚集在蝴蝶墓,开始正式重修蝴蝶墓。他们移开墓碑往里一看,墓穴里一排三个“皇金”(20世纪90年代前泉州农村都是实行土葬,死人入殓棺木里抬到山上埋葬,经过七年后请人把死者骨骸捡起来放入高约80公分的瓦缸里再埋在另一个地方,这种瓦缸闽南话俗称“皇金”),仔细一看“皇金”盖上都盘缠着黑蛇,中间那个“皇金”盖上有两条黑蛇,左右两个“皇金”盖上各有一条黑蛇。四条黑蛇蛇眼闪闪发光,舌头一伸一缩,实在吓人。
潘斯玉他们着实吓了一跳,离开墓穴围在草地上议论着。他们从三个“皇金” 四条蛇展开推测:三个“皇金”里面一定是装着潘公家爷三个夫人的骨骸,四条蛇就是三个夫人和潘公家爷本身,中间那个“皇金”盖上的两条蛇就是潘公家爷和他的一品夫人郭氏。潘家爷既然准许我们重修蝴蝶墓,今天为啥还化作黑蛇阻拦我们?
正当人们纷纷议论时,有人提议何不点燃三炷香请问潘家爷再行定夺?于是他们就在墓穴前点燃三炷香,面向墓穴说:“家爷公大人,我们要给您修墓,如果您准许,就请黑蛇离开吧。”话刚说完,只见墓穴口四缕黑烟飘逸而出,瞬间就不见了。再看穴内,盘踞在“皇金”盖上的四条黑蛇也不见了。
人们都说:“原来潘家爷早就知道我们要来为他修墓,特地带领三位夫人化作黑蛇,在墓穴门口向我们致谢呢。”(潘祝成口述,潘玉山撰文)
美女梳妆
重修潘家爷蝴蝶墓的工程正在有条不絮地进展中,所需建筑材料也在接连不断地运送进来。施工场地到处堆放着水泥、沙石和各种各样的工具。为了保管好材料,预防建筑材料、施工工具的丢失,筹建会专门派潘嘉兴这位胆大心细责任心强的工人日夜值班看管。
一天清晨,潘嘉兴正在工地简易工棚里睡觉,蒙眬中,一阵悠扬动听的歌声打醒他的好梦。他揉着睡眼翻身瞧一下闹钟,此刻刚好五点,天还没亮,是谁这么早就来到这里?他起身走出工棚,东方还没泛白,繁星满天,顺着飘来的歌声一望,哎哟天哪!一位身着白衣的漂亮女人正坐在潘家爷墓前梳妆,一头黑发垂到胸前,她边梳头边哼着南曲,人是那样的漂亮,曲是那样的好听,像这样的美女潘嘉兴从未见过。漂亮女人见到潘嘉兴,立刻起身就再也看不见了。
天亮了,工人们陆续来到工地上,潘嘉兴就把清早的所见所闻如实讲给大家听,人们也觉得奇怪。一位长着说:“传说潘家爷的夫人郭氏潘妈生前就喜欢穿白色嵌花的长服,或许潘妈今天要跟家爷公做客去,所以早早起床梳妆打扮。”大家听了都说有道理,还羡慕潘嘉兴有福气亲眼看到潘妈郭氏夫人的美貌。
(潘祝成口述,潘玉山撰文)
御封“四代一品”之传说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乐峰镇炉山村慕美山头有“家爷墓”,即潘承家之墓。潘承家,号师六,行伍出身,投厦岛水师,因狂风卷潮,承家独自飞舟护驾康熙君有功,官晋“左都督”南澳总镇,赐“龙袍”,诰封“四代一品”,御笔书赠唐诗绝句:“边头射雕将,走马出中军,宛见平原上,翻身向暮云”。承家出身贫寒,高官后忧国忧民,四方平民志士敬仰,墓前求愿,还愿香客络绎不绝。现乐峰炉内潘境内有潘氏家庙,内有清康熙帝御书“四代一品”牌匾(当代复制,原牌匾在文革中丢失)。
民间传说闽南沿海出盐。潘承家没有土地,所有的财产只有肩上的一根扁担。他是从来没有想到会飞黄腾达的。一个靠卖苦力为生的穷青年,最大的奢望是在极度劳累之后,可以痛痛快快地休息一会。这一回,他挑盐经过了邻乡六都仁宅村的宫主公庙,六月,炎阳如火,晒得人真想去跳海哟!潘承家累坏了,把满满的一担盐放在庙门外的屋檐下,信步走进阴凉至极的庙堂里,坐下不一会,瞌睡虫就悄悄地爬上来了。他非常舒坦地睡了一觉。沉沉的睡梦中,依稀听到有人在窃窃私语:"轻一些,轻一些,不要惊动了潘大人!"他太累,心想,庙里怎么会有潘大人呢?是幻觉?还是听错了?侧耳细听,又是同样的声音,而且,耳语的人就在他的附近。是喜欢恶作剧的小鬼还是慈祥的救命菩萨?莫非,有一个同姓的潘老爷也在这里睡觉么?心里一惊,就醒了,找了一遍庙里空无他人。天哪!只见外面暴雨倾盆,雷鸣闪电阵阵,糟啦!他突然想起睡觉前放在庙门外的一担盐。撒腿跑出去一看,无情的暴风雨,从屋顶瓦槽汇成巨流对准盐包倾泻而下,已经把担中的盐冲洗得干干净净。难道老天也要绝我么?潘承家非常伤心和无奈,想起梦中听到的奇怪的耳语,又情不自禁地苦笑,自叹“倒霉”。
潘承家怎么赔得起老板这一担盐钱呢?此刻,更要命的是肚子饿了,身无分文,总不能去当乞丐吧!他突然发现了手中还剩下一根扁担。就把扁担竖了起来,自我解嘲地说:"上苍真的会显灵,就给我指个方向吧,扁担朝那个方向倒,我就朝那个方向走!"话刚说完,扁担啪地向南倒下。此时雨也停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正把他笼罩在一派缤纷之中。他毫不犹豫地朝着扁担倒地的方向走去。真是天无绝人之路,走了不久,就遇到一个华侨客请他挑行李。他饿得快走不动了,华侨客请他到附近的小酒馆里大吃了一餐。有饭下肚,他浑身就来了劲,挑起这位华侨客的行李就走,一直走到了厦门海边,终于赚了几个苦力钱,之后就被雇在小船上洗甲板。
有一天,天空万里无云。潘承家正在刷洗甲板。只听到有人大声惊呼:"不好啦,龙王爷来啦!"青天白日,哪里是什么龙王爷,而是可怕至极的龙卷风。瞬间,天昏地暗,只见海边有一条豪华的大船,在被飓风刮起的巨浪中翻滚不止,眼看就要沉没了。闽南人向来仗义,哪有见死不救之理?好一个潘承家,他找到一块舢板用手持的扁担往岸边一点,借助舢板飘游的惯力,就跳到快要被巨浪颠覆的大船上。此时,船上已经乱成一团,甲板上有不少人已经被风刮到了海里,顷刻就被巨浪吞噬了。情况万分危急。潘承家手中的扁担可是发挥了大作用,他敏捷地跳进船仓中,对着一个年纪稍大的长者,喊:"快抓住我的扁担!"声音很快就被风刮走了,他把扁担伸到那个吓得快要瘫倒的人面前,情急之中,那个人抓住潘承家的扁担,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潘承家终于把那个人救了出来。
龙卷风很快就消失了,四处一片狼籍。被潘承家用一根扁担救出来的那个人,惊魂未定,他紧紧地拉住潘承家,说道:"朕要重重地赏你!"开始,潘承家还以为这个人是被吓昏了头,神经错乱了。后来,才知道,他就是下江南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
成了康熙皇帝救命恩人的潘承家,就这样当上了大官。救驾之功,何等了得!皇帝看他,越看越满意,越看越高兴,从七品官起点,每天加封他一品,封到一品时,已经到顶了,不好再封了。多情的皇上还觉得不过瘾,就问潘承家:“现在该怎么封呢?就凭你的救驾功劳,除了封你一品官外,你的三代后裔都可当一品官?”潘承家倒是很干脆,他禀告康熙皇帝:“我没有妻子儿女,已故的历代祖宗贫穷潦倒,从无人当过官,皇上如要再加封我,那就封我的祖宗吧,从我上溯三代,皆是一品。”皇帝同意了。于是,四代一品的潘承家就成了潘家祖上的辉煌。 (录于网页登载,略加删改)
“皇金”四蛇
20世纪70年代,潘公承家蝴蝶墓在南安县乐峰炉山村民潘斯玉等人自发组成的筹建组带动下开始重修。
1978年中秋节刚过的一天上午,天高气爽,秋日和煦。潘斯玉等十几个人聚集在蝴蝶墓,开始正式重修蝴蝶墓。他们移开墓碑往里一看,墓穴里一排三个“皇金”(20世纪90年代前泉州农村都是实行土葬,死人入殓棺木里抬到山上埋葬,经过七年后请人把死者骨骸捡起来放入高约80公分的瓦缸里再埋在另一个地方,这种瓦缸闽南话俗称“皇金”),仔细一看“皇金”盖上都盘缠着黑蛇,中间那个“皇金”盖上有两条黑蛇,左右两个“皇金”盖上各有一条黑蛇。四条黑蛇蛇眼闪闪发光,舌头一伸一缩,实在吓人。
潘斯玉他们着实吓了一跳,离开墓穴围在草地上议论着。他们从三个“皇金” 四条蛇展开推测:三个“皇金”里面一定是装着潘公家爷三个夫人的骨骸,四条蛇就是三个夫人和潘公家爷本身,中间那个“皇金”盖上的两条蛇就是潘公家爷和他的一品夫人郭氏。潘家爷既然准许我们重修蝴蝶墓,今天为啥还化作黑蛇阻拦我们?
正当人们纷纷议论时,有人提议何不点燃三炷香请问潘家爷再行定夺?于是他们就在墓穴前点燃三炷香,面向墓穴说:“家爷公大人,我们要给您修墓,如果您准许,就请黑蛇离开吧。”话刚说完,只见墓穴口四缕黑烟飘逸而出,瞬间就不见了。再看穴内,盘踞在“皇金”盖上的四条黑蛇也不见了。
人们都说:“原来潘家爷早就知道我们要来为他修墓,特地带领三位夫人化作黑蛇,在墓穴门口向我们致谢呢。”(潘祝成口述,潘玉山撰文)
美女梳妆
重修潘家爷蝴蝶墓的工程正在有条不絮地进展中,所需建筑材料也在接连不断地运送进来。施工场地到处堆放着水泥、沙石和各种各样的工具。为了保管好材料,预防建筑材料、施工工具的丢失,筹建会专门派潘嘉兴这位胆大心细责任心强的工人日夜值班看管。
一天清晨,潘嘉兴正在工地简易工棚里睡觉,蒙眬中,一阵悠扬动听的歌声打醒他的好梦。他揉着睡眼翻身瞧一下闹钟,此刻刚好五点,天还没亮,是谁这么早就来到这里?他起身走出工棚,东方还没泛白,繁星满天,顺着飘来的歌声一望,哎哟天哪!一位身着白衣的漂亮女人正坐在潘家爷墓前梳妆,一头黑发垂到胸前,她边梳头边哼着南曲,人是那样的漂亮,曲是那样的好听,像这样的美女潘嘉兴从未见过。漂亮女人见到潘嘉兴,立刻起身就再也看不见了。
天亮了,工人们陆续来到工地上,潘嘉兴就把清早的所见所闻如实讲给大家听,人们也觉得奇怪。一位长着说:“传说潘家爷的夫人郭氏潘妈生前就喜欢穿白色嵌花的长服,或许潘妈今天要跟家爷公做客去,所以早早起床梳妆打扮。”大家听了都说有道理,还羡慕潘嘉兴有福气亲眼看到潘妈郭氏夫人的美貌。
(潘祝成口述,潘玉山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