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受莹署班辈诗:
启得新知求进步,养成大器作英雄;
龙驹凤子乘时起,国运昌明家道隆。
班辈诗作者潘受莹系清末拨贡,十七世孙(1871年—1953年),字朗轩,六房子孙,居住广西隆安县城厢镇震东村那旭屯,于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年四月初一日(1937年5月10日)为本六房所署,定十八世孙起用,后各房众族跟之。
潘受莹自幼勤学,是清代科举制末班拨贡。他酷爱书法,练字有恒,日必临之,其字体工整严谨,劲遒俊秀,垦索其墨者无数。
他平生未涉仕途,而把毕生精力倾注教育事业,曾在本村开办私塾,授业育人。1931年他在广西隆安县震东乡创立县立第十小学校,并从此执教12年。第一届高小班毕业时,他为《同学录》题词,勉励同学们“乘风期万里,幸莫挂帆迟”。1944年,潘受莹已过古稀之年仍受聘为广西隆安县初级中学文史教师。他总是三更眠五更起,带头勤学苦练,为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榜样。他授课内容深而不烦,浅而不淡,言之切意,听者清晰,耐人寻味。他诲人不倦,谆谆诱导。1945年,当潘受莹73寿辰之日,国民党隆安县长王文效挥毫书赠“重游泮水”匾额,并新自登门祝贺。民国23年与县人刘振西、黄朝桐等编修《隆安县志》。解放后,他在家过晚年生活。1953年逝世。
启得新知求进步,养成大器作英雄;
龙驹凤子乘时起,国运昌明家道隆。
班辈诗作者潘受莹系清末拨贡,十七世孙(1871年—1953年),字朗轩,六房子孙,居住广西隆安县城厢镇震东村那旭屯,于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年四月初一日(1937年5月10日)为本六房所署,定十八世孙起用,后各房众族跟之。
潘受莹自幼勤学,是清代科举制末班拨贡。他酷爱书法,练字有恒,日必临之,其字体工整严谨,劲遒俊秀,垦索其墨者无数。
他平生未涉仕途,而把毕生精力倾注教育事业,曾在本村开办私塾,授业育人。1931年他在广西隆安县震东乡创立县立第十小学校,并从此执教12年。第一届高小班毕业时,他为《同学录》题词,勉励同学们“乘风期万里,幸莫挂帆迟”。1944年,潘受莹已过古稀之年仍受聘为广西隆安县初级中学文史教师。他总是三更眠五更起,带头勤学苦练,为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的榜样。他授课内容深而不烦,浅而不淡,言之切意,听者清晰,耐人寻味。他诲人不倦,谆谆诱导。1945年,当潘受莹73寿辰之日,国民党隆安县长王文效挥毫书赠“重游泮水”匾额,并新自登门祝贺。民国23年与县人刘振西、黄朝桐等编修《隆安县志》。解放后,他在家过晚年生活。1953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