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植物崇拜
植物崇拜。湖北人崇拜的植物不止一种,有枫树|、桃树、竹子、茅、芦苇等。
村村栽枫树 无枫不成村
湖北各地均对枫树非常崇拜,尤其是鄂东南等地,每一个村庄几乎都少不了枫树。并且,有的枫树有上百年的树龄了。它们大都是栽在村口,有道是“村村栽枫树,无枫不成村。”枫树已成为民间传统的吉祥树。
传说神农炎帝之裔神蚩尤,他为炎帝复仇大战黄帝。“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山海经、大荒南经》有载:“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桎梏,是谓枫木。”因而崇枫习俗,实质上是英雄崇拜的反映。在村口枫树的栽植。寓有战神蚩尤守护村宅,以保人丁平安之意。
在民间传统的吉祥画中,枫树常常与鹌鹑、菊花构成吉祥图案,“鹌”与“安”同音,而“菊”与“居”谐音,枫树在秋季落叶纷纷。一片火红,是赏秋佳景,“落叶”与“乐业”谐音。即寓意“安居乐业”字于所居,乐于从业。
再就是这带的方言“枫树”与“风水”谐音。这些是该地区居民在居住习俗中祈求好风水的一种表征,是风水观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反映。枫树在客观上给村落增添了景观。
与枫树崇拜有奋斗目标共同之处的植物桃树在湖北各地亦被崇拜。
桃兆福寿 避邪驱秽
桃在人们的心目中,平凡而珍奇,对它即崇拜,又有些畏惧,人们以桃之美喻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或以桃的形象赞人的品德,“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史记、李将军列传赞》),或赋予它神奇的灵性。“桃树者,五行之精。压伏邪气,制百鬼也”(《荆楚岁时记》)等等,这些其实是远古时代人们对桃的原始图腾之反映,它有着本质的内涵。
《山海经、悔外北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八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里“邓林”即为桃林,也就是说桃林是夸父死后所弃之手杖转化而成的,夸父是炎帝后裔,为炎帝蚩尤复仇,在黄帝战争中助同属炎帝后裔蚩尤而攻黄帝。被黄帝所杀,应龙(黄帝神龙)杀蚩尤与夸父(〈〈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山海经大荒北经〉〉)因此,他亦如蚩尤一样,被人神化,顶礼膜拜,甚至死后所弃之手杖化为桃林,并奉为民族图腾。因而,我们不难看出崇桃习俗之实质所在,就是英雄崇拜。
民间以为桃能治鬼,亦自有其本质的深源。羿的传说,就是证明。《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赠,以扶下国;羿是始末去,恤下地之百艰。”此时羿为天神。《淮南子、本经训》云:“尧乃使羿珠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断修蛇于洞庭,擒封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这里所记之羿已由天神变为除诸害的神性英雄。《山海经、海外南经》亦记有羿与凿射战斗之事:“羿与凿齿战于畴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划。然而,这么一个除百害的英雄羿死于桃培。”(《淮南子、诠言训》)许慎注曰:“培大杖,经桃木为之。经击杀羿,由是经来鬼畏桃也。”从这里我们亦可以看到崇桃、鬼畏桃,还是对英雄羿之崇拜。
正是源于上述诸种原因,就产生出了与这有关的崇桃习俗。
扎制桃弓柳箭,挂于门庭。以驱鬼治病;制桃箭、饮桃汤、迎春纳福,以至于桃成为祈吉祥、求幸福、祝长寿的吉祥符:《蟠桃献寿》由桃树、仙人、寿桃、祥云组图,寓意高寿无比等等。
有崇拜必然存在着禁忌。
俗信经为桃胶粘鬼,桃枝、桃花、桃实都是血红色的,妖魔鬼怪都愿意在树上住,所以忌栽在前院。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刽子手”之说,这里“刽子手”系指桃树。有的地方认为谁家种桃树,主邪灾多。也有说种桃树主逃荒要饭的。这就是因“桃”与“逃”谐音的缘故。因此,桃树大都栽要村外的山坡上。
崇竹植竹 竹绕庭院
湖北的乡村,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庭院,房屋旁边多有竹林为屏障。民间认为:“苍苍翠竹绕身旁,堪笑其家好书堂,大出官僚小出富,儿孙个个姓名香。”这是当地传统的崇竹心理的反映。人们以竹子的茂盛与否,作为家道兴衰与否的象征,赋予了竹子浓郁的神性。以竹子象征人的命运的吉凶。假如院内种植的竹子死了,就以为是很不吉利的,必须立即刨掉,或另栽新竹,否则,兆示家运破败,大凶大难。尤忌竹子开花,有“竹子开花,人要搬家”,“竹子开花,家破人亡”之说,相信竹子开花是饥荒或变乱的前兆。竹子茂盛,则人丁兴旺,家宅平安。
正是因为有这种把竹子的生长情况与人的命运 相提并论的说法,因而就出现了庭院种竹子的有并习俗。在鄂东、鄂东南的大部分地区,栽竹子时,一般要把一个小孩子打哭,认为这样做,家里就会出孝子。这一习俗大概是源于三国时《孟宗哭竹》的传说。孟宗为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少从南阳李肃学,经孝著称。为盐池司马时,经鲜寄母。相传孟宗母嗜笋,时值冬天,笋尚未生,宗入林悲泣衰叹,笋乃为之生。后母死,不顾禁令,弃官回家,故留下了“哭竹”的习俗。
竹子经其高洁品质而被推崇为民间传统的吉祥物。竹心“空虚”经示谦虚美德;竹子四季长青不变色,因而也用来作为老人意志不衰的象征。由此,人们广泛栽植,品赏托志。民间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吉祥图案,有很多是经竹子构成的诸如“松竹梅岁寒三友”、“五清图”、“竹梅双喜”、“华封三竹”等等即是。
崇竹,当是上古自然崇拜的余风,竹子开花兆灾,实乃迷信。但是,竹子是靠地下茎无性繁殖的,唯临枯或水旱虫害肆意时才开花。因此,如果是对气候年景的预测,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和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崇竹,要客观上保护了自然环境,竹林既增加了环境的优美,又可弥补地形上缺陷。使住处产生紧凑宁静的田园情调。
灵茅圣苇 禳凶祈福
楚人崇茅。认为茅是灵物。“昔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为荆蛮,置薅茅,设望表,与鲜卑守僚”。(《国语、晋语八》)。薅茅,为天子服务,可见其高贵。《左传、僖公四年》记有,齐国侵蔡国后,接接着进攻楚国,莫子使问为什么进攻楚国,管仲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攻楚之因,竟是由于没有进贡包茅,可见其不寻常了。早在古楚还有用茅草占卦的习俗,《离骚》云:“索薅以筵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薅,茅,占卦用的茅草。筵,占卦用的小竹片,楚人把结草折竹来占卦叫簿。灵氛,小师。即占卦先生。《孝感县志》亦有经茅草占卦的记载:“上元夜,取茅草两脚,又以一草为柱而桃之,置火边。乃取鸡毛附裙边,捋而祝之。神至,两脚自动为判。曰茅姑,亦曰毛姑。”时至现代,鄂东南还有类似的儿童游戏,用一根茅草,两人各执一头对撕,视撕开后的茅草形状,来判断本村某一孕妇将生男还是女(大冶市)。这不正是茅草卦的遗风么?
崇苇。楚人还崇苇。《荆楚岁时记》说,正朋一日户上“悬苇索”,“除夕,饰桃人,垂苇索”。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百鬼”畏而避之。楚人崇苇的习俗,至今湖北各地仍可见踪迹。鄂东南的黄冈、大冶、阳新等地有小孩子睡奋斗目标后,大人要做事,就把一把芦苇做的扫帚放在小孩子的身边。经避邪的习俗。江陵、孝感等地“出天行” ——年初一祭天地时,所点的火把,按传统,都是用芦苇做成的。孝感民间还有芦卦。办法是,点燃芦苇,同时不断念咒语:“天不灵,地不灵,唯有洲港芦柴灵,风炸口,再低头,半阴半晴裂破头,放光大睛高扬头。”来占卦天气。
过去再穷的人,死了,也要找一条芦席来抬出去埋。现在,湖北还有的地方人死后,棺内棺外帮的不是石灰,而是稻草灰,这或许是苇草崇拜之遗风吧?
植物崇拜不仅仅是上述这些,
植物崇拜。湖北人崇拜的植物不止一种,有枫树|、桃树、竹子、茅、芦苇等。
村村栽枫树 无枫不成村
湖北各地均对枫树非常崇拜,尤其是鄂东南等地,每一个村庄几乎都少不了枫树。并且,有的枫树有上百年的树龄了。它们大都是栽在村口,有道是“村村栽枫树,无枫不成村。”枫树已成为民间传统的吉祥树。
传说神农炎帝之裔神蚩尤,他为炎帝复仇大战黄帝。“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山海经、大荒南经》有载:“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桎梏,是谓枫木。”因而崇枫习俗,实质上是英雄崇拜的反映。在村口枫树的栽植。寓有战神蚩尤守护村宅,以保人丁平安之意。
在民间传统的吉祥画中,枫树常常与鹌鹑、菊花构成吉祥图案,“鹌”与“安”同音,而“菊”与“居”谐音,枫树在秋季落叶纷纷。一片火红,是赏秋佳景,“落叶”与“乐业”谐音。即寓意“安居乐业”字于所居,乐于从业。
再就是这带的方言“枫树”与“风水”谐音。这些是该地区居民在居住习俗中祈求好风水的一种表征,是风水观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反映。枫树在客观上给村落增添了景观。
与枫树崇拜有奋斗目标共同之处的植物桃树在湖北各地亦被崇拜。
桃兆福寿 避邪驱秽
桃在人们的心目中,平凡而珍奇,对它即崇拜,又有些畏惧,人们以桃之美喻人“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或以桃的形象赞人的品德,“桃李不言,下自成溪”(《史记、李将军列传赞》),或赋予它神奇的灵性。“桃树者,五行之精。压伏邪气,制百鬼也”(《荆楚岁时记》)等等,这些其实是远古时代人们对桃的原始图腾之反映,它有着本质的内涵。
《山海经、悔外北经》载“夸父与日逐走,八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里“邓林”即为桃林,也就是说桃林是夸父死后所弃之手杖转化而成的,夸父是炎帝后裔,为炎帝蚩尤复仇,在黄帝战争中助同属炎帝后裔蚩尤而攻黄帝。被黄帝所杀,应龙(黄帝神龙)杀蚩尤与夸父(〈〈山海经、大荒东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山海经大荒北经〉〉)因此,他亦如蚩尤一样,被人神化,顶礼膜拜,甚至死后所弃之手杖化为桃林,并奉为民族图腾。因而,我们不难看出崇桃习俗之实质所在,就是英雄崇拜。
民间以为桃能治鬼,亦自有其本质的深源。羿的传说,就是证明。《山海经、海内经》“帝俊赐羿彤弓素赠,以扶下国;羿是始末去,恤下地之百艰。”此时羿为天神。《淮南子、本经训》云:“尧乃使羿珠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断修蛇于洞庭,擒封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这里所记之羿已由天神变为除诸害的神性英雄。《山海经、海外南经》亦记有羿与凿射战斗之事:“羿与凿齿战于畴华之野羿射杀之。在昆仑虚东。羿持弓矢,凿齿持盾,一划。然而,这么一个除百害的英雄羿死于桃培。”(《淮南子、诠言训》)许慎注曰:“培大杖,经桃木为之。经击杀羿,由是经来鬼畏桃也。”从这里我们亦可以看到崇桃、鬼畏桃,还是对英雄羿之崇拜。
正是源于上述诸种原因,就产生出了与这有关的崇桃习俗。
扎制桃弓柳箭,挂于门庭。以驱鬼治病;制桃箭、饮桃汤、迎春纳福,以至于桃成为祈吉祥、求幸福、祝长寿的吉祥符:《蟠桃献寿》由桃树、仙人、寿桃、祥云组图,寓意高寿无比等等。
有崇拜必然存在着禁忌。
俗信经为桃胶粘鬼,桃枝、桃花、桃实都是血红色的,妖魔鬼怪都愿意在树上住,所以忌栽在前院。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院中不栽刽子手”之说,这里“刽子手”系指桃树。有的地方认为谁家种桃树,主邪灾多。也有说种桃树主逃荒要饭的。这就是因“桃”与“逃”谐音的缘故。因此,桃树大都栽要村外的山坡上。
崇竹植竹 竹绕庭院
湖北的乡村,到处可以看到这样的庭院,房屋旁边多有竹林为屏障。民间认为:“苍苍翠竹绕身旁,堪笑其家好书堂,大出官僚小出富,儿孙个个姓名香。”这是当地传统的崇竹心理的反映。人们以竹子的茂盛与否,作为家道兴衰与否的象征,赋予了竹子浓郁的神性。以竹子象征人的命运的吉凶。假如院内种植的竹子死了,就以为是很不吉利的,必须立即刨掉,或另栽新竹,否则,兆示家运破败,大凶大难。尤忌竹子开花,有“竹子开花,人要搬家”,“竹子开花,家破人亡”之说,相信竹子开花是饥荒或变乱的前兆。竹子茂盛,则人丁兴旺,家宅平安。
正是因为有这种把竹子的生长情况与人的命运 相提并论的说法,因而就出现了庭院种竹子的有并习俗。在鄂东、鄂东南的大部分地区,栽竹子时,一般要把一个小孩子打哭,认为这样做,家里就会出孝子。这一习俗大概是源于三国时《孟宗哭竹》的传说。孟宗为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少从南阳李肃学,经孝著称。为盐池司马时,经鲜寄母。相传孟宗母嗜笋,时值冬天,笋尚未生,宗入林悲泣衰叹,笋乃为之生。后母死,不顾禁令,弃官回家,故留下了“哭竹”的习俗。
竹子经其高洁品质而被推崇为民间传统的吉祥物。竹心“空虚”经示谦虚美德;竹子四季长青不变色,因而也用来作为老人意志不衰的象征。由此,人们广泛栽植,品赏托志。民间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吉祥图案,有很多是经竹子构成的诸如“松竹梅岁寒三友”、“五清图”、“竹梅双喜”、“华封三竹”等等即是。
崇竹,当是上古自然崇拜的余风,竹子开花兆灾,实乃迷信。但是,竹子是靠地下茎无性繁殖的,唯临枯或水旱虫害肆意时才开花。因此,如果是对气候年景的预测,也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和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崇竹,要客观上保护了自然环境,竹林既增加了环境的优美,又可弥补地形上缺陷。使住处产生紧凑宁静的田园情调。
灵茅圣苇 禳凶祈福
楚人崇茅。认为茅是灵物。“昔成王盟诸侯于歧阳,楚为荆蛮,置薅茅,设望表,与鲜卑守僚”。(《国语、晋语八》)。薅茅,为天子服务,可见其高贵。《左传、僖公四年》记有,齐国侵蔡国后,接接着进攻楚国,莫子使问为什么进攻楚国,管仲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攻楚之因,竟是由于没有进贡包茅,可见其不寻常了。早在古楚还有用茅草占卦的习俗,《离骚》云:“索薅以筵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薅,茅,占卦用的茅草。筵,占卦用的小竹片,楚人把结草折竹来占卦叫簿。灵氛,小师。即占卦先生。《孝感县志》亦有经茅草占卦的记载:“上元夜,取茅草两脚,又以一草为柱而桃之,置火边。乃取鸡毛附裙边,捋而祝之。神至,两脚自动为判。曰茅姑,亦曰毛姑。”时至现代,鄂东南还有类似的儿童游戏,用一根茅草,两人各执一头对撕,视撕开后的茅草形状,来判断本村某一孕妇将生男还是女(大冶市)。这不正是茅草卦的遗风么?
崇苇。楚人还崇苇。《荆楚岁时记》说,正朋一日户上“悬苇索”,“除夕,饰桃人,垂苇索”。其目的都是为了使“百鬼”畏而避之。楚人崇苇的习俗,至今湖北各地仍可见踪迹。鄂东南的黄冈、大冶、阳新等地有小孩子睡奋斗目标后,大人要做事,就把一把芦苇做的扫帚放在小孩子的身边。经避邪的习俗。江陵、孝感等地“出天行” ——年初一祭天地时,所点的火把,按传统,都是用芦苇做成的。孝感民间还有芦卦。办法是,点燃芦苇,同时不断念咒语:“天不灵,地不灵,唯有洲港芦柴灵,风炸口,再低头,半阴半晴裂破头,放光大睛高扬头。”来占卦天气。
过去再穷的人,死了,也要找一条芦席来抬出去埋。现在,湖北还有的地方人死后,棺内棺外帮的不是石灰,而是稻草灰,这或许是苇草崇拜之遗风吧?
植物崇拜不仅仅是上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