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拾趣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别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初一吃年饭”:由于孝感是从江西、麻城过籍来的移民,据说大家来孝感的时间正好在元旦春节期间,有的人家直到大年三十甚至初一才来到此地,所以云梦胡金店等地有初一吃年饭的习俗。
“贡肉插筷子”:孝感各地过年时,几乎家家要在向祖先敬贡的“贡肉”上插上一根筷子,这是大有来历的。原来,朱洪武与陈友谅争天下时,大开杀戒,直杀到湖广麻城。这时,朱洪武手下大将看到麻城一位女子携儿带女的,就问,你为什么肩上背着孩子手里又牵着孩子?女子答:背着的是丈夫前妻生的,手里牵着的是我亲生的孩子。大将听到这话,生了恻隐之心,说:我们马止要攻城了,你马上回去,在家门口插上一根小红旗,我们就不杀你了。这女子住在筷子巷,她叫家家都插上小红旗,于是全城人只有筷子巷的人活了下来。后来,人们迁移到孝感,每逢春节,就在贡肉插上支筷子,以这种方式纪念自己是来自麻城筷子巷的人。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别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初一吃年饭”:由于孝感是从江西、麻城过籍来的移民,据说大家来孝感的时间正好在元旦春节期间,有的人家直到大年三十甚至初一才来到此地,所以云梦胡金店等地有初一吃年饭的习俗。
“贡肉插筷子”:孝感各地过年时,几乎家家要在向祖先敬贡的“贡肉”上插上一根筷子,这是大有来历的。原来,朱洪武与陈友谅争天下时,大开杀戒,直杀到湖广麻城。这时,朱洪武手下大将看到麻城一位女子携儿带女的,就问,你为什么肩上背着孩子手里又牵着孩子?女子答:背着的是丈夫前妻生的,手里牵着的是我亲生的孩子。大将听到这话,生了恻隐之心,说:我们马止要攻城了,你马上回去,在家门口插上一根小红旗,我们就不杀你了。这女子住在筷子巷,她叫家家都插上小红旗,于是全城人只有筷子巷的人活了下来。后来,人们迁移到孝感,每逢春节,就在贡肉插上支筷子,以这种方式纪念自己是来自麻城筷子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