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等宗亲关于最早家庙的最新发现是具有震撼力的信息,对世界潘氏 有着重大意义,然而,中天宗亲热情发布一周以来,应者不及闲聊,尤其是全国潘氏最高的文研会的高层反应平淡,愚等莫名其妙,不之所措。机缘难得,失而不复。目前,当地政府正在规划开发旅游项目,已有初案。据悉无潘祠内容,因是当地无载,故其不知个中渊源。如果我们抓住时机,借鸡下蛋,顺水行舟,巧以双赢,岂不是功德千秋之举。恳请全国广大宗亲积极响应,力促家庙重塑。如启道宗亲所愿,那就更完美了。
转发中天的帖子(详见论坛河南潘氏):
潘氏最早的家庙①
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毕,称毕公高。其幼子季孙于周康王年受敕封荥阳爵列侯,食采于潘邑,因氏焉。以荥阳为郡,建宗庙于荥阳城,即今河南府荥阳县。自毕公至七世祖乃祖庙中七相祖公也,故称“七相公祠”,乃潘氏最早的宗庙②。
后来重建的又称“忠孝堂”(现改名山西夫子庙③),忠孝堂坐落于荥阳汜水镇,为潘氏始祖庙。庙中崇祀世袭封侯的七位祖先:毕公高牌位居中,中起左边依次为季孙公(一世祖)、伯啟公(三世祖)、伯高公(五世祖);中起右边依次为居仁公(二世祖)、简公(四世祖)、雅言公(六世祖)。相传因汉代刘备、关羽、张飞结义于此,三英战吕布亦在此,后人又称为“三义庙④”
注①: 该文来源于2007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书号为:ISBN988-97266-O-X,由潘锡绪主编的《苍梧县泓世系潘氏宗谱》第45页第二节。查来源,此文可上溯到大清康熙55年(1716),由江西长宁县学潘元峤、潘元鲍口述。
注②:该段文字为原文。
注③:括号内为摘文时所加内容。
注④:该段为摘抄内容。
……………………………………………………………………………………….
后续:
本人发现该文章以后,当即与河南潘氏文化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潘万年、潘富安亲到汜水镇虎牢关落实,看到现存的是“山西夫子”庙,庙中所供奉的是关公。从庙前保存的石碑来看,能看到“义”和“庙”两字,因此断定山西夫子庙即是上文所提的“三义庙”。进而可以断定该庙就是潘氏最早的家庙。
据庙中道士讲,目前的山西夫子庙建于雍正九年,该庙地处虎牢关汜水河东岸,北距黄河1.8公里,南距季孙始祖墓2.2公里。西边三面环山,有一通道,穿越可达洛阳。其所在位置确实是一个险要的关口。
转发中天的帖子(详见论坛河南潘氏):
潘氏最早的家庙①
周文王第十五子高封于毕,称毕公高。其幼子季孙于周康王年受敕封荥阳爵列侯,食采于潘邑,因氏焉。以荥阳为郡,建宗庙于荥阳城,即今河南府荥阳县。自毕公至七世祖乃祖庙中七相祖公也,故称“七相公祠”,乃潘氏最早的宗庙②。
后来重建的又称“忠孝堂”(现改名山西夫子庙③),忠孝堂坐落于荥阳汜水镇,为潘氏始祖庙。庙中崇祀世袭封侯的七位祖先:毕公高牌位居中,中起左边依次为季孙公(一世祖)、伯啟公(三世祖)、伯高公(五世祖);中起右边依次为居仁公(二世祖)、简公(四世祖)、雅言公(六世祖)。相传因汉代刘备、关羽、张飞结义于此,三英战吕布亦在此,后人又称为“三义庙④”
注①: 该文来源于2007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出版,书号为:ISBN988-97266-O-X,由潘锡绪主编的《苍梧县泓世系潘氏宗谱》第45页第二节。查来源,此文可上溯到大清康熙55年(1716),由江西长宁县学潘元峤、潘元鲍口述。
注②:该段文字为原文。
注③:括号内为摘文时所加内容。
注④:该段为摘抄内容。
……………………………………………………………………………………….
后续:
本人发现该文章以后,当即与河南潘氏文化研究会的常务副会长潘万年、潘富安亲到汜水镇虎牢关落实,看到现存的是“山西夫子”庙,庙中所供奉的是关公。从庙前保存的石碑来看,能看到“义”和“庙”两字,因此断定山西夫子庙即是上文所提的“三义庙”。进而可以断定该庙就是潘氏最早的家庙。
据庙中道士讲,目前的山西夫子庙建于雍正九年,该庙地处虎牢关汜水河东岸,北距黄河1.8公里,南距季孙始祖墓2.2公里。西边三面环山,有一通道,穿越可达洛阳。其所在位置确实是一个险要的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