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潘虞庭、潘立勋的历史资料

作者: 滦河畔人 发表于: 2010-11-15 17:21 查看: 510 回复: 4
滦河畔人
楼主
2010-11-15 17:21
各位老师、潘姓父老兄弟好:
我是河北省迁西县潘秀华。我的出生地村名叫“潘家坟”,位于明代蓟镇镇府三屯营附近。村中老祖坟的石碑上刻有“诰封荣禄大夫都督同知显考虞庭潘公口口口妣一品太夫人口口之墓”。身为潘虞庭的后代,却不知潘虞庭何许人也?实在惭愧!特向老师请教“潘虞庭”的身世?谢谢!
还有,《迁安县志》记载,清朝顺治初年,蓟镇镇府三屯营有一个总兵名叫“潘立勋”,他是“浙江忠义卫人,武进士。”也查不到他的身世。据说,潘虞庭是潘立勋的父亲。特向浙江各位老师请教。谢谢!
潘喜辉
潘喜辉
#2
2010-11-15 19:24
潘垲(?——1864)、潘立勋父子,为安徽霍丘县三河尖练首。潘氏约五百户,聚族而居。咸丰六七年间,皖北捻军起义者至六七十万人。潘垲父子先后被裹入,甚至统带捻军七八万人,成为重要首领,却仍然“私与官军通消息”。后来,解散部属,只身奔寿州,叩谒安徽巡抚翁同书,极力表白自己,“且言贼中情形”。翁同书大喜,赏给五品军功牌,命令潘垲父子与苗沛霖合办团练(《捻军》,第6册,第355页。)。咸丰十一年,苗沛霖反清,攻打寿州,同治元年,苗沛霖再次受抚于胜保,同治二年,苗沛霖再次反清,忽东忽西,飘浮不定。潘垲父子首鼠两端,既不与苗沛霖反目,又同袁甲三乞抚归官(《端敏公奏议》,卷17,《南北西三路军情筹商进剿折》。)。及曾国藩的大军压境,又屡次呈禀,“颇以忠义自许”(《捻军史料丛刊》第3册,第2页)。曾国藩派寿州举人刘本忠去三河尖安抚潘垲父子,刘本忠亦言“潘垲平日办事尚近情理,不至遽从苗沛霖为叛逆云云。又言潘垲之妹夫名李熔铸,尤晓大义(《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同治2、8、16)。)”。湘军提督成大吉、总兵肖庆衍、道员叶兆兰等率兵行至河南省之固始,淮南百姓即请先攻归附苗沛霖之潘垲父子,淮北百姓则请优先援颖州燃眉之急。成大吉明知潘氏父子首鼠诡谲,且疑且畏,还是接受了潘氏父子的投诚(《捻军史料丛刊》第3册,第26页)。因为曾国藩认为“该练首鼠两端,原不足信,而目前未敢公然背叛,只可因势而利导,不必鸣鼓而遽攻。查苗逆三月中昌言复叛,彼时僧邸北去、希部(案指安徽巡抚李续宜部)未到,淮南北一无足恃,潘练久居尖镇,若起而与苗逆响应,早已多树一敌,乃屡次具禀前来,颇知顺逆,虽不能保其心之无他,而尚知顾惜名义,其非甘心从苗,或犹可信,……牺牲玉帛待于二境,以待强者而托庇焉,不特潘垲有此心,即凡圩皆有是心。彼既两利而俱存,我亦可羁縻而弗绝。(《捻军史料丛刊》第3册,第28页)”曾国藩招抚了潘垲父子,并且使潘氏父子广为招来,涉及河南省境,河南巡抚张之万通函质疑,曾国藩再写长函解释(《捻军史料丛刊》第3册,第32页)。光绪《寿州志》卷十一说三河尖接受潘氏父子调遣指挥者计有二百余圩,按其实际控制的势力范围来说恐怕还远远不止此数。

  同治三年二月,御史吕序程对潘氏父子严加参劾,指出“潘垲系积惯讼棍,其子潘立勋著名捻匪,率众投苗,占据三河尖,招匪数万,逼胁光、固官圩归伊调遣,勒令良民蓄发,东西数百里烧抢一空,率众数万,助苗攻破寿州,复于光州、固始各城门、衙署张贴告示,语多狂悖,请饬僧格林沁将该犯等一并正法。(《清实录》(同治朝)卷95,第2页。)”结果,潘垲、潘立勋乃于同治三年四月被清朝政府一并杀死(《捻军》,第6册,第355页。)。
a12345
a12345
#3
2010-11-16 15:07
不知道,好久没有 上 宗亲网了
滦河畔人
#4
2010-11-17 18:37

潘垲(?——1864)、潘立勋父子,为安徽霍丘县三河尖练首。潘氏约五百户,聚族而居。咸丰六七年间,皖北捻军起义者至六七十万人。潘垲父子先后被裹入,甚至统带捻军七八万人,成为重要首领,却仍然“私与官军通消息”。后来,解散部属,只身奔寿州,叩谒安徽巡抚翁同书,极力表白自己,“且言贼中情形”。翁同书大喜,赏给五品军功牌,命令潘垲父子与苗沛霖合办团练(《捻军》,第6册,第355页。)。咸丰十一年,苗沛霖反
潘喜辉 发表于 2010-11-15 19:24:00图片


感谢管理员费心查找资料并回帖。但潘立勋父子是明末清初时人,是浙江忠义卫人,武进士出身,清代顺治初年曾在蓟镇当过总兵官。此人与老师提供的资料在时间上相差甚远,似乎没有关系。还请老师再帮助找一些其它资料。谢谢!
滦河畔人
#5
2010-11-26 09:05
潘立勋是浙江忠义卫人,武进士出身,清代顺治初年曾在蓟镇当过总兵官。有知道的吗?谢谢。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