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清华大学所收藏的战国时期的竹简,发现了周武王时的乐诗。这篇竹简一共有14支,目前还有个别残断的地方没有找出来,但基本上已完整了。
简上记载周武王八年,征伐耆国(即黎国)得胜回到周都,在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典礼,有武王、周公(武王弟弟)、毕公(武王弟弟)、召公、辛甲(大夫)、作册逸(史官)、师尚父(姜太公)等人,典礼中饮酒赋诗,作者已知有武王和周公。这篇竹简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学意义,无疑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发现。特别是秦代以后,乐经已经全部亡佚,这一发现更显得有重要性。
清华大学收藏的这批竹简典籍。经全国11位权威学者专家的观察和鉴定一致认为:“从竹简形制和文字看,这批竹简应是楚地出土的战国时代简册,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由于内容十分珍贵重要,已经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受清华大学委托,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清华简无字残片样品做了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校正的数据为公元前305±30年,即相当战国中期偏晚,与由古文字学观察的估计一致。
清华大学启动了清华简的释读工作。
附:周武王于文王庙举行“饮至”典礼中,饮酒时所赋诗歌如下(以下释文试用今字代替古字,不一定准确)
周武王致毕公的诗:
乐乐旨酒,宴以二公,
任仁兄弟,庶民和同。
方壮方武,穆穆克邦,
嘉爵速饮,后爵乃从。
(大意是说,这是喜乐的美酒,宴请二公。兄弟仁爱,民众和谐。非常威武,克服了敌国。这杯好酒,你快喝了。喝完之后,再斟一杯。)
周公致毕公的诗:
英英戎服,壮武赳赳,
毖精谋猷,裕德乃究。
王有旨酒,我弗忧以浮,
既醉又侑,明日勿修。
(大意是说:穿着英武的戎服,显示出雄赳赳的气魄,您很谨慎,而且精于谋略,德行深广。王有美酒,我们喝酒。醉了再喝,明天不需要我们穿戴整齐。来源http://news.tsinghua.edu.cn)
该竹简的内容为《尚书》所遗失内容,改文为名字为《耆夜》。
《耆夜》记载了周武王伐耆(即黎)胜利之后,在“文王庙”举行“饮至”礼的情况。
乐诗言“乐乐旨酒,宴以二公”,“二公”是指毕公和周公。
燕饮毕公自在情理当中,因其为毕公是伐耆主将,这一宴会的举行主要是为他,这也可从其为“客”的身份看出。
从周公致毕公的乐诗看,表达了对毕公的赞美和饮酒尽欢的主题。“英英戎服,壮武赳赳”是对毕公英姿的赞美,与周武王夸其“方壮方武”的口径相一致;
“毖精谋猷,裕德乃究”则是对毕公谋略的夸奖,说明其在伐耆的战役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暗合了整个宴会的中心思想。
“王有旨酒,我弗忧以浮,既醉又侑,明日勿修”四句明显表示了周公替武王劝侑毕公,以庆祝伐耆的胜利。
来源:文物考古周刊
http://www.ccrnews.com.cn/100014/100016/28616.html
简上记载周武王八年,征伐耆国(即黎国)得胜回到周都,在文王宗庙举行“饮至”典礼,有武王、周公(武王弟弟)、毕公(武王弟弟)、召公、辛甲(大夫)、作册逸(史官)、师尚父(姜太公)等人,典礼中饮酒赋诗,作者已知有武王和周公。这篇竹简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文学意义,无疑是一项非常重大的发现。特别是秦代以后,乐经已经全部亡佚,这一发现更显得有重要性。
清华大学收藏的这批竹简典籍。经全国11位权威学者专家的观察和鉴定一致认为:“从竹简形制和文字看,这批竹简应是楚地出土的战国时代简册,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对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许多学科将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由于内容十分珍贵重要,已经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受清华大学委托,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第四纪年代测定实验室对清华简无字残片样品做了AMS碳14年代测定,经树轮校正的数据为公元前305±30年,即相当战国中期偏晚,与由古文字学观察的估计一致。
清华大学启动了清华简的释读工作。
附:周武王于文王庙举行“饮至”典礼中,饮酒时所赋诗歌如下(以下释文试用今字代替古字,不一定准确)
周武王致毕公的诗:
乐乐旨酒,宴以二公,
任仁兄弟,庶民和同。
方壮方武,穆穆克邦,
嘉爵速饮,后爵乃从。
(大意是说,这是喜乐的美酒,宴请二公。兄弟仁爱,民众和谐。非常威武,克服了敌国。这杯好酒,你快喝了。喝完之后,再斟一杯。)
周公致毕公的诗:
英英戎服,壮武赳赳,
毖精谋猷,裕德乃究。
王有旨酒,我弗忧以浮,
既醉又侑,明日勿修。
(大意是说:穿着英武的戎服,显示出雄赳赳的气魄,您很谨慎,而且精于谋略,德行深广。王有美酒,我们喝酒。醉了再喝,明天不需要我们穿戴整齐。来源http://news.tsinghua.edu.cn)
该竹简的内容为《尚书》所遗失内容,改文为名字为《耆夜》。
《耆夜》记载了周武王伐耆(即黎)胜利之后,在“文王庙”举行“饮至”礼的情况。
乐诗言“乐乐旨酒,宴以二公”,“二公”是指毕公和周公。
燕饮毕公自在情理当中,因其为毕公是伐耆主将,这一宴会的举行主要是为他,这也可从其为“客”的身份看出。
从周公致毕公的乐诗看,表达了对毕公的赞美和饮酒尽欢的主题。“英英戎服,壮武赳赳”是对毕公英姿的赞美,与周武王夸其“方壮方武”的口径相一致;
“毖精谋猷,裕德乃究”则是对毕公谋略的夸奖,说明其在伐耆的战役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也暗合了整个宴会的中心思想。
“王有旨酒,我弗忧以浮,既醉又侑,明日勿修”四句明显表示了周公替武王劝侑毕公,以庆祝伐耆的胜利。
来源:文物考古周刊
http://www.ccrnews.com.cn/100014/100016/28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