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在我QQ空间
http://user.qzone.qq.com/57920308/blog/1284196120
感兴趣的宗亲可以移驾尊步
清光绪二至五年 十四世裔 秀樋 据龍翔本抄傳(1876--1879)
民国二十七年
十七世裔 瑞生 回郭塘村据秀樋抄本抄傳東蘭(1938)
公元一九六七年
十八世裔 兆英 据瑞生抄本抄傳
潘氏家譜跋
嗚呼!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然族屬疏遠,年逾世邁,能知祖宗所自者,以其有譜也。
吾觀賔邑之間,豪門子弟,惟知
聲色犬馬之樂,爲高堂金帛榖粟之奉爲急,置宗法爲外物,視家譜爲具文,苟能知其所自出者,誠不多見。
今吾友雲起潘龍翔,好讀書、知道理、重親親、笃恩義,拳拳以宗法爲務,囊括珍藏,接目驚心,可謂知本者矣!知重其本,則能推親親之恩以及於人,體前人之德以修諸己,如此視上世亦無愧。詩“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吾於潘氏子孫卜之。
家譜自敘
自玉牒廢而宗法立,然後人倫明、長幼序,其於世教,豈小補哉?盖家之有譜,猶江河之有源委,雖支流百出,曲暢旁通,沿流溯源,可以得其本矣!一失其譜,則親疏長幼何從而稽、名諱出處何從而考、功名行實又何從而紀載歟?故士君子不寳乎金玉,而寳乎家譜者,以其所重在此而不在彼也。
按我始祖諱廸恭公,原籍江南徽州,明正統間,登進士弟,奉命授賓州直
隷知州,因告終賓衙,是以籍居賔邑,迄今十有二世,先代家譜,偹載甚祥,乃代遠年湮,譜牒散逸,翔謹拾殘墜,存其一二。
先儒有曰:知者無不知,當務之爲急。翔豈敢當哉?特以族中頗盛,星散四方,茲復修家譜,俾後之人,欲知其名諱出處,長幼親疏,併知祖宗之功名行實,考妣之龍穴塋墓,一覽此編,瞭如指掌也!云爾。
遺囑篇
余自幼習讀詩書,強年叼遊泮水,生平志切堪輿,心專尅擇,年二十四始博覽風水諸書,遍遊各邑山水,閱厯三十餘載,自始祖以迄諸父昆弟,凡十二世之考妣坟墓——其不吉者遷移之:或點地新扦,或相墓合塟;其叶吉者,参酌之:或向錯改正,或修墓堅碑;俱一一謀畫周致。今余年逾杖鄉,編修家譜乘,於祖宗坟墓偹載甚詳。爾等嗣後子孫,不可誤信俗學庸師,盲扦妄改,貽害後人。書云:“若還差一指,如隔萬重
山。”又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可不慎歟?
源流錄
始祖廸恭公配蒙氏婆生彥斌公元配廖氏婆継配吳氏妙廂婆生肇鑑公元配陸氏婆継配吳氏婆又續配林氏婆生景滿公 字 汝謙配廖氏妙上婆生継序公配陳氏妙二婆生潘恒公 字 忠一元配黃氏三姊継配黃氏妙團
婆生大縚公配周氏妙三婆生仕仁公配謝氏妙兒婆生紹清公元配張氏妙丙婆継配廖氏妙婆又續配翁氏妙蘭婆生應沛公配廖氏妙貫婆生宏惠公號恩普配蒙氏妙桃婆宏見配黃氏妙棣婆
分支錄
我潘氏自明正統間,始祖廸恭公棄世賓衙,嗣後籍居賔州南街四舖,自建令公廟二座,至四世祖兄弟六人分爲六房,始移籍鄉村,各置村庄基業居住:長房景在公籍居上林馬村,分籍武緣葛圩;二房景演公,籍居賔陽含通團龔村,分籍大阮村、渌蔗村;三房景仰公,籍居賓州武陵團;四房景球公,籍居南街四舖,後移籍宣化縣;五房景望公,籍居思恩府大潘村;六房景滿公,籍居賔州大庄甲大庄村、郭塘村,分籍明村、西林縣馬林寨、象州木鵞村、忻城縣高官村。今各房子孫星散居住,止有長房、二房、六房子孫至清明
節候同祭掃墳塋,其三房、四房、五房子孫乆不還鄉祭祖,未知其後裔派延,故翔繪世係圖於后,俱不及偹錄。後裔秀樋>(应为龍翔)謹錄
(卋系圖)
歴代墳墓誌
始祖諱廸恭公號吉堂,明正統賜進士出身,官賓州直隸知州,诰授奉政大夫。原柩塟於州南令公廟東二里,土名老潘嶺園內,穴不吉。道光二年十四世孫(麒元注:應爲十二世孫。[ 疑爲先人傳抄過程中的筆誤,下同)龍翔遷移塟於蘆圩嶺,在二三世祖墳後離穴二丈許,作品字安塟,道光四年豎碑,地在蘆圩北邊離蘆將一里,穴在路邊,龍自盧圩下來,橫結平面太陽單提穴。坐穴徵起水泡穴,又微開坦窩,界合分明,蝦須掬抱。穴後展開飛鵞大賬,抱過穴星,巒頭豐滿,體勢端莊。作艮山坤向兼寅申分金,正向豊江橋,前面高峯遠秀,小江近朝,水口特起一小鎮塞,美地也。
始祖妣順懿蒙宜人诰封四品生一子諱彥斌
柩塟於州東七里嶺,龍自南山起伏而來,約一十餘里,到頭廽龍逆結,係金掛角穴,砂環局整,穴的龍真,少祖个字出
脈,亥龍入首,前作乾山巽向,正對暗山廟後頂作官星出穴半里,道光十九年十四世孫(注:應爲十二世孫)龍翔改作亥山巳向兼壬丙分金,併豎碑垂後,餘氣拖下路邊係鄭家墓。
附傳:此地乃天塟也。先人本欲暗山廟下二裏安塟,暫停於,其夜螞蟻搬坭,蟠起數寸,將及棺一半,遂塟於焉○明萬暦二十一年安塟。
二世祖諱彥斌號碩軒
柩塟於州南蘆墟北邊,離墟將一里,穴在路邊,原有碑記,艮山坤向,正對豊江橋,因先代悮塟脫下,道光二十二年,十四世孫(應爲十一世孫)龍翔移上與始祖同墓合塟。 二世祖妣貞惠 廖 吳 孺人 諱妙廂生一子 諱 肇鑑 ○ 原附塟於始祖妣蒙宜人傍邊,因先代安塟太偏,離脉亦遠,道光十九年十四世孫(應爲十一世孫)龍翔移入與始
始祖妣同墓合塟,雖自萬曆至今已塟得二百餘年,啟時所見,骸骨尚好,離雖遠亦能安金,可知正穴之美矣!
三世祖諱肇鑑號衡圃
前附塟於二世祖彥斌公右邊,原有碑記,後有六孫夭亡,俱附塟於公墓之右。因先代公墓悮塟脫下,道光二十二年,十四世孫(注:應爲十世孫。)龍翔移上與始祖同墓合塟。
三世祖妣陸氏吳氏林氏孺人生六子景在景演景仰景球景望景滿原塟於州南二里銅鼓嶺西邊,一連三墓正向黃屋頭村前,馬鞍山雙峯秀揷,水口白沙樓鎮塞,又有桃環村真武閣羅星鎮塞,吉地也。前未立碑,道光六年,十四世孫(注:應爲十世孫。)龍翔勒碑垂後,併移四房祖三墓合附塟,十四世孫(注:應爲十世孫。)龍翔豎立碑記垂後。
附記:清明日祭祖土名玻梓田租谷八石,此租谷由先人所貽也,因其移遠居籍,貽下此田,我長房、二房、六房以作始祖蒸嘗之資,期於清明第二日祭掃此墳,凡我等世代子孫,務必敬祭,四房有碑一墓。其余無碑之墓必要剗光挂紙
燒香。
四世祖諱景滿公字汝謙號受益
塟於州南六瑤嶺。龍從盧圩下來,橫結平面太陽金星弓腳穴,庚山甲向,兩腳彎抱,穴前一池約寬二畝許,時常瀦水,惜嘉慶十五年被馬村人開畲填平,金(应为今)只坦窩而已。明萬暦時安塟,原有碑記。○此地甚美,但微嫌少陰繩陽,道光十九年,十世孫(注:應爲九世孫。)龍翔提議挑地填滿墳壕,作成微陰水泡,取陰陽交度,更爲全璧。
附傳○此地在明萬暦時,先祖行山尋地致此,幸遇北京湯先生奉旨來賔點地安塟蒙大賚公,先祖叩求點一穴,先生云,即在蒙大人背後池邊可作一穴。至今視之,風藏聚氣,局整砂環,誠美地也。
四世祖妣廖孺人諱妙上生二子長継先次継序
明萬暦二十一年塟

於七里嶺,穴不吉。嘉慶二十五年,十世孫秀樋> 經衆議遷移於太守譚廣嶺與六世祖妣合塟,地龍自燈檯山起祖分脈,交至五指山交界,龍逶迤而來,到蔣村後跌斷過峽,龍甚壯旺,至譚廣村復跌断,艮龍入首,前作丑未向兼丁癸,今翔改作艮山坤向兼寅申分金,係土腹藏金穴,太守天江水面朝,渌蔣小江灣抱,明堂如掌心,本身下砂逆收,內水口甚緊,羅城垣局整齊,前對官星,當中兩邊龜蛇捧足,外水口遊龜、蝦公、伏虎鎮塞,美地也!欲呼“金魚上水形”,塟腮穴。
五世祖諱繼序公號殷建诰授奮武郎
塟於大庄蟠龍嶺,俗呼為蟠龍形,穴結橫龍,貼脊塟在龍臍,將龍頭作後特樂,龍氣壯旺,局面堂皇,水口“三帝宮”俗名爲“石塘庵”鎮塞。明萬暦二十年安塟,作巽山乾向兼辰戌分金。前未立碑,道光二年,七世孫龍翔議衆修墓,勒碑垂後。
五世祖妣陳孺人諱妙二貤贈七品生一子恒
明萬暦二十一年柩塟於七里嶺,穴不吉,光緒五年九世孫秀樋>道光二年,七世孫龍翔遷移於蟠龍嶺,入墓與継序公合塟.
六世祖諱恒公舉人字忠一號誠齋例授衛千總诰贈文林郎
塟於上林巷賢鄉周富嶺。龍自高山跌下,天乙太乙夾照,穿田過峽,復起,厯安灶嶺而來,再跌断二三節,精彩翔舞,,迎送有情,纏護周密,到頭橫列帳勢,金水降脈,秀嫩異常,穴水星泡,兩帳角灣抱緊簇,係“飛鳳朝陽形”,艮龍入首作壬山丙向兼子午分金。前面丙峯尖秀,水口大山雄星鎮塞,美地也!乾隆二十九年,桂林府地師甘公菲代點穴安塟,先生黔記云:“此地四代發科”。至光緒五年,八世孫秀樋抄>道光三年,六世孫龍翔豎碑垂後。
附:舊譜載:公身體高大甲兩省,相貌魁梧,氣力雄壯;薦鷹揚後,即欲公車北上,因母年衰老,此志乃息。後塟脫下。甘先生回鄉,先祖應毅公應沛公送至貴縣,辭賞謝地

資銀肆拾兩。先生後有密信云:“佛狗嶺、大娘嶺二墓不可改易,上林塟再移上丈餘方得正穴”。至乾隆五十四年遷啟移上,始見金骸長大無匹,益信前言之非誣也!此時尚未得冬頭故,係遷江學武舉人。附路程:路從巷賢垣去之江,至馬村約有十六七里,自馬村去坟約有里許,在周富村上頭,麓穴甚藏,外視不見,自官路上去僅數百步。
六世祖元配妣黃孺人諱三姊诰贈九品生五子大績大縚大紋大繩大纥
塟於六瑤嶺,穴不吉,道光五年六世孫龍翔移下附塟於景滿公墓右邊,併泐碑垂後。 六世祖継配妣黃孺人諱妙團生一子諱大縉(原誤抄為大譜,據景滿公碑,實為大縉)。明崇禎二年塟於太守團譚廣村,在秀峯寺右邊,即四世祖妣廖孺人所入之墓是也。道光庚辰年六世孫龍翔。 七世伯祖諱大績公號勳臣,官松江知縣,敕授文林郎。伯祖元配馬孺人諱妙嬌贈七品,合塟於王明高社村西邊山,名珠子嶺,

向大王明村,坤山艮向兼丑未分金。明崇禎三年安塟,至道光二年,五世孫 (麒元注:應爲五世姪孫)龍翔豎碑垂後。
附記○大績公貽下祭田祭銀,以為蒸嘗祭掃之資,凡我世代子孫,不得以其乏嗣承祧,棄諸荒煙蔓草間,務必敬祭勿替者,謹囑。
七世祖諱大縚公號南軒
祖妣周孺人諱妙三生二子,長仕就、次仕仁。
原合塟於盧圩嶺,穴不吉,光緒五年,七世孫秀樋抄>,道光十二年,五世孫龍翔遷移合塟於大庄蟠龍嶺,巽山乾向兼辰戌分金,併衆議泐碑修墓。
八世祖諱仕仁公號靜庵
塟於郭塘村後佛狗嶺。龍自南山廉貞起祖而來,穿田過峽,開帳列屏二十餘里,到大虫塘開雲水賬,出帳頓起紫氣木星作少祖,跌下,列玉枕,跌斷束氣,入脈緊厚,再起小

巧金星結穴,氣甚員足,隨身生出一臂,似反臂外,再跌龍出下郭塘村去。桂林府地師甘公諱菲代先生,即於金星出臂處點穴橫扦,乃“騎龍斬関穴”,也欲呼“睡狗形”。丁龍入首作坤山艮向兼申寅分金。左邊砂底平似曠,右邊出二砂隨水飛揚而去,水又來短去長,但至水口兩砂俱鈎。此地不入俗眼。先生黔記云:“此地可發千丁。以近言之,三代可滿人丁,皆發在後天耳。”及翔之身,正在三代內已;卒!此時可見,先生之記不爽也。乾隆二十九年安塟。光緒年間七世孫秀樋抄>道光二十五年(麒元注:據仕仁公碑文,應爲“嘉慶二十五年”),四世孫翔議衆修墓,勒碑垂後。
八世祖妣謝孺人諱妙兒生二子長紹澄次紹清
塟於郭塘村大娘嶺,龍自南山起祖,發脉至大虫塘,復起廉貞少祖,尖秀異常,跌下復起紫氣木作主星,聳秀端凝,懸乳結微窩穴,兩邊開脾,本身左邊砂長,灣抱有情,

右邊砂短,容砂馴轉,美地也!係“美人懷胎形”。桂林甘菲代先生點穴,其黔記云:“此地至四代發科。”少祖火星夹耳秀麗,旗山亦起,應發文武科。坟作星式者因穴下拖出火嘴,洩了木氣,故必作水星,上生木,下制火也。巽龍入首,坤山艮向兼申寅分金。乾隆二十九年安塟。前已修整,因厯年乆遠,墓缺碑殘,道光十年,四世孫龍翔復議重修。六世孫秀樋抄傳與後代子孫者。
九世祖諱紹清公號香泉生於順治壬子年正月十八日亥時(麒元注:據紹澄公碑及清代紀元表,應爲康熙壬子年即1672年)
塟於道光壬辰年甲辰月壬辰日壬寅時,前原塟於盧圩嶺,穴不吉,曾孫龍翔遷移於太守鄉六奶嶺,龍自燈檯山起祖,奔馳而來,勢甚壯旺,古民嶺橫列御屏賬,穿心落脈,約三里至六奶路口跌断,庚龍過峽,從麓而上,係蘆花鞭轉,亥入首,成紫氣木星,至半山脊上,微開水窩,界合分明;即於窩中,作倒騎龍穴,坐辰山戌向兼巽乾分金;前面戌乾水逆朝,左邊坤申水,右邊寅甲水局,出壬轉癸而去,內局龜蛇把守,外堂羅星鎮塞,係“真武登天形”;以出脈御屏

作仙橋案,戌乾兩峯對面高揷,少祖辛峯近秀,以前案兩大賬作送龍,纏護穴後主星;廽轉俯視,本身兩砂掬抱有情,外有兩三重砂暗抱有力,龍去再跌斷數節,至太守塘下尚有數里,結穴亦多,但龍去、兩邊枝腳俱繞棹廽抱向內,美地也!後裔不但丁財可卜,即科甲亦可期也。
附記○此騎龍地也,時俗人未識,故多言不吉。至道光二十年已塟得九載故,探視,其天盖石極闊厚,甚重,十餘人抬方起,塟時金井弦崩下坭約三碗,囬視探時,見其崩坭還上補好自然,此奇事也。其墳的暖氣如蒸,礶水光亮如鏡,且有紫絲結繞礶內金骸,紅艶如花;所更奇者,塟時二礶頂上,翔各放道光錢一文,探時,其錢變黃金色彩,每文約有一二分厚,見者皆悅,遂道光十二年豎碑修墓,道光壬辰年甲辰月壬辰日壬寅時與應沛公父子同時合塟。
九世祖元配妣張孺人諱妙丙生一子諱應球

塟於郭塘村柴腳嶺,係金星掛角穴,丙山壬向。此地雖堂局未甚堂皇,有穴可取,亦可安金,道光十二年,曾孫龍翔立碑垂後。
九世祖繼配妣廖孺人諱妙 生一子諱應洋
原塟於盧圩嶺,穴不吉。道光三年,曾孫龍翔遷移於馬碑山鯉魚嶺與應洋公王氏婆入墓合塟,併勒碑垂後。
附記○應洋公貽下祭資錢肆拾捌千,買受石砍田一坵,租谷四石,實買去錢伍拾弍千文。
九世祖續配妣翁孺人諱妙蘭生一子諱應沛
塟於明村禾塘嶺,午龍入首申山寅向兼庚甲分金。坐穴似高似假,明堂似曠,不入俗眼。嘉慶丙子年,啓探視,塟得五十余年方架,見金骸紅暖,氣結祥瑞,曾孫 龍翔 議衆修墓豎碑,安龍謝土,嗣後子孫,不可悮信俗術之言矣!但此地明堂宏敞,遲乆乃發耳。

十世長伯祖諱應球公號石韻
伯祖妣黃孺人諱妙寄生二子,長宏輔,次宏毓,俱絕。先年屢塟未妥,嘉慶甲戌年,姪孫龍翔遷移合塟於明村茹粱嶺。係“太陽沒骨穴”,美地也。內坐辛山乙向,外立庚山甲向兼申寅分金,道光二年豎碑修墓。
附記○此地翔本欲留與翔母作壽藏,因見伯祖穴不吉,又無後嗣,於心不安,是時翔母尚壯健,故遷伯祖安塟。
十世二伯祖諱應洋公號西舟
伯祖妣王孺人諱妙嬌 生二子,長宏秀,次宏德,後裔俱居遠籍。乾隆三十四年合塟於馬碑山鯉魚嶺,丙山壬向兼午子分金,即廖氏婆所入之墓是也。

065

066

067

068

069

070

071

072

073

074

075

076

077

078

079

聯:徽州派衍源流遠 賓邑支分爼豆長
額:囗囗引之
碑文:祖諡迪恭,號吉堂,乃江南徽州府⑥人也。前明正統年間⑦(1436-1450),登進士弟⑧,選授賓州直隸州牧⑨。淑配宜人⑩蒙氏,生一子曰彥斌,孫曰肇鑑,曾孫六人:長曰景在、次曰景演、又次景仰、景球、景望、景滿,考家乘載11。祖知賓事時12,已届耄年13,故蒞任14三載,壽終于賓衙15,嗣後16籍居17南街四鋪18,至四代始移處19鄉間,迄今十有余世,裔孫20頗繁,四方星籍,惟籍賓林者居多,外有籍雲南、思恩、宣化、西林、象州、武緣、忻城者,碁布散處,間21亦抵期臨祭焉。祖前原葬于州南老潘嶺園內,因代遠年湮穴脉殘壞,道光二年(1822年),十二世孫龍翔,同阖22族老幼共議遷葬,祀時所見骸骨無幾,祗有冠帶無恙。今葬于蘆圩嶺,與二、三世祖品字安葬,作艮山坤向兼寅申分金,並泐23石志24之以昭25茲26來許27
道光四年(1824)三月清日 阖族衆裔孫仝立
译释:
①明故:明,指明朝。故,指亡故。指明其亡故的年代是在明朝。
②诰授:帝王授官、封赠称诰授。跟据《廿四史·明史·志第四十八·职官一》: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
③奉政大夫:明朝正五品官员的升授名号。跟据《廿四史·明史·志第四十八·职官一》: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干授宣议郎。从七品,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④谥:shì 也叫谥号,是古代帝王、后妃、贵族、诸候大臣或其它有地位有影响力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事迹行为和品德所给予的总结、评价性的称号。此字指明“迪恭”这个名号是始祖“吉堂公”身后朝廷所封赠的。
⑤始祖:本来是指最早的有世系可考的祖先。亦指一个地方一个氏族的开基祖。
⑥徽州府:明时的徽州府辖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
⑦正统年间:自公元1436----1449年的十四年时间为正统年号。
⑧登进士弟:考试得中称“登弟”,而什么叫“进士”呢?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隋朝于605年首次开的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隋、唐时,“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 宋代以前,进士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宋仁宗时,曾发生一名通过省试,但在殿试被黜落的考生愤而投奔西夏。自此以后殿试都只定名次,而不会黜落考生。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七人),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一般每次科举考试共有进士一百多人。
⑨州牧:郡官称守、州官称牧、县官称宰。
⑩宜人:五品外命妇的封号。什么叫外命妇?命即诰命或敕命。皇宫内受封的妇人叫内命妇宫外受到封赠的妇人则叫外命妇,她们的称号是固定的。跟据《廿四史·明史·志第四十八·职官一》: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后来孺人通用为对七品及以下的妇人的敬称)。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凡封赠之次,七品至六品一次,五品一次,初制有四品一次,后省。三品、二品、一品各一次。三母不并封,两封从优品。父职高于子,则进一阶。父应停给及子为人后者,皆得移封。嫡在不封生母,生母未封不先封其妻。妻之封,止于一嫡一继。其封赠后而以墨败者,则追夺。
11考家乘载:祖先的家乘都记载在这里了。这里指从始祖到四世景字六人的世系家乘。
12知宾州事时:做宾州知事的时候。知事即知府,与前面的州牧相对应。当时府治最高级别的官员。
13耄mào年:耄,原指八、九十岁的高龄,后引用为年老,耄年即老年。
14莅任:到任。15衙:指官署。16嗣后:子孙后代。17籍居:落籍、居住。18南街四铺:地名,在宾州南街,有一铺、二铺直至十铺。19移处:移住。20裔孙:子孙后代。21间:其间、其中部分人。22阖:通合。23泐:通勒,雕刻。24志:记述,记载。25昭:昭示,明白地显示。26兹:此、这。来兹:来年,今后。27许:这样,如此。
译文:
始祖的谥号叫“迪恭”,原号“吉堂”,本是江南徽州府人,在明朝正统年间,考中进士,后来被朝廷选派到宾州来做州牧(州治的最高长官),官衔为正五品奉政大夫。他的妻子、五品宜人蒙氏,生一子彦斌;孙子叫肇鉴;曾孙六人:长景在、次景演、再其次的是景仰、景球、景望、景满,始祖到四世祖的家乘世系都记载在这里了。始祖做宾州府最高长官的时候,已经是老年人了,刚到任三年,即不幸逝于当时的宾州府衙官署中,他的家属、子孙后代随后落籍居住到南街四铺这个地方,到第四代才移到乡下去住,到现在(指立碑的时候,即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时)已经有十几代人了,子孙后代相当多,象天上的星星一样散布居住在四面八方,只是居住在宾州和上林的比较多些,外地的有落籍在云南、思恩(今马山)、宣化(今邕宁)、西林、象州、武缘(今武鸣)、忻城这些地方的,像棋子一样散布居住,其间一些人到了约定祭祖的时候,也会来到这里祭拜。始祖原来葬在宾州城南的老潘岭园内,因为年代久远,龙穴龙脉受到破坏后都殘坏了,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的时候,十二世孙龙翔,和全族的老幼族人共同商量迁葬,打开墓穴的时候发现没有什么骸骨,只有衣冠饰物等还完好存在。现在把始祖葬在芦圩岭,和二世祖彦斌公、三世祖肇鉴公呈品字形安葬,墓向为艮山坤向兼申寅分针。同时刻石勒碑记载这件事,以明白地昭示给后来的人。
道光四年(1824年)三月清明日
全族的子孙后裔同立
四世祖景滿公墓碑
[img=517,800]http://b3.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97bdce9fa969f1ed9678093c5b53a849051e824a45b260e6ab197b2dedb49de09e3b3fd81f6e81c738f84adbab2389148992d04a20968cb92686ad021f00aedde0db5b5abcd9d14092dc5721278292a5ba05ff4&a=3&b=3[/img]
四世祖景滿公墓碑銜:明故顕祖考①諱②景滿潘六公之墓
聯:幾伏奇坡綿穴後根固枝蕃 一潴秀水特墳前源深流遠
額:潘氏墓志
碑文:四世祖諱景滿,字汝謙,乃前明正統囗知賔州事諱迪恭公曾孫③,肇鑑公第六子也。配祖妣④廖孺人⑤生二子:長継先、次継序,孫三人:長慎、官守偹⑥;次愉、官千縂⑦;三恒、荐遷邑武舉人⑧,曾孫十有一人:大纓、大(纟薰)、大績官松江縣令、大継、大紋、大維、大縚、大綺、大繩、大紇、大縉亦間列宮庠。祖自前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卜葬于陸瑤嶺,坐庚山甲向兼申寅分金。舊原有碑,因咸豐四年(1854年)碑石毀断,越六年丙辰歲(1856年),八世孫庠生龍翔,議同衆裔孫等重豎新碑,其正銜聯額仍遵舊刻,迄今嗣續衆蕃難以備載,僅依舊碑錄先代于碑前,以昭來許
咸豐六年(1856)三月初九日午時衆裔孫同立
译释
①显祖考:显,子孙尊称先人;祖考:祖先,指男性祖先。
②讳: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又指对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在名字前加讳,以表示尊敬。
③曾孙:从自身算起的第四代。《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kūn)孙……
④妣:bǐ 指母亲,特指死去的母亲,也指祖母和祖母辈的以上的女性祖先。
⑤孺人:本为七品官的母或妻的封号,后来通用为对七品及七品以下妇人的敬称
⑥守备:正五品武官。
⑦千总:正六品武官
⑧武举人:相当于文人的举人等级。
译文:
四世祖名景满,字汝谦,是明朝正统年间宾州知州(即当时宾州最高长官)迪恭公的曾孙,也是肇鑑公的第六个儿子。婚配四世祖妣廖氏婆生二子:长的继先,其次的是继序。孙子有三人:长的潘慎,官职为正五品武官守备;次的潘愉,官职为正六品武官千总;三的潘恒,地方上的武举人。曾孙有十一人:大缨、大纁、大绩官居松江县令、大继、大纹、大维、大縚、大绮、大绳、大纥、大缙,其间也有多人得到了功名以及朝廷俸禄。四世祖自前明万历二十八年(即1600年)的时候安葬在六瑶岭,庚山甲向兼申寅分金,原来墓前有碑,因为咸丰四年(即1854年)时碑石毁断,到了咸丰六年,八世孙龙翔,同族人商量重新立碑,碑上的正衔、对联和横额仍然按照原碑,到现在(即咸丰六年时)为止,景满公的后代裔孙非常地多,很难详细地记载在这面石碑上了,所以就单照原碑,记录从景满公到其曾孙这些先代祖先在此碑上,以明白地显示给后来的人。
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初九日午时众裔孙同立。
五世祖継序公墓碑銜:明誥授奮…………府君…………
碑文:先祖諱継序號行齊,乃明始祖知賔州事吉堂公之元孫,諡…………人,伯祖諱継先公,生二子,長曰慎囗任守偹,次曰愉,原任千縂…………邑舉人,有孫六人,長曰大績,原任松江縣尹,次曰大縚、大紋、大…………牆,曾孫仕就、仕仁、囗生、文囗、文囗、文祥、文現、志益、志善,元孫紹…………源英、源豪。祖囗囗囗曆囗囗囗柩囗于蟠龍嶺,巽山乾向兼…………載,墓缺碑殘,道光二年(1822年)裔孫龍翔囗囗囗議遷陳氏孺人在囗…………石,以垂不朽囗…………
(注:以上碑文为正衔右面之碑文,剥损非常严重,估计应该是受到长期烛火的熏烤后,碑面因趋冷趋热及风化而爆裂,文字只上半部分依稀可辨,碑石下部则剥损过于严重而只字不见了。正衔右面估计应勒刻有各代裔孙之名,而此面剥损更为严重,除边上可辨出“道光二年岁次壬午二月二十六”几个字外,其余的则只字不见。)
道光二年(1822年)歲次壬午二月二十六日
译文:
先祖名叫继序,号行齐,是明朝始祖、当时宾州府最高长官吉堂公的元孙,谥…………人,伯祖(即继序公的哥哥)叫继先公,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潘慎,任正五品武官守备,次子潘愉,任正六品武官千总…………地方举人。继序公有六个孙子:长的大绩,时任松江县尹;其次的大縚、大纹、大……他们中多数受朝庭俸禄。曾孙的名字是:仕就、仕仁、囗生、文囗、文囗、文祥、文现、志益、志善。元孙的名字是:绍…………源英、源豪。继序公(在)……(万)历……(葬)在蟠龙岭,巽山乾向兼……(到现在已有)…年,坟墓碑石都殘破了,道光二年(1822年),裔孙龙翔…商量迁陈氏孺了在(此合葬)…(谨泐诸)石,以垂不朽…
七世祖大縚公暨周氏孺人墓碑
[img=460,800]http://b3.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97bdce9fa969f1ed9678093c5b53a84cae3e79f84b0f44f2a14c518e458c7e33e0e9cb2c91ebd02a6b593f4c90574dcbe15b56fb5f1f775c207e7609b7edb0391524df2b351b6c35e375f877dd4d7efd0123d06&a=3&b=3[/img]
銜:明故太祖顕考潘諱大縚公暨①周氏孺人之墓
碑文:嘗讀詩至“無念尔祖”而謂然叹曰:祖之于人本也!蓋人得天地正氣以生,又得祖、父撫育以成,則祖、父之大恩同乎天地矣!居于世者,豈不當念厥祖而思報本哉!我太祖諱大縚公,乃明正統間知賔州事諱迪恭公七世裔,鄉進士諱恒公次子也。兄、弟五人,伯祖諱大績公,官松江知縣,諸叔祖俱列宮牆,惟我祖終困于遇,未睹泮②林。配祖妣孺人周氏生二子:長諱仕就公生一子曰紹源延四世傳,次諱仕仁公生二子:曰紹澄、曰紹清,二公孫支派衍,啓我後人,迄今六世,雖祖之懿行遠無可考,即觀後裔蕃昌,書香継起,其留貽之德,亦可知矣!祖原葬蘆圩嶺,未得其所,道光十二年,裔孫龍翔遷移合葬于蟠龍嶺,巽龍入首作巽山乾向兼囗囗分金,壬辰年壬寅月辛未日辛卯時是葬祖之吉期也。衆裔孫囗囗後遺忘命垂志不敏,謹泐數言以壽諸石,俾後之繼繼繩繩以承祭祀,是即念祖也!是即報本也!六世裔孫儒學庠生龍翔百拜敬書
曾孫:應球、河庠生、應毅、應洋、應沛
玄孫:宏培、宏輔、宏育、宏秀、宏德、宏顯、宏彰、宏惠、宏見、宏文、宏詩
來孫:廣達、廣澤、廣明、廣濟、廣囗、廣貽、廣囗、廣積、廣合、廣囗、廣囗、龍翲太学生、龍翺庠生、龍翔庠生、廣堯、廣淄、廣綸、廣囗、廣囗、廣昇、廣平
晜孫:載(輝、典、籍、現、芳、芬、毓、 、玩、良、漲、泳、保、珖、寬、桔、法、治、鯉、棟、昌、朗、[氵囗]、沼、元、涭、鯤、源、容、語、深、秦、潔、潭、波、浩、囗、囗、曾、端、成)
雲孫:秀(英、安、楊、溪、柳、津、梧、淮、梅、准、桐、柏、凌、楓、[木囗]、[木囗]、[木囗]、[木囗]、林、[木囗]、荣、蕃、智、山、延、囗、槤、森、桓、番、高、聰、樋、植、考、樹、[木囗]、[木囗]、[木囗])
礽孫:(德、作、國、修、行、爲、養)善
耳孫:弟莊
道光十二年(1832年)正月二十三日卯時 吉旦立
八世祖仕仁公墓碑
[img=500,751]http://b3.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97bdce9fa969f1ed9678093c5b53a84c171b60890392e0f4eb7a775af4ddf83ed4f23579999ca3b548fc7c99c25b63fb733118abd94b0f4b9ea64e3526c74ce34b4ddc08e1b7757cb25b37c0e2eaa7e2cfb5baa&a=3&b=3[/img]
銜:清故高祖顕考潘諱仕仁公墓
聯:形呼臥犬精神聚 穴號騎龍氣脈流
額:源遠流長
碑文:高祖諱仕仁,乃明囗祖原任賔州知州諱迪恭公八世裔,世祖薦遷邑舉人諱恒公嫡孫,囗祖諱大縚公次子也。配祖妣孺人謝氏生二子:長紹澄、次紹清;孫諱河庠生、應球、應毅、應洋、應沛;曾孫:宏培、宏毓、宏輔、宏顯、宏秀、宏彰、宏德、宏惠、宏見、宏文、宏詩,歴今五世,雖其生平事業代遠難稽,即觀後裔蕃昌,書香囗継,我祖之德,諒可知矣!自乾隆初年卜葬佛狗嶺,丁龍入首,坤山艮向兼申寅分金,前未立碑,至嘉慶庚辰歲(1820年即嘉慶25年庚辰),玄孫翔恐世遠墓湮,因議囗囗孫,謹泐諸石,以示來茲!
點穴師甘菲代桂林府人氏
玄孫:廣(達通明澤…周貽大畧合…)龍翲太學生龍翺庠生龍翔庠生……
來孫:載(輝典籍現芳芬育玩道梁永寶漲珖梓寬鯉法棟治定濬椿沼元涭鲲源容深材潔潭橋波梼楓)
晜孫:秀(英安楊柳溪概津淮梧梅桐柏澯滄淩護松)
雲孫:(德作國修行)善 仝立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三月初八日吉旦
九世祖绍澄公碑
[img=497,800]http://b3.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97bdce9fa969f1ed9678093c5b53a84d97338a92affdf9aacdf8339aeee8eafd2facb8e3c189751dc62e7baf389ebbeef8b9d8ef12a09d088c100c0bcaff2e0f76a64c05860972bea6ebdd0baacd753f553907c&a=3&b=3[/img]
銜:清故顕考諱紹澄號明極潘太府君之墓
額:……
碑文:曾伯祖諱紹澄,號明極,乃明知賔州事諱迪恭公九世裔,高祖諱仕仁公長子也。元配継配俱廖氏生二子,長諱河、字應先、進邑庠生,次諱應毅;孫五人:長宏培、次宏顕、宏彰、宏文、宏詩;曾元綿奕,來晜蕃昌,皆祖之延派也。伯祖生于康熙戊申年(1668年),終于乾隆癸亥歲(1743年),享壽七十有六,越六載,幸遇桂林地師甘公諱菲代,卜兆于馬碑山金貓嶺,癸龍入首壬山丙向兼子午分金,乾隆戊辰年丙辰月丙申日丙申時安葬,迄今九十余歲,墓缺碑殘,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歲癸酉月乙亥日乙酉時,衆孫等重修墳墓,謹將其生殁葬期以壽諸石
遺下祭田三畝正內載熟民米伍升三合正
囗囗邑庠生曾姪孫龍翔百拜撰並擇課
…… 太學生曾姪孫龍翲百拜題額
邑庠生曾姪孫龍翺百拜敬書
……廣(達、通、明、澤、濟、周……淄、倫、樂、伸、昇、平)
元孫:載(輝、典、籍、道、良、永、保、桔、鯉、棟、昌、朗、元、鯤、語、鱨、秦、端、成、謹)
來孫:秀(英、安、溪、津、淮、准、淩、護、智、山、冠、香、高、聰、璋、桢、凝、業、蘭、爵、蕃、廉、權、彥、渊、蟾、書、念、顔、乾、海、春、桃、園)
晜孫:(德、作、國、修、行、正、養、本、性、求、習、存、忠、嘉、惟、近)善
雲孫:有(莊、榮、謙、華)
十一世祖宏彰公碑銜:清故顕考潘諱宏彰公暨馬氏孺人之墓
聯:後環虎嶺靈鍾大 前列仙峰秀毓多
額:克昌厥後
碑文:伯父諱宏彰,乃前明知賔州事號吉堂公十一世裔,鄉進士號誠齊公玄孫,庠生諱河公第三子也。元配孺人馬氏生一子字廣明,継配孺人李氏生三子:長廣濟、次廣周、又次廣振。緬伯父生平,耻尚浮華,力敦儉樸,雖未克繼起書香犬光前列,面明理達,鄉裏咸推爲仁者,及其棄世,屢葬未安,道光十二年,長孫載典遷移與馬氏孺人合葬于外渌塘磨鈎嶺,甲龍入首坐寅山申向兼艮坤分金,伯父生雍正辛亥年(1731年),伯母生壬子年(1732年),龍翔擇壬辰年癸卯月壬寅日壬寅時安葬,命翔作記以志之,翔不文,薄征數言以壽諸石
祭田佛狗塘田三畝大娘塘田柒分熟民米壹昇荒民米貳昇柒合一勺陸抄捌撮正共額租谷陸石正
主葬擇課邑儒學庠生堂姪龍翔頓首百拜撰
參穴例授八品介賓員庚男韋彥頓首題額
太學生堂姪龍翲頓首題聯
邑庠生堂姪龍翺頓首丹書
奉祀男:廣明、廣濟、廣周、廣振
孫:載典、載籍、載育、載良、載保、載棟、載昌
曾孫:秀溪、秀津、秀淮、秀准、秀淩、秀護、秀智、秀山、秀延、秀高
玄孫:養善
道光十二年[1832]二月二十五日立
http://user.qzone.qq.com/57920308/blog/1284196120
感兴趣的宗亲可以移驾尊步
清道光元年至二十四年十二世裔 龍翔 修輯完成(1821--1844)
清光绪二至五年 十四世裔 秀樋 据龍翔本抄傳(1876--1879)
民国二十七年
十七世裔 瑞生 回郭塘村据秀樋抄本抄傳東蘭(1938)
公元一九六七年
十八世裔 兆英 据瑞生抄本抄傳
公元二00六年
二十世裔 麒元 据瑞生殘本及兆英抄本抄录并标点整理
二十世裔 麒元 据瑞生殘本及兆英抄本抄录并标点整理
(以下为瑞生公抄本图片及麒元据抄本整理的文字)
族有譜,所以誌本源之自,敘支派之分,記久而傳遠,厥初生民而至於化育繁殖無窮矣。
先王因生民以來,祚土命氏,世係之遠,燦然不紊,非譜曷由傳哉?
吾邑潘氏,自宋元及明以後,世家巨族來自山東青州者居多,惟賓陽潘氏,則來自江南徽州,其來雖不同,然皆名省(注应为各省)之遺宗也,乃閱歲滋久,洊罹兵燹,譜牒散逸,或有盛衰顯微之不齊,則有昧乎先世之祥,惟知道好學之士,收拾殘墜,存其一二,亦可因之以全其家族之遠矣。
粵西賓陽潘氏,其先有號吉堂先生,奉政賓陽直隸州,嗣後遂籍居焉。余嘉慶丁丑解組歸鄉,道光辛未(麒元注:道光并无辛未年, 疑爲先人傳抄過程中的筆誤 )秉鐸賔陽書院,其十二世裔孫龍翔,執經門下,將之譜,其世次,遠誌其畧,近述其詳,傳信阙,得古宗法之遺意。求序於余,余觀之,喜其不失故家之舊物也!吾爲溯厥原始之可徵者,按潘氏之先,起於後稷,積德累仁,厯三十餘世以至於周,及武王大定天下,封畢公之
子,其食采於潘,因氏焉,此得其所由始也。由是支分,有各省居者,自秦漢晉唐,而宋元明清,歴千百年間,代有聞人,然世遠族蕃,不能悉舉,特以江南派分,在前明正統間,有諱廸恭號吉堂先生,登進士弟,奉銓知賓州事,而龍翔之譜惟始於廸恭公者,譜其所可知,以傳信也,余之所序者,盖例南豐曾氏之追溯都鄉侯,上接於子輿,欲以知厥原。若夫君子之修倫紀、重宗祊,固不貴於遠溯而矯通。
昔範宣子,其陳家族之大,且上推於千百之遠。昔穆叔答以“保姓受氏,世祀之不絕,不若立德、立功、立言之不朽”,世以爲名言。
吾聞潘子家居,崇尚禮義,敦本務實,建祠堂以修時祀,置蒸嘗以備時祭,殆亦仁人孝子之用心,意其於穆叔之所云,或有立其功者,則亢宗昌後,寕不在茲乎?張子曰:“孫子賢,族將蕃”,吾於潘氏,蓋深期云。
賜進士及弟、翰林院通政使司通政使、前雲南主司、山東學政、加七級年通家侍生:張鵬展南松氏撰
先王因生民以來,祚土命氏,世係之遠,燦然不紊,非譜曷由傳哉?
吾邑潘氏,自宋元及明以後,世家巨族來自山東青州者居多,惟賓陽潘氏,則來自江南徽州,其來雖不同,然皆名省(注应为各省)之遺宗也,乃閱歲滋久,洊罹兵燹,譜牒散逸,或有盛衰顯微之不齊,則有昧乎先世之祥,惟知道好學之士,收拾殘墜,存其一二,亦可因之以全其家族之遠矣。
粵西賓陽潘氏,其先有號吉堂先生,奉政賓陽直隸州,嗣後遂籍居焉。余嘉慶丁丑解組歸鄉,道光辛未(麒元注:道光并无辛未年, 疑爲先人傳抄過程中的筆誤 )秉鐸賔陽書院,其十二世裔孫龍翔,執經門下,將之譜,其世次,遠誌其畧,近述其詳,傳信阙,得古宗法之遺意。求序於余,余觀之,喜其不失故家之舊物也!吾爲溯厥原始之可徵者,按潘氏之先,起於後稷,積德累仁,厯三十餘世以至於周,及武王大定天下,封畢公之
子,其食采於潘,因氏焉,此得其所由始也。由是支分,有各省居者,自秦漢晉唐,而宋元明清,歴千百年間,代有聞人,然世遠族蕃,不能悉舉,特以江南派分,在前明正統間,有諱廸恭號吉堂先生,登進士弟,奉銓知賓州事,而龍翔之譜惟始於廸恭公者,譜其所可知,以傳信也,余之所序者,盖例南豐曾氏之追溯都鄉侯,上接於子輿,欲以知厥原。若夫君子之修倫紀、重宗祊,固不貴於遠溯而矯通。
昔範宣子,其陳家族之大,且上推於千百之遠。昔穆叔答以“保姓受氏,世祀之不絕,不若立德、立功、立言之不朽”,世以爲名言。
吾聞潘子家居,崇尚禮義,敦本務實,建祠堂以修時祀,置蒸嘗以備時祭,殆亦仁人孝子之用心,意其於穆叔之所云,或有立其功者,則亢宗昌後,寕不在茲乎?張子曰:“孫子賢,族將蕃”,吾於潘氏,蓋深期云。
賜進士及弟、翰林院通政使司通政使、前雲南主司、山東學政、加七級年通家侍生:張鵬展南松氏撰
潘氏族譜敘(黄金声)
嘉慶丙寅歲,余掌教海喬村乾健齋,賓陽潘子龍翔,執經門下,講學之暇,執其族譜以叩曰:“爰自始祖諱廸恭公來賔,迨今十有二世,先代家譜偹載甚祥,逸於兵火,舉喪其行實,然祖祖相承,積善累德,猶追臆而弗忘,慎勿廢先人継述之緒,必修家譜,以示後生,使知其水有源、人有祖也,兼具譜畧曰:‘遠祖書厥名、近祖敘厥實’,世代雖邈,然必述其簡要,俾雲礽均知所本焉。本欲草創,竟不能自製,而又不敢以先人之功而苟忘,幸先生爲弟子書之。” 余不敏作,豈敢當然。龍翔晨夕追隨,勉勵倜儻,素知才器過人,又能奉先思孝,豈得無
昕夕之間,以爲之記。
世次云譜者,載祖宗之事也。盖祖有遠有邇,族有親有疏,使不立譜以載,之後之人,何以知所本歟?夫自襧而祖,祖而曾,曾而高,高而追之,以至於始;雖有遠邇之殊,然以一氣而來,則皆吾祖也;自伯而叔,叔而從,從而再,再而推之,以至於族,雖有親疏之差,然以一本而生,則皆吾親也。既均其氣,又同其本,則爲譜者之心,宜何如哉?一則曰“思孝”,二則曰“思悌”也。盖孝心一施,則祖之遠者,必思而追之;悌心一擴,則族之疏者,必思而卹之。是故爲祠於家,以時祀之,享乎近也;冬至祭始祖,追乎遠也;冠婚喪祭則子姪咸至,序其倫也;有事則相謀,有難則相赴,笃恩義也;置義田宅,所以周窮匱也;此孝子仁人之心也。
念龍翔之心,克念其祖,克卹其族,復恐後之人忘焉。爲修宗譜,係其州,立其宗,書名字,敘行實以著。夫
継述之緒,又嚴其書法,使卑者不敢陵上清其宗派,戒外姓不得內溷其族類。集成編帙,以藏於家,俾後之人,不忘祖族,不忘其孝悌之心也。
詩云:“昭茲來許,繩其祖武。”為譜者,盖取諸此乎?
箴曰:明明乃祖,有明名士;積功累仁,貽厥子孫;綿綿瓜瓞,奕奕本支;歴世十二,暨我清時;人紀以正,禴祀是供;天賜繁祉,俾熾而豐;爰編家譜,示乃後人;永念爾祖,夙夜惟寅。
嘉慶丙寅歲,余掌教海喬村乾健齋,賓陽潘子龍翔,執經門下,講學之暇,執其族譜以叩曰:“爰自始祖諱廸恭公來賔,迨今十有二世,先代家譜偹載甚祥,逸於兵火,舉喪其行實,然祖祖相承,積善累德,猶追臆而弗忘,慎勿廢先人継述之緒,必修家譜,以示後生,使知其水有源、人有祖也,兼具譜畧曰:‘遠祖書厥名、近祖敘厥實’,世代雖邈,然必述其簡要,俾雲礽均知所本焉。本欲草創,竟不能自製,而又不敢以先人之功而苟忘,幸先生爲弟子書之。” 余不敏作,豈敢當然。龍翔晨夕追隨,勉勵倜儻,素知才器過人,又能奉先思孝,豈得無
昕夕之間,以爲之記。
世次云譜者,載祖宗之事也。盖祖有遠有邇,族有親有疏,使不立譜以載,之後之人,何以知所本歟?夫自襧而祖,祖而曾,曾而高,高而追之,以至於始;雖有遠邇之殊,然以一氣而來,則皆吾祖也;自伯而叔,叔而從,從而再,再而推之,以至於族,雖有親疏之差,然以一本而生,則皆吾親也。既均其氣,又同其本,則爲譜者之心,宜何如哉?一則曰“思孝”,二則曰“思悌”也。盖孝心一施,則祖之遠者,必思而追之;悌心一擴,則族之疏者,必思而卹之。是故爲祠於家,以時祀之,享乎近也;冬至祭始祖,追乎遠也;冠婚喪祭則子姪咸至,序其倫也;有事則相謀,有難則相赴,笃恩義也;置義田宅,所以周窮匱也;此孝子仁人之心也。
念龍翔之心,克念其祖,克卹其族,復恐後之人忘焉。爲修宗譜,係其州,立其宗,書名字,敘行實以著。夫
継述之緒,又嚴其書法,使卑者不敢陵上清其宗派,戒外姓不得內溷其族類。集成編帙,以藏於家,俾後之人,不忘祖族,不忘其孝悌之心也。
詩云:“昭茲來許,繩其祖武。”為譜者,盖取諸此乎?
箴曰:明明乃祖,有明名士;積功累仁,貽厥子孫;綿綿瓜瓞,奕奕本支;歴世十二,暨我清時;人紀以正,禴祀是供;天賜繁祉,俾熾而豐;爰編家譜,示乃後人;永念爾祖,夙夜惟寅。
賜進士及弟候銓內部主事現任淅江金華府金
華縣知縣加五級年通家侍生黃金聲震堂氏撰
潘氏家譜跋
嗚呼!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然族屬疏遠,年逾世邁,能知祖宗所自者,以其有譜也。
吾觀賔邑之間,豪門子弟,惟知
聲色犬馬之樂,爲高堂金帛榖粟之奉爲急,置宗法爲外物,視家譜爲具文,苟能知其所自出者,誠不多見。
今吾友雲起潘龍翔,好讀書、知道理、重親親、笃恩義,拳拳以宗法爲務,囊括珍藏,接目驚心,可謂知本者矣!知重其本,則能推親親之恩以及於人,體前人之德以修諸己,如此視上世亦無愧。詩“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吾於潘氏子孫卜之。
武邑儒學庠生同學弟瀞泉蘇岱秀魯瞻氏撰
家譜自敘
自玉牒廢而宗法立,然後人倫明、長幼序,其於世教,豈小補哉?盖家之有譜,猶江河之有源委,雖支流百出,曲暢旁通,沿流溯源,可以得其本矣!一失其譜,則親疏長幼何從而稽、名諱出處何從而考、功名行實又何從而紀載歟?故士君子不寳乎金玉,而寳乎家譜者,以其所重在此而不在彼也。
按我始祖諱廸恭公,原籍江南徽州,明正統間,登進士弟,奉命授賓州直
隷知州,因告終賓衙,是以籍居賔邑,迄今十有二世,先代家譜,偹載甚祥,乃代遠年湮,譜牒散逸,翔謹拾殘墜,存其一二。
先儒有曰:知者無不知,當務之爲急。翔豈敢當哉?特以族中頗盛,星散四方,茲復修家譜,俾後之人,欲知其名諱出處,長幼親疏,併知祖宗之功名行實,考妣之龍穴塋墓,一覽此編,瞭如指掌也!云爾。
十二世裔孫儒學庠生龍翔字雲起撰
遺囑篇
余自幼習讀詩書,強年叼遊泮水,生平志切堪輿,心專尅擇,年二十四始博覽風水諸書,遍遊各邑山水,閱厯三十餘載,自始祖以迄諸父昆弟,凡十二世之考妣坟墓——其不吉者遷移之:或點地新扦,或相墓合塟;其叶吉者,参酌之:或向錯改正,或修墓堅碑;俱一一謀畫周致。今余年逾杖鄉,編修家譜乘,於祖宗坟墓偹載甚詳。爾等嗣後子孫,不可誤信俗學庸師,盲扦妄改,貽害後人。書云:“若還差一指,如隔萬重
山。”又云:“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可不慎歟?
裔孫秀樋>(应为龍翔)謹囑
(麒元注:本囑應爲龍翔所撰,而秀樋實爲族譜的抄傳者而已;下面的遺囑再篇也一樣。此兩篇,從內容上看,符合龍翔公作爲風水師的身份,符合其庠生的身份,對修墓遷墓的敘述亦與後面的歴代墳墓志相吻合)
遺囑再篇
余纂著篇,自道光元年辛巳歲修輯,越甲辰歲篇帙始成,厯二十餘年,詳核稽查,頗費工夫。若余已抄傳數本,發與各房收給,使後世世子孫,一見是篇,即知屢厯矣!凡我族中嗣後,有知珍重此書者,宜多抄錄藏家,以免本源失墜是所望焉。
遺囑再篇
余纂著篇,自道光元年辛巳歲修輯,越甲辰歲篇帙始成,厯二十餘年,詳核稽查,頗費工夫。若余已抄傳數本,發與各房收給,使後世世子孫,一見是篇,即知屢厯矣!凡我族中嗣後,有知珍重此書者,宜多抄錄藏家,以免本源失墜是所望焉。
後裔孫秀樋>(应为龍翔)謹囑
源流錄
始祖廸恭公配蒙氏婆生彥斌公元配廖氏婆継配吳氏妙廂婆生肇鑑公元配陸氏婆継配吳氏婆又續配林氏婆生景滿公 字 汝謙配廖氏妙上婆生継序公配陳氏妙二婆生潘恒公 字 忠一元配黃氏三姊継配黃氏妙團
婆生大縚公配周氏妙三婆生仕仁公配謝氏妙兒婆生紹清公元配張氏妙丙婆継配廖氏妙婆又續配翁氏妙蘭婆生應沛公配廖氏妙貫婆生宏惠公號恩普配蒙氏妙桃婆宏見配黃氏妙棣婆
分支錄
我潘氏自明正統間,始祖廸恭公棄世賓衙,嗣後籍居賔州南街四舖,自建令公廟二座,至四世祖兄弟六人分爲六房,始移籍鄉村,各置村庄基業居住:長房景在公籍居上林馬村,分籍武緣葛圩;二房景演公,籍居賔陽含通團龔村,分籍大阮村、渌蔗村;三房景仰公,籍居賓州武陵團;四房景球公,籍居南街四舖,後移籍宣化縣;五房景望公,籍居思恩府大潘村;六房景滿公,籍居賔州大庄甲大庄村、郭塘村,分籍明村、西林縣馬林寨、象州木鵞村、忻城縣高官村。今各房子孫星散居住,止有長房、二房、六房子孫至清明
節候同祭掃墳塋,其三房、四房、五房子孫乆不還鄉祭祖,未知其後裔派延,故翔繪世係圖於后,俱不及偹錄。後裔秀樋>(应为龍翔)謹錄
(卋系圖)
歴代墳墓誌
始祖諱廸恭公號吉堂,明正統賜進士出身,官賓州直隸知州,诰授奉政大夫。原柩塟於州南令公廟東二里,土名老潘嶺園內,穴不吉。道光二年十四世孫(麒元注:應爲十二世孫。[ 疑爲先人傳抄過程中的筆誤,下同)龍翔遷移塟於蘆圩嶺,在二三世祖墳後離穴二丈許,作品字安塟,道光四年豎碑,地在蘆圩北邊離蘆將一里,穴在路邊,龍自盧圩下來,橫結平面太陽單提穴。坐穴徵起水泡穴,又微開坦窩,界合分明,蝦須掬抱。穴後展開飛鵞大賬,抱過穴星,巒頭豐滿,體勢端莊。作艮山坤向兼寅申分金,正向豊江橋,前面高峯遠秀,小江近朝,水口特起一小鎮塞,美地也。
始祖妣順懿蒙宜人诰封四品生一子諱彥斌
柩塟於州東七里嶺,龍自南山起伏而來,約一十餘里,到頭廽龍逆結,係金掛角穴,砂環局整,穴的龍真,少祖个字出
脈,亥龍入首,前作乾山巽向,正對暗山廟後頂作官星出穴半里,道光十九年十四世孫(注:應爲十二世孫)龍翔改作亥山巳向兼壬丙分金,併豎碑垂後,餘氣拖下路邊係鄭家墓。
附傳:此地乃天塟也。先人本欲暗山廟下二裏安塟,暫停於,其夜螞蟻搬坭,蟠起數寸,將及棺一半,遂塟於焉○明萬暦二十一年安塟。
二世祖諱彥斌號碩軒
柩塟於州南蘆墟北邊,離墟將一里,穴在路邊,原有碑記,艮山坤向,正對豊江橋,因先代悮塟脫下,道光二十二年,十四世孫(應爲十一世孫)龍翔移上與始祖同墓合塟。 二世祖妣貞惠 廖 吳 孺人 諱妙廂生一子 諱 肇鑑 ○ 原附塟於始祖妣蒙宜人傍邊,因先代安塟太偏,離脉亦遠,道光十九年十四世孫(應爲十一世孫)龍翔移入與始
始祖妣同墓合塟,雖自萬曆至今已塟得二百餘年,啟時所見,骸骨尚好,離雖遠亦能安金,可知正穴之美矣!
三世祖諱肇鑑號衡圃
前附塟於二世祖彥斌公右邊,原有碑記,後有六孫夭亡,俱附塟於公墓之右。因先代公墓悮塟脫下,道光二十二年,十四世孫(注:應爲十世孫。)龍翔移上與始祖同墓合塟。
三世祖妣陸氏吳氏林氏孺人生六子景在景演景仰景球景望景滿原塟於州南二里銅鼓嶺西邊,一連三墓正向黃屋頭村前,馬鞍山雙峯秀揷,水口白沙樓鎮塞,又有桃環村真武閣羅星鎮塞,吉地也。前未立碑,道光六年,十四世孫(注:應爲十世孫。)龍翔勒碑垂後,併移四房祖三墓合附塟,十四世孫(注:應爲十世孫。)龍翔豎立碑記垂後。
附記:清明日祭祖土名玻梓田租谷八石,此租谷由先人所貽也,因其移遠居籍,貽下此田,我長房、二房、六房以作始祖蒸嘗之資,期於清明第二日祭掃此墳,凡我等世代子孫,務必敬祭,四房有碑一墓。其余無碑之墓必要剗光挂紙
燒香。
四世祖諱景滿公字汝謙號受益
塟於州南六瑤嶺。龍從盧圩下來,橫結平面太陽金星弓腳穴,庚山甲向,兩腳彎抱,穴前一池約寬二畝許,時常瀦水,惜嘉慶十五年被馬村人開畲填平,金(应为今)只坦窩而已。明萬暦時安塟,原有碑記。○此地甚美,但微嫌少陰繩陽,道光十九年,十世孫(注:應爲九世孫。)龍翔提議挑地填滿墳壕,作成微陰水泡,取陰陽交度,更爲全璧。
附傳○此地在明萬暦時,先祖行山尋地致此,幸遇北京湯先生奉旨來賔點地安塟蒙大賚公,先祖叩求點一穴,先生云,即在蒙大人背後池邊可作一穴。至今視之,風藏聚氣,局整砂環,誠美地也。
四世祖妣廖孺人諱妙上生二子長継先次継序
明萬暦二十一年塟
於七里嶺,穴不吉。嘉慶二十五年,十世孫秀樋> 經衆議遷移於太守譚廣嶺與六世祖妣合塟,地龍自燈檯山起祖分脈,交至五指山交界,龍逶迤而來,到蔣村後跌斷過峽,龍甚壯旺,至譚廣村復跌断,艮龍入首,前作丑未向兼丁癸,今翔改作艮山坤向兼寅申分金,係土腹藏金穴,太守天江水面朝,渌蔣小江灣抱,明堂如掌心,本身下砂逆收,內水口甚緊,羅城垣局整齊,前對官星,當中兩邊龜蛇捧足,外水口遊龜、蝦公、伏虎鎮塞,美地也!欲呼“金魚上水形”,塟腮穴。
五世祖諱繼序公號殷建诰授奮武郎
塟於大庄蟠龍嶺,俗呼為蟠龍形,穴結橫龍,貼脊塟在龍臍,將龍頭作後特樂,龍氣壯旺,局面堂皇,水口“三帝宮”俗名爲“石塘庵”鎮塞。明萬暦二十年安塟,作巽山乾向兼辰戌分金。前未立碑,道光二年,七世孫龍翔議衆修墓,勒碑垂後。
五世祖妣陳孺人諱妙二貤贈七品生一子恒
明萬暦二十一年柩塟於七里嶺,穴不吉,光緒五年九世孫秀樋>道光二年,七世孫龍翔遷移於蟠龍嶺,入墓與継序公合塟.
六世祖諱恒公舉人字忠一號誠齋例授衛千總诰贈文林郎
塟於上林巷賢鄉周富嶺。龍自高山跌下,天乙太乙夾照,穿田過峽,復起,厯安灶嶺而來,再跌断二三節,精彩翔舞,,迎送有情,纏護周密,到頭橫列帳勢,金水降脈,秀嫩異常,穴水星泡,兩帳角灣抱緊簇,係“飛鳳朝陽形”,艮龍入首作壬山丙向兼子午分金。前面丙峯尖秀,水口大山雄星鎮塞,美地也!乾隆二十九年,桂林府地師甘公菲代點穴安塟,先生黔記云:“此地四代發科”。至光緒五年,八世孫秀樋抄>道光三年,六世孫龍翔豎碑垂後。
附:舊譜載:公身體高大甲兩省,相貌魁梧,氣力雄壯;薦鷹揚後,即欲公車北上,因母年衰老,此志乃息。後塟脫下。甘先生回鄉,先祖應毅公應沛公送至貴縣,辭賞謝地
資銀肆拾兩。先生後有密信云:“佛狗嶺、大娘嶺二墓不可改易,上林塟再移上丈餘方得正穴”。至乾隆五十四年遷啟移上,始見金骸長大無匹,益信前言之非誣也!此時尚未得冬頭故,係遷江學武舉人。附路程:路從巷賢垣去之江,至馬村約有十六七里,自馬村去坟約有里許,在周富村上頭,麓穴甚藏,外視不見,自官路上去僅數百步。
六世祖元配妣黃孺人諱三姊诰贈九品生五子大績大縚大紋大繩大纥
塟於六瑤嶺,穴不吉,道光五年六世孫龍翔移下附塟於景滿公墓右邊,併泐碑垂後。 六世祖継配妣黃孺人諱妙團生一子諱大縉(原誤抄為大譜,據景滿公碑,實為大縉)。明崇禎二年塟於太守團譚廣村,在秀峯寺右邊,即四世祖妣廖孺人所入之墓是也。道光庚辰年六世孫龍翔。 七世伯祖諱大績公號勳臣,官松江知縣,敕授文林郎。伯祖元配馬孺人諱妙嬌贈七品,合塟於王明高社村西邊山,名珠子嶺,
向大王明村,坤山艮向兼丑未分金。明崇禎三年安塟,至道光二年,五世孫 (麒元注:應爲五世姪孫)龍翔豎碑垂後。
附記○大績公貽下祭田祭銀,以為蒸嘗祭掃之資,凡我世代子孫,不得以其乏嗣承祧,棄諸荒煙蔓草間,務必敬祭勿替者,謹囑。
七世祖諱大縚公號南軒
祖妣周孺人諱妙三生二子,長仕就、次仕仁。
原合塟於盧圩嶺,穴不吉,光緒五年,七世孫秀樋抄>,道光十二年,五世孫龍翔遷移合塟於大庄蟠龍嶺,巽山乾向兼辰戌分金,併衆議泐碑修墓。
八世祖諱仕仁公號靜庵
塟於郭塘村後佛狗嶺。龍自南山廉貞起祖而來,穿田過峽,開帳列屏二十餘里,到大虫塘開雲水賬,出帳頓起紫氣木星作少祖,跌下,列玉枕,跌斷束氣,入脈緊厚,再起小
巧金星結穴,氣甚員足,隨身生出一臂,似反臂外,再跌龍出下郭塘村去。桂林府地師甘公諱菲代先生,即於金星出臂處點穴橫扦,乃“騎龍斬関穴”,也欲呼“睡狗形”。丁龍入首作坤山艮向兼申寅分金。左邊砂底平似曠,右邊出二砂隨水飛揚而去,水又來短去長,但至水口兩砂俱鈎。此地不入俗眼。先生黔記云:“此地可發千丁。以近言之,三代可滿人丁,皆發在後天耳。”及翔之身,正在三代內已;卒!此時可見,先生之記不爽也。乾隆二十九年安塟。光緒年間七世孫秀樋抄>道光二十五年(麒元注:據仕仁公碑文,應爲“嘉慶二十五年”),四世孫翔議衆修墓,勒碑垂後。
八世祖妣謝孺人諱妙兒生二子長紹澄次紹清
塟於郭塘村大娘嶺,龍自南山起祖,發脉至大虫塘,復起廉貞少祖,尖秀異常,跌下復起紫氣木作主星,聳秀端凝,懸乳結微窩穴,兩邊開脾,本身左邊砂長,灣抱有情,
右邊砂短,容砂馴轉,美地也!係“美人懷胎形”。桂林甘菲代先生點穴,其黔記云:“此地至四代發科。”少祖火星夹耳秀麗,旗山亦起,應發文武科。坟作星式者因穴下拖出火嘴,洩了木氣,故必作水星,上生木,下制火也。巽龍入首,坤山艮向兼申寅分金。乾隆二十九年安塟。前已修整,因厯年乆遠,墓缺碑殘,道光十年,四世孫龍翔復議重修。六世孫秀樋抄傳與後代子孫者。
九世祖諱紹清公號香泉生於順治壬子年正月十八日亥時(麒元注:據紹澄公碑及清代紀元表,應爲康熙壬子年即1672年)
塟於道光壬辰年甲辰月壬辰日壬寅時,前原塟於盧圩嶺,穴不吉,曾孫龍翔遷移於太守鄉六奶嶺,龍自燈檯山起祖,奔馳而來,勢甚壯旺,古民嶺橫列御屏賬,穿心落脈,約三里至六奶路口跌断,庚龍過峽,從麓而上,係蘆花鞭轉,亥入首,成紫氣木星,至半山脊上,微開水窩,界合分明;即於窩中,作倒騎龍穴,坐辰山戌向兼巽乾分金;前面戌乾水逆朝,左邊坤申水,右邊寅甲水局,出壬轉癸而去,內局龜蛇把守,外堂羅星鎮塞,係“真武登天形”;以出脈御屏
作仙橋案,戌乾兩峯對面高揷,少祖辛峯近秀,以前案兩大賬作送龍,纏護穴後主星;廽轉俯視,本身兩砂掬抱有情,外有兩三重砂暗抱有力,龍去再跌斷數節,至太守塘下尚有數里,結穴亦多,但龍去、兩邊枝腳俱繞棹廽抱向內,美地也!後裔不但丁財可卜,即科甲亦可期也。
附記○此騎龍地也,時俗人未識,故多言不吉。至道光二十年已塟得九載故,探視,其天盖石極闊厚,甚重,十餘人抬方起,塟時金井弦崩下坭約三碗,囬視探時,見其崩坭還上補好自然,此奇事也。其墳的暖氣如蒸,礶水光亮如鏡,且有紫絲結繞礶內金骸,紅艶如花;所更奇者,塟時二礶頂上,翔各放道光錢一文,探時,其錢變黃金色彩,每文約有一二分厚,見者皆悅,遂道光十二年豎碑修墓,道光壬辰年甲辰月壬辰日壬寅時與應沛公父子同時合塟。
九世祖元配妣張孺人諱妙丙生一子諱應球
塟於郭塘村柴腳嶺,係金星掛角穴,丙山壬向。此地雖堂局未甚堂皇,有穴可取,亦可安金,道光十二年,曾孫龍翔立碑垂後。
九世祖繼配妣廖孺人諱妙 生一子諱應洋
原塟於盧圩嶺,穴不吉。道光三年,曾孫龍翔遷移於馬碑山鯉魚嶺與應洋公王氏婆入墓合塟,併勒碑垂後。
附記○應洋公貽下祭資錢肆拾捌千,買受石砍田一坵,租谷四石,實買去錢伍拾弍千文。
九世祖續配妣翁孺人諱妙蘭生一子諱應沛
塟於明村禾塘嶺,午龍入首申山寅向兼庚甲分金。坐穴似高似假,明堂似曠,不入俗眼。嘉慶丙子年,啓探視,塟得五十余年方架,見金骸紅暖,氣結祥瑞,曾孫 龍翔 議衆修墓豎碑,安龍謝土,嗣後子孫,不可悮信俗術之言矣!但此地明堂宏敞,遲乆乃發耳。
十世長伯祖諱應球公號石韻
伯祖妣黃孺人諱妙寄生二子,長宏輔,次宏毓,俱絕。先年屢塟未妥,嘉慶甲戌年,姪孫龍翔遷移合塟於明村茹粱嶺。係“太陽沒骨穴”,美地也。內坐辛山乙向,外立庚山甲向兼申寅分金,道光二年豎碑修墓。
附記○此地翔本欲留與翔母作壽藏,因見伯祖穴不吉,又無後嗣,於心不安,是時翔母尚壯健,故遷伯祖安塟。
十世二伯祖諱應洋公號西舟
伯祖妣王孺人諱妙嬌 生二子,長宏秀,次宏德,後裔俱居遠籍。乾隆三十四年合塟於馬碑山鯉魚嶺,丙山壬向兼午子分金,即廖氏婆所入之墓是也。
065
066
067
068
069
070
071
072
073
074
075
076
077
078
079
碑记:
始祖迪恭公墓碑
銜:明故①誥授②奉政大夫③諡④迪恭潘始祖⑤之墓聯:徽州派衍源流遠 賓邑支分爼豆長
額:囗囗引之
碑文:祖諡迪恭,號吉堂,乃江南徽州府⑥人也。前明正統年間⑦(1436-1450),登進士弟⑧,選授賓州直隸州牧⑨。淑配宜人⑩蒙氏,生一子曰彥斌,孫曰肇鑑,曾孫六人:長曰景在、次曰景演、又次景仰、景球、景望、景滿,考家乘載11。祖知賓事時12,已届耄年13,故蒞任14三載,壽終于賓衙15,嗣後16籍居17南街四鋪18,至四代始移處19鄉間,迄今十有余世,裔孫20頗繁,四方星籍,惟籍賓林者居多,外有籍雲南、思恩、宣化、西林、象州、武緣、忻城者,碁布散處,間21亦抵期臨祭焉。祖前原葬于州南老潘嶺園內,因代遠年湮穴脉殘壞,道光二年(1822年),十二世孫龍翔,同阖22族老幼共議遷葬,祀時所見骸骨無幾,祗有冠帶無恙。今葬于蘆圩嶺,與二、三世祖品字安葬,作艮山坤向兼寅申分金,並泐23石志24之以昭25茲26來許27
道光四年(1824)三月清日 阖族衆裔孫仝立
译释:
①明故:明,指明朝。故,指亡故。指明其亡故的年代是在明朝。
②诰授:帝王授官、封赠称诰授。跟据《廿四史·明史·志第四十八·职官一》: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
③奉政大夫:明朝正五品官员的升授名号。跟据《廿四史·明史·志第四十八·职官一》:正一品,初授特进荣禄大夫,升授特进光禄大夫。从一品,初授荣禄大夫,升授光禄大夫。正二品,初授资善大夫,升授资政大夫,加授资德大夫。从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正三品,初授嘉议大夫,升授通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从三品,初授亚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正四品,初授中顺大夫,升授中宪大夫,加授中议大夫。从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议大夫,加授朝请大夫。正五品,初授奉议大夫,升授奉政大夫。从五品,初授奉训大夫,升授奉直大夫。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从六品,初授承务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干出身授宣德郎。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干授宣议郎。从七品,初授从仕郎,升授征仕郎。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职郎。从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职佐郎。正九品,初授将仕郎,升授登仕郎。从九品,初授将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
④谥:shì 也叫谥号,是古代帝王、后妃、贵族、诸候大臣或其它有地位有影响力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事迹行为和品德所给予的总结、评价性的称号。此字指明“迪恭”这个名号是始祖“吉堂公”身后朝廷所封赠的。
⑤始祖:本来是指最早的有世系可考的祖先。亦指一个地方一个氏族的开基祖。
⑥徽州府:明时的徽州府辖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
⑦正统年间:自公元1436----1449年的十四年时间为正统年号。
⑧登进士弟:考试得中称“登弟”,而什么叫“进士”呢?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隋朝于605年首次开的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隋、唐时,“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 宋代以前,进士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宋仁宗时,曾发生一名通过省试,但在殿试被黜落的考生愤而投奔西夏。自此以后殿试都只定名次,而不会黜落考生。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七人),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一般每次科举考试共有进士一百多人。
⑨州牧:郡官称守、州官称牧、县官称宰。
⑩宜人:五品外命妇的封号。什么叫外命妇?命即诰命或敕命。皇宫内受封的妇人叫内命妇宫外受到封赠的妇人则叫外命妇,她们的称号是固定的。跟据《廿四史·明史·志第四十八·职官一》: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后来孺人通用为对七品及以下的妇人的敬称)。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凡封赠之次,七品至六品一次,五品一次,初制有四品一次,后省。三品、二品、一品各一次。三母不并封,两封从优品。父职高于子,则进一阶。父应停给及子为人后者,皆得移封。嫡在不封生母,生母未封不先封其妻。妻之封,止于一嫡一继。其封赠后而以墨败者,则追夺。
11考家乘载:祖先的家乘都记载在这里了。这里指从始祖到四世景字六人的世系家乘。
12知宾州事时:做宾州知事的时候。知事即知府,与前面的州牧相对应。当时府治最高级别的官员。
13耄mào年:耄,原指八、九十岁的高龄,后引用为年老,耄年即老年。
14莅任:到任。15衙:指官署。16嗣后:子孙后代。17籍居:落籍、居住。18南街四铺:地名,在宾州南街,有一铺、二铺直至十铺。19移处:移住。20裔孙:子孙后代。21间:其间、其中部分人。22阖:通合。23泐:通勒,雕刻。24志:记述,记载。25昭:昭示,明白地显示。26兹:此、这。来兹:来年,今后。27许:这样,如此。
译文:
始祖的谥号叫“迪恭”,原号“吉堂”,本是江南徽州府人,在明朝正统年间,考中进士,后来被朝廷选派到宾州来做州牧(州治的最高长官),官衔为正五品奉政大夫。他的妻子、五品宜人蒙氏,生一子彦斌;孙子叫肇鉴;曾孙六人:长景在、次景演、再其次的是景仰、景球、景望、景满,始祖到四世祖的家乘世系都记载在这里了。始祖做宾州府最高长官的时候,已经是老年人了,刚到任三年,即不幸逝于当时的宾州府衙官署中,他的家属、子孙后代随后落籍居住到南街四铺这个地方,到第四代才移到乡下去住,到现在(指立碑的时候,即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时)已经有十几代人了,子孙后代相当多,象天上的星星一样散布居住在四面八方,只是居住在宾州和上林的比较多些,外地的有落籍在云南、思恩(今马山)、宣化(今邕宁)、西林、象州、武缘(今武鸣)、忻城这些地方的,像棋子一样散布居住,其间一些人到了约定祭祖的时候,也会来到这里祭拜。始祖原来葬在宾州城南的老潘岭园内,因为年代久远,龙穴龙脉受到破坏后都殘坏了,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的时候,十二世孙龙翔,和全族的老幼族人共同商量迁葬,打开墓穴的时候发现没有什么骸骨,只有衣冠饰物等还完好存在。现在把始祖葬在芦圩岭,和二世祖彦斌公、三世祖肇鉴公呈品字形安葬,墓向为艮山坤向兼申寅分针。同时刻石勒碑记载这件事,以明白地昭示给后来的人。
道光四年(1824年)三月清明日
全族的子孙后裔同立
四世祖景滿公墓碑
[img=517,800]http://b3.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97bdce9fa969f1ed9678093c5b53a849051e824a45b260e6ab197b2dedb49de09e3b3fd81f6e81c738f84adbab2389148992d04a20968cb92686ad021f00aedde0db5b5abcd9d14092dc5721278292a5ba05ff4&a=3&b=3[/img]
四世祖景滿公墓碑銜:明故顕祖考①諱②景滿潘六公之墓
聯:幾伏奇坡綿穴後根固枝蕃 一潴秀水特墳前源深流遠
額:潘氏墓志
碑文:四世祖諱景滿,字汝謙,乃前明正統囗知賔州事諱迪恭公曾孫③,肇鑑公第六子也。配祖妣④廖孺人⑤生二子:長継先、次継序,孫三人:長慎、官守偹⑥;次愉、官千縂⑦;三恒、荐遷邑武舉人⑧,曾孫十有一人:大纓、大(纟薰)、大績官松江縣令、大継、大紋、大維、大縚、大綺、大繩、大紇、大縉亦間列宮庠。祖自前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卜葬于陸瑤嶺,坐庚山甲向兼申寅分金。舊原有碑,因咸豐四年(1854年)碑石毀断,越六年丙辰歲(1856年),八世孫庠生龍翔,議同衆裔孫等重豎新碑,其正銜聯額仍遵舊刻,迄今嗣續衆蕃難以備載,僅依舊碑錄先代于碑前,以昭來許
咸豐六年(1856)三月初九日午時衆裔孫同立
译释
①显祖考:显,子孙尊称先人;祖考:祖先,指男性祖先。
②讳:指对君主、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又指对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在名字前加讳,以表示尊敬。
③曾孙:从自身算起的第四代。《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晜(kūn)孙……
④妣:bǐ 指母亲,特指死去的母亲,也指祖母和祖母辈的以上的女性祖先。
⑤孺人:本为七品官的母或妻的封号,后来通用为对七品及七品以下妇人的敬称
⑥守备:正五品武官。
⑦千总:正六品武官
⑧武举人:相当于文人的举人等级。
译文:
四世祖名景满,字汝谦,是明朝正统年间宾州知州(即当时宾州最高长官)迪恭公的曾孙,也是肇鑑公的第六个儿子。婚配四世祖妣廖氏婆生二子:长的继先,其次的是继序。孙子有三人:长的潘慎,官职为正五品武官守备;次的潘愉,官职为正六品武官千总;三的潘恒,地方上的武举人。曾孙有十一人:大缨、大纁、大绩官居松江县令、大继、大纹、大维、大縚、大绮、大绳、大纥、大缙,其间也有多人得到了功名以及朝廷俸禄。四世祖自前明万历二十八年(即1600年)的时候安葬在六瑶岭,庚山甲向兼申寅分金,原来墓前有碑,因为咸丰四年(即1854年)时碑石毁断,到了咸丰六年,八世孙龙翔,同族人商量重新立碑,碑上的正衔、对联和横额仍然按照原碑,到现在(即咸丰六年时)为止,景满公的后代裔孙非常地多,很难详细地记载在这面石碑上了,所以就单照原碑,记录从景满公到其曾孙这些先代祖先在此碑上,以明白地显示给后来的人。
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初九日午时众裔孙同立。
五世祖継序公墓碑銜:明誥授奮…………府君…………
碑文:先祖諱継序號行齊,乃明始祖知賔州事吉堂公之元孫,諡…………人,伯祖諱継先公,生二子,長曰慎囗任守偹,次曰愉,原任千縂…………邑舉人,有孫六人,長曰大績,原任松江縣尹,次曰大縚、大紋、大…………牆,曾孫仕就、仕仁、囗生、文囗、文囗、文祥、文現、志益、志善,元孫紹…………源英、源豪。祖囗囗囗曆囗囗囗柩囗于蟠龍嶺,巽山乾向兼…………載,墓缺碑殘,道光二年(1822年)裔孫龍翔囗囗囗議遷陳氏孺人在囗…………石,以垂不朽囗…………
(注:以上碑文为正衔右面之碑文,剥损非常严重,估计应该是受到长期烛火的熏烤后,碑面因趋冷趋热及风化而爆裂,文字只上半部分依稀可辨,碑石下部则剥损过于严重而只字不见了。正衔右面估计应勒刻有各代裔孙之名,而此面剥损更为严重,除边上可辨出“道光二年岁次壬午二月二十六”几个字外,其余的则只字不见。)
道光二年(1822年)歲次壬午二月二十六日
译文:
先祖名叫继序,号行齐,是明朝始祖、当时宾州府最高长官吉堂公的元孙,谥…………人,伯祖(即继序公的哥哥)叫继先公,生有两个儿子,长子潘慎,任正五品武官守备,次子潘愉,任正六品武官千总…………地方举人。继序公有六个孙子:长的大绩,时任松江县尹;其次的大縚、大纹、大……他们中多数受朝庭俸禄。曾孙的名字是:仕就、仕仁、囗生、文囗、文囗、文祥、文现、志益、志善。元孙的名字是:绍…………源英、源豪。继序公(在)……(万)历……(葬)在蟠龙岭,巽山乾向兼……(到现在已有)…年,坟墓碑石都殘破了,道光二年(1822年),裔孙龙翔…商量迁陈氏孺了在(此合葬)…(谨泐诸)石,以垂不朽…
七世祖大縚公暨周氏孺人墓碑
[img=460,800]http://b3.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97bdce9fa969f1ed9678093c5b53a84cae3e79f84b0f44f2a14c518e458c7e33e0e9cb2c91ebd02a6b593f4c90574dcbe15b56fb5f1f775c207e7609b7edb0391524df2b351b6c35e375f877dd4d7efd0123d06&a=3&b=3[/img]
銜:明故太祖顕考潘諱大縚公暨①周氏孺人之墓
碑文:嘗讀詩至“無念尔祖”而謂然叹曰:祖之于人本也!蓋人得天地正氣以生,又得祖、父撫育以成,則祖、父之大恩同乎天地矣!居于世者,豈不當念厥祖而思報本哉!我太祖諱大縚公,乃明正統間知賔州事諱迪恭公七世裔,鄉進士諱恒公次子也。兄、弟五人,伯祖諱大績公,官松江知縣,諸叔祖俱列宮牆,惟我祖終困于遇,未睹泮②林。配祖妣孺人周氏生二子:長諱仕就公生一子曰紹源延四世傳,次諱仕仁公生二子:曰紹澄、曰紹清,二公孫支派衍,啓我後人,迄今六世,雖祖之懿行遠無可考,即觀後裔蕃昌,書香継起,其留貽之德,亦可知矣!祖原葬蘆圩嶺,未得其所,道光十二年,裔孫龍翔遷移合葬于蟠龍嶺,巽龍入首作巽山乾向兼囗囗分金,壬辰年壬寅月辛未日辛卯時是葬祖之吉期也。衆裔孫囗囗後遺忘命垂志不敏,謹泐數言以壽諸石,俾後之繼繼繩繩以承祭祀,是即念祖也!是即報本也!六世裔孫儒學庠生龍翔百拜敬書
曾孫:應球、河庠生、應毅、應洋、應沛
玄孫:宏培、宏輔、宏育、宏秀、宏德、宏顯、宏彰、宏惠、宏見、宏文、宏詩
來孫:廣達、廣澤、廣明、廣濟、廣囗、廣貽、廣囗、廣積、廣合、廣囗、廣囗、龍翲太学生、龍翺庠生、龍翔庠生、廣堯、廣淄、廣綸、廣囗、廣囗、廣昇、廣平
晜孫:載(輝、典、籍、現、芳、芬、毓、 、玩、良、漲、泳、保、珖、寬、桔、法、治、鯉、棟、昌、朗、[氵囗]、沼、元、涭、鯤、源、容、語、深、秦、潔、潭、波、浩、囗、囗、曾、端、成)
雲孫:秀(英、安、楊、溪、柳、津、梧、淮、梅、准、桐、柏、凌、楓、[木囗]、[木囗]、[木囗]、[木囗]、林、[木囗]、荣、蕃、智、山、延、囗、槤、森、桓、番、高、聰、樋、植、考、樹、[木囗]、[木囗]、[木囗])
礽孫:(德、作、國、修、行、爲、養)善
耳孫:弟莊
道光十二年(1832年)正月二十三日卯時 吉旦立
八世祖仕仁公墓碑
[img=500,751]http://b3.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97bdce9fa969f1ed9678093c5b53a84c171b60890392e0f4eb7a775af4ddf83ed4f23579999ca3b548fc7c99c25b63fb733118abd94b0f4b9ea64e3526c74ce34b4ddc08e1b7757cb25b37c0e2eaa7e2cfb5baa&a=3&b=3[/img]
銜:清故高祖顕考潘諱仕仁公墓
聯:形呼臥犬精神聚 穴號騎龍氣脈流
額:源遠流長
碑文:高祖諱仕仁,乃明囗祖原任賔州知州諱迪恭公八世裔,世祖薦遷邑舉人諱恒公嫡孫,囗祖諱大縚公次子也。配祖妣孺人謝氏生二子:長紹澄、次紹清;孫諱河庠生、應球、應毅、應洋、應沛;曾孫:宏培、宏毓、宏輔、宏顯、宏秀、宏彰、宏德、宏惠、宏見、宏文、宏詩,歴今五世,雖其生平事業代遠難稽,即觀後裔蕃昌,書香囗継,我祖之德,諒可知矣!自乾隆初年卜葬佛狗嶺,丁龍入首,坤山艮向兼申寅分金,前未立碑,至嘉慶庚辰歲(1820年即嘉慶25年庚辰),玄孫翔恐世遠墓湮,因議囗囗孫,謹泐諸石,以示來茲!
點穴師甘菲代桂林府人氏
玄孫:廣(達通明澤…周貽大畧合…)龍翲太學生龍翺庠生龍翔庠生……
來孫:載(輝典籍現芳芬育玩道梁永寶漲珖梓寬鯉法棟治定濬椿沼元涭鲲源容深材潔潭橋波梼楓)
晜孫:秀(英安楊柳溪概津淮梧梅桐柏澯滄淩護松)
雲孫:(德作國修行)善 仝立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三月初八日吉旦
九世祖绍澄公碑
[img=497,800]http://b3.photo.store.qq.com/http_imgload.cgi?/rurl4_b=697bdce9fa969f1ed9678093c5b53a84d97338a92affdf9aacdf8339aeee8eafd2facb8e3c189751dc62e7baf389ebbeef8b9d8ef12a09d088c100c0bcaff2e0f76a64c05860972bea6ebdd0baacd753f553907c&a=3&b=3[/img]
銜:清故顕考諱紹澄號明極潘太府君之墓
額:……
碑文:曾伯祖諱紹澄,號明極,乃明知賔州事諱迪恭公九世裔,高祖諱仕仁公長子也。元配継配俱廖氏生二子,長諱河、字應先、進邑庠生,次諱應毅;孫五人:長宏培、次宏顕、宏彰、宏文、宏詩;曾元綿奕,來晜蕃昌,皆祖之延派也。伯祖生于康熙戊申年(1668年),終于乾隆癸亥歲(1743年),享壽七十有六,越六載,幸遇桂林地師甘公諱菲代,卜兆于馬碑山金貓嶺,癸龍入首壬山丙向兼子午分金,乾隆戊辰年丙辰月丙申日丙申時安葬,迄今九十余歲,墓缺碑殘,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歲癸酉月乙亥日乙酉時,衆孫等重修墳墓,謹將其生殁葬期以壽諸石
遺下祭田三畝正內載熟民米伍升三合正
囗囗邑庠生曾姪孫龍翔百拜撰並擇課
…… 太學生曾姪孫龍翲百拜題額
邑庠生曾姪孫龍翺百拜敬書
……廣(達、通、明、澤、濟、周……淄、倫、樂、伸、昇、平)
元孫:載(輝、典、籍、道、良、永、保、桔、鯉、棟、昌、朗、元、鯤、語、鱨、秦、端、成、謹)
來孫:秀(英、安、溪、津、淮、准、淩、護、智、山、冠、香、高、聰、璋、桢、凝、業、蘭、爵、蕃、廉、權、彥、渊、蟾、書、念、顔、乾、海、春、桃、園)
晜孫:(德、作、國、修、行、正、養、本、性、求、習、存、忠、嘉、惟、近)善
雲孫:有(莊、榮、謙、華)
十一世祖宏彰公碑銜:清故顕考潘諱宏彰公暨馬氏孺人之墓
聯:後環虎嶺靈鍾大 前列仙峰秀毓多
額:克昌厥後
碑文:伯父諱宏彰,乃前明知賔州事號吉堂公十一世裔,鄉進士號誠齊公玄孫,庠生諱河公第三子也。元配孺人馬氏生一子字廣明,継配孺人李氏生三子:長廣濟、次廣周、又次廣振。緬伯父生平,耻尚浮華,力敦儉樸,雖未克繼起書香犬光前列,面明理達,鄉裏咸推爲仁者,及其棄世,屢葬未安,道光十二年,長孫載典遷移與馬氏孺人合葬于外渌塘磨鈎嶺,甲龍入首坐寅山申向兼艮坤分金,伯父生雍正辛亥年(1731年),伯母生壬子年(1732年),龍翔擇壬辰年癸卯月壬寅日壬寅時安葬,命翔作記以志之,翔不文,薄征數言以壽諸石
祭田佛狗塘田三畝大娘塘田柒分熟民米壹昇荒民米貳昇柒合一勺陸抄捌撮正共額租谷陸石正
主葬擇課邑儒學庠生堂姪龍翔頓首百拜撰
參穴例授八品介賓員庚男韋彥頓首題額
太學生堂姪龍翲頓首題聯
邑庠生堂姪龍翺頓首丹書
奉祀男:廣明、廣濟、廣周、廣振
孫:載典、載籍、載育、載良、載保、載棟、載昌
曾孫:秀溪、秀津、秀淮、秀准、秀淩、秀護、秀智、秀山、秀延、秀高
玄孫:養善
道光十二年[1832]二月二十五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