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先生论画:“吾师弘一法师云:‘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其实弘一的原话是讲“应使字(书法)以人传,不可人以字传”,专论画,又衍变为“应使(或宁可)画以人传,不可人以画传”。
“画以人传”中的“画”,潘氏有说明,专指“以奇取胜”而“天资强于功力”、“忽于规矩法则”者;“人”,则指“先有奇异之秉赋,奇异之怀抱,奇异之学养,奇异之环境”如张璪、王墨、牧谿僧、青藤道士、八大山人者,此外如苏轼、董其昌、扬州八怪、吴昌硕等当也属其例。用陈师曾的话,即其画“形式欠缺”,其人“精神优美”。
“人以画传”中的“画”,潘氏的说明系指“以平取胜”、“天资并齐于功力”而注重规矩法则者;“人”,未作说明,当是指无奇异之秉赋、怀抱、学养、环境可称道的画工而言,则黄筌、范宽、王希孟、张择端等当属其例。
换言之,当一个画家,其人有可传之道德、气节等品操,诗书、文化等修养,统称“画外功夫”,则其画虽不恪守“存形莫善于画”的“规矩法则”,又称“画之本法”,我们假设前述诸人,即使不画画,其人也必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他们的名字和贡献,则现在他们又画画了,即使画得差一点,这画也是可以伴随着他们的人在文化史上留传下来的。而当他没有可传之“画外功夫”,则只有靠“画之本法”的扎实,才在文化史上留下他的名字,如前述黄筌诸人,这是不可取的。显然,它的意思,是倡导画家不可把功夫精力放在绘画的本职上,而应该把功夫精力放在绘画之外的精神修养上。
查弘一的原话,是对和尚讲的,而不是对书家讲的。其意思,指高僧大德的成就,应该把主要的精力用在钻研本职的佛学上,而不是本职之外的书法上。书法写得不太好不要紧,只要本职的佛学精深了,便可“书以人传”;如果佛学不精深,书法写得出神入化,名震禅林,“人以书传”,那也是不足道的。这也无非是“术业有专攻”而应该做好本职工作之意。
则弘一的意思对画家而言,岂非“应使人以画传,不可画以人传”?当然,画学不同于佛学,其标准是多元的,我们既赞同“形式欠缺,精神优美”而“画以人传”的青藤们的创作,也赞同“形式周密,精神平平”而“人以画传”的黄筌们的创作。同时,何谓“精神优美”?苏轼们的品操固然是高尚的道德,青藤们的诗文固然是超逸的文化,但道德不一定非表现于画外,文化也不一定非表现于画外。黄筌致力于“画之本法”,做好本职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画出了好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从这一意义上,“人以画传”的黄筌们,乃至画传而人未传的莫高窟的众工们,他们的画固然是“形式周密”的,他们的人同样也是“精神优美”的,无非这一优美的精神只能赖画而传,而无法赖气节、诗文等传而已。包括王军霞、刘翔,一度有人讥之为“没有文化”,其实,在本职工作上做出成绩,就是文化,而决不是只有满腹诗书才称得上有文化。经常听到有专家说:“画画靠的是文化,而不是技术。”从“技进乎道”的角度,这当然不错。但如果把“文化”与“技术”对立起来,借此来贬低技术,那不过是故作高深的欺人之谈而已。
“画以人传”中的“画”,潘氏有说明,专指“以奇取胜”而“天资强于功力”、“忽于规矩法则”者;“人”,则指“先有奇异之秉赋,奇异之怀抱,奇异之学养,奇异之环境”如张璪、王墨、牧谿僧、青藤道士、八大山人者,此外如苏轼、董其昌、扬州八怪、吴昌硕等当也属其例。用陈师曾的话,即其画“形式欠缺”,其人“精神优美”。
“人以画传”中的“画”,潘氏的说明系指“以平取胜”、“天资并齐于功力”而注重规矩法则者;“人”,未作说明,当是指无奇异之秉赋、怀抱、学养、环境可称道的画工而言,则黄筌、范宽、王希孟、张择端等当属其例。
换言之,当一个画家,其人有可传之道德、气节等品操,诗书、文化等修养,统称“画外功夫”,则其画虽不恪守“存形莫善于画”的“规矩法则”,又称“画之本法”,我们假设前述诸人,即使不画画,其人也必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他们的名字和贡献,则现在他们又画画了,即使画得差一点,这画也是可以伴随着他们的人在文化史上留传下来的。而当他没有可传之“画外功夫”,则只有靠“画之本法”的扎实,才在文化史上留下他的名字,如前述黄筌诸人,这是不可取的。显然,它的意思,是倡导画家不可把功夫精力放在绘画的本职上,而应该把功夫精力放在绘画之外的精神修养上。
查弘一的原话,是对和尚讲的,而不是对书家讲的。其意思,指高僧大德的成就,应该把主要的精力用在钻研本职的佛学上,而不是本职之外的书法上。书法写得不太好不要紧,只要本职的佛学精深了,便可“书以人传”;如果佛学不精深,书法写得出神入化,名震禅林,“人以书传”,那也是不足道的。这也无非是“术业有专攻”而应该做好本职工作之意。
则弘一的意思对画家而言,岂非“应使人以画传,不可画以人传”?当然,画学不同于佛学,其标准是多元的,我们既赞同“形式欠缺,精神优美”而“画以人传”的青藤们的创作,也赞同“形式周密,精神平平”而“人以画传”的黄筌们的创作。同时,何谓“精神优美”?苏轼们的品操固然是高尚的道德,青藤们的诗文固然是超逸的文化,但道德不一定非表现于画外,文化也不一定非表现于画外。黄筌致力于“画之本法”,做好本职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道德;画出了好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从这一意义上,“人以画传”的黄筌们,乃至画传而人未传的莫高窟的众工们,他们的画固然是“形式周密”的,他们的人同样也是“精神优美”的,无非这一优美的精神只能赖画而传,而无法赖气节、诗文等传而已。包括王军霞、刘翔,一度有人讥之为“没有文化”,其实,在本职工作上做出成绩,就是文化,而决不是只有满腹诗书才称得上有文化。经常听到有专家说:“画画靠的是文化,而不是技术。”从“技进乎道”的角度,这当然不错。但如果把“文化”与“技术”对立起来,借此来贬低技术,那不过是故作高深的欺人之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