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潘美收养周世宗子柴熙谨

作者: 潘星光 发表于: 2011-08-23 21:55 查看: 491 回复: 0
潘星光
潘星光
楼主
2011-08-23 21:55
也谈潘美收养周世宗子柴熙谨

——兼与宗亲潘富云先生商榷

[size=10.5pt]宗亲潘富云先生[/size][size=10.5pt]2006[/size][size=10.5pt]年写过一篇《关于潘美公收养柴世宗儿子柴熙谨的取名及美公子女等问题的初探》(见《潘氏宗亲网》潘美公专题),富云先生汇集了大量有关潘美收养周世宗子的资料。一些宋人笔记(《随手杂录》《默记》等)记述了潘美公收养周世宗儿子的事情,情节大同小异,潘美收养了周世宗的儿子之事是确实的,而且可以确定是其六子纪王熙谨。但《随手杂录》和《默记》据此断言,此人就是潘惟吉(或惟正),这样的说法倒是没有根据,未免牵强附会。[/size][size=10.5pt] [/size]
[size=10.5pt]问题就在于大家(不知道为什么)忽略了《新五代史》中的一句话“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乾德二年是[/size][size=10.5pt]964[/size][size=10.5pt]年,宋太祖以周世宗子赐潘美是后周显德七年即[/size][size=10.5pt]960[/size][size=10.5pt]年,就是说潘美收养了四年,熙谨就死了。人都早就死了,怎么可能是后来封官袭职的潘惟吉或是潘惟正?[/size][size=10.5pt] [/size]
宋人笔记的记述离事件发生一百年左右了,而《新(旧)五代史》要近得多。《旧五代史》由当朝宰相薛居正于开宝六年(973)四月奉诏监修,修成于974年,距以宋代周仅十余年,现在仅存辑录本。但是欧阳修(1007-1072)修的《新五代史》不会不知道《旧五代史》,里面对周世宗子的专门记述,可信度比宋人笔记肯定要高得多。
《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二列传二宗室:曹王宗让,世宗子,显德六年封。[size=10.5pt]纪王熙谨,世宗子,显德六年封,皇朝乾德二年卒。蕲王熙诲,世宗子,显德六年封。[/size][size=10.5pt][/size]
[size=10.5pt]《新五代史》卷二十《周家人传》第八:[/size][size=10.5pt][/size]
[size=10.5pt]“世宗子七人:长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让,次曰熙谨,次曰熙诲,皆不知其母为谁氏。宜哥与其二,皆为汉诛。。。。。。。[/size][size=10.5pt]


[/size]

[size=10.5pt]六年,北复三关,遇疾,还京师。六月癸未,皇子宗训,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而宗让亦拜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后十日而世宗崩,梁王即位,是为恭皇帝。其年八月,宗让更名熙让,封曹王。熙谨、熙诲皆前未封爵,遂拜熙谨右武卫大将军,封纪王;熙诲左领军卫大将军,蕲王。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size][size=10.5pt][/size]
[size=10.5pt]我除了百度,还特意查看了中华书局的《新五代史》,里面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写的是“皇朝乾德二年十月,熙谨卒。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不知道富云先生是从哪里看到是“熙让卒。熙谨、熙诲不知其所终”的?因为“熙谨”“熙让”一字之差,张冠李戴,结果便南辕北辙了。[/size][size=10.5pt][/size]
[size=10.5pt]当时除恭帝外,世宗还有三个小儿子:曹王熙让、纪王熙谨、蕲王熙诲。[/size][size=10.5pt][/size]
[size=10.5pt]熙谨早死了,那么熙让、熙诲究竟去向哪里了呢?[/size][size=10.5pt][/size]
[size=10.5pt]现在的答案很清楚了。[/size][size=10.5pt][/size]
[size=10.5pt]先看熙让。有一篇阳湖君的[/size][size=10.5pt]《后周曹王柴熙让隐居嵩山》称:[/size][size=10.5pt][/size]
[size=10.5pt]五代后周世宗皇帝,非常重视皇子的文武培养,请大儒王朴兼任教授皇子文化课,请少林武僧任武术教官教授皇子少林拳。特别是五皇子曹王柴熙让最受少林方丈(曾为柴荣皇帝的老师)喜欢。迨宋代周,少林武僧护送曹王柴熙让隐居嵩山,成为少林寺(后周皇家寺院)俗家弟子,到曹王柴熙让(民间称柴明皇为乔峰师傅)长大成人就隐居大周山脚下娶妻生子形成曹家湾(曹王庄),大周山洞林寺后周皇家寺院,大周皇后(小符皇后)在此修行。曹王柴熙让(夫人李氏,李三娘娘侄女)生五男二女,以王号为姓改柴姓曹,宋真宗朝以后多数改回柴姓。就是说熙让隐居嵩山了。[/size]
[size=10.5pt]再看熙诲,富云先生的文章里已经有了介绍。就是被“[/size][size=10.5pt]后周工部尚书、荣禄大夫、开国上将军卢琰”抱养了,到了浙江东阳,易姓从卢,也是没有疑问的。[/size]
[size=10.5pt]
[/size]
[size=10.5pt]其实不论熙让、熙诲去了那里,根据史料,有两点是确认的:[/size][size=10.5pt][/size]
[size=10.5pt]1.
[/size]
[size=10.5pt]宋太祖以周世宗子赐潘美,这个世宗子就是纪王熙谨;[/size][size=10.5pt][/size]
[size=10.5pt]2.
[/size]
[size=10.5pt]这个熙谨于皇朝乾德二年死了,死时不会超过十岁,无非是说明不可能留下什么后代。[/size][size=10.5pt][/size]
[size=10.5pt]有了这两点,足以说明潘美下一代(包括从子惟吉)与周世宗子柴熙谨根本毫无瓜葛。[/size][size=10.5pt] [/size]
[size=10.5pt]至于宋人笔记和宋史都提到潘夙是惟吉之子,已有实证证明,潘夙是惟吉之孙,惟吉是潘美从子。(拟另文辨析)[/size][size=10.5pt][/size]
[size=10.5pt][/size]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