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尚书-康诰》中“播民”的讨论
—潘氏文化交流群就《尚书-康诰》的讨论
(中天)内容提示:因为上古时期“潘”字与“播”通假,因此“播民”值得讨论。
“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東國洛,四方民大和會,侯、甸、男、邦、采、衛、百工、播民,和見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誥治”。 这大概是成王四年的事,这段文字中“播民”一词,学者们历来都译为“播迁之民”,进一步解释为殷商播迁之民。
据专家译文为: 三月初,周公开始在东方地区的洛水之滨建造都城,四方百姓同心来会。侯服、甸服、男服的邦君,采服、卫服的百官以及殷遗民 都来拜见,营建洛邑。周公一一慰劳了他们,并代表成王向康叔郑重地讲 述了治国之道。(来源:《政事纲纪:《尚书》与中国文化》)
我认为这个解释不尽妥当。
纵观尚书各篇,对殷商之民的称呼不外乎“殷民”、“殷顽民”、“殷遗民”、“殷余民”,此篇中如果是指殷商播迁之民,为何不沿用尚书的一贯说法?而采用“播民”一词?
再来看看原文“四方民大和會,侯、甸、男、邦、采、衛、百工、播民,” 如果把“播民”译为殷遗民不准确。
前面是各服的官员,后面是民。
问题在于这个“播民”的意译是关键。我认为应该为“播国之民” , 因为“波”、“播”是潘字的原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就是潘国的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了。
我们来看看成王四年的社会形势,三监之乱刚刚平定,洛邑之城还在筹划阶段,这时洛邑尚没有条件接收殷商遗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殷商遗民多为商人,能否从事重体力劳动存在疑问。因此,这个“播民”并非殷遗民。
那么,“播民”究竟是何地民众?我认为是以守卫虎牢要塞的“荥播”之民,即“播邑(潘邑)之民。
殷民多经商、嗜酒,能不能适应筑城之苦?
关键是“播”字的意思要搞清楚。
这就需要了解”荥泽“,荥泽在夏、商、周时期叫“荥播”、“荥波”,那个时候“播”、“波”同音互用。
《说文-王绍兰补》解释:播、波、汴皆潘之假借。播、波、汴、潘也。
这里的“播民”在历史学家的眼里,是就字论字,他们并不了解潘国“潘”在远古的写法就是“播”,他们掌握的是宏观方面知识。而我们,作为潘氏成员则能在片文只字的点上留意到与我们家族有关文字。因此,专家的解释也不必迷信。只有打破常规才能发现新知。
把相关内部讨论发在这里,目的是抛砖引玉。敬请各位宗贤参与、指正!
中天
于2011-10-10以“潘氏文化交流群”发言内容整理
(欢迎潘氏文化爱好者加盟“潘氏文化交流群,群号173973768)
—潘氏文化交流群就《尚书-康诰》的讨论
(中天)内容提示:因为上古时期“潘”字与“播”通假,因此“播民”值得讨论。
“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東國洛,四方民大和會,侯、甸、男、邦、采、衛、百工、播民,和見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誥治”。 这大概是成王四年的事,这段文字中“播民”一词,学者们历来都译为“播迁之民”,进一步解释为殷商播迁之民。
据专家译文为: 三月初,周公开始在东方地区的洛水之滨建造都城,四方百姓同心来会。侯服、甸服、男服的邦君,采服、卫服的百官以及殷遗民 都来拜见,营建洛邑。周公一一慰劳了他们,并代表成王向康叔郑重地讲 述了治国之道。(来源:《政事纲纪:《尚书》与中国文化》)
我认为这个解释不尽妥当。
纵观尚书各篇,对殷商之民的称呼不外乎“殷民”、“殷顽民”、“殷遗民”、“殷余民”,此篇中如果是指殷商播迁之民,为何不沿用尚书的一贯说法?而采用“播民”一词?
再来看看原文“四方民大和會,侯、甸、男、邦、采、衛、百工、播民,” 如果把“播民”译为殷遗民不准确。
前面是各服的官员,后面是民。
问题在于这个“播民”的意译是关键。我认为应该为“播国之民” , 因为“波”、“播”是潘字的原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就是潘国的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了。
我们来看看成王四年的社会形势,三监之乱刚刚平定,洛邑之城还在筹划阶段,这时洛邑尚没有条件接收殷商遗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殷商遗民多为商人,能否从事重体力劳动存在疑问。因此,这个“播民”并非殷遗民。
那么,“播民”究竟是何地民众?我认为是以守卫虎牢要塞的“荥播”之民,即“播邑(潘邑)之民。
殷民多经商、嗜酒,能不能适应筑城之苦?
关键是“播”字的意思要搞清楚。
这就需要了解”荥泽“,荥泽在夏、商、周时期叫“荥播”、“荥波”,那个时候“播”、“波”同音互用。
《说文-王绍兰补》解释:播、波、汴皆潘之假借。播、波、汴、潘也。
这里的“播民”在历史学家的眼里,是就字论字,他们并不了解潘国“潘”在远古的写法就是“播”,他们掌握的是宏观方面知识。而我们,作为潘氏成员则能在片文只字的点上留意到与我们家族有关文字。因此,专家的解释也不必迷信。只有打破常规才能发现新知。
把相关内部讨论发在这里,目的是抛砖引玉。敬请各位宗贤参与、指正!
中天
于2011-10-10以“潘氏文化交流群”发言内容整理
(欢迎潘氏文化爱好者加盟“潘氏文化交流群,群号173973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