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鸳溪镇民中村潘氏

作者: 潘唐华 发表于: 2011-11-15 10:00 查看: 439 回复: 0
潘唐华
楼主
2011-11-15 10:00
祠堂碑文摘要
(潘元荣提供)
正堂
潘氏系湖广武昌府麻城孝感县人也,自大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潘公讳继文、牟太君入川,择占蔡家坡落业于斯焉,其时,幼抚二偶,长曰潘公讳奎、牟君,次子血抱李姓,命名李公讳富、阳君,但富公嗣守于此,则子孙之绵远,家声之丕振者不必赘叙。惟奎公所生四子长天禄、沈君,次天锡、黄君,三天佑、王君,四天爵、阳君成立四房,俱皆耕读是之,常怀先泽(祖先的德泽)之遗烈(前人遗留的烈节、风操)也。然有天荣一脉何莫非(为何不是)潘氏之源流者,虽箕裘(祖上的事业)绍(继承)之前而昭穆(排列的顺序)无序之后矣,此何妨(为什么不)于祠中铭之矣;时后有万清一流,田土已出售于祖茔(坟地)领钱亦止(也只有)三十余钏,至今削发而为僧,则云游于外者,不禁其所(不由得一个合适的位置)矣,亦更不得于祠中载之矣。之二人者天荣虽为一脉然未闻本源之,可稽(考核)万清即为一流,已可见祭田(族田中用于祭祀的土地)之有据。是非以人而铭之乎,乃因事而载之也,斯即铭之载之不仅铭之载之而已,而潘氏之子孙可不于百代以下触目惊心已,耳爰因先年建立宗祠尚未明载碑诔,故于斯年春潘氏万国、珍督工 石为铭记,万古千秋永垂不朽云。
一戒不孝父母 二戒不敬兄长 三戒不和妯娌 四戒不睦乡党 五戒互相结告
汉昌业儒 牟定元 敬撰
匠师 郭兴才
大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在癸已中和月吉日 元旦立
(说明:碑文中的红色字为本人备注,不是原文)
译文:
潘氏祖先是湖广省武昌府麻城孝感县人,大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潘继文、牟太君入川,选择蔡家坡安家落业于这里,那时,他们抚育着两个小儿子,长子取名潘奎、娶牟君为妻,次子很小就抱给了李姓,取名李富、娶阳君为妻,李富始终牢记并继承和保持着李家的血脉繁衍子孙,子孙之兴旺,继承并振兴了李家家业等业绩不必在此多说。潘家只有潘奎养育了四个儿子,长子潘天禄娶沈君为妻,次子潘天锡娶黄君为妻,三子潘天佑娶王君,四子潘天爵娶阳君为妻,成立了四房,他们都是既从事农业劳动又读书学习,继承了祖先的德泽,始终保持前辈遗留的烈节和风操。然而有潘天荣一房不知为何不是潘氏的血脉,虽然在此之前继承了祖上的事业,而后来在先辈子孙排列的顺序中并没有他,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在祠堂中记述他的原因;后来有潘万清这一房,出售了全部田土,卖了坟地也只从祖上领取了三十余钏现钱,至今削发做了和尚,云游在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来记述他,也更不得在祠堂中记述他。这二人中,虽然没有听说过潘天荣一房为潘氏后裔,可是潘万清确为潘氏血脉,已经从他卖坟地可以看出他有族田中用于祭祀的土地的依据。是非以人而记述,因事实而记载,我仅按此记述而已,潘氏之子孙于百代以下不必为此感到触目惊心,听说这些都因先年建立宗祠一直没有在碑上叙述死者生前事迹和表示哀悼的文字,所以今年春由潘万国、潘万珍督工刻在石碑上永远牢记,万古千秋永垂不朽。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