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长江:重情重义的搂钱耙子

作者: news 发表于: 2011-12-09 11:52 查看: 203 回复: 0
N
news
楼主
2011-12-09 11:52
眼前的潘长江身着黑色T恤,比荧屏上的他多了几分严肃。但一坐下来说话,他就尽显“英雄本色”了——说话频率极快且滔滔不绝,不时冒出句东北方言,正是个能侃的主儿。

  15元钱酬劳的主演

  “我拿的最低的一次报酬是15元。”当潘长江报出这个数字的时候,在场的人都不由自主

  地笑起来,连他的经纪人对这个数字都颇感意外。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15元钱的报酬并不是跑龙套角色换来的,潘长江说,那次他担任的是主角!

  在今天的人们眼里,大腕潘长江居然曾经作过如此的“廉价劳动力”,的确有些出乎意料。其实,像每个普通的老百姓一样,潘长江也有为钱发愁的时候。成名前自不必说,有些活并不想接,但为境遇所迫,常常得去做。

  即使是现在成名了,潘长江也不觉得经济条件如何宽裕。妻子在家打理琐事,没有出去工作。丈母娘在自己家住了15年,孩子在念书。正是妻儿老小,在外面挣钱的只有潘长江一个人。声称“靠艺术挣点小钱”的潘长江说,如果自己有一段时间没出来“活动”,就会觉得钱不宽裕,所以他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外面演出。

  这一次,潘长江在金山石化演出,大约一个星期后又将在上海参加另一个活动。潘长江没有提到挣钱的辛苦,但他排得满满的日程表却令人感受到一个看似风光的明星奔波的艰辛。

  “我是传统型的人”

  没买保险,也不炒股的潘长江说自己是传统型的人。对自己的不买保险,他还有一番“奇谈怪论”:该损失的就得损失,买了保险也没用。

  如果有100万元钱在手里,他说首先会存80万到银行,剩下的20万留下做日常开支,也算是“过河钱”。潘长江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也不能保证没个三波两折,“过河钱”是拿来备用的。

  虽然声称自己不是消费狂,潘长江还是会在逛商店的时候为一些东西动心。在他看来,没有钱是不行的,毕竟人人都想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但他表示自己并没有很高的奢求,没想过要怎样发大财。他的逻辑是:钱多多花,钱少少花,没钱不花。就算是赚了钱,也不应该乱花,而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原来,荧屏上简单快乐的潘长江在花钱上还有这么多严肃的理论。

  现在的潘长江在北京有一套16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是1998年购置的,也算是自己的一个安乐窝。在有房有车成为众多人追求的目标的今天,潘长江自然不甘落后,有一辆自己的进口小轿车。所以,每月养房、养车的钱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在个人消费上,潘长江无疑是个很“省钱”的人。因为他对吃穿的要求很随意,衣服不一定要名牌,舒服就行。只有在社交场合,才会适当讲讲牌子。吃的东西也不一定高档,讲求实惠。这样一来,能够让潘长江花点钱的就只有抽烟和喝茶这两项开销了。不讲牌子的潘长江在香烟上终于来了个例外:只抽“中华”牌的烟。此外,喝茶也成了常年在外奔走的他的另一项嗜好。

  搂钱耙子和装钱匣子

  潘长江与妻子杨云伉俪情深的佳话为圈内人所熟知,常年在外打拼的他自然也就把财政大权全权交给了夫人。

  潘长江把自己比作一头小黄牛,只干活,不吃草。他对夫人主内、自己主外这一点很满意,说是“有好的搂钱耙子,还得有好的装钱匣子”。潘长江解释说,搂钱就是赚钱的意思,装钱匣子则是指打理财产的人。如果是一只“漏匣子”,赚多少花多少,就算有再好的搂钱耙子也是不成的,要二者结合起来才行。看来,“隐居”幕后的潘夫人正是一只好的装钱匣子。

  对于演艺圈里一些明星演出时漫天要价,潘长江说他不会跟别人比,潘长江就是潘长江的价钱,值多少就是多少,没什么好比的。说到这里,他骨子里那股东北人的劲头就出来了:“东北人粗犷、实在,讲感情。我演出的价钱是不固定的,朋友是朋友价,参加厂庆活动或在体育场馆演出又不一样,没定数。有时候需要的话,我还倒贴钱给朋友。”眼前的潘长江侃侃而谈,表现出的那股英雄气概和荧屏上的快乐小平头是如此不同——好个重情重义的搂钱耙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