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记者 宋荻 实习生 芦文娟
昨日,世界量子化学泰斗潘毓刚(见图,陈海平/摄)在给广医护理学院2005届毕业生做《科学与生命》报告会上,鼓励同学们要有“质疑”的态度、“找问题”的能力,并不客气地批评中国目前的教育状态讲究“师道尊严”和“追逐名牌”是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但是当谈到他与李敖之间30年情谊,这位老人露出了孩子气的笑容。
评教育:“因材施教”不要变成“条条框框”
潘教授虽是量子化学的专家,但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当谈到中国的教育传统,他表示有好有坏,“中国传统的教育里面还是有许多的东西有助于科学研究,只是在实践中却有了另外的价值观。”例如“因材施教”在实践中变成了死板的“条条框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也被“师道尊严”所取代了。潘教授还不客气地批评道:“‘追求名牌’是中国教育体制中最‘不好’的东西。”
潘教授曾经带过一名来自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成绩非常好。“于是我给他一个课题,并给了他一些相关论文让他去学习。但他看完了就过来问我说‘接下去我应该看些什么’,我就又给了他一些资料让他去看,结果他第二次第三次还是来问我接下去再看些什么。这样的学生根本不能进行科学研究,他不会独立地思考,没有科学精神。”
说李敖:我和李敖是“英雄惜英雄”
“我和李敖的关系说得谦虚点就是‘物以类聚’,说得不谦虚就是‘英雄惜英雄’。”潘教授和李敖之间近30年的情谊格外受人关注,但是对于李敖“下辈子第四愿为潘毓刚”,潘教授笑说:“那是文人的夸大罢了,李敖就是喜欢开玩笑。”
不过他对李敖确是十分欣赏,“李敖号称自己是全盘西化,但其实他是最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可以说他是保留中国传统文化最多的人。”
潘教授表示:“我们都有比较强的正义感,看到不公平的事我们就会站出来讲,喜欢助弱抑强。李敖曾说过,‘我没有傲气,但我有傲骨’,尤其是对他所鄙视的人,对达官显贵,经常不理不睬,因为那些人不符合他所谓的‘见面标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非常有原则,有自己的看法,很固执。”
最后,潘教授还十分神秘地向记者透露一个秘密:“李敖将去北大做一个演讲,学校还想让我去做评点,但我们说好先不告诉他。”说到这里,潘教授孩子气的笑容定格在脸上。
传奇潘毓刚
潘毓刚是美国波士顿学院化学系终身教授、全美华人协会总会前主席。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亲点、中科院聘请的首批10名顶级科学家之一的潘教授今年正式受聘暨南大学兼职教授。他不仅任职期间分文不取,每月还拿6000元人民币捐献给学校,用于资助家庭贫困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台湾作家李敖曾说:“如果我有来生,我第一愿意再为李敖,第二也愿为李敖,第三还是愿为李敖,第四却愿为潘毓刚。”
(夏天/编制)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