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
明朝成化至嘉靖年间,江西婺源桃溪潘氏家族涌现出九位进士,其中四人担任过六部尚书

皖北潘氏宗谱序
俚语有云:“家和兴万事”。儒家常言: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齐治平。家不和者,无以亲其族;族不亲者,无以治其国。修谱增誌,唯贤达智士不能至;建庙兴祠,非孝子贤孙弗能为。此则,上可睹庙堂神器,不负家国情怀,弘扬士林之精神;下可化乱法之人,不负务本传家,和睦邻里之素望。值《皖北潘氏宗谱》成书付梓之际,秉笔为序,以增吾家之美。

潘氏家风赋 暨祭潘武侯姬氏讳荀公文
始祖讳荀,毕公幼子。名唤季孙,爵授侯封。生于贵胄之家,竟以军功立身。及辅周公戡定“管蔡”之乱,受封武侯,食邑潘地,藩篱成周,是为“一世”。后守成皋之险,拱京畿,东拒齐鲁之兵;峙崤关之雄,固镐京,西屏孟津之野。据虎牢之地,北御燕赵之铁骑;扼汜水之滨,南防吴楚之有变。始祖娶二妻生五子,武备泽披四海,勋名功垂社稷,为后世子孙之懿范

潘氏颂
夫潘姓者,史载五源五姓,历经三迁三徙九融,乃有今日之盛。乱世之时,朝以军功晋爵位;太平之日,代以文学拜公卿。务本传家,文武修治。人文光史册,彪炳耀古今,遂作赋以颂之,为序

澄迈县好操村“潘大琏公祖祠”简介
公元1740元,潘大琏公从文昌鹿崛村迁移至澄迈县好操村居住,公是渡琼四祖之一万里祖(1311年渡琼)的第十六世孙,公辛勤耕耘,繁衍后代,传播潘氏传统文化,弘扬敦宗睦邻,孝道精神,博得地方坤宗,子孙后代称赞,为了怀念先祖恩情,纪念先祖功德,族里早期修建宗祠。

瓜山对联——潘则雄宗亲提供
跡肇潘乡历经楚郢荥阳广宗固始以迄瓜山源远流长 银青世胄承继修身养性仁义道德弘扬理学气派万千

颜真卿在潘述家题书《竹山堂连句》
唐大历九年(774年)三月,时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在朋友潘述家的“竹山堂”中与部属李萼、陆羽、释皎然、陆士修、韦介等人聚会饮宴,席间吟诗,每人依次各作两句,相联成篇,是为《竹山堂连句》

蝴蝶墓内长眠救驾有功的潘总兵
南安市乐峰镇炉山村慕美山头有一座古墓,俗称“家爷墓”,又称“蝴蝶墓”。这座古墓为清康熙年间钦赐祭葬的武将墓,迄今已有300年历史。墓的主人原是广东碣石总兵,他生前曾多次受到康熙帝的宠眷优嘉。一位总兵缘何能让康熙帝青睐有加,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步入那段历史……

议一下河南地区在两周时期情况和周文王后代受封问题!
近来有人说周代实行嫡长子继承大宗?其他的儿子不会被朝廷另行册封的,只能在父亲封地境内接受父亲给的采食邑???哪么事实究竟如何?我们来看一看中国历史学界对商周时期中原地区曾经的古国历史与文化吧!

议一议氏族得姓、发源地与得姓始祖出生地。
有些姓氏群体的得姓始祖出生地,日后有可能成为这个姓氏的得姓发源地,但是同样有很多姓氏群体的得姓、发源地并不是在得姓始祖出生地,因为有些氏族始祖受封土地并不在出生地,并且得姓时已经离开了其始祖出生地!因此姓氏得姓、发源地的概念,不能够只指定是其始祖出生地。

潘玉良精品画作展出
潘玉良是二十世纪早期融会中西画风的艺术先驱,是中国留法艺术家代表人物。 她生于扬州,曾是孤儿、也曾被迫沦落风尘,直到遇到潘赞化与艺术后,才打开一扇传奇的门。1990年代巩俐主演的《画魂》就是呈现的潘玉良传奇一生。

往事|琴僧释云闲在苏州
晚清时代苏州怡贤寺僧人释云闲好古琴,亦善书画,有《枯木禅琴谱》传世。本文追溯了释云闲与江苏文人雅士潘钟瑞、吴昌硕、翁同龢等人的一段段交往旧事。

许多家谱上讲到的秦汉会稽郡治所到底在哪?
在很多家谱上都有这么的记载,秦汉时某代先祖,或迁居会稽郡,或到会稽郡做官。因此在这里落藉扎根,子孙繁延生息发展壮大,会稽郡成了许多姓氏家族兴盛源头之一。可是这个会稽郡管辖区到底有多大?首府又在哪里?现代人已经很模糊了。查了一下资料,浙江绍兴有座会稽山,绍兴古有一别称“会稽”,哪么这里就是秦汉的会稽郡首府吗?千年来一直没有变化吗??带着这些问题,我网上查到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发布金城新村遗址发掘报告的一些资料,分享给大家。

探索历史的璀璨明星:潘美
潘美,不仅是宋朝的开国元勋,还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辅助宋太祖赵匡胤完成统一大业,为维护国家的安定与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潘姓人口分布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报告
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中国潘姓的人口分布情况,以及其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潘姓作为中国传统姓氏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展现了独特的发展轨迹和社会文化意义。本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潘姓的地理分布、历史渊源以及其对现代社会文化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