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宗光將佛學溶入大學管理

圖:潘宗光細說大學籌款的辛苦

(本報攝)

「不要將自視為合理的事情硬塞給下屬。」年逾六旬的理大校長潘宗光昨天獲該校頒發「長期服務獎」,他自言「佛學智慧」成了他管理大學的明燈,「不應拘泥於顏臉。」又稱處理如減薪等爭議政策時不能「夾硬來」,「下屬堅持反對總有原因。」

近年本港高等教育界連有風波,政府又以財赤為由削減大學資源,多間大學都推出薪酬檢討計劃,卻招來教職員反彈。浸會大學的轉制爭議更擾攘近一年,令浸大校長吳清輝要親身訴苦。

理大也曾推出「薪酬檢討」方案,最終卻能「相安無事」。但潘宗光笑說,「當初一推出(薪酬檢討)時,教職員的反彈也很大。」他當時正處於「硬銷」或「撤回」的十字路口,卻選擇了被外間視為「無臉」的「撤回方案」,當中原因也有一段「佛偈」,「每一件事、因處身位置不同,每一個人也可以有不同理解。」

潘宗光明言,縱管管理層為方案想了眾多的好處,但教職員堅持反對也總有其道理,「我們常常假設反對者的理據沒意義,是為反對而反對,便將理據置諸不理。」他明言如果下層不接受,上層夾硬推行後果也會很大,「這就是佛家所說的正反合。」

潘宗光不認為凡事退讓就是無臉,「我以為收回方案較硬推勇敢。」他還笑著說,「這也是策略和程序。」但他此時肯定地說,「我在這裡言明,當我們聽完所有意見,立定了最後方案,便不會再收回。」

潘宗光又澄清「籌款像乞錢」的晦氣說話,「我只是想表達大學籌款的辛酸。可知理大不同其他大學,籌款是靠眾多的兩至三萬捐款而來,是集腋成裘的。」他自言當校長要對籌款有心理準備,「其實全世界大學都要籌款,因為這是為了大學的長遠發展,況且我約捐款人也能偷空吃一頓飯,這可是美事。」

早前潘宗光與教統局局長李國章「舌劍唇槍」,潘宗光淡然道,「我與他私底下是大學師兄弟,其實沒有什麼過不去。」他又為「師弟」說情,「近日各界對李國章都有批評,但其實做官真的很難,他們受到批評很容易,但又有誰知他們的苦衷。」/大公報記者周國良

0 收藏

评论 (1)

虽然金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我儿子学习优秀且想上港大但四年学费及其开支需六十万左右!一个普通家庭如何上得起?!
媛媛 #1 楼 2007-07-29 15:29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