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国小说排行榜近日揭晓,上海女作家潘向黎凭借她去年年初推出的短篇小说《永远的谢秋娘》连续第四次上榜。
2004年底,潘向黎曾极兴奋地对记者说,刚“用尽力气”写完一个自己很满意的短篇。这就是后来发表在2005年1月号《作家杂志》上的《永远的谢秋娘》。小说讲述的是历经人生波折却依然矜持高贵的女子谢秋娘的故事。
大病一场
回想当时写这篇小说的情形,潘向黎依然兴奋,却也有些后怕:“写这篇小说真是伤人。”一般小说写完了,关了电脑后脑子也跟着“关”了,但潘向黎写完这篇小说后,却仍然“关”不掉脑子里的继续想象,整个一星期,脑子里想的都是谢秋娘这个人,“真像是鬼附体,完全不听我的”,与脑子里谢秋娘“搏斗”的结果,就是她大病了一场。《作家杂志》的主编说:“这么苍凉的揭人生底牌的小说不是随便写的……”
“细针密线”
《永远的谢秋娘》上榜,评论家有很多说法,其中之一是因为小说的“极致化笔法”。现在很多小说都追求原生态,潘向黎却偏固执地坚守着她的“细针密线”。潘向黎对笔下的谢秋娘惜字如金,但每句话都意味深长。潘向黎写谢秋娘是为了向白先勇致敬,借用的是《永远的尹雪艳》的题目。但最初触发她写这个人物的却是一条鱼。有一次她去店里吃饭,看见水池里养着几乎透明的鱼,它们游到水池尽头就扭身往回。“返身那一扭,姿势优美,不让人觉得有要碰壁的局促。”潘向黎就想,生活里有没有这样的女人,历经沧桑却依然矜持高贵,“如果有这样极致的女人,一定在上海”。评论家们的另一赞叹是“有江南的温润气质”,有北方人对她说,到了上海,就会下意识地寻找谢秋娘那样的女子,这也正合了潘向黎的想法。
喜欢“尝鲜”
潘向黎写作产量不高,2004年一年才写了两个短篇。早写的那篇《白水青菜》上了当年的中国小说排行榜,后面那篇就是《永远的谢秋娘》,因为到2005年才发表,又上了这一年的中国小说排行榜。
今年刚开年,潘向黎已经写好了4个短篇,而且题材与之前的截然不同。《守》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男人在外守要塞,女人在家守信仰”的故事。刚写完的那篇叫《女上司》,讲两个职场女性之间的故事。潘向黎为此很得意:“就是要让别人想不到”,她说,常有出版社“点菜”,要她写受欢迎的那些题材,趁热“扩大战果”,她却不肯,老跟人拧着来,“我内心有棵树,它不按季节,冬天开花,春天睡觉,所以与外界不太合拍”,所以她要尝试各种新鲜的东西,保持那种非现实的写作恋情,不为稿费而成柴米夫妻,“写作这回事,自己觉得好玩就好。”她说。 |
评论 (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