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美男子——潘岳

       浩浩中华史,美女如云,美男子亦然!很多人评点古今十大美男子,浩浩荡荡、不尽相同!什么宋文公、弥子瑕(卫国)、邹忌、子都(郑国) 、潘章(楚国)、安陵君(魏国的附属国安陵国国君)、龙阳君(魏国,中国第一个同性恋)、宋玉、潘安、嵇康、陈平(汉朝)、秦宫(汉朝)、董贤(汉朝)、卫玠(三国)、曹肇(三国)、周瑜、曹植、周小史(晋朝)、陆机(西晋)、褚渊(南朝)、韩子高(梁朝)、沈约(梁朝)、兰陵王(东魏. 高长恭)、慕容冲 (西燕君主)、独孤信(西魏;北周)、张宗昌(唐朝)、乾隆、和绅、纳兰容若(清朝)……周恩来、梅兰芳、张学良、汪精卫是近代人就不必论了!

    不论怎么论,有一人赫然在列,且常占据美男子“头把交椅”,他就是与陆机同时的西晋人潘岳(即:潘安)。潘岳(公元247—300),字安仁,俗称潘安,西晋文学家,祖籍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作为西晋文学的代表,潘安往往与陆机并称,古语云“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他善缀词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充分体现了太康文学讲究形式美的特点。千百年来,潘岳更已成为美男子符号,顽强地活在成语典故、诗词曲赋、古今小说、大众生活中……
攻玉把他奉为天下第一美男子,自然有一大片道理!

1、潘岳有着出众的容貌。

    人们一说美男子就是“貌比潘安”,美男子的容貌矫矫不群自然是首当其冲!史书上直接说潘安:“美姿仪”。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气质又好,潘安俨然成了千古美男的代言人。潘岳表字安仁(潘安由此而来),小字檀奴,以至后世文学中“檀奴”或“檀郎”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词。

    成语“掷果盈车”的典故就出自潘岳,《世说新语》中记载,潘安每每出去拿着弹弓到洛阳城外游玩,总有大批少女追着他,那绝对就是个追星的架势,这可能是最早最狂热的“粉丝”!追着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献花,又是献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时候,都能够满载而归,掷果盈车遂成!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挟弹少年”的典故亦由此而来!有个男人版“东施效颦”的故事也是此时!潘岳每次上街都能弄一车水果回来,自然惹人羡慕,还招惹出模仿秀来:时张载甚丑,每行,小儿以瓦石掷之,委顿而返。《世说新语》则说这个丑男是左思:左太冲绝丑,亦复效岳游遨,于是群妪齐共乱唾之,委顿而返。张载是被小孩子扔石头乱砸,左思则更惨,挨女人们一顿乱唾。张载和左思都是当时著名文人,他们搞的东施效颦,可见潘岳的丰神美仪、玉树临风!无巧不成书!当时另一个美男子夏侯湛好与潘岳同行,但没有达到潘岳的名声。“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两美男出行,强强联手,新闻效应,这也演变出一个典故:“连璧接茵”(茵指车上的垫子)

2、潘岳有着忠贞的爱情。

潘岳19岁时写《内顾诗二首》,诗一:“静居怀所欢,登城望四泽……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驰情恋朱颜,寸阴过盈尺。夜愁极清晨,朝悲终日夕。山川信悠永,愿言良弗获。引领讯归云,沉思不可释”。诗二:“乐情既来追,我心亦还顾。形体隔不达,精爽交中咱。不见山上松,隆冬不易故?不见陵涧柏,岁寒守一度?无谓希见疏,在远分弥固!”

  这是潘岳在三千里外遥寄未婚妻的山盟海誓。从12岁订婚到完婚,他们经历了漫长的17年,这对情侣做到了矢志不渝,这是非常动人的。对潘岳这个常被洛阳女子掷果盈车、萦手于道的大众偶像而言,如此专情,尤其不易。公元275年,29岁的潘岳大婚,夫妻长相厮守,直至公元298年杨氏卒于洛阳德宫里,当时潘岳52岁。53岁那年,潘岳也在天国里与妻子得以永远地相濡以沫……

     17年两地相思,正是婚后20多年和谐幸福生活的坚厚感情基础。也正因如此,丧妻之痛才被潘岳表现得空前摧心断肠。潘岳悼念爱妻的诗赋文章,有《悼亡诗》三首、《杨氏七哀诗》、《悼亡赋》、《哀永逝文》六篇,在中国文学史上,潘岳创了一个纪录,他最先创作了悼亡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因停不了的悲伤创作了最多也最感人的悼亡文学。这是魏晋时代重情任情思潮下,潘岳用真情和才华写就的一束忧郁之花。这捧祭献亡妻的花束,是百结断肠缠绕而成,是碧血和泪凝结而成。他在《悼亡诗》中写道: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眄枕席,长箪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夫妻永诀,景情何堪!

南开大学罗宗强教授在《西晋士人心态变化与玄学新义》中指出:西晋纵欲之风大盛,士人社会存在一种寻欢作乐的浓烈气氛。道教养生术之一的房中术在当时上层社会十分流行,这给纵欲提供了理论根据,或者说提供了一种借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潘岳对待爱情的严肃态度因稀少而显得越发可贵。

专情的潘岳情贯笔下,在中国文学史上也留下了自己成为悼亡文学鼻祖和大师的丰碑!与其说历史记住了潘岳的悼亡文学,不如说记住了这位旷古美男子的专情!

3、潘岳有着非凡的文采。

潘岳,祖父名瑾,曾官安平太守。父亲名芘,曾官琅琊内史。少年时潘岳已很有名,总角辩惠,乡邑称为奇童。其 22岁写《藉田赋》声名大噪。12岁便得到父亲好友杨肇的赏识,许以长女。潘安的妻子出身名门望族,比潘安家的门第要高,两人算不上门当户对。正因为潘安既是美男更是才子,潘安的妻子才乐意下嫁!
          潘岳长于诗赋,文辞华靡,与陆机齐名,世称潘陆,并传就成语“潘江陆海”! 明人辑有《潘黄门集》。陆机也是当时的美男子,二者同为西晋文学界no.1。 南北朝时梁代钟嵘在《诗品》中将潘岳诗列入上品,并说潘诗烂若舒锦,无处不佳;陆文如披沙拣金,往往见宝。潘岳的赋,今存20篇以上。当时最负盛名的赋,就是潘岳的《西征赋》、《秋兴赋》这些大赋。除此两赋外,《藉田赋》、《闲居赋》、《笙赋》等都是当时名作,嗣后皆为《昭明文选》收录,影响至大。《文心雕龙》评魏晋之赋首共八家,潘岳是其一。必须能作赋,尤其是能作大赋,才能称得上大才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观念,而大赋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能写出大赋的人越来越少,所以每个时代被公认为大才士的人总是寥寥无几。潘岳写了《西征赋》6000多字,是整个晋代篇幅最大的作品,左思的《三都赋》也不过3000多字。左思写《三都赋》花了十年工夫,虽产生了洛阳纸贵的效应,其艺术成就却不能和《西征赋》比肩。陆机写赋力求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又力求最精警的语汇,写起大赋来十分吃力,总是写不成。他原本要写《三都赋》,让左思抢了去,终生遗憾。后来他的弟弟陆云不断劝他作《二京赋》,并建议他不妨参照《三都赋》,他一直写不出来,他的传世大赋只一篇《文赋》,刘勰《文心雕龙》中说巧而碎乱,现在我们读读,确有逻辑不清、前后重复的毛病,只有潘岳写大赋从容不迫,如锋发而韵流,十分顺畅。
潘岳的抒情小赋,其实有着更高的文学价值。如《怀旧赋》、《悼亡赋》、《寡妇赋》等,对人生的不幸充满同情哀悯。潘岳之文,以哀诔最为著名,仿佛汉末蔡邕。潘岳最出色的哀诔文,还是为亲友所撰诸作。如《阳城刘氏妹哀辞》。此为胞妹而作,开头即见精彩:鸟鸣于柏,乌号于荆;徘徊踯躅,立闻其声。相彼羽族,矧伊人情;叩心长叫,痛我同生。以比兴开篇,于诔体中实稀见,潘岳用之,令人立闻其哀号长叫之声,颇收振发奇效。
    正因为潘岳对痛苦人生有着透入骨髓的体验,所以他对人生痛苦才具有深广的同情,好像整个人生痛苦都压在了他一个人身上,史书上说潘岳尤善哀诔之辞,其奥秘大概就在这里。在妻子过世了一年之后,他写了三首《悼亡诗》。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三首《悼亡诗》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因为当时妇女的地位很低,在潘安的《悼亡诗》之前,几乎没有出现过怀念妻子的作品。潘岳诗赋文皆擅,总体成就不小,但最重要的还是他首创悼亡诗题材,是魏晋时期最出色的哀诔文章高手。哀诔文章加上哀情诗赋,构成其作品最有特色的部分。潘岳开创了悼亡诗这个题材,源自爱情这个永久的话题,不朽的作品也促成了作者不朽的声名,这是他成为美男子符号的另一深层原因!

4、潘岳有着闻名的孝心。

 潘岳对待家庭生活注重伦理道德,对妻专情,对亲朋至诚,人情味忒浓,更重要的是他在历史上孝母有名!父精母血,一个没有孝心的人,他对谁还能真诚相对呢?

《二十四孝》故事广为流传,潘岳弃官奉亲的故事占其一。故事中有诗赞曰: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潘岳事亲至孝、恪尽孝道,在当时影响很大,是当时学习的楷模。潘岳的父亲是个小官,潘岳到河阳任职后,父母同过。父亲去世后,潘岳就将母亲接到自己的任所侍奉。潘岳奉调任长安令,母亲一直跟着他生活。有一天,母亲偶染小恙,思乡心切,很想回归故里颐养天年。潘岳决定满足母亲的愿望,跟随母亲回家奉养、以尽孝道。身为一县之父母官,总不能长期离开官署吧?潘岳毅然决定辞去官职,专司供养母亲之责。一纸辞呈递交上司,上司再三挽留:你是难得的好官,怎么忍心舍弃那么多百姓呢?再说你留任做官,能得到较多薪俸,可以使你的母亲生活得更好一些。潘岳坚定地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遵从母亲的意思,那算什么孝顺儿子呢?如果连孝顺自己的母亲都做不到,又何谈体谅百姓的疾苦,又怎么称得上一个好官呢?回到家乡后,母亲病愈,可是因为失去了俸禄,家庭拮据,他就自己动手,耕田种菜,靠卖菜为生,每次卖菜回来,都要买些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在家里养了一群羊,每天挤羊奶给母亲喝,其《闲居赋》中写道: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一直过着闲适的生活,安度着幸福的晚年……

弃官奉亲也载于《晋书》:除长安令,征补博士,未召,以母疾辄去官,免。当时是公元296年,潘岳已经50岁了……仅凭此事,潘岳的美男子形象饱满至极!这应该使得今天的许多人“蒙羞”!

5、潘岳有着不菲的政绩。

    潘岳祖父名谨,在汉末和曹魏时曾为安平太守;父亲曾任琅琊内史;叔父潘勖,汉末为尚书右丞,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发表《册魏公九锡文》,就出自潘勖的手笔;从兄弟潘满,以才学品行为人称道,曾为平原内史;族侄潘尼,与潘岳年龄相近,也与潘岳一样,以文学才能而名。潘岳家属于中级门阀,自汉末到西晋,都以文学名世。潘岳曾写过一篇《家风诗》,颂扬自家的光荣传统。潘家在玄学盛行、崇尚放达风气中,注重谨守儒学,保持着较为严正的家风。潘岳因家庭关系,有政治理想,在治理方面也有一定才能,当过两任县令,颇有政绩。

 潘岳在河阳县当县令时,政绩尤为突出。有说法潘岳是古代河阳县最好的一任县令。史书载:频宰二邑,勤于政绩。在今日河阳故地,花果满县,浇花息讼,浇花井显情意,转枝柏见人心,潘岳故事繁多美好。这儿的老百姓千百载情真意切地歌颂着他、偏爱着他。潘岳在河阳县(今洛阳吉利区)留下的最有名传说就是河阳一县花。潘岳到了河阳,看见这里南临黄河,北靠邙山,中间是一片平川沃野,地方不错,就是老百姓太穷,怎么办呢?他想起古人治世格言:五谷宜其地,六畜宜其家,瓜瓠荤菜,百果俱备,此乃县之福矣。根据半丘陵地区十年九旱的特点,他开始号召百姓广种桃李,绿化荒山。潘岳为了把施政方针深入贯彻下去,想方设法搞宣传。正月里官衙门口唱大戏,潘岳让人在台下放风筝,风筝上挂着标语,上写着广种桃李”……    潘岳自幼爱美成癖,他在治理山水时,还引领百姓在道路两旁、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地方,也栽上桃李和花卉。每逢春天到来,河阳县境内绿满山川花满园。每到秋来,累累的硕果为老百姓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潘岳也被百姓们戏称为花县令。河阳县就此有了河阳满县桃河阳一县花的美名。为整治民风,潘岳还巧用浇花息讼。他在自己的花园里栽上一行行桃李,又在园内挖了一口浇花井。每天办完公事,他就到花园里自己提水浇花。为处理民间斗殴吵架的官司,他专门做了十几只尖底大水桶放在大堂上。有一次两家邻居因小事大打出手,闹上公堂。潘岳先给原告一只尖底水桶,给被告一根扁担,一条井绳,让两人去花园浇花。起初两人磕磕绊绊,极不配合。但衙役在一旁监督着,他们也只得互相协作。两个人一人汲水,一人穿杠,统一上肩,一致行动。累了半天终于把花浇完了。这时两人也没火气了,互相看看,都一脸愧色。再回到大堂上,潘岳问:官司还打吗?二人都说不打了。潘岳看他们都没了火气,才开始公平合理划分了责任,做了公正裁决。后来,河阳百姓为不忘潘县令恩德,便把潘岳花园旁的一个小村改名为花园头,把花园里那口浇花井改称潘安井

从浇花井原址,向西南1.5公里有个冶戌村。村南有棵转枝柏,这株转枝柏,也是和潘岳大有关系。这棵柏树树身有三丈多高,有两搂粗,树身向南倾,根部裸露粗壮,树干回旋,条纹万状。这棵柏树奇在只有东南一枝枝叶茂密。据传说,这棵树轮换生叶,人们给它起名转枝柏。柏树每隔六十年,有一方枝叶败落,接着另一方枝杈泛青,生出绿叶。这棵树一千七百多年了,总是一枝活……转枝柏生长的地方,是潘岳官衙所在地,这棵长寿的柏树树根上拴着许多红丝线,柏树枝上系着红灯笼和褪色的红绸。红丝线是拜干娘的,红灯笼是还愿的……潘岳治理河阳十分出色,老百姓对潘岳十分拥戴。有数位老翁受众乡亲之托,献翠柏一株,并附五言诗一首:根深枝叶翠,河阳百姓心,岁岁盼峥嵘,代代留芳馨。潘岳看罢大喜,挥锨挖坑,浇水施肥,将翠柏植于官衙前面,并在柏树前立誓必做清官。潘岳栽树立誓的事传遍全县,老百姓人人拍手称赞,城里居民每逢从衙门前过,都要给小柏树浇点水,非常爱惜它。此柏长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潘岳后来到江苏任职,后几任县令横征暴敛,百姓怨声载道,此柏气愤萎黄,因为思念潘岳,唯东南一枝翠绿,自此留下六十花甲转枝奇观。

   潘岳在河阳县干了四年,转为怀县令,他在怀县任上,还是做出了一些成绩。当时客栈管理存在不少问题,人们以逆旅的设置是逐末废农,造成藏污纳垢、败乱法度的后果,认为应当废除。潘岳上书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出逆旅的设置有利于商贾往来,主张加以整顿,而非全盘否决。潘岳的思想与传统的重农轻商思想有所不同,眼光有独特之处。

 潘岳4年后任度支郎,中央工程部挖地基挖出了一把古尺,尚书郎挚虞上奏,现行的尺度比古尺长,应以古尺为准。潘岳和挚虞辩驳,说以为现行尺度习用已久,不宜再改,挚虞未免迂腐。潘岳的意见是更切合实际的。可别小看了潘岳的这点作为,西晋的士人群体,为求保全自己在行为上是不婴世务,在职而不尽责。正像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所说的:所有行政官员以不过问行政实务为荣,地方官员以不过问人民疾苦为荣,法官以不过问诉讼为荣,将领以不过问军事为荣,结果引起全国性空前的腐烂。包括竹林七贤入晋者,也多有这种心态。向秀入晋后,在官不任职,不干活。阮咸也是天天只知道和亲友弦歌酣宴,比较起来,潘岳还是踏踏实实做了一些实际工作……

6、潘岳有着强劲的对手。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时代可谓独特绮丽,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许多大书特书之处,其一就是一个尚美时代,美男子也是星罗棋布,而潘岳是其中的翘楚!《世说新语》上甚至有专门的帅哥录——《容止》篇,帅哥录共39篇,记录了美男一大串:夏侯玄、嵇康、王衍、潘岳、裴楷、夏侯湛……陆机英俊倜傥、文采风流,也是被潘岳压了下去!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中,尚武崇义的青年们纷纷挟着弹弓出场,弹弓成了塑造拥有高贵、华美、强悍气质一类理想青年形象的一个重要道具。从潘安的这个行为艺术来看,他的美并不像后世揣想的那样有浓重脂粉气息,还是既潇洒又阳光的。潘安的故事中有一群我为美狂的妇女,她们围堵帅哥,唾弃丑男,用鲜明方式表达自己的澎湃激情,大异于传统女性的温顺贤良。这样对美如痴如醉的女粉丝,搁在现在,比谁都不差。现在的超女粉丝用手机选出她们喜欢的女歌手,西晋洛阳的女粉丝用水果选出她们热爱的男偶像。当时个性解放之风同样波及女性,女性因更具生活智慧而从容,更富远见卓识而优雅,她们更富于人性的光彩,潘岳之美因此意义更大!

     在帅哥林立的魏晋,潘岳因诸多因素名声大噪,成为偶像中的偶像,美哉,壮哉!

7、潘岳有着曲折的人生。

    维纳斯为什么如此之美?因为她的断臂……男子版的中国维纳斯潘岳的“断臂”就是他在政治道路上最终没有把持住自己,走入了歧路……

潘岳个性敏感,乃悲剧个性,从而决定了悲剧命运。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以悼近。如此悲哀,古文人共有,而他的感受深挚已极难以排解。一方面他借助于哀诔之辞宣泄,另一方面,以至于没有更多的精力去追求人生更高的境界。因此他缺乏高远的理想,只顾眼前,但又不甘沉沦堕落,在内心里苦苦挣扎,生命对他逐渐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惩罚。他在《西征赋》中悲叹:我时时处处受拘束牵掣身不由己,就像浮萍蓬草一样被任意驱使,官位低下没有保障,说不定名节也随时毁灭,我就像破蛋壳里的鸟卵,巢将覆时的乳燕,心里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潘岳的悲剧,在西晋不是特例。西晋是政失准的士无特操的乱世,统治阶级内部派系斗争异常尖锐复杂,当时文人若要求得仕途上的发展和文学上的凭籍,不得不卷入贵族、豪门、权臣、悍将争斗漩涡中。士人群体为求自保,在名教与自然之间,在出世与入世之间,找到了一条既出世又入世、最省事、最实用而且也最安全的通道”……

    潘岳在50岁时在《闲居赋》中总结自己做官经历:从二十岁到四十多岁,曾八次调换工作岗位,一次提升官阶,两次被撤职,一次被除名,一次是自己没有就任,三次被外放。一直在六七品的小官位上徘徊。一个才名冠世的世族子弟,为什么这样坎坷呢?才高名大长期沉沦下僚,潘岳心情焦虑,32岁已长出白发。这一年秋,他挥笔写下著名的《秋兴赋》,抒发他长期忍受压制的抑郁凄凉心境。

   潘岳写《闲居赋》,总结了不如意的前半生,他找出自己仕途失败的原因是,他决定弃,择木而栖,他选择贾谧作为遮天蔽日的大树。大树之下好乘凉,他很快升了著作郎,从著作郎转散骑常侍,迁给事黄门侍郎,他为贾谧做诗赠陆机,为贾谧讲汉书,愈益成为皇帝和贾谧的亲信。这时候就有了历史上的拜路尘一事……

  晋惠帝年间,先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残杀,史称八王之乱,接着是内附的少数民族纷纷作乱和边外少数民族纷纷进入,北方陷入持续动乱,中国从此陷入了三百年的南北分裂状态。赵王司马伦、梁王司马彤发动军事政变,矫诏废贾皇后为庶人,诛杀贾谧及其党羽数十人。司马伦入朝执政,自封为相国,此时司马伦所最倚重的人是孙秀。孙秀在琅琊任杂役小吏时曾服侍过潘岳,潘岳很讨厌他的为人,多次羞辱他。后来孙秀投靠司马伦,任中书令,掌握生杀之权。小人得志往往极其残忍,孙秀之手,曾杀人无数。潘岳内心十分恐惧,有一天,他在朝中碰到了中书令孙秀,试探着以讨好的语气问:孙令犹忆畴昔周旋不?孙秀回答: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岳怀着一丝侥幸,没有选择立刻离开朝廷。除了不愿离开,可能还有不敢的成分。这一做法又一次暴露了他极其缺乏政治智慧。他的族侄潘尼和他同样趋附贾谧,这时回窗体顶窗体底端家装病,躲过司马伦和孙秀后,官位反而更加显达了。三四个月后,潘岳就被孙秀以谋反罪夷三族。同样遭到政治清洗的还有曾和潘岳一起对贾谧望尘拜的石崇。石崇被杀,除了他也是贾谧集团的人,还因为孙秀曾要石崇把爱妾绿珠送给他,石崇说,要谁都可以,就绿珠不行。不久,石崇就被孙秀杀掉了,绿珠不负石崇所爱,石崇被收捕之时,坠楼殉情,这也是历史佳话。

  潘岳的名字怎么由潘安仁变成潘安的?这是古代的文章比如骈体文和诗歌,为了对仗押韵、省字造成的。民间也有一种说法是,潘岳(字安仁)因其曾经侍奉中国历史上无耻的皇后贾南风,德行操守实在当不起这个字,因此后人省略一字,乃有潘安之名。潘岳依附权贵最后以夷三族悲剧收场,可叹耶夫!

  潘岳被人诟病趋附贾谧的还有一个铁证,他是依附贾谧的二十四友之首。二十四友者,贾谧之友也。贾谧专权时俨然以文学提倡者自居。二十四友中多文学之士,如潘岳、陆机、陆云、左思、挚虞、刘琨、欧阳建、石崇等,几乎占当时文坛泰半。这些人集体著文章称美谧,以方贾谊,潘岳、石崇曾望尘拜,左思,刘舆、刘琨兄弟,陆机、陆云兄弟在这个集团中的具体作为,也有无行污点。如陆机赠诗称颂贾谧,连生前恶行昭彰的贾充也被他歌颂一番……

 从文学角度视之,二十四友是个精力旺盛、创作丰富的文学群体,他们的存诗占了西晋文士诗歌的一半,二十四友还常有金谷雅集之类的文学活动。金谷雅集是西晋文学的一代盛事。金谷别庐是历史巨富石崇的一处窗体顶端别墅,在金水边上,沿山之高下,有竹柏果木近万株,有高台飞阁,池沼田园,别墅中还备有伎乐,既可纵情于山水之中,享弋钓之乐,又可以诗酒宴饮,极人间之欢娱。金谷雅集发生在公元296年,石崇为送王诩前往长安而召集的一次聚会,三十个人(“二十四友中大部分人都参与了)昼夜宴饮,游遍金谷别墅,赋诗编成《金谷集》(诗集已佚,留下来的只有潘岳一首,还有残句一)窗体底端这是西晋文学繁盛的象征。一直到东晋,王羲之还因为有人把他的《兰亭序》比美于石崇的《金谷诗叙》,拿他比石崇,王羲之无限荣光!潘岳在官场上躁竞不已,在后期因过分追逐名位势利而导致人格沦落,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要求而言,潘岳是失败的,这或许也是这位帅哥的“劫数”和哪个时代必然的悲剧吧……

如果说这位旷古美男子人生失败的原因,大概有三条:1)露才。徐公持先生评价他,过于轻躁,露才扬自己,往往欲速则不达,缺少际遇。曹操乃伟人,胜过会哭的刘备多少倍?但是名声太菜,即因其“挟天子以令诸侯”,更因世人妒其才;(2)貌美。这点不须说!(3)政治选择的失败。在频繁残酷的改朝换代中,一批批或深具或深醉自然美与人格美的名士被送上刑场:何晏、嵇康、二陆、张华、潘岳、郭璞、刘琨、谢灵运、范晔……当时第一流的诗人、作家、哲学家都死于非命。在这份中国文人非正常死亡的大名单上,潘岳(即潘安)不是最耀眼的一位,却最为市井百姓熟知的一位,因为他就是天下第一美男子……


0 收藏

评论 (3)

美丽的悲剧...?
潘亚薇 #1 楼 2010-02-03 18:06
大赞
潘华君 #2 楼 2010-11-13 22:11
非常好
匿名 #3 楼 2011-10-11 22:2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