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潘氏历史文化(屏西堂 辑)

广宗潘氏历史文化

(屏西堂 辑)

 

潘氏宗谱中,记载其先世为广宗潘氏者,福建有长乐三溪,闽侯瓜山,莆田莆阳,浙江有浯溪等。

广宗潘氏乃永嘉五年( 311 )荥阳潘氏五世尼之子、六世潘其迁广宗,南北朝时期居河北广宗、广平,唐朝之初潘氏十八世潘求仁为()杭州刺史,其子孙始南迁。

历史上的广宗潘氏为乾、瑾、勖、满、尼之荥阳五世之后,芈姓。某些潘谱记为“俟汾氏” 鲜卑族之后姜姓,讹传也。

第一章  广宗潘氏世系

荥阳潘氏一世:潘   字元卓。

约生于公元 110 年。(东汉)溧阳长,居陈国长平。

荥阳潘氏二世:潘      (东汉)  安平太守

        子二人: 勖、芘。

荥阳潘氏三世     字元茂(约 163 215 年)(东汉)  尚师左丞, 东海相

荥阳潘氏四世:潘   字世元 (约公元 200 282 年)()  平原太守

荥阳潘氏五世:潘    字正叔(约公元 250 311年)()太常卿, 中书令, 封安昌公

(以上潘氏五世居荥阳中牟)

荥阳潘氏六世    : 才。    迁广宗

    注一: 广宗, 古县名。东汉置, 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北魏时为广宗郡治。

荥阳潘氏七世:潘  (后赵)  广宗太守

        :

荥阳潘氏八世 

        :

荥阳潘氏九世 

        :

荥阳潘氏十世  (约生于 370 )

        (南燕)尚师, 徐州刺史, 光禄大夫, 广平太守

        : 光。   自广宗迁广平

    注一: 南燕, 十六国之一。北魏兵破后燕国都中山( 今河北定县 ), 燕丞相慕容德率众从邺迁滑台( 今河南滑县 ), 398年称王。史称南燕。

    注二: 聪为南燕尚书。399 年秦王登之弟广击南燕, 破之。时南燕都滑台。聪对南燕王德曰: 滑台四通八达之地, 北有魏, 南有晋, 西有秦, 居之未尝一日安也。彭城土旷人稀, 平夷无险, 且晋之旧镇, 未易可取。为密迩江淮, 夏秋多水, 乘舟而战者, 吴之所长, 我之所短也。青州沃野二千里, 精兵十余万, 左有负海之饶, 右有山河之固。广固城曹嶷所筑, 地形阻竣, 足为帝王之都。三齐英杰,思得明主以立功于世久矣。辟闾浑昔为燕臣, 今宜遣辩士, 驰说于前, 大兵继踵于后, 若其不服, 取之如拾芥耳。既得其地, 然后闭关养锐, 伺隙而动, 此乃陛下之关中河内也。德乃引师而南, 衮州北鄙诸郡县皆降之。德禁军士虏掠,百姓大悦, 牛酒属路。德进据琅邪, 徐衮之民归附者十余万。德以潘聪为徐州刺史,镇莒城。德进军广固。400 年南燕王德即皇帝位于广固。后聪仕至南燕光禄大夫。( 光禄大夫, 官名, 从二品。掌顾问应对, 属光禄勋。)

    注一: 广平郡, 汉景帝中元元年( 149)分邯郸郡治郡。辖境相当今河北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今之广平县在其东南。

    又注:河北邯郸市西北20公里处有古广平府。

荥阳潘氏十一世:潘    (南燕)  广平太守

        :

荥阳潘氏十二世:潘 

        子一人: 灵乾

荥阳潘氏十三世:潘灵乾  (约455年)北魏中书侍郎

        : 永基

    注一: 中书侍郎, 官名, 正三品。晋代始置。为中书省长官中书监、令之副。朝仪大政参议焉。

    注二: 中书省, 官署名。为秉承君主意旨, 掌管机要, 发布政令的机构。

    注三: 北魏亦称后魏。398 年建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 ), 439 年统一北方, 493 年迁都洛阳, 534 年分裂为东西魏。共历 17 171年。

荥阳潘氏十四世: 潘永基  字绍业   ( 482538 )

        (北魏)  东徐刺史, 车骑将军, 左光禄大夫,赠散骑常侍, 骠骑大将军, 尚书右仆射, 司徒公。爵:广宗男

        子三人: , ,

    注一: 东徐, 州名。北魏孝昌元年( 525), 辖境相当今江苏邳县、新沂、睢宁及山东郯城、临沂等县。广宗男, 古爵位名。男, 五等爵 (王、公、候、伯、男) 的五等。以住地广宗封爵。

    注二: 左光禄大夫, 正三品。东徐刺史, 从三品。骠骑大将军, 从一品。尚书右仆射, 从二品。司徒公, 正一品。

    注三: 史评: 潘永基, 拔类从官, 咸享名器。『魏书』『北史』有传。『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传记:

 

                 潘永基传

    潘永基字绍业, 长乐广宗人也。父灵乾, 中书侍郎。永基性通率, 轻财好施。为冀州镇东府法曹行参军, 迁威烈将军、扬州曲阳戍主, 转西硖石戍主, 治陈留、南梁二郡事, 颇有威惠。转扬州车骑府主簿。累迁虎贲中郎将、直寝、前将军。出为持节、平北将军、冀州防城都督、长乐太守。于时葛荣攻信都, 长围遏水以灌州城。永基与刺史元孚同心竭力,昼夜防拒。外无军援, 内乏粮储, 从春至冬, 力穷乃陷。荣欲害孚,   永基请以身代孚死。

    永安三年, 除颖川太守, 迁镇东将军、东徐州刺史。萧衍将曹世宗、马洪武等率众来寇, 永基出讨, 破之。永熙中, 为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迁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寻加卫大将军, 复除东徐州刺史。前后在州, 为吏民所乐。代还京师, 元象初卒, 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都督冀瀛沧三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师右仆射、司徒公、冀州刺史。

    长子子礼, 州主簿。子礼弟子智, 武定中, 太尉士曹参军。

    附注一:『北史』卷四十五·列传第三十三  《潘永基传》。

荥阳潘氏十五世:潘     字相贵 ( 508555 )

        (北齐)金门郡公, 敕封河东王、太师、大司马、尚书令

        :

    注一: 河南郡宜阳县有东魏所置金门郡, 因金门山以名郡。

    注二: 河东, 泛指山西省( 西南部 )。秦置河东郡。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水以西、霍山以南之运城地区。

    注三: 郡公, 从四品。太师, 官名, 一品。原为高级武官, 军队的最高统帅。太师、太傅、太保称三公。大司马, 官名, 一品, 晋魏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尚书令, 尚书省最高长官, 正二品。赠官衔, 均降一级。

    注四: 北齐, 北朝之一。550 年高洋代东魏称帝, 国号齐。建都邺, 史称北齐。 577年为北周所灭。

    又注:浙江丽水潘谱及莆阳潘谱记荥阳十五世为潘相乐,应有误。『魏书』记魏时另有太师、大司马潘相乐。

 

                   潘乐传

潘乐,字相贵,广宁石门人也。本广宗大族,魏世分镇北边,因家焉。父永(),有技艺,袭爵广宗男。

乐初生,有一雀止其母左肩,占者咸言富贵之征,因名相贵,后始为字。及长,宽厚有胆略。初归葛荣,荣授京兆王,时年十九(526 )。荣败,随尔邾荣,为别将讨元颢(529),以功封敷城县男。

    齐神武出牧晋州,引乐为镇城都将。后从破尔邾兆于广阿,进爵广宗县伯。累以军功,拜东雍州刺史。神武尝议欲废州,乐以东雍地带山河,境连胡、蜀,形胜之会,不可弃也,遂如故。后从破周师于河阴,议欲追之,令追者在西,不愿者东,唯乐与刘丰居西。神武善之,以众之不同而止。改封金门郡公。

文宣嗣事,镇河阳,破西将杨标等。时帝以怀州刺史平鉴等所筑城深入敌境,欲弃之。乐以轵关要害,必须防固,乃更修理,增置兵将而还。还镇河阳,拜司空。齐受禅,乐进玺绶,进封河东郡王,迁司徒。

周文东至崤、陕,遣其行台侯莫陈崇齐子岭趣轵关;仪同杨标从鼓钟道出建州,陷孤公戍。诏乐总大众御之。乐昼夜兼行,至长子,遣仪同韩永兴从建州西趣崇,崇遂遁。又为南道大都督讨侯景。乐发石鳖,南度百余里,至梁泾州。泾州旧在石梁,侯景改为淮州。乐获其地,仍立泾州。又克安州之地。除瀛州刺史,仍略淮、汉。天保六年(555),薨于悬瓠。赠假黄钺、太师、大司马、尚书令。

    子子晃嗣。诸将子弟,率多骄纵,子晃沈密谨悫,以清靖自居。尚公主,拜驸马都尉。武平末(575 ),为幽州道行台右仆射、幽州刺史。周师将入,子晃率突骑数万赴援。至博陵,知城不守,诣冀州降周齐王军。授上开府,隋大业初卒。

                        录自『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

    注一: 父永”当是“父永基”, 『资治通鉴』亦称“潘绍业”为“潘绍”。绍业为永基字。

荥阳潘氏十六世:潘    ( 543605 )

     (北齐) 嗣河东王, 尚公主, 官拜驸马都尉, 幽州刺史, 右仆射

        子一人:

    注一: 都尉, 比将军略低等武官 (三四品武官) , 尚公主为驸马,故为驸马都尉。

    注二: 幽州, 州名。汉武帝所置。辖境相当今河北北部, 辽宁大部及朝鲜大同江流域。

    注三: 刺史, 官名。居郡守之上, 掌一州军政大权。右仆射, 尚书省长官副职, 二品。

荥阳潘氏十七世:潘     字子义

        ()  尚书左丞

        : 求仁

    注一: 汉设丞相一人, 隋设左丞相和右丞相。尚书左丞, 正四品上; 尚书右丞, 正四品下。掌辨六官之仪, 纠正省内, 劾御史举不当者。

    注二: 流传族谱记子义为仪, 隋左丞。『北史』记子义为尚书右丞。

荥阳潘氏十八世:潘求仁   ()杭州刺史

        :

    注一: 杭州, 州府路, 隋开皇中置州。治所在钱塘 (今杭州市)

    注二: 求仁先后任吏部员外郎( 从六品上 )屯田郎中( 正五品下 )杭州刺史( 从三品 )

  : 求仁诗        咏烛寄人         

    烛与人相似,   通霄遽白煎。不应频下泪,   只是为人燃。

                                      - 录《全唐诗》卷 773--

 

  : 张文琮 诗     同潘屯田冬日早朝

假寐怀古人, 夙兴瞻晓月。通晨禁门启, 冠盖趋朝谒。霜蔼清九衢.

霞光照双阙。纷纶文物纪, 焕烂声明发。腰剑动陆离,  鸣玉和清越。                                                 -                                                    - 录《全唐诗》卷 39--

   注三:《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p826827记:潘求仁,隋尚书右丞潘子义孙。初唐时人,曾任吏部员外郎、屯田郎中。贞观十四年在杭州刺史任。《旧唐书》卷47·经籍志、《新唐书》卷60·艺文志均著录《潘求仁集》三卷已佚。生平事迹见许敬宗《贺杭州等龙见并庆云朱草表》、《元和姓纂》卷四、芩仲勉《郎官石林题名考》等著录。

荥阳潘氏十九世:潘 

        :

    小注:浙江丽水市太平乡潘浯溪潘谱记潘祖公为潘守德。

荥阳潘氏二十世:潘    ()东徐太守

        : 殷、盛

        注一: 唐东徐基本同北魏东徐。

又注:浙江丽水市太平乡潘浯溪潘谱记潘源公为潘执中。源公子二: 殷、盛。殷为湖州别驾,后避安史乱迁泉州府南安,盛为杭州别驾。盛子谋,后世居处州之丁川,即今浙江丽水括苍也。

 

第二章 广宗潘氏史

    广宗时期(约为公元 311年至 400年)

永嘉五年( 311 )京师饥困日甚, 饿死甚众。北方匈奴籍汉主刘聪寇克洛阳, 比及河南。杀士民三万余人, 焚宫庙官府皆尽。荥阳地处中原,战祸连绵, 内饥民怨忿, 外胡虏侵逼, 诚不自安。尼公病卒后, 尼子其遂迁河北广宗。

    建武元年( 317 )汉国主灭西晋, 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 号为“逆胡乱中原”。广宗亦历经变乱。317 351年间为石勒、石虎的后赵统治, 352 年后为前燕属地, 370 年前秦势力入侵, 384 年后属后燕, 398 年至410 年间归属南燕。

    其公有子曰才。其与才均生活于后赵时期, 才为广宗太守。

    才公有子曰信约生活于前燕时期; 信公有子曰崇, 崇公有子曰聪约生活于后燕及南燕时期。

    聪为南燕尚书。399 年秦王登之弟广击南燕, 破之。时南燕都滑台。聪对南燕王德曰: “滑台四通八达之地, 北有魏, 南有晋, 西有秦, 居之未尝一日安也。彭城土旷人稀, 平夷无险, 且晋之旧镇, 未易可取。为密迩江淮, 夏秋多水, 乘舟而战者, 吴之所长, 我之所短也。青州沃野二千里, 精兵十余万, 左有负海之饶, 右有山河之固。广固城曹嶷所筑, 地形阻竣, 足为帝王之都。三齐英杰, 思得明主以立功于世久矣。辟闾浑昔为燕臣, 今宜遣辩士, 驰说于前, 大兵继踵于后, 若其不服, 取之如拾芥耳。既得其地, 然后闭关养锐, 伺隙而动, 此乃陛下之关中河内也。”德用聪计, 乃引师而南, 衮州北鄙诸郡县皆降之。德禁军士虏掠, 百姓大悦, 牛酒属路。德进据琅邪, 徐衮之民归附者十余万。德以潘聪为徐州刺史, 镇莒城。德进军广固。400 年南燕王德即皇帝位于广固。后聪仕至南燕光禄大夫。

    南燕于 410年为东晋所灭。南燕后广宗为北魏( 或称后魏 )属地。

广平时期 (约为公元 400年至600年)

聪公有子曰光。光为广平太守, 家遂迁广平。北魏时广平辖境约相当今之河北任县、南和、鸡泽、曲周、永年及平乡西北, 毗连广宗。

    光公有子曰平。

    平公子灵乾。灵乾为北魏中书侍郎。时约 465年至 520年间, 正当魏朝强盛时期, 但南北朝间战火连绵, 民不堪苦, 边境不宁。

    灵乾公子永基。永基字绍业, 约生于 482 538年间。

    永基性通率, 轻财好施。初为冀州( 冀州辖境相当今冀县、衡水、武邑、枣强、南宫、新河等县地, 治所在冀县 )镇车府法曹( 掌邮递驿传制度 )行参军, 迁威烈将军, 扬州及曲阳( 今河北曲阳县 )戍主。治陈留( 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城 )、南梁 (山东梁山南、成武北) 二郡事, 颇有威惠。后为扬州车骑府主簿。约 504年迁虎贲中郎将( 皇宫卫戍将领)、直寝前将军。

    506年出为持节平北将军, 时北魏以中央官员充任地方官。永基赴广宁, 分镇北边。广宁位于今太行山北麓、桑乾河两岸, 治下洛、潘、涿鹿。时为燕州广宁郡广宁县之石门。

    后永基为冀州防城都督、长乐太守。大通元年 ( 527 )魏叛将葛荣长围信都(今冀县), 以水灌城, 永基同刺史元孚同心竭力, 昼夜防拒。外无援军, 内乏粮储, 从春至冬, 力穷乃陷。葛荣执刺史元孚, 集将士议其生死, 永基请以身代孚死。荣曰, 此乃魏之忠臣义士, 于是同禁者 500人皆得免。

    永安三年(530 )永基为颍川(治所今河南禹县)太守, 迁镇东将军, 东徐州刺史。永熙中(533 )为征东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迁东骑将军, 左光禄大夫。寻加卫大将军, 复除东徐州刺史。前后在州为民所乐。东魏元象初(538 ), 时年56岁。赠散骑常侍, 都督冀、瀛、沧三州诸军事, 骠骑大将军, 尚书右仆射, 司徒公, 冀州刺史, 广宗男。

    永基子三: 长子礼, 次子智, 三乐。

    乐字相贵, 509年生于广宁郡之石门。528 年归葛荣, 荣授乐为京兆王, 时年十九。葛荣败, 随尔朱荣。为别将讨魏北海王元颢( 529 ), 以功封敷城县男。

    北齐神武以雄杰之姿, 始基霸业, 文武名臣, 尽其力用。530 年齐神武高欢出牧晋州(治所白马城, 即今山西临汾), 引乐为镇城都督。531 年冬十月乐从高欢大破尔朱兆于广阿, 进爵广宗县伯。

    乐累以军功拜东雍州( 河南西部, 山西西南部 )刺史。时雍州西邻西魏, 南邻南梁, 高欢欲弃之, 乐曰: 东雍地带山河, 境连胡蜀, 形胜之会, 不可弃也。遂如故。

    魏末丧乱, 农商失业, 东西分裂, 连年战争。南征北战, 居无定所, 家无完堵, 地罕包桑, 魏呈必亡之势。

    , 乐从高欢破周师于河阴。改封乐为金门郡公。547 11, 乐为副大都督救彭城, 败南梁将侯景。549 年乐率五万将兵, 袭司州刺史夏侯强,降之。于是东魏尽有淮南之地。乐镇河阳( 今河南孟县), 增兵轵关, 修固城防。

    550 年高欢子高洋称帝(文宣帝)。改朝北齐, 都邺城。乐为司空, 进尔绶, 进封河南郡王, 迁司徒。破西魏将杨镖等。552 年夏四月, 乐与郭元建将兵五万攻阳平, 拔之。五月, 将兵七万围秦郡, 南朝梁将陈霸先命别将徐度引兵固守, 不克。

    天保六年(555 )乐薨于悬瓠( 亦即悬壶, 古城名, 今河南汝南县)。乐为北魏、东魏、北齐名将, 转战于河南、山西等地, 累建奇功。甍后, 赠假黄钺、太师、大司马、尚师令。

    乐从兄相乐, 亦为北朝魏齐名将。武定五年(547 )为太尉士曹参军,讨渊明于徐州。七年(549 ) 冬十月以开府仪同三司迁司空。550 年为司徒。天保元年(550 )为河东王、司空、司徒, 555 6 月薨。相乐亦生于广宁郡之石门、高欢评其人曰: 心和厚。

    乐公子晃, 约生于 543年。晃沉密谨毂, 以清靖自居。尚公主, 拜驸马都尉。武平末( 575 )为幽州道行台右仆射、幽州刺史。

    北齐皇帝高洋无道, 杀人如麻, 兼以外筑长城, 内营宫殿, 尝费过度,天下骚然。577 年北周( 宇文邕 )灭齐。春, 北周师将入邺, 晃自幽州率突骑数万赴援, 南下博陵( 今蠡县南 ), 知周师已入邺, 齐军士无斗志, 王公以下皆降, 即转冀州, 降周齐王宇文宪军。

北周授晃上开府(北周时全国府兵分属于二十四军, 每军设一开府, 兵额约二千人)。晃卒于隋大业初(606 )

隋唐时期(约为公元 600年至760年)

    晃公子曰仪 (子义) 。『北史』载: 子义仕隋至尚书右丞。宗谱记为隋左丞。

    隋杨坚统一中国。但其性至察而心不明, 信受谗言, 功臣故旧, 无始终保全者。隋炀帝弑父杀兄, 营东京宫室, 修运河, 筑西苑, 民外为盗贼所掠, 内为府县所赋, 生计无遗, 诸物皆尽, 僵尸满道。李密数其罪曰: 罄南山之竹, 书罪无穷; 决东海之波, 流恶难尽。

子义子曰求仁。求仁约处于李唐贞观至高宗承治间, 海内艾安,曾任吏部员外郎, 屯田郎中。《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p826827记:潘求仁,隋尚书右丞潘子义孙。初唐时人,曾任吏部员外郎、屯田郎中。贞观十四年(640)在杭州刺史任。《新唐书》卷60·艺文志均著录《潘求仁集》三卷已佚。

      许敬宗《贺杭州等龙见并庆云朱草表》、《元和姓纂》卷四、芩仲勉《郎官石林题名考》有求仁生平事迹录。求仁能诗善文, 是前唐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旧唐书》卷47·经籍志、《新唐书. 艺文志四》载: 著录有《潘求仁集》三卷, 黄巢之乱, 存者盖渺, 及徙洛阳, 荡然无遗矣。《全唐诗》有求仁存诗一首。

      求仁公子曰祖。祖约处于唐高宗和武周年代。高宗昏儒, 继武氏之乱, 民不胜其毒。

      祖公有子曰源。源约处于唐玄宗时 (650年~705) 。玄宗即位,励精图治, 常自选太守县令, 而良吏布州县, 民获安乐。二十年间, 号称治平, 衣食富足, 史称“开元之治”。择京官有善政者补刺史、天宝元年, 改刺史曰太守。源遂为唐东徐太守。

    玄宗后期, 政治腐败, 武备空虚, 安史之乱至两京陷落, 民物耗弊, 天下萧然, 民行乞食者属路。

源公子曰殷、盛。

殷为湖州别驾。为避安史乱入闽, 迁泉州府南安。盛为杭州别驾,子孙居浙江处州。

 

 

0 收藏

评论 (9)

J
内容详细,很有价值,宗亲感谢。尼公后人对潘姓的传播影响较大,建议屏西堂先生对尼公后人详细介绍一下。
jnpwt #1 楼 2006-07-13 09:09
此支从潘尼公始至潘殷、潘盛,记录详细,很具研究价值,是入闽前时期。其后又六代,则为宋朝名将潘美矣。观之可知,真乃名人世家,潘族之骄傲也。吾所在世系从潘其(应为琪)、潘玫处分,乃潘玫后裔也。
潘启道 #2 楼 2007-01-31 18:13
J
启道先生所言有待进一步考证,据本人所知潘美公是潘尼之子潘攻公之后,潘攻公迁浙江较潘源公迁福建要早得多。
jnpwt #3 楼 2007-01-31 22:15
inpwt先生认为潘美公是潘尼之子潘攻公之后,对的。据广东新丰县宗亲到江西、福建、荥阳等地寻祖而编成的族谱中,潘攻公生二子:奇、玫。我想此处之“奇”应是本帖中的“其”吧(似为“琪”或“琦”才与“玫”同班辈)。但福建闽侯之瓜山旧谱把潘其当成了潘考,比本帖提早了一代,倒是值得研究的。
潘启道 #4 楼 2007-02-02 13:04
此处荥阳第五世潘尼公与第六世潘其(琪?琦?)公中间,是否漏了一代潘攻?
潘启道 #5 楼 2007-02-19 17:32
广
我们潘家就离现在的广宗40里之遥,虽没有证据我们就是广宗潘,但据我们家谱记载,我们祖先宋朝就在这里居住.所以请了解这段历史的与我联系.我的QQ是:475223686.手机:13933715069办公室03195962150
广宗潘 #6 楼 2007-09-29 21:24
我是巨鹿西冯寨的,你知道我们这里的潘姓在宗亲关系上和那里的比较近吗?还有我们这里的辈分应该是按什么字排列啊?能帮我调查一下吗?我刚进咱们这个宗亲网.大家都是一家人,帮忙了啊.拜托!!!!!
潘振宇 #7 楼 2007-10-08 01:37
我的联系方式是QQ385348718
潘振宇 #8 楼 2007-10-08 01:39
P
本家兄弟, 弟为潘美公之后人 也有人讹传为潘仁美? 从武明后到南宁,后再到近蒲庙一带, 后到钦州新棠,开祖为文明公,相传三兄弟,一去钦州潘屋岭, 一去灵山,具无缘寻到, 开祖考与现今己十几代. 据传是是为避宋代"潘仁美"杀扬家将之祸而下来的, 或传是山东白马县狄青下南蛮迁来的, 弟想理清从武明出来的那段脉支, 谢谢
pttw1234 #9 楼 2007-11-26 18:1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