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潘石屹的博客已经开了整整一周年了。一年里老潘在他的博客里是既说电影又说地产,说了老婆说生活,可以说,众多网友在老潘的博客里从多角度了解了老潘。开“博”一年了,老潘又有话要跟大家聊聊了。
我的第一篇博客是2005年3月7日在SOHO小报网写的,到今天正好一年了。这一年来,我一直是博客的积极拥护者和倡导者,也把博客这东西介绍给不少自己身边的好朋友,鼓动 他们开博客,写博客,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与别人交流,并保留下来。我劝他们,现代人要生活在城市里,一定要会“两开”,一是开车,二是开博客。否则,你将会被这个现代社会和城市抛弃。
当初,我认为开博客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了网络上经常见到的下流谩骂和不堪入目的语言,因为你是博客的主人,要是有你不喜欢的语言,可以随时删除;不像BBS,要删除的话还得要找网管,而网管常常是忙得根本顾不过来。
写博客时,我时时提醒自己,要用理性的、友善的、礼貌的、真诚的语言去表达,也不知自己写到兴头上时有没有违背我自己给自己制定的原则,希望网友们多监督我、多提醒我,不要让自己的博客走到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境地。
——摘自《写在开博客一周年》
2006-03-07 10:42:18
小编插话:潘总在自己博客开通一周年的“纪念博”里,感叹了生命中不能没有“博”。看来,博客已经在潘总的生命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了。谁说不是呢,潘总成就了自己的博客,但反过来不能不说博客同时也成就了潘总。
前几天,一位下国际象棋的国家队队员和我们一起吃饭,他很安静,说话很少。吃完饭后我们一起议论这种状态,大家说下象棋的人要不断修炼得很安静,因为在下象棋的过程中要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这种境界与祈祷是很相似的。
如果你也认为工作状态应该如同祈祷的状态,要安静,你就要尊重别人,在别人进入这种状态时不要去打扰他,不要大声地喧哗,因为你这种浮躁会破坏别人的工作状态,使别人的工作没有效率,甚至干不好工作。同时进入了这种状态的人也要有抗干扰的能力,不轻易被周围的笑声、喧闹声、电话铃声所干扰,就是被干扰后也能很快重新进入安静状态。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我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工作之前少用手机打电话,多发短信,这样不容易干扰自己也不干扰别人。如果把每一件工作都当成一次祈祷,工作就不光是赚钱养家糊口的手段,工作的过程也会成为一种精神的享受,工作的成果就会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作品,而这种作品是你和上帝一起完成的。
——摘自《做每一件工作都是一次祈祷》
2006-03-08 10:22:12
昨天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到了山西太原,去了解那里的客户对我们公司产品的看法和意见,同时开拓一些新客户。
这次去我们带上了我主演的《阿司匹林》这部电影的胶片,在太原给我们的客户和山西的朋友放了一场电影。电影结束后,山西的朋友们热情地请我们吃饭,去了一个叫“康庄生态美食村”的地方。到了这个大餐厅的门口时,我发现大门上方有一道大横幅,上面写着“欢迎潘石屹先生光临康庄”的字样。同时,去往餐厅的地上还铺着红地毯,我赶紧躲开了红地毯,他们又把我扶了上去,一定要让我走在红地毯上,前面还有照相的,我顿时手足无措,手脚都走成一顺了。[Page]
席间,山西的朋友们问我《阿司匹林》是什么类型的电影,我说是爱情片,他们说山西人的爱情都是用山歌唱出来的,山西北部的山歌苍凉,山西南部的山歌缠绵,紧接着他们几个人就一人一段地唱了起来。这就是山西人的爱情观,与《阿司匹林》里面那些现代城市中白领的爱情表达方式完全不同。他们说,这些山歌都很感人,常常是台上哭着唱,台下哭着听。我问他们现在还是这样吗,他们说是的。
我心里想,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到这里,等这东西到了,人类最原始、最真挚的感情——“哭”就会少多了,会被更多的麻木替代。
——摘自《〈阿司匹林〉与山西的山歌》
2006-03-06 11:15:48
小编插话:现代科技已经使人类的很多原始的、真实的东西消磨得愈来愈少,比如说通信。在现代社会在很多地方email已经基本代替了书信来往,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现代科技会将人类的情感也取代呢?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