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潘天寿书画(一)

     潘天寿先生健在的时候,曾有人将先生的水印作品请他自己鉴别,他竟误认水印品为真迹。当时浙江美院水印工厂刻印的水印品也确实不错,几可乱真,故近年仍有人错将水印品当真迹来向潘天寿纪念馆兜售。书画仿作鉴定之难,亦由此可见。其实,水印品的枯笔小墨点即使刻功再到家,还是难以象真迹般自然,不免留下生硬之迹。潘先生作为精于鉴定的专家,对于水印品的一时粗疏,实乃九方皋相千里马,“得其精而忘其粗”罢了,自然不足为怪。然收藏者却粗疏不得,需认真研讨而后行,否则追悔莫及。

    如何识别潘天寿作品的真伪,不妨注意几个问题。

    把握总体特色

    潘天寿是风格特别强烈的书画家,他的作品,无论是哪个时期都极具阳刚之美,绝无柔弱之态,充溢着一种不可压抑的生生活力。这种精神是一股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人格理想。所以,潘天寿作书画与古人游戏笔墨,与今人数数然的急功近利之态,完全是两码事。

    他不取旧文人画那般逸笔草草、超然世外的态度;又将人趋我趋的弄潮儿拒之千里之外。他着眼于民族,着眼于人类艺术,想大问题,做大事体,这些似乎与画画无关,其实与画关系极大。正因如此,他的画总是那么大气,那么浑然,舍得枝节细末,而整体效果突显。以往与他同时参展的画家,常常有人抱怨把自己的作品放在潘天寿之作旁边不妥,说是自己画会“看不到了”,被他的画“吃掉了”。潘画便是如此利害。所以说,从整体精神面貌作判断,是鉴定潘天寿书画首要的一条。这就是为什么行家们对一些伪作,只要看上一眼,或者卷轴尚未完全展开,常会喊道:“伪画,伪画!”就因为总体特色不对头。犹如区别男人女人用不着看头发长短,衣着外饰一样。潘天寿作品的格调、气度、境界,总让人从内心产生震撼,这是最深层、最内在的东西,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根本因素。

    我想向收藏家进一言,是否可以去读一读潘天寿的传记,学一学先生的读艺语录,再支欣赏他的书画作品,鉴定能力定会大大提高。

     潘天寿纪念馆近些年编了许多书,其中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最高奖)的《潘天寿书画集》上下册(浙江人美出版社,1997年出版),不但所收的五六百幅图录无一伪作,而且配有文字介绍分析。又按创作年代安排,画家风格发展脉络十分清晰。多翻翻此类书籍和画册就会有个总的印象,80%的伪作便能通过整体把握被识破。

0 收藏

评论 (1)

我有一副潘天寿的真迹.电话:03168589119
匿名 #1 楼 2005-07-07 17:4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