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的降职的真正原因

 说到潘美降职,很多人认为是因为杨业的死被降的职。也有人认为是因为杨业之妻“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才被降官,

 

 第一种说法主要依据是《宋史.潘美》和(《宋史.杨业》。《宋史.潘美》(卷258)记载为:“诏内徙其民。会辽兵奄至,战于陈家谷口,不利,骁将杨业死之。美坐削秩三等。”《宋史.杨业》(卷271)记载为,杨业死后,“帝闻之痛惜甚,俄下诏日:……大将军潘美降三官”。

 

986年北宋北伐,东路军轻率冒进,导致北伐失败。这次北伐,朝廷意见不统一,主张北伐派和反对北伐派斗争十分激烈。既然失败,而且是损失惨重,宋太宗压力很大,自然要对“作战失律”的将帅进行处罚,以调和矛盾。东路军在还未回到朝廷前,大名府赵昌言就上书请斩主帅曹彬。曹彬等回到朝廷后,黄中等也说曹彬等法皆当斩。后来曹彬降为左骁卫上将军,崔彦进降为右武卫上将军,米信以下皆贬官。

就潘美而言,据《续资治能鉴》记载,西路军在安定西,知雄州贺令图(当时贺令图随曹彬北征,此处应是贺怀浦,下同)遇敌战败,南奔于五台战死数万人;贺令图与潘美往救蔚州,又有蔚州、飞狐之败。即使当时没有发生陈家谷之战,或者杨业当时没有死,潘美降职已是必然的事。可见,杨业的死是潘美降职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数万人战死与杨业之死比较,自然前者责任更大。因此,杨业之死,导致潘美降职的说是不准确的。

 

第二种说法,最早出现在清朝光绪年间的《岢岚州志》,该志书记载,“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为民。

关于折太君,最早出现在元代戏曲中。认定杨业之妻是折太君的,是清代乾隆的地方志《保德州志》。宋人史书中只字不见,杨业之妻究竟是折氏还是佘氏现尚有针议。潘美终身为官《宋史》有详细记载,这是事实,而清代乾隆《保德州志》却说他被“除名为民”,显然与史不符。据民族大学老龙先生《关于府州折氏家族的其它几个问题》考证,“这部《岢岚州志》记载折氏事迹共涉及二、八、九三卷,共有七条。七条之中,每一条都有错误”,说明该志没有多大可信度。

杨业之军全军覆没,折太君当时并不在场,若要控诉,是空口无凭的,还得收集证据,这就需要时间。八月辛亥(十五日)潘美就降官三级,距陈家谷之战一个半月,距安置边民后仅一个月。而曹彬兵败岐沟关到降职时间是两个月,从时间上看,折太君辨诉让潘美降了职的可能性不大。

以上表明,“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才使潘美受“除名为民”的说法是没有历史依据。

 

    由上可知,潘美降职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杨业之妻辨诉,也不仅仅是杨业的死,而是因为西路军的“作战失律”连续失败所致
0 收藏

评论 (1)

P
“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才使潘美降职的说法,有来源于前一版《辞海》的介绍,不知道新版《辞海》有无变更?!
pf83201 #1 楼 2009-10-23 13:58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