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一大早,郾城区孟庙镇八里村73岁的潘德收老汉便赶到了村小学。昨天他上小学二年级的孙子回来告诉他,今天村里成立“四老”学校,要他去上学。潘老汉纳闷了:小时候家里条件差没正儿八经上过学,如今自己都70多岁了,还要去上学?
村小学院里早就坐满了像他这样的老头儿、老太太们。市妇联、市关工委以及乡里、村里的干部们也都来了。一打听,潘老汉明白了,原来市妇联要在村里创办全市第一个农村“四老”家长学校,对孩子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姥进行教育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
了解到这些,潘老汉便找了个离讲台近的位置坐下。潘老汉想:自己小时候地里的活儿、家里的活儿都得干,想上学却上不成学;现在小孙子算是幸福,家里什么活都不让他干,只让他一心思上学,他却总是贪玩,自己也没什么办法管他。另外,村里有200多个孩子的父母只顾外出打工挣钱,把孩子们交给了像他这样文化程度低的老人照看,老人们根本就管不住这些顽皮的孩子们。这个“四老”学校办得好啊,以后就有办法教育孙子了。想到这儿,潘老汉乐了,这个学一定要好好上。
潘老汉不知道,他感到困惑的教育下一代的问题,已是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为解决孩子“隔代教养”的难题,市妇联早在2002年就在源汇区创办了第一个社区“四老”家长学校,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去年6月份在城市社区又创办了9个“四老”家长学校。今年,市妇联要把这样的学校引向农村,潘老汉所在的八里村便是创办这样学校的试点。
上午9时,市里来的老师给大家上了第一堂课,潘老汉和村里百余名老人一起认真地听了起来……
潘老汉上学记
0
点赞
0
收藏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