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家讲坛话英雄 再讲“鲜为人知的杨家将”。 梅毅列专题,首鸣“奇冤潘美”还原功臣形象。多少年来,无论是小说,戏剧,还是评书演义,《杨家将》中的潘仁美都是作为奸妄权臣来陪衬杨家的一门忠烈。人们看后,听后,在对杨业感叹赞扬的同时,就会把潘仁美辱骂一通,使他的原形——潘美这位北宋开国功臣几乎成了坏人的代名词。
中国人民的喉舌——中央电视台看不下去了,潘美的裔孙忍无可忍了,正义的中国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梅毅先生鸣不平了!梅毅作家率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以“奇冤潘美”为题,用十分充分,且无可非议的历史事实,针对小说、戏剧、评书、演义给潘仁美捏造的四大罪名一一呜冤,平反,还原了北宋开国功臣的英雄忠良形象。
梅毅先生讲得通俗易懂,讲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听众恍然大悟,荡气回肠!让潘氏宗亲如释重负,拍手叫好,谢声连连。为感谢梅毅先生的精彩演讲,让精彩的演讲传遍中华潘氏宗亲并留传百代,本刊从第五期起,连载梅毅先生的佳作“奇冤潘美”。
奇冤潘美
上集,我讲到了杨业之死的整个过程,这一集呢,我列了个专题,名曰“奇冤潘美”。
千百年来,只要谈起《杨家将》,只要说到杨业之死,大家肯定会把潘仁美拉出来批斗。就会认为潘仁美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坏人,潘仁美这个大白脸的丑形象,就这样被小说、戏剧、评书、演义的渲染,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认定了。
潘仁美冤不冤呢?潘仁美非常冤!他比窦娥还冤!我这样说不是倜侃。因为窦娥只是关汉卿笔下的一个文学人物,而潘仁美呢,他是以北宋开国功臣潘美为原形,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潘美。因此,真正受冤的是北宋开国功臣——潘美将军。
潘美怎么冤呢?我给大家一一道来。
第一、潘美不是当权的外戚,而是大宋开国功臣。
一般来讲,我们但凡评书、演义,渲染宫廷的一个大坏男人,这坏男人肯定是当朝国丈;渲染宫廷的坏女人,这坏女人,就肯定是皇宫里的狐狸精西宫娘娘。在小说、戏剧、评书,民间叙事当中,潘美把两个都占了。说潘美把他的女儿嫁给了当朝皇上,说他是宋太宗赵光义的老丈人;他的女儿是狐狸精西宫娘娘。还说这个西宫娘娘天天叨咕“耳边风”,陷害忠良。
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呢?潘美是外戚,但不是国丈。他的女儿潘凌云是嫁给了皇室,但不是嫁给了当朝皇上赵光义,而是嫁给了赵光义的儿子赵恒。《宋史·潘美传》说潘美的孙子嫁给了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宋史·嫔妃传》说潘美的第八女嫁给了宋真宗。(到底是女儿,还是孙女,按潘美和潘姑娘的生年推算,应当是潘美的女儿嫁给了宋太宗的儿子)。
潘姑娘出嫁的时候,正是杨业刚刚战死,潘美受到降职处分的时候,当时的皇帝还是赵光义。赵光义的儿子赵恒连太子都不是。潘姑娘只被封为莒国夫人,一个普通的王子妃。而且潘姑娘福薄命短,22岁就死了,死在赵恒当皇帝的前九年。
潘姑娘被封为章怀皇后是赵恒当上皇帝后的追谥。“章”和“怀”是古代特别好的谥词。潘姑娘长得漂亮,为人端庄贤淑,历史上没有任何恶声。因此宋真宗赵恒当上皇帝后,非常怀念自己这位非常贤德的妃子,追忆为“章怀皇后”。
由此可见:潘美不是国丈,不是权臣外戚。只是当朝皇帝外戚中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外戚。
历史上的潘美,没有凭借裙带关系,为自己谋得高官厚禄。历史上的潘将军对北宋王朝忠心耿耿,屡建功勋。
他的第一大功勋是:拥戴赵匡胤皇袍加身,建立北宋王朝,当上宋太祖。
赵匡胤皇袍加身前,潘美和赵匡胤都在后周皇帝柴荣手下当差。潘美先是一个小小的供奉官,后因在柴世宗柴荣指挥的高平战役中建功和助柴世宗西征被升任西上阁门副使,客省使。赵匡胤是后周御林军军官。柴世宗英年早逝后,因年幼的周恭帝无能领导后周群臣。赵匡胤率领的军队在陈桥兵变,簇拥赵匡胤黄袍加身。
此时此刻,开封城内还是周恭帝的天下,赵匡胤耽心后周的文武百官不服,又想兵不血刃,平稳登基,决定先派一个说客回朝说服群臣传达他要改朝换代当皇帝的命令。派谁呢?别人他信不过啊!他就让哥们潘美去。
此时,赵匡胤的军队虽然兵强马壮,但是,还驻扎在开封城外,整个开封城内那绝对还都是后周的大臣大将,有的是比赵匡胤、潘美资格老、权势大的官。潘美去了,无论谁说一个“不”字,潘美长一百个脑袋都不管用。
那潘美去不去呢?潘美当然要去。《宋史·潘美传》记载:潘美在年轻时代就从后汉王朝的政治腐败断定很快要改朝换代,断言“大丈夫不以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与万物共尽,可羞也”。由此可见,青少年时代的潘美,志向是绝对远大,他的这句名言,一丁点都不输。有了这种志向的人,当机会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他是会抓住的。即使是冒万死也要去。当时的形势就是入龙潭虎穴啊!潘美单人独骑,冒万死进了开封城,进了皇宫,见了后周的文武大臣。潘美在皇宫对这些后周大将、群臣,皇太后、小皇帝说了些什么,历史上虽然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我们可以想见,潘美这位“仁义之士”在大殿之上向群臣讲形势,摆道理,宣布赵匡胤在城外要改朝换代当皇帝的义正词严之情景。当时,除了后周大将韩通一人仓惶下殿意欲抵抗以外,后周那些文武百臣没有一人敢动,服从了赵匡胤。就这样,潘美让赵匡胤兵不血刃地进了开封城,当上了皇帝,为建立大宋新朝立了第一功。
立了第一功不久,潘美又为大宋新朝立了第二功。
第二功又是什么呢?评书演义,小说,戏剧中的宋太祖赵匡胤是个老实人,是个能攻善战的战将。手中一根盘龙杖,打遍天下八百郡州。赵宋的天下似乎是他一刀一棍打来的,拼来的。实际上不是,赵匡胤不老实。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得国,非常的不地道。当时,柴荣驾崩,柴荣七岁的儿子继位,年纪又小,靠皇太后与朝廷大臣辅佐。赵匡胤是御林军总司令,殿前都点检,不仅没有辅佐,还篡权得位,就显得不地道。
赵匡胤登基后,很多人不服,特别是后周的那些地方节度使。凭什么你赵匡胤有兵权就能当皇帝!我们大伙都兵强马壮,都能当皇帝。在这种情况下,赵匡胤的屁股虽然座在皇帝的宝座上,但是他的心是不安稳的。如是,他就想拿一个人开刀,杀鸡吓猴。拿谁开刀呢?陕州节度使袁彦。让袁彦入京觐见,向自己称臣,如果不服,开刀斩了。派谁去叫袁彦进京呢?赵匡胤又找上了潘美,让潘美传旨。大伙想一想,赵匡胤是不是不厚道?你赵匡胤没当上皇帝前,让潘美冒死到开封皇城当说客,如今坐上了皇帝宝座,又让潘美冒万死远赴陕州,去招惹袁彦那个魔头,确实是在欺负潘美忠厚、老实。
开封城内,朝中文武百臣听到宋太祖又派潘美当使臣的消息,都为潘美暗暗捏了一把冷汗。在此,听众可能要问,不就当个使臣,把袁彦叫进京城嘛,有何危险?当然危险,因为五代以来,在皇帝中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潜规则。皇帝盯上哪个地方节度使,哪个大臣,他就让那个人搬家,让他进京觐见自己,轻则调离,重则在半路之上,以一纸诏命要了性命。因此,那些被命令搬家或者入京觐见的节度使,一般都会起兵造反,都会在起兵造反前杀掉皇帝派往的使臣。所以潘美的这次领命,这趟差事特别危险。
再说袁彦,这个节度使凶悍残暴,名声非常不好。最重要的是,袁彦在后周时代就与赵匡胤是同事,是级别差不多的官员,两人之间关系又不好,谁看谁都不顺眼,如同仇人。赵匡胤叫他进京觐见能有好事?他能去吗?当时,各地节度使,乃至朝廷的许多官员都在观望,都在坐山观虎斗,都在看潘美怎样被袁彦杀头,袁彦怎样起兵造反。
这样的危险差事潘美也不怕,为了新建王朝的团结、统一,潘美义无反顾地服从了。临行前,赵匡胤有些不忍心,将潘美叫入宫内,亲“热”地对潘美说:“潘将军,我给你一支军队,一个仪杖队,另加几个贴身待卫如何?”潘美回答:“不用了,我如果带军队去,那不成攻打陕州了,哪能体现您的恩德啊,即使我带几个人去,袁彦也会起疑心,还不如我一个人去。说不定在他不听旨意时,我能趁机把他宰了。”
就这样,潘美再一次单人独骑,昂然向陕州进发,去完成赵匡胤又一次交办的危险使命。
陕州的袁彦,见潘美单人独骑而来,疑心解除了,他打开城门,将潘美迎进了府。进府后,守府的那些军将暗暗冷笑:“你潘美的胆子也太大了,一会儿,你的脑袋肯定会被里边扔出来”。
然而,潘美和袁彦是老相识,袁彦十分敬重潘美的人品,一见面就唠叨个没完。我们这位智勇超群的潘将军,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历史上也没有记载,但可以想象到,能让那个那么凶悍残暴的袁彦乖乖地随同潘美两个人,两匹马,从陕州出发回到开封,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向宋太祖赵匡胤叩首服软称臣,肯定是费了许多言语的,这就是潘美的超人才能。
潘美单人独骑入陕州说服袁彦归顺朝廷的事实,不仅让天下的节度使看到了潘美这位开国功臣的才华,更看到了大宋天子赵匡胤的恢弘气度,认为赵匡胤连仇人袁彦都不杀,让他继任陕州节度使,我们还有什么可怕,可耿心的,还能三心二意,不俯首称臣的。所以一时之间,后周的这些地方力量没人起兵妄动,让赵匡胤的心安稳了。
上述两大功劳,我们不难看出:潘美绝对不是文学作品中所说的那种为了自己的权贵,不顾社稷安宁,只会窝里斗的所谓当朝国丈,而是一位 “鼎鼎”有名的北宋开国功臣。
第二、潘美不是攀龙附凤,阴险狡诈的恶人,而是一位心地非常仁慈的长者。
宋朝有本名曰《随手杂录》的“笔记”,作者是宋真宗赵恒时代,宰相王旦的孙子,大文豪苏东坡的好朋友。也是一位大文士。他在《随手杂录》记述了潘美在宋太祖面前不攀龙附凤,凌侮弱者的史实。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浩浩荡荡将军队带进开封城。他在巡视后周的皇宫时,突然看见一名宫女抱着一个小孩一脸惊慌地仑惶躲避。赵匡胤见情,一声断喝:“站住!这孩子是谁?”宫女听到这雷鸣般的吼声,回头一看,被他那横眉竖眼的大黑脸吓的颤颤连连地说:“这、这、这孩子是世宗皇帝的儿子!”赵匡胤一听,大黑脸一下子嘟噜下来。他一挥盘龙杖,厉声向身边的赵普、潘美等文、武大臣问道:“你们说拿这孩子怎么办?”赵普是个文臣,头脑反应特别快。此时正是他在新皇帝面前表忠心的时候,马上顺着赵匡胤的脸色拱手说道“杀之!”赵普一开口,别的大臣当然跟着附和。因为谁都知道赵匡胤是不会留下前朝的“皇脉”。可是,潘美将军不仅没有附和,还露出一脸为难的面色。
赵匡胤见潘美不说话,脸色又不好看,点着潘美问道:“潘将军,你说该怎么办?”潘美还是不说话,还是一脸阴郁地站在那里。赵匡胤看出了潘美不忍心的心思,沉默良久,才大发善心地说:“算了,我夺了别人的皇位,又杀别人的儿子,我也不忍心啊!”
听皇帝这样一讲,潘美马上跪在赵匡胤面前说道:“陛下,从前,臣与您都在世宗面前称臣,如果参本,让您下旨砍了他的儿子,就是辜负了世宗皇帝。但是,我又不能劝您不杀,因为他必竟是前朝皇脉,害怕你怀疑我有异心。”赵匡胤听潘将军这么一讲,长叹一声:“这孩子就送给你了。但是,这前朝皇帝的儿子不能给你做儿子,就认个侄子吧!”潘美听到皇帝把这个孩子送给自己做侄子,大喜过望,连连叩头谢恩。然后站起身来。从宫女怀中抱过孩子,匆匆赶回家中,交给自已的夫人抚养。日后呢,这个孩子被取名潘惟吉。在潘美和夫人的教养下,一直以侄子的身份长大成人,而且还在大名府管过天雄军。
所以说,潘美不是阴险狡诈的人,不是只看皇威,只顾自己讨皇上欢心而不讲良心的小人,而是一个心地非常善良、正直的仁慈长者。
过去的评书、演义,讲潘美一家,就是潘龙、潘虎、潘豹,几个儿子全是大坏蛋!其实潘美的五个儿子在历史上都有名有姓,而且还都是朝廷命官,潘惟熙是平州刺使,潘惟德任宫苑使,潘惟清任崇仪使,潘惟固任阁门使,潘惟文出继骞公名下。他的那个险些被宋太祖砍了头的侄子,也就是世宗的儿子潘惟吉还是大名府管天雄军的武将呢。潘美的儿子,侄子都是官声非常好的人,勘称“官声清誉满天下!”
由此可见,潘美的一家不仅不是评书、演义,民间叙事中所说的“一窝子坏人”,而是满门的忠烈和贤良。
三、潘美是智勇双全、屡建战功的建国功臣,卫国英雄,不是碌碌无为、里通外国的奸贼。
其实,我在前两节中所讲的那些业绩,就已经证明了潘美不是碌碌无为、里通外国的奸贼,而是智勇双全、屡建战功的大英雄。为了让大家知道潘美更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再讲讲他在湖南任贺州道行营兵马都部署时,率兵征伐南汉的丰功伟绩。
当时,南汉的国主是16岁即位的刘鋹,这位国主疑心大,不信任文武大臣,最相信贴身太监。为什么呢,太监无家室,无兵权,能陪他玩耍,不会造他的反。文、武大臣有家室,有势力,有拉帮接派,纂位夺权之嫌。除了太监,还有几个女巫,一名胡商进贡的波斯舞女。
一天,刘鋹和几个太监玩耍时,有个太监对他说:“陛下,您今天能坐稳帝位,得益于先帝英明”。刘鋹一听火冒青烟,攒起拳头问道:“什么先帝英明?”太监跪答:“得益先帝把他的弟弟,您的叔叔全宰了,没人与您争权。”刘鋹一听乐了,笑嘻嘻地连称:“说得对,说得好,我也这么办。”随即把他的十几个弟弟全杀了。你们看看,这南汉的政治是多么黑暗,他的当权者是何等荒唐。然而,就这样一个如此黑暗荒唐的南汉政权,由于孤悬岭外,天高皇帝远,竟然有了四世五帝近60年的历史。
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打响灭十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后,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刘鋹居然派兵攻打潘美镇守的湖南。受进攻的潘美将军将这一战况写成奏章派信使飞马上报朝庭。宋太祖接到奏章乐了,气乐了:“大胆的刘鋹,我没招你,你还招我,找死!”马上下昭潘美率军反击,消灭南汉。潘美接旨后,带领在南方平定各个割据小政权的胜利之师一举击溃刘鋹的来犯之敌,一路雄雄纠纠,气昂昂地追到了韶州附近。
在韶州对阵时,士兵傻眼了。遭迁了刘鋹的秘密武器,“大象阵”,第一回合就伤亡了几千将士。大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在电视上,在动物园内见过,还逗它玩呢。但是,当时没有电视,没有动物园,只是皇帝的御花园中才有几头大象。中原来的那些战将,士兵都没见过大象。大象这一庞然大物对他们太古怪了,对他们的伤害太可怕了。即便是少数在御花园见过大象的战将,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武装到牙齿的“大象阵”。大象身上披着厚厚的牛皮铠甲,前胸两侧、四条大腿套着护甲;鼻上插着钢矛,钢叉;背着外包铁皮的木楼;木楼里站着手持弓弩的将士……一头大象就是一台“肉坦克”。这“大象阵”就是一群“肉坦克”组成的战阵。现在看来,这种“肉坦克”很笨重,很落后。但是,在古时人与人短兵相接,拼刀,拼矛的作战方式下,它是灵活的,先进的。因为人的两条腿跑不过大象的四条腿,百把斤的人奈何不了一吨多重量的“肉坦克”,宋军的大刀、长矛伤不到象身和木楼中的将士,反被“肉坦克”的四条腿踩死踩伤,象鼻并木楼中将士的弓弩刺死、刺伤、射死射伤。所以一对阵,宋军前锋就尸横遍野,惨死惨伤数千人。
幸亏潘美及时得到前军告急战报,抡在南汉“大象阵”追击到大军前沿之前挖好了阻击战壕,才避免了全军的大败。
“大象阵”虽然被暂时性地档住了,但是刘鋹妄图跨越壕沟,全歼宋军的贼心不死,他在天色已晚,不利继续进攻的态势下鸣金收兵,蓄精养锐,蓄谋次日决战。
潘美这位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老将虽然在御花园见过大象,在兵书上读过大象阵,在战略上渺视南汉军队,但在战术上不敢怠慢。他摸黑亲赴阵前勘察,分析“大象阵”后,连夜组织工兵制作了一批比“肉坦克”更威风的“怪兽车”,给将士讲述了三国时代诸葛亮征南时,用“怪兽车”破“大象阵”的战术,自己拟定的作战方案,让全军将士树立了“大象阵”不可怕,“怪兽车”能破阵,宋军能全胜南汉追击部队的信心和决心。
“怪兽车”如何破“大象阵”呢?潘美利用大象怕怪兽、怕火的弱点,制作周边画着巨形怪兽的“怪兽车”,车内装满火油罐与抛掷火油罐的将士。并在前沿埋伏了发射火箭、火弩和床子弩的特种兵,外加一排用作助威吓敌的巨大战鼓。
次日清晨,潘美命旗手高扬战旗,鼓手重擂战鼓,工兵在壕沟上搭起木桥,以数千士兵为先锋冲入“大象阵”前沿挑战。美梦刚醒的南汉国君望着阵前的数千大军哈哈大笑:“你们昨天的尸体还没收呢,今天又来送死,还给我搭起了方便桥。哈、哈、哈、哈!”他一挥战旗,“大象阵”驱动了,十多万跟随在后的步军,马军跟着冲锋了。顿时,杀声四起,震得天摇地动。
这刘鋹本想以“大象阵”蹂乱潘美的前军后,以15万步军,马军在“大象阵”的掩护下,通过木桥冲入潘美的大军中,一举全歼宋军,将湖南收入自己的版图。谁知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低估了潘美将军的大智大勇。潘美的挑战是诱敌入瓮,先锋军见刘鋹上当了,调头就撤,像兔子样地跑回了自己的阵前,并拆毁了木桥。
宋军拆了木桥,也奈何不了南汉的大象,大象照样大大咧咧地顺着沟坡不紧不慢地前进,待过了壕沟再冲锋。没料到刚刚行进到沟底时,宋军一阵战鼓,埋伏在对岸的 “怪兽车”突起,几万宋军突起,装着火油的陶罐倾盆大雨般地抛掷到大象的身上,大象身上的木楼上,大象后跟随的步军、马军身上,整个壕沟里,壕沟里的象身上、马身上、人身上全是火油。接着第二阵战鼓又响了,宋军的火箭、火弩齐射,“轰、轰、轰”烈焰四起,壕沟里成了一条吞噬大象阵的火龙,烧得南汉的大象、战马、将士鬼哭狼嚎地乱蹦乱跳,刹那间烧死的,踩死的,摔死的,尸体遍沟,血流成河。正当刘鋹不知所措的时候,潘美将“怪兽车”调至前沿,巨大的战鼓调至前沿,命鼓手擂响了雷鸣般的战鼓,这怪兽的凶神恶煞模样在火光中虎虎生威,这雷鸣般的战鼓声在天地间炸响,吓得南汉的大象、战马、将士扭头就狂跑。这一狂跑就更惨了,象的脚踩,象鼻的矛戟,刀砍、马蹄踩,把刘鋹的象阵踩了个七零八落,死伤了八九不离十。当然,也有一些不怕死的大象还在往前冲,对此,潘美早有准备,他命令特种部队发射射程可达千来的床子弩,这冲上来的几十头大象就被射得象筛子一样头对尾,背对腹,眼对眼地穿了无数个窟窿,倒毙在地,没射死的几头也调头跑回去了。就这样,南汉的秘密武器“大象阵”被我们智勇双全的潘美将军破了,基本上报销了。潘美率领宋军乘胜追击,顺利地攻占了韶州,又连战连捷,攻入广州,活捉刘鋹,将南汉所有国土收归北宋王朝的版图。
我们都知道公元902年至979年,有历时长达77年的十国,十国中除了两个是主动投附北宋王朝的以外,大部分是灭掉的,其中荆南、南汉、南唐包括杨业原在的北汉都是潘美作为主帅或主将带兵去灭掉的。你们说,他的智有多高,勇有多大,战功有多么卓著。
以上讲的还只是他对北宋统一大业的功绩,至于对辽、对契丹的卫国战争,潘美的功劳就更多了。他年轻时代跟随后周世宗柴荣在江猪岭阻击辽军进犯;公元980年,雁门关大捷;公元982年,辽军三道来攻,潘美亲率三万宋军迎战,勇破三十六垒,杀的辽军落花流水,威振辽邦……直到他去世前几个月还在抗辽前线,一生抗辽卫国30多年。而《杨家将》中的杨业,他正面与辽国人交战不过8年。因此历史上真实的潘美不是碌碌无为、里通外国的奸贼,而是智勇双全、屡建战功的建国功臣,卫国英雄。
四、潘美不是娇横跋扈的权臣、奸臣,是忠于朝廷、国君的大忠臣
我要为潘美鸣的第四冤是:潘美不是骄横跋扈的权臣、奸臣,而是忠于朝廷、忠于国君,让国君信得过的大臣。国君怎么个信他呢?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史实作证;建隆二年(961年),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称帝的第二年,赵匡胤在文臣赵普的策划下,把帮助他打胜仗,并簇拥他皇袍加身,坐上帝位的那些前卫军军将,禁卫军军将,地方节度使叫到一起喝什么庆功酒,友谊酒。喝着喝着,一纸昭书飞出来,将许多他信不过的军将,节度使的兵权全免了。当然,这“杯酒释兵权”之举,确实有利于宋朝的统一,宋朝的巩固。但是大伙有没有注意到,这赵匡胤不讲义气地免了这么多老哥们儿,老朋友的兵权,唯独没有免去潘美的兵权。不仅没有免,而且在日后还给潘美的队军越来越多,在军中的职位也越来越高。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封建时代,一位文臣武将的才能是双刃剑,有的时候会给自己挣下功名富贵,有的时候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才能会让你的君主怀疑你在朝中结党营私,出外作战时会起兵造反,是他身边的定时炸弹。但是,我们的潘美将军虽然有才能,是一位智勇双全,功勋卓著的军将,但他不居功自傲,不专横跋扈,而是谦虚谨慎,为人厚道;而且特别注意做到皇上说什么,他听什么,叫干什么,他干什么,指向哪里,他打到哪里;有生命危险的任务也不推辞,处处做到让皇帝信得过,不生疑心。
比如,潘美在京城之外独当一面的时候,他都会把夫人,孩子留在京中的府邸,这留在府邸的作法,实际上是给皇帝留作人质,让皇帝相信他不会在外面起兵造反。有一次他带兵去湖南时,只带一名小妾去了,当小妾怀孕要生孩子时,他马上派人将小妾送回京城,还毕恭毕敬地给皇上写了一道这样的奏折:“陛下,我小妾怀孕,快生孩子了,特送回京城,恭请皇上帮我照看,真不好意思,谢谢您的大恩大德。”这是什么奏折,皇帝会给他照看小妾、孩子吗?实际上是给皇帝吃“定心丸”——我潘美不会起兵,不会造你的反。
潘美将军做人在“人敢欺,人不能欺,人不忍欺”的做人三种境界上,做的就不是那种专横跋扈之权臣所谋求的那种人不敢欺之境界,而是那种志诚持重,宅心仁厚,人不忍欺之境界。我们的潘美将军能做到这种境界,虽然说你赵匡胤,赵光义不是厚道人,也不好意思对潘美将军下手吧。况且像这样志诚持重,宅心仁厚,忠于朝延的大臣武将对于赵氏兄弟来讲太少了。所以北宋的几任皇帝都信任潘美,厚待潘美,给潘美的兵权越来越多,职务越来越高。直至去世后8年(999年)还追封郑王,配饷帝王庙庭,将其夫人诰封为韩国公一品夫人。讲到这里,我们纵观潘美的一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刨去他不能制王“监军”擅离陈家谷口,致杨业父子无援而死这个污点之外,潘美将军的一生,绝对是一位英雄将帅所独有的波澜壮阔、光辉灿烂的一生。戏剧、小说、评书、演义的那些作家,作者所渲染的潘仁美,绝对不是历史真实存在的潘美!对潘仁美的四大罪名是子虚乌有的玷污,是对潘美的奇冤!潘美是大宋王朝的开国功臣,是心地仁慈的长者,是智勇双全、屡建战功的开国功臣,建国功臣,卫国英雄,是忠心报国的大忠臣!
岁月黯淡了英雄,传说玷污了豪杰。今天,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让我以“奇冤潘美”为题,讲述潘美的人品,潘美的丰功伟绩,就是为了还原潘美的英雄忠良形象,还原潘仁美的潘美原形,让潘美不再被玷污,不再受屈辱,成为名传千古,流芳百世的大宋王朝开国功臣,爱国、卫国、建国的大忠臣。
(潘胜屏根据梅毅作家在《百家讲坛》讲出的“奇冤潘美”整理,编辑时在文字上略有调整。未完待续)
评论 (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