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与王侁争执的地点在哪里,主要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代州,主要依据是《杨业传》。
另一种是朔州狼牙村,主要依据有《续资治能鉴》。
这两种说法到底哪一种符合实际?
雍熙三年(986年)二月,宋军分东、中、西三路北伐。西路军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云州观察使杨业副之,“分道出雁门”,攻取山西北部各地。东路为主力由曹彬率领出雄州,攻涿州、往幽州,中路由田重进率领出飞狐,攻取河北北部和山西东北部各地。起初各路进展顺利,潘美率领西路军前后不到一个月攻下寰、朔、云、应等州。田重进的中路军也由定州出发,攻下飞狐、灵丘、蔚州等。曹彬的东路军攻下了固定、涿州。后来,由于东路军的冒进,五月,庚午(初三),曹彬于岐沟关大败。
《宋史·杨业》记载;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等归代州。
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侁沮其议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文裕亦赞成之。业……将行……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乃不食,三日死。
从以上的“美等归代州……业谓美等曰……但领兵出大石路……俟大军离代州”来看,杨业与王侁争执时是在代州。但进一步分析,事实并非如此。
《杨业传》中的“美等归代州”既可说到了代州,也可以说在回代州途中,并不肯定潘美等一定是在代州。
虽然《辽史·耶律斜轸》也有“继业陷山西诸郡,各以兵守,自屯代州”,说明在曹彬兵败和朝廷令班师时杨业在代州,但我们从《杨业传》这段记载看,杨业与王侁发生争执后,率兵往朔州遇伏,也就是说杨业实际还没有实施边民内迁被擒“不食,三日死”,也就应该没有杨业死几天后的“壬午,徙山后诸州降民至河南府、许、汝等州”的事,这与《宋史本纪》和《续资治通鉴》记载不相符。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边民是当时攻下四州时内迁的。可《宋史本纪》记载,“癸酉,潘美遣使部护送应、朔二州将吏耆老等赴阙”,而不是“山后诸州降民”。
也许还有人会说,这些边民是太宗在下诏班师时,由潘美等护送回来的。可仔细一想,当时只是诏命班师,谁敢违背朝廷旨意,擅自把边民护送回来,即是护送回来了又如何安置。既然边民当时已护送回来,太宗又何须再次下诏“令以所部之兵护”边民呢?
因上可见,杨业在潘美败于飞狐或太宗诏班师不久就出了代州,他与王侁争执发生于护送边民内迁之中,而不是护送边民内迁之前。
《续资治通鉴》记载:“辽诸路兵马都统耶律色珍将兵十万至安定西,知雄州贺令图遇之,败绩,南奔。色珍追及,战于五台,死者数万人。明日,攻陷蔚州。令图与潘美帅师往救,与色珍战于飞狐,南师又败。于是浑源、应州之兵皆弃城走,色珍乘胜入寰州,杀守城吏卒千馀人。”“潘美既败于飞狐,乃与杨业引兵护云、朔、寰、应四州民南徙。至朔州狼牙村,闻契丹已陷寰州”。《宋史·本纪》也有记载载:五月庚午,曹彬之师大败于岐沟关……丙子,召曹彬、崔彦进、米信归阙,命田重进屯定州,潘美还代州。徙云、应、寰、朔吏民及吐浑部族,分置河东、京西。会契丹十万众复陷寰州,杨业护送迁民遇之,苦战力尽,为所禽,守节而死。
这也说明,潘美在飞狐兵败和受令班师后,直接到了引兵护云、朔、寰、应四州民南徙朔州狼牙村,潘美等并没有回到代州。
再者,《杨业传》记载,杨业在走朔州时,“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如果当时在代州,代州距离朔州狼牙百多里时,这一带又是高山,杨业怎么能够在出兵时,指着离代州有一百多里远的陈家谷口而说呢?潘美与王侁又从何处到陈家谷的,又怎么能计算杨业在什么时间会到陈家谷?
也有人在文章中说,他们是一同到狼牙村后,杨业才指着陈家谷说了那番话的。这种说法显然不符合实际,因为,《杨业传》中明明说的是王侁主张“鼓行而往”雁门北川中。
再说潘美等败于飞狐后,宋军在“浑源、应州者,皆弃城走”,辽十万大军也乘胜入了寰州。而应州又离寰州至少有一百华里,云州离应州更远,有一百多华里,云州到狼牙村将近约三百华里,从时间和整个形势看,潘美和杨业要从代州再次进入云应等州去护民内迁显然已不可能。
从地理位置上看,杨业与王侁争执时也不是在代州。
上述种种表明,杨业与王侁争执时不是在代州,而应该是《续资治通鉴》说的在狼牙村。这与《辽史》记载的辽军乘胜入寰州基本一致,与《宋史·本纪》说的“杨业护送迁民遇之,苦战力尽,为所禽,守节而死”相吻合,也只有当时护送边民到了狼牙村,才有“秋七月,壬午,徙山后降民至河南府、许汝等州”,
据有关资料,狼山屯在朔州南,约十八里。石碣谷在狼山屯南约三十里, “亦是南通忻、代二州之道”。陈家谷在石碣谷东南十里,杨业与王侁在狼山屯争论,才可能指着陈家谷而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
综上所述,杨业、王侁争执的地点不是在代州,而是在朔州狼牙村。
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